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330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1

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

第三章监理工作流程………………………………………………………………4

第四章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5

第五章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15

第六章旁站具体部位及工序……………………………………………19

 

框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一、工程概况

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SG-3标段鹤山站场房屋建筑工程,其中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的包括:

车站综合楼、货运综合楼Ⅱ、接触网工区料棚、牵引变电所、中继站。

二、专业特点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三、编制依据

1.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SG-3标段鹤山站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及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工程施工合同;

2.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质量验收标准;

3.施工现场踏勘所联系的有关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状况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水土资源状况等调查资料;

4.公司有关施工、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文件

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一、监理工作范围

1.准备阶段

(1)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机械到位情况是否符合投标书和施工合同的规定。

(2)熟悉设计文件。

(3)审核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4)复核施工放样测量结果。

(5)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是否有质量、安全检查制度;专职质量、安全检查人员是否到位;审查质量、安全检查人员资质是否合格;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安全培训和教育。

(6)是否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措施。

(7)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是否制订并具有可操作性。

(8)施工临时设施选点是否得当,是否有消防措施。

(9)施工便道是否能保证运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

2.施工阶段

(1)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与批准的施工方案一致,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单位是否按规定的方法、频率和要求进行质量自检,并及时向监理提报各种质量检测资料。

(3)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进度报表是否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符,保证施工进度的措施是否可行。

(4)工序交接制度是否按要求执行。

(5)是否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报验制度。

(6)安全防护人员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当,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7)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执行情况。

(8)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能否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9)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作,质量、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分项、分部工程施工中,技术交底是否有详细的、切实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措施是否到位;监督检查安全、质量措施的执行和整改情况。

(10)参与质量、安全事故和环水保问题的调查处理。

3.验收阶段

(1)核实分项分部工程的完成数量。

(2)复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数量及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并现场检查签认。

(3)参加单位工程验收以及竣工初验和复验。

(4)参与编写本专业监理工作总结。

二、监理工作重点:

监理重点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主要是事前控制为主,应做好:

1.施工单位投入现场的设备、仪器及工器具必须与投标书承诺的一致。

2.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以及相关材料的物理化学分析报告。

3.见证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的取样检验。

4.施工前明确技术要求、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和试验检测方法。

5.严格质量过程控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工序交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6.认真审查开工前准备工作情况,条件不具备时不批准开工。

7.当各项指标均能保证工程质量时,方准全面开工。

8.重点、关键部位增加检查频率和加大监控力度。

9.考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提前制定措施。

10.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措施、安全教育情况、安全设施不到位不准开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频率和安全监控力度。

11.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严格质量标准工作制度,按“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了”的要求做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验收工作。

第三章监理工作流程

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监理单位

 

 

第四章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一、监理控制要点

(一)钢筋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监理人员必须熟读设计图纸,明确各结构部位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或焊接要求,特别应注意结构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对有关配筋变化的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及时注明在相应的结构施工图上,避免遗忘,造成失误。

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并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使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钢筋加工要求

监理人员应要求承包单位对钢筋的下料、加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求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进行钢筋翻样,且应亲自到加工场地,对成型的钢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整改。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

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

2.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焊工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其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毫米,否则属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全部受力钢筋面积不宜超过50%。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钢筋的最大弯折处,且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在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毫米,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毫米,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宜为50毫米。

若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在施工中,监理必须加强对连接质量的控制。

首先应在后台加工套丝处,抽查套丝加工长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保证加工产品为合格品。

在钢筋连接后,检查套筒外露丝扣长度是否符合验收规范,发现不合格部位及时通知整改,并需按规定比例对其扭紧力矩进行抽查,保证连接质量。

3.钢筋绑扎与安装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到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单位整改。

巡视应特别注意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箍筋加密范围、钢筋接头、及钢筋除锈情况等问题的监督检查。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梁、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钢筋焊接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及时出具试验报告。

在承包单位质检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承包单位报验的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验收时应按质量验收规范,对照结构施工图,确认所绑扎的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锚固长度、接头设置等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要求,经过整改达到要求时,才正式签发报验资料。

(二)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工程的质量预控

审核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

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综合考虑承包单位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的重点是:

能否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采用专用模板);

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否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能否保证不漏浆;

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是否简单.拆装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

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

应对模板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板),外型尺寸、平整度、板面洁净程度以及相应的附件(角膜、连接附件),以及支撑系统都应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可用于工程,提出检查意见。

重要部位应要求承包单位按要求预拼装。

对承包单位采用的模板螺栓应在加工前提出预控意见,确保加工质量,确保模板连接后的牢固。

若模板的边缘差,要求施工方采取措施如采用两面胶粘贴防止漏桨,拼缝严密。

2.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墙、柱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弹线,以弹线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

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支撑应符合模板方案施工要求:

柱模应有斜撑或拉杆,柱模拉杆每边宜设两根,固定在事先埋入楼板内的钢筋环上。

剪力墙模板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应符合模板设计。

一般穿墙螺栓应用Φ12以上的钢筋制作,间距一般不大于60cm。

梁模板一般情况下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cm为宜。

支柱上面垫10*10cm方木,支柱中间或下边家剪力撑和水平拉杆。

梁侧模板竖龙骨一般情况下宜75cm,梁模板上口应用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cm时,加穿对拉螺栓加固。

楼板模板一般情况下支柱间距为80~120cm,大龙骨间距60~12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

对模板拼缝、节点位置、模板支搭情况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防止漏浆及缩颈现象。

梁、板跨度大于4米时支模必须按规范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般起拱高度宜为:

1/1000~3/1000。

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方法应可靠,防止位移。

(特别是柱子与填充墙的拉结及位置,及间距)。

合模前钢筋应隐检已合格,模内已清扫干净,应剔凿部位已剔凿合格;合模后应核验模板位置、尺寸、垂直度,钢筋位置,垫块位置与数量,符合要求才能浇筑混凝土。

模板涂刷隔离剂时首先应先清除模板表面的尘土和混凝土残留物再涂刷,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3.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拆模原则:

底模砼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一般均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以上(砼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抗压强度为准,一般也可参照砼强度增长率推算表估算);小于等于2米的达到设计强度等级50%;结构跨度大于8米的梁、板、拱壳和悬臂构件应达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