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7763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以安徽青阳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文档格式.docx

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规划其它工程的基础,通常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规划中,首先要考虑土地平整方案。

在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

一要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若项目区是平原地区可采用全部平整;

若项目区为丘陵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完全平整和局部平整。

完全平整是将整个项目区作为一个平整单元,按某一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

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耕地面积,便于布置各项工程项目,方便农业生产;

其缺点是:

填挖方工程量大,投资量大,对表土造成极大的破坏。

局部平整是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在每个平整单元内部,保持土地的挖填方平衡,不需要从区外大量取土或将区内的土大量运往区外,最终的地面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高程的基础上,根据所布置的沟渠水流方向来确定,各单元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

局部平整的优点是:

填挖方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大大降低,有利于保护表土层;

土方量计算较复杂,耕地新增量有所降低,沟渠布置的难度增大。

所以,在具体的项目中,应因地制宜,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选取平整方案,尽量减少土地平整工程中开挖和运输土石方的工程量。

二要考虑方便项目区的农田灌排等水利工程设施,土地平整最好保证灌水处位于高地,实现项目区自流灌溉;

容泄区处于最低位置,保证水能自流排出,从而节省灌排的人力、物力和运行费用。

三要考虑整理后的田块适宜种植作物的特性。

若作物是喜水作物,如水稻、莲藕等,则耕作田块或格田要求基本平整,水田格田田面高差应在±

3cm以内,保证处处灌得到,每一处淹不了;

而若作物为旱作物,如小麦、棉花等,则其格田坡度在1:

500以内皆可。

在确定项目区土地平整方案时,最好能实现项目区土方挖填内部找平。

若项目区需要客土回填时,应考虑到:

(1)客土土源要“舍远求近”,尽量接近项目区,减少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费用;

(2)土壤质地较好,尤其是耕作田块的表土应没有污染、避免大的砂砾,能够保墒保水保肥;

(3)取土区的安全问题,即防止土源地接近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避免事故发生;

(4)应与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有机结合。

即取土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等水利兴修、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结合起来,做到一举两得;

若项目区需要挖方,外运土石方时,也应考虑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就近运输,降低外运成本。

2.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在对洪、涝、旱、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灌溉水源、灌溉渠系布置、排水沟系布置及容泻区等灌排本身因素,还要避免沟渠之间的交叉,沟渠与道路的交叉以及水工建(构)筑物与道路等工程的交叉问题,做到既经济,又合理。

(1)灌溉水源选择

规划方案中,一要考虑水源地的位置,尽量位于项目区的最近最高的地方,最好能够实现自流灌溉,减少抽水灌溉;

二要考虑水源没有污染源,如没有化工厂、造纸厂或其它排污口,远离重金属等污染源,保证水质好,能够灌溉;

三要尽量利用地表径流,慎用地下水;

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如已有的水库、堰塘、河流等,减少打井,节约费用;

五要收集必需开采地下水的井灌区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数据,减少风险,降低成本。

(2)灌排渠系布置

灌排渠系布置的要求:

(1)尽量实现自流灌排;

(2)尽量缩短灌溉渠系的长度和减少渗漏与水头损失;

(3)尽量减少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数量、并尽可能避免与道路等其它农田设施的交叉,保证流态稳定,水流通畅;

(4)若是提水灌溉,则应注意有可靠的水源和提水距离;

(5)灌排渠系布置不影响机耕和交通要求。

(3)灌溉渠道的选择

灌溉渠道可以为U形槽,也可为矩形渠,两者各有优势。

U形槽渠道输水能力强,但施工技术要求高;

矩形渠节约土地,但对其材质要求较高,单位造价高;

梯形渠道占地面积大,土壤较好的质地可直接修土质渠道,造价低。

规划时,可在综合考虑地方灌溉制度、资金与出地率约束的基础上选择。

(4)灌溉方式选择

灌溉可采用续灌与轮灌。

续灌要求输水斗渠的横断面较大,但农渠的横断面减小;

轮灌要求输水斗渠的横断面较小,但农渠的横断面增大。

在进行方案择优时,考虑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溉定额的同时,主要考虑斗渠与农渠的总投资额来决定。

若要实行喷滴灌,则可在方便施工、有利生产的条件下,考虑半固定式喷滴轮灌及干管与支管的变径问题,降低投资。

(5)沟渠布置方式的选择

平原地区田间沟渠系,可以采用灌排相邻、相间或沟渠兼用布置;

丘陵地区田间沟渠系、岗田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

田短边布置,可为双向控制和灌排兼用。

冲田沟渠系布置可随地形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

山坡来水较小,地势较高的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兼排山坡或?

田来水。

在开阔的冲田地区,可在两侧?

脚布置排水沟,在冲田中间布置灌排两用渠,控制两侧冲田。

若是重盐碱地区,灌溉渠系最好位于高处,排水沟位于低处,这样可以充分地洗盐洗碱。

3.道路工程规划的选择

项目区道路分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

其中田间道路是连接居民点与项目区的道路,一般路面宽2~4米。

在设计中,注意:

(1)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公路或乡镇公路;

(2)设计的路面宽度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和出行的要求;

(3)保证项目区的机械设备的运输和当地的防洪排涝工作顺利开展;

(4)要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道路工程规划时,尽量“路行田块间,田在路两边”,节约道路用地。

道路路基与路面,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石材、土材,或者砂砾石作道路垫层或路面。

4.田块规划的选择

(1)田块的大小

符合生产习惯;

满足机械化耕作需要;

满足当地农民承包耕种的需要。

(2)田块的方向

充分利用光照;

减少风害与冻害;

根据当地的地形情况,长边一般与等高线方向一致。

5.农田防护工程规划的选择

农田防护工程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田防护林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其他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防护林规划,主要是指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树种、数量等。

在规划时要考虑:

(1)防护林防风的大小与方向;

(2)林种选择可与当地的生产与生活相结合;

如重庆市的巫山、万县市等地的农民都有养蚕的传统,所以在旱坡地或梯田的田间道路两旁或生产路一旁可以适当栽上桑树,既可防风固土,又可获得一点经济效益;

(3)防护林不能妨碍交通;

一般田间道2-4米,其两旁可以种植灌木,生产路较窄,一般不栽或只在路一旁栽种灌木;

(4)防护林不妨碍作物生长,即防护林不能与田间作物争光、争水、争肥,更不能争地;

(5)防护林要与大江、大河与大湖的堤防工程相结合;

(6)防护林要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统一。

至于水土保持林、护岸固滩林、固砂林、海防林、防岸林、护路林等其它防护林规划及保护草规划,应遵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规范进行。

二、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洛平圩土地整理示范项目规划方案择优

1.项目区概况

(1)项目区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洛平圩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青阳县东北部的丁桥镇,七星河流域,103省道附近。

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6.16公顷,东至大麦湖圩堤,西至朱家村鱼塘塘堤,南至七星河河堤,北至洛平圩主机耕路,属河谷平畈区(圩区),处低洼地地段,区内无高坡和丘陵,地势较平坦,周围则与丘陵山岗相邻。

从项目区内看,旱地地势相对较高,水田则地势较低,水田与旱地的地面高差最高达1.5米,平均约0.8米,区内废弃老河道呈M字型贯穿项目区,平均深达4米,由于旱时见底,涝时水溢,不适宜鱼类养殖。

区内“精养水面”水较浅,平均深1米左右,也不宜精养。

但因“项目区内地势平坦,是粮食、油料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项目区内未利用地、废弃老河道适于开展土地整理,且多年来项目区内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徘徊不前”,因此洛平圩土地整理十分有必要。

(2)项目区现有的基础设施

洛平圩项目区现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北端主机耕路一条,宽达5米,总长2190米,并与一条宽约10米的乡村道路相接,使项目区与103省道相通,具有一定的交通基础;

项目区临大麦湖、七星河,用于灌溉的地表径流充裕,且东南角已有一座抗旱站,因年久失修,只需维修改造;

区南临七星河河堤已有一座电排站,拥有100千瓦抽水机组4台套,工作正常,具有一定的排涝能力;

紧靠电排站旁,现有300KVA变压器一台,且两条高压电力线贯穿项目区,电力供应较充足。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26.16公顷,其中耕地178.22公顷,占总面积的78.8%(其中水田114.4公顷,占50.58%,旱地63.82公顷,占28.22%),未利用地1.93公顷,占0.85%;

水面41.35公顷,占18.29%(其中鱼塘13.82公顷,占6.11%,废弃河道25.57公顷,占11.31%,渠系0.99公顷,占0.44%,水工建筑物0.97公顷,占0.43%);

交通用地4.66公顷,占2.06%;

由于园地零星分布,数量较少,用途不固定,在此统一作为旱地处理。

(详见表1)

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类表(单位:

公顷)

地类

耕地

水面

交通

用地

未利

水田

旱地

废弃

河道

鱼塘

渠系

水利设

施用地

洛平村

0

5.63

0.13

5.76

朱家村

114.4

58.19

13.82

0.99

4.53

1.93

192.76

国家

25.57

0.97

26.54

合计

114.4

63.82

4.66

226.16

178.22

41.35

2.项目规划的限制因素

项目区规划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第一、项目建设的预算总资金不得突破国家立项的总规模,且各单项工程的费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比例。

第二、项目的新增耕地的出地率(新增耕地与项目区整理土地总面积之比)不得少于国家批准的数量。

本项目中新增耕地的出地率要求达到12.22%。

第三、项目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填平的废弃老河道

废弃的老河道旱时见底,涝时水溢,在整个项目区内呈“M”型分布,将整个项目区分割成三片,既阻碍了农民田间生产过程中的交通,也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且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项目区整理后将新增耕地面积27.66公顷,然而可直接开发成耕地的未利用地只有1.93公顷,新增耕地主要是通过填平25.73公顷的废弃老河道。

故项目区土方工程主要是回填老河道。

既然废弃老河道非填不可,且填方量极大,而用于土方工程的资金有限,所以规划中一方面应尽量减少填方量,另一方面要缩小客土挖掘与运距。

第四、项目区属于圩区

项目区起名“洛平圩”,其“圩”字的涵义就是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

圩田[low-lyingpaddyfieldssurroundedwithdikes]即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也就是说项目区原来是一片水淹地。

洛平圩就是于1957年人为将七星河改道,由新河堤与周围的筑土堤围成的水田与旱作区,因当时缺乏系统规划,丰水年常出现涝灾,故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时,排水应作为重要内容规划。

第五、项目规划的目标

从土地利用现状看,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单一,田块、地块、交通道路自然形成,布置凌乱,缺乏效率;

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渠系面积小,且分布不均,使得项目区内田间作业条件不太理想;

尤其是沟渠不畅,遇到田间干旱时水难以灌进,积水时水不能及时排出,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

废弃老河道在项目区内呈M形分布,既影响农业机械化和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又给农民当前的田间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这些条件使得项目区土地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但是,由于项目区内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较为优越,项目工程建成后,随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进一步配套与改善,田水路林合理系统的规划安排,将给项目区带来较为可观的效益。

所以项目区农地整理规划的目标是: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水电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田间沟渠路林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布置,既要增加沟渠、道路的总面积,又要提高其分布密度与均匀度,做到灌水方便,排水通畅,将项目区建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高产粮食区。

3.规划方案择优

(1)土地平整方案

①填方方案择优

在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我们设计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将废弃老河道全部填平,保留部分浅水鱼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增加耕地面积;

另一方面不改变浅水鱼塘。

这是项目区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方案,共需要填废弃老河道面积约25.57公顷。

土石方约82.04万立方米。

而保留全部浅水鱼塘13.82公顷,则可增加土地面积11.75公顷,预算回填土方直接费投资约336.56万元。

方案二:

填平全部浅水鱼塘和部分老河道,而预留部分河道,这是踏勘后确定的方案(见示意图2)。

若将预留的6.48公顷的老河道通过疏浚,既作为项目区的容泄区,又兼作为深养鱼塘,则可增加土地面积约32.91公顷,回填需土方61.92万立方米,预算回填土方直接费投资约254.02万元。

由于废弃老河道占地面积过大,阻碍田间交通及各项整理工程设施的布置,且涝时水溢,旱时水枯,现有水面利用率较低,若采用方案一,将老河道全部填平后整理成耕地,既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又改善农田生产环境。

但由于填方工程量很大,仅老河道填土工程量达80多万方,仅填土投资额就占了整个项目投资额的大半,而增加的耕地仅11.75公顷,经济上不划算。

况且项目区四面环山,北临七星河,属典型圩区,从废弃河道的历史看,其原为七星河的一条支流,后因人为改道,截弯取直,使得老河道废弃,涝时水溢,旱时见底。

但由于项目区地势较低,雨季四周来水面积大,尤其是洪涝年,排水困难,老河道作为容泄区,可起到重要的滞洪作用,缓解项目区的排水压力。

同时,老河道南至排灌站,与七星河相连,北与一条排水沟相接,可容纳北部丘陵、山坡来水,若全部填平,一方面会增大项目区排灌站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北部山坡、丘陵来水有可能对项目区形成新的冲刷,使区内发生新的沉降,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方案二,虽减少了鱼池面积约7.34公顷,但增加了7.34公顷耕地,并且预留出一条南北向布置连接北侧排水沟和南侧排灌站的河道,通过疏浚,既作为汛期时项目区的容泄区,也可作为一条重要的天然斗沟将区内区外来水排至南部排灌站的进水池。

因老河道水深达4米,水深合适作为深水鱼塘或精养鱼池,经农业部门专家评估,其产值和效益将比项目区现有浅水鱼塘翻上好几倍。

同时,克服了现有鱼塘分布零散,塘水较浅,效益不高的问题。

况且通过预留河道将其置换出来作为耕地,因塘泥较肥,土质肥沃,能够确保项目区整理后新增耕地的质量。

经计算,不仅耕地面积增加21.16公顷,反而减少填方投资82.54万元。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与当地水利、农业、土地、林业等部门专家协商,认为方案二无论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优于方案一,决定选取方案二。

②客土土源的选择

由于项目区地势较平坦、高差小,平整一条深4米、面积25.57公顷的老河道靠项目区土方填挖内部找平不可能,需要到区外挖运客土,所以选择客土土源就成为了土地平整工程的重要因素。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方案,取土土源主要是项目区北部农民集体所有的自留山坡,其表层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生长有部分薪炭林。

据参加踏勘的镇领导介绍,当地农民正准备在此开山修路,取土有利于道路的修筑;

环保部门认为,由于青阳县多山多丘,森林覆盖率较高,对小山坡取土后不会对项目区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水利部门专家提出,项目区上游靠北有一撇洪沟,可以撇去上游山丘部分来水,直接排入七星河,取土后不会出现水土流失或山体滑坡等现象;

林业部门表示,取土可以,但取土后应保持其林业用途不变,且减少的林业面积应在新开发的土地中加以补充。

但考虑填平的废弃老河道出现沉陷,要进行碾压夯实,土方量需求较大,小山坡土方量可能难以满足要求,且小山坡距离老河道较远,会增加运距及平整工程费用。

技术小组随后发现七星河河床较高,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河滩地,同时,紧靠项目区边界西边的大鱼塘水较浅,涝时排水紧张,因此提出了以七星河河土和西边塘泥作为补充土源的建议,既可疏通河道,增加鱼塘养殖水深,又由于河泥和塘泥较肥沃,有利废弃河道转化为高产良田。

但为保证河堤的稳定性,并为河堤的加固预留土源,水利部门要求须在距离七星河河堤50米外开外取土。

考虑取土应尽量“舍远求近”,缩短运距,节省资金,故确定北部山坡、南部的七星河淤泥、西部堰塘泥及项目区内的部分高地作为取土土源。

(2)农田水利工程

①灌溉水源择优

由于项目区紧靠七星河河堤与大麦湖圩堤,属七星河流域。

该流域地表径流量大,上游源远流长,下游直接与长江相通,河水常年不竭;

同时,项目区属于典型圩区,地势较低,地下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地下水补给充足,项目区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全部依靠打井提取地下水来满足。

经化验,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均良好,能够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

因此,项目区既可选择地下水,也可选取地表径流七星河为作物灌溉水源。

经计算,七星河在十年一遇的枯水季节来水量都能完全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要求,且一般年份大麦湖湖水可以对项目区进行自流灌溉。

从当地农业生产习惯、工程量和投资额考虑,选取七星河与大麦湖作为灌溉水源相较打井灌溉而言,较为优越,且项目区东南端已有一抗旱站,只需稍加维修改造,完全可以利用。

因此,本规划设计选取七星河河水和大麦湖湖水作为灌溉水源。

②沟渠布置择优

项目区沟渠布置有三种方案。

沟渠相间布置在道路两侧。

其优点是:

涵管数量较少,灌溉便利;

缺点是:

不利于排水。

道路两侧都布置渠道,排水沟布置在耕作田块中间。

灌溉便利,有利于排水;

渠道数量大,占地多。

方案三:

道路一侧布置渠道,设置进田涵管解决另一侧田块的灌溉问题,排水沟布置在耕作田块中间。

灌溉便利,有利于排水,增加耕地面积;

涵管数量较多。

由于项目区属于圩区,排水是核心问题,经比较,方案三最优(见示意图2)。

③灌排渠系择优

在项目区沿大麦湖的湖堤南北向布置斗渠1,沿北部机耕道东西向布置斗渠2,由斗渠2向各农渠分水灌溉;

在项目区中央布置东西向的斗沟1和斗沟2,承接上部农沟来水后直接排入预留河道;

在南部沿河堤布置斗沟3和斗沟4,承接下部农沟来水直接由排涝站排至七星河。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在项目区中央预留河道右侧增加一条东西向的斗渠3,去掉项目区中央预留河道左侧的斗沟1。

两方案参见示意图1、2:

斗渠总长较短,斗渠填挖工程量相对较小,但每条农渠控制面积较大,设计截面加大,农渠工程量增加,同时各农渠都必须穿过项目区中央的道路,并与斗沟1和斗沟2相交,增加了过道涵管和过沟渡槽的数目,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在项目区西侧设计斗沟1可以截留项目区北部来水,直接汇入预留河道,缓解水流由北向南的流速,减轻斗沟3的排水压力,这样既可减少斗沟3的工程量(控制面积减少),也可保证七星河河堤的稳定性。

同时,预留河道西侧各农沟上的过路涵管减少,各农沟设计流量也减小,农沟施工成本降低。

但此方案增加了斗沟线路总长,同时,增加了斗沟1线路上的过道沟数量,斗沟工程量加大。

斗渠增长,填挖工程量较大,同时,斗渠3还必须穿过南北向布置的田间道,要求增加斗渠线路上的过道涵管数目,并且斗渠与农渠间的分水闸数目也相应增加,斗渠施工成本加大。

但是,由于农渠不需要与斗沟和中央的田间道、生产路相交,农渠上不需设计过路涵管(过田间道的)和过沟渡槽;

每条农渠的控制面积减少,渠道截面减小,农渠施工成本大大降低;

去掉斗沟2可以减少其线路上的过道涵管数量,减少项目区斗沟总长,减少了斗沟施工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