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13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物联网无线模组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万物互联,连接数增长直接带动无线模组产业发展。

无线模组是物联网的硬件基础,处于物联网产业链网络层,是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桥梁。

近几年,我国发布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推动物联网行业发展;同时,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行布局,三大运营商加快网络建设,其中中国移动2018年更是向模组建设提供20亿专项补贴,产业链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根据工信部文件,2020年我国NB-IoT连接总数将超过6亿,预计2020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1.7亿,无线模组市场将达到385.5亿元,CAGR超过30%。

标准化基础上的定制化是无线模组厂商的核心能力,4G和NB-IoT模组成为主要增长来源。

无线模组可以根据通信技术分为局域网模组(WiFi、Zigbee、蓝牙)、蜂窝模组(2G/3G/4G/5G)和LPWAN模组(NB-IoT、LoRa等),不用技术的模组适用于不同的下游应用场景。

从产业链来看,当前无线模组产业链上游芯片厂商占据绝对话语权,芯片产品标准化突出,下游垂直细分行业驱动需求增长,个性化明显,因此模组厂商需要同时具备适应不同类型标准化芯片和场景定制化需求的能力。

从中国移动对4G通信模组30%-50%补贴率来看,以130元4G模块售价计算,意味着进入65-91元价格区间,在2G退网、车联网发展等因素下将成为蜂窝模组主流;LPWAN模组中,NB-IoT商用化进程加速,三大运营商近2年将建设50万以上NB基站。

4G模组和NB-IoT模组在2018年下半年将迎来出货放量机遇。

根据2017年上半年模组出货量测算,前五大厂商占据65%的市场份额,国外厂商毛利率较高,但国内优质企业有望在技术升级和产业支持的条件下加速赶超。

“终端+平台+解决方案”成为未来趋势。

(1)通过分析国外无线模组厂商Sierra和国内厂商日海通讯的发展路径,优质企业以无线模组为入口,进行“终端+平台+解决方案”布局;

(2)无线模组的下游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各垂直行业的发展不会齐头并进,可能是一个“多波次、接力式”的发展过程,无线模组中小企业深耕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垂直细分行业,关注行业需求,针对性的提供相应产品。

对应4G模组和NB-IoT模组的发展,建议重点关注车联网和智慧计量等。

一、万物互联,加快产业落地

1、行业概况:

无线模组是物联网连接重要桥梁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以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穿戴等应用领域为代表,未来将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之后新的产业竞争制高点,生态构建和产业布局已经在全球加速展开,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物联网正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物联网正从浅层次的工具和产品深化为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要素。

物联网产业链包括四个环节:

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1)感知层(芯片/传感器),

(2)网络层(模组/通信网络);(3)平台层(平台/操作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安全管理、应用使能、业务分析等功能;(4)应用层(智能终端/集成应用),下沉至具体细分行业及应用场景,完成物联网软硬件配置并持续运营。

其中无线模组属于物联网中的网络层,作为网络连接的硬件基础,实现万物相连的基础。

在物联网连接数的爆发增长下,我们认为无线模组将是最先受益于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环节。

无线模组是物联网的硬件基础,主要是将芯片、存储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各类终端借助无线模组可以实现通信或定位功能。

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就需要增加1-2个无线通信模块,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无线通信模块出货量爆发。

无线模组可分为通信模组和定位模组,分别满足网络通信和定位功能,其中通信模组是未来发展主要核心。

通信模组根据制式不同又可以分为蜂窝类模组和非蜂窝类模组,这里的蜂窝模组特指狭义的蜂窝类模组(2G/3G/4G/5G),非蜂窝类模组则又可分为局域网模组(WiFi、蓝牙、Zigbee)和LPWAN模组(NB-IoT/eMTC/Lora/Sigfox)

不同制式的无线模组适用不同应用场景。

由于不同制式的无线模组功能、成本、技术等不同,在不用的应用场景需求也就不尽相同。

例如,2G模组广泛用于对数据要求不高的共享单车领域,3G应用于数据量要求较高的移动支付领域,4G模组应用于需要支持语音传输的车载系统,WiFi模组则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的智能家居,NB-IoT在对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智能计量领域有较好发展。

2、行业政策:

政策推动和产业支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1)行业政策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各级政府政策接力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持续推动物联网与各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和规模应用,物联网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的推出极大促进了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工信部推动,2020年我国NB-IoT连接总数超过6亿。

2017年工信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目标,2017年我国NB-IoT网络基站规模要达到40万,NB-IoT连接总数超过2000万,2020年我国NB-IoT网络基站规模要达到150万,NB-IoT连接总数超过6亿。

(2)龙头入局加速行业增长

电商、互联网龙头入局,催生物联网下游领域需求,加速物联网行业发展。

2018年3月,阿里云宣布阿里巴巴将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IoT是阿里巴巴继电商、金融、物联、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并提出5年要完成100亿设备连接的目标。

4月,微软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领域。

产业方面,物联网龙头企业加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布局,提升物联网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2017年,广和通和移远通信先后登陆A股市场,加大产业规模;日海通讯先后收购龙尚科技和芯讯通两家无线模组龙头企业,成为无线模组行业绝对龙头,并进行“端+云”产业布局;高新兴收购中兴物联,瞄准车联网领域发展赛道。

(3)三大运营商战略布局,抢占物联网高地

①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已经宣布“依托800Mhz低频谱资源优势,现网升级31万个基站,已建成全球首个全覆盖NB-IoT商用网络,并计划在2018年正式商用eMTc网络。

2016年12月份中国电信于无锡正式启用了首个NB-IOT窄带物联网商用网络。

2017年2月份,中国电信在江西鹰潭建设开通297个NB-IOT基站,鹰潭成为中国电信业务范围内全国首个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城市。

截至2017年底,中国电信已在四川、北京、湖南、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天津、安徽、海南10个省份/直辖市启动NB-IOT网络商用服务。

2017年投入亿元补贴物联网模块,拉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其中,2亿元用于物联网重点模块产品直补,包括CAT1单模产品补贴和NB-IoT产品补贴,CAT1单模产品补贴额为40元/模块,NB-IoT产品补贴额20元/模块。

②中国联通

2016年起中国联通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10余个城市启动基于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全国300多个城市具备快速接入NB-IOT网络能力,在热点城市启动示范应用建设。

2016年,中国联通在上海建设了全球首个NB-IOT大规模连续覆盖区域——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

2017年4月份,上海联通推出“智能卫士”公共消防服务,在静安区西王小区部署智能烟感产品。

③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2017年8月发布蜂窝物联网相关招标,规划在2年内建设40万个NB-IoT基站,工程总投资395亿元。

其中2017年将在全国346个城市建设14.5万个基站,投资规模约100亿元。

2018年将为物联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20亿专项补贴。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7年物联网运营结果来看,在连接规模上,中国移动智能连接数达到2.29亿,增速超过220%,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在连接增速上,中国电信最高,2017年达到4430万,增速212%。

在收入贡献上,三家均首次公布了物联网收入情况。

中国移动物联网收入55.36亿元,增长44.4%;中国联通14.10亿;中国电信没有直接披露物联网收入,但提到了IoT年收入增长达到2倍(2xyoy),占通信服务收入比增长了1.8pp。

3、市场空间:

预计2020年无线模组市场空间达385.5亿元

2018-2020年无线模组将实现高速增长。

物联网终端设备要想实现联网或者定位功能,就需要嵌入无线模组。

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就需要增加1-2个无线模组。

工信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目标,2017年我国NB-IoT网络基站规模要达到40万,NB-IoT连接总数超过2000万,2020年我国NB-IoT网络基站规模要达到150万,NB-IoT连接总数超过6亿。

2018年预计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18.3亿,2022年将超过44.8亿。

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市场。

我国运营商公共网络相对完善,有助于广域物联网应用拓展,GSMA和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蜂窝连接数为1亿部,按照工信部要求2020年中国LPWA连接数达到6亿部。

我们预测2022年,中国物联网终端总数达到44.8亿部,其中蜂窝物联网3.0亿部、LPWA11.3亿部、局域物联网30.5亿部。

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最快,且2020年我国无线模组市场达到385.5亿元。

目前,无线模组出货量最大的是非蜂窝模组,定位模组和蜂窝通信模组次之。

未来以4G为主的蜂窝模组和以NB-IoT、eMTC为主的LPWAN模组增速将最快,国内年出货量正由千万级提升至亿级。

根据不同类型模组当前市场平均价格和物联网连接数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无线模组市场空间将达到385.5亿元,2018-2022年CAGR超过30%。

其中2018年我国蜂窝模组市场将达到127亿元,较2017年增长82.87%。

二、无线模组率先受益,4G和NB-IoT成为发展重点

1、标准化和定制化决定产业链核心价值

从无线模组自身产业链细分来看,其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游行业为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定位芯片、电容以及电阻等原材料生产行业,下游为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或者直接销售给终端厂商。

模块生产厂商一般负责整个硬件的集成设计和后续销售,而将销售这一环节外包给加工厂。

上游行业中通信芯片厂商占据绝对话语权。

一般而言,基带芯片等原材料占到整个成本的85%左右,加工厂代工费占到成本的15%左右。

其中通信基带芯片是芯片中核心技术所在和主要成本项,占总原材料的50%左右。

上游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主要供应商有高通、Intel、联发科、华为海思、锐迪科、中兴微电子等,它们占据着绝对话语权,行业集中度较高。

无线模组行业下游为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或者系统集成服务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需要联网或者定位的物联网设备都需要无线模组。

根据麦肯锡咨询的预测,到2020年最主要的9个物联网应用领域为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消费支付、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慧办公、智能物流、资源环境,9大领域合计市场规模将达到3.9-11.1万亿美元。

无线通信模块作为物联网层级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将进入爆发期。

标准化和定制化确定无线模组厂商核心价值。

无线模组具有技术门槛和客户门槛,兼具标准化和定制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上游芯片厂商往下游发展不经济,下游客户开发有难度。

无线模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