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8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结题报告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开展了小语“四结合”教改试验,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开放式、立体式的基本模式,建构了“课堂演示式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策略”、“立体交互式教学策略”、“情境参与教学策略”等一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同时也对“四结合”教改试验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关键词】:

小学语文“四结合”结题报告

1.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它包括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论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手段的改进。

这场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正向我们昭示: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并能够在其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法的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费时多、见效少的缺陷依然比较严重,导致学生未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应有的、充分的发展。

教育的大发展、时代的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桎梏,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优化教学过程,打破语文教学原有的封闭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加快学生语文认知结构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

我校的“小语‘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1996年8月开始,在国家、省、地专家的指导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研究与实践的。

2.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原则

我们的研究总目标是: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有“下保底,上不封顶”的较为高瞻性的教学期望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子学习社会”。

在这个“小社会”里,“知识的海洋”就在每个师生的身边。

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

从而让今日的教育向明日教育靠拢一点、再靠拢一点。

力争寻找到一条通往明日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明日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

子目标是:

●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信息的吸收、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初步形成一套能实现“四结合”的新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制一批适用于“四结合”教学的多媒体软件。

带动更多的教师来研究这个课题,并拓展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

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小语识字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及其操作要领;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小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小语作文教学。

●探讨实现“四结合”的教学理论问题,研制与“四结合”教学配套的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多媒体软件(包括低年级听说训练)基本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对比研究法等。

我们在研究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2.1人本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2开放性原则

教学的目标开放:

下保低,上不封顶;教学的内容开放:

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

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互联网局域网,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

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

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2.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2.4整合性原则

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2.5“结合”性原则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做到有机结合,明确语文课还是语文课,除了找准结合点,在“结合”上做文章外,还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3.研究的实施步骤

根据总课题组的实施方案,我们讨论确定了试验步骤:

 

3.1基础研究阶段(1996.8—1996.12)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①成立课题组,制定详细、周密的实验方案,确定好研究对象,做好前测摸底工作。

②对学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各地参观、学习,落实试验硬、软件环境。

3.2实践研究阶段(1997.1—2002.3)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①在研究班进行小语“四结合”识字、阅读、作文、教学模式的试验,重点构建一个基本模式及模式具体操作要领和操作策略。

②扩展研究班级,运用基本模式开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研究,验证此模式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在本模式下创立一些变式,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制作大量典型课件案例。

③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1999年12月,承担了浙江省第三届”四结合”年会。

平时加强实验资料的积累、分析,及时反馈到实验过程中。

3.3全面总结阶段(2002、3—2002、6)

整理汇编典型课例等书面、音像资料,组织课题组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4.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及其操作要领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交替进行的方式,以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4.1识字教学

充分利用认知码,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识字和用字的能力。

如何运用认知码输入法使学生少写而更深刻领悟汉字的音义形,如何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我们作了以下尝试,即:

4.1.1学习字母,训练指法

“认知码”的部件分类原则是“以音为主,以形为辅,联想记忆”,所以汉语拼音成了汉字编码的基础,当我校开展这项实验时,汉语拼音教学已完成。

为此,我们让学生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大写字母。

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大写字母(二年级才学字母表),我们就把声、韵母与计算机键盘对应联系起来,采用“字母分组、逐组击破”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用拼音声、韵母的读音读主键盘中各大写字母键,直到熟练地掌握大小写字母为止。

在认读大写字母的同时,还结合练习指法。

指法训练是比较严格的,我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演示——模仿击键——纸盘试打——软盘练习”等程序,提高效率,规范训练。

在练习时,我们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一边说字母一边击键,一边听字母一边击键一边记忆,这样使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打、用脑想,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率。

通过10来天的训练,三个实验班的学生的指法操作达到了准确、规范、熟练、盲打的程度,为以后打好汉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1.2顺序渐进,学会编码

“认知码”是将汉字编码的学习与汉字的笔画、笔顺、汉语拼音、汉字的部件与间架结构等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它具有规范性、易学性、完备性、快速性的特点,“认知码”编码部件的选取符合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同时符合小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与汉字拆分、编码的结合,将对识字教学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

我们在让学生熟悉大写字母,学会书写大写字母,规范指法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识字教学进行说代码、说编码的练习逐步进行写代码、写编码的练习。

如何教会学生编码呢?

我们遵循“教给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反复多练,强化记忆”的原则,先让学生掌握独体字的编码规则(表音符+首笔代码+末笔代码),然后,把课本中的独体字进行归类,让学生编码,以强化训练,掌握方法;接着教给学生合体字编码规则(以两部件为例:

第一部件代码+第二部件代码),这样,在每课生字的教学中,代码的记忆、折分的规则又成了解决编码的突破口。

为此,“相离可分、相接可分、独笔可分、准独体可分、交重不分、从少优先、成字优先”的七条汉字拆分规则成了学生必须领悟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我们把准独体字也作为合体字处理。

同时,为了满足易学易记的原则,我们把已选字的数百个基本部件根据其相似性进行分类,制成表格,人手一份,人人过关。

这样,由于反复练习,加强指导,方法引路,强化训练,在第一阶段里,实验班96%的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编码的规则。

4.1.3探索模式,改进教法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的有机结合,为完成特写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系统的、相对稳定的用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四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研究,不是在教学上简单地增加认知码的内容,更不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打字课,而是在语文课中随课文教学,做到识字和编码的自然结合。

根据识字教学的原则,我们在教改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的“四结合”教学模式。

随文识字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随文识字、讲读课文时进行生字的音、形、义与编码、打字教学。

集中识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集中生字进行音、形、义与编码、打字的教学。

不管哪种模式,一般都是将“读—看—说—写—打—想—测”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读:

利用投影、录音读准字音

看:

看字形,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看读音,掌握生字读音的规则,看中有想。

听:

听读音、听字形分析、听字义讲解、边听边想。

说:

说出生字的读音、部首、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生字的字义和生字的编码,说中有记。

写:

在投影片或纸上写字词、句子,写中有记。

打:

按所写出的汉字编码打字,再延伸到打词、打句、打中有想。

想:

鼓励学生联想,由字想词,由词想句,由句想段,以达到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边想边用。

测:

利用电脑,在机上进行巩固练习。

4.2阅读教学

为了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图文声像并茂、资源丰富、反馈及时等特点,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阅读理解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如下教学模式。

其具体教学流程见下表:

课程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实践探究─合作协商─巩固理解─指导评改─总结提高─拓宽延伸

学生学习行为─明确任务─自学探究─商讨释疑─归类整理─自我评改─升华认识─获取新知

教师指导策略─提出建议─收集信息─提供资源─训练技能─指导评改─组织交流─总结延伸

下面就模式教学的流程及教师相对应的操作要领作具体阐述: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

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

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上《夏天》一课时,我们制作出夏天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等不同的景物特征的课件。

教学中运用软件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便会兴致勃勃地融入到课堂之中。

2、监控学生自学过程,收集教学信息,提供个性帮助。

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当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后,我们便让他们查阅课件或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自学。

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点击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教师可借机收集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若发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就可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