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42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

教学重、

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

过程

 

第一讲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

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

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

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①高海拔地区:

→→→

②内陆地区:

→→→

温差大小的原因分析方法

温差大小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温差大小的比较

原因分析

海洋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陆地小

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

高原地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大气密度及厚度不同,保温作用不同,温差变化不同

阴天日温差小,多云雨气候区年温差小

云雨天气及气候使增温降温幅度变小

考点

常考题型

大气的受热过程

根据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根据生产、生活案例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热力环流示意图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实际上高压、低压,只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意义重大,具有比较价值。

垂直方向上一定是近地面气压高,向高空气降低)。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气压

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

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祼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考点

常考题型

热力环流

根据温度的分布规律来考查气流运动与天气状况

根据示意图考查海陆风和山谷风

结合实际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

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C处和G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D处和H处。

 

第二讲___气压带和风带_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2)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影响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抓“移动、变化”——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移动方向一致、移动幅度很小;极地高气压带位置不再变动,但是强度和影响范围有明显变化。

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

②有充足的水汽。

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降水较多

降水稀少

考点

常考题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影响

根据示意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特点

根据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

季风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