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8926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

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D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4.1840年,澳门的葡萄牙人、美国领事等告诉林则徐,英国即将对广东发动战争,林则徐

认为这是“谣言”、“虚张”。

上述史实反映了

A.美国为取得在华优势地位而抵制英国B.林则徐以天朝上国观念判断中英关系

C.英国国力不及中国而采取的恫吓策略D.葡萄牙排斥英国而力图垄断东方贸易

5.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

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

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

身为优。

”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表明

A.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B.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

C.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D.科举制妨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

6.小说《药》中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

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

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B.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D.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7.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绸的税率提高800

%,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

高。

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C.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D.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8.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

“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

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

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

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

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

A. 

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 

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D.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9.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

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

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

”这表明

A.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10.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

A.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D.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11.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

水路运输费用)少

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该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开平煤矿

12.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

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

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1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

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

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美关系缓和 

1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

在工商业经营方

面: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生产计划方面:

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

由生产”。

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A.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B.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C.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15.“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

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

犯所有制”的是

A.鼓励发展工商业B.建立四百人会议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D.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

16.《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

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

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A.体现了理性原则和平衡观念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17.《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

“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

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

”这些描述

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B.德国的代议制不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D.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

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

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C.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

19.据某史学著作:

“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

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_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文中的

“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B.柏林墙修筑C.朝鲜战争D.华约组织建立

20.有学者说: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期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主动

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全面介入西欧各国的经济结算环节,实际占据了

世界货币的制高点。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推动了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D.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21.“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

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

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

与这种经济情况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罗斯福新政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2.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

“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

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

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

趣”。

这些措施

A.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C.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D.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23.1970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

理环节。

这一做法旨在

A.采用市场经济B.扩大企业管理权

C.发展资本主义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4.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

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

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

素不包括

A.新经济的出现B.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

C.国际局势的变化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第25题19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

25.(19分)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古今中外人类都

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申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

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

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

内。

……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

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

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

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

直到退休年龄。

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

监察专员

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

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

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

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

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17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18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权力作了哪些规定?

(4分)

26.(17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

文化多样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

)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材料二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与

中国人打交道。

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致力于打开中国市场。

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

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

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

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

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

本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

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

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

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

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

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

梁工程”。

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原因。

(6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时代原因。

(6分)

27.(16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宋朝海上贸易和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海上贸易图

材料二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

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

方向有两个:

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

而贯通欧洲;

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

与中东以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

其中,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

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不足。

——摘编自《世界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世界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

海上贸易的不同。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

(6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21

22

23

24

第25题19分,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

25、

(1)趋势:

由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

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

(3分)

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分)

局限: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2分)

(2)特点:

有法律保障;

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体现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

进步:

中国古代监察服务于皇权,英国则是服务于民主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

(3)规定:

坚持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

依靠群众监督;

服从宪法和法律。

(4分)

26、

(1)态度:

认为外国语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

(1分)(回答“排斥”也可得分)

原因:

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

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2)清朝前期仅开放广州一地通商;

英国逐渐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重要国家;

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英语进一步流行。

(3)不同:

第一阶段以学习俄语为主;

第二阶段以学习英语为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7、

(1)背景:

宋朝:

海上贸易的基础是封建经济的繁荣(丝绸、造船、制瓷技术的发展);

政府鼓励;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英国: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海上霸权确立。

(6分)

影响:

英国海上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宋朝海上贸易的世界影响有限。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总分不超过4分)

(2)必要性:

打破美国的贸易防范政策;

扩大贸易范围,实现进口多元化;

迎接经济全球化浪潮;

完善全方位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