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71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数控工艺教案文档格式.docx

1.1.1数控与数控机床的概念

2.1.1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小结

4.作业

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

参与

时间

30’

课堂教学

目标考核

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概念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一章

课后记录

任课教师:

科室负责人签字:

2008年08月20日2008年08月21日

(一)组织教学:

(考勤、学习准备等)

(二)复习旧课:

(三)讲授新课:

第一章数控机床基础知识

机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零件的形状越来越复杂,精度及有关的特殊要求越来越高,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技术应运而生并在生产实践中显示了优越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性质和任务

性质——普及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理论的技术基础课。

任务——培养操作数控机床的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能阅读和编制简单零件加工程序,并初步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

二、学习方法(讲解、举例)

1、及时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2、提高学习积极性,知难而上

3、抓住实践机会,丰富所学知识

§

1—1数控与数控机床

一、数控与数控机床的概念

1、数控的定义(板书)

数控即数字控制——是数字程序控制的简称。

数控的实质:

通过特定处理方式的数字信息(不连续变化的数字量)自动控制机械装置动作,与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进行的程序控制有截然不同的性质。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将通过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的技术统称为数控技术。

二、数控机床的组成

图1-1数控机床组成示意图

1、控制介质

纸带、磁带、磁盘、键盘

控制介质上存储着加工零件所需要的全部操作信息和刀具相对工件的移动信息.

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由专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所组成。

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进行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然后向伺服系统发出控制信号。

3、伺服机构

伺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元件运动。

4、辅助控制装置

辅助控制装置是介于数控装置和机床机械、液压部件之间的强电控制装置。

5、检测反馈装置

检测反馈装置将数控机床各个坐标轴的实际位移量、速度参数检测出来,转换成电信号,并反馈到机床的数控装置中。

6、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的主体,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机械部分,包括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执行部件和床身、立柱、支承部件等。

三、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

①②③④⑤

工件

(1)、根据零件图样进行各项准备。

(2)、按规定格式编制出加工程序。

(3)、将加工程序以代码形式完整记录在信息介质上。

(4)、将代码转变为电信号输出。

(5)、数控装置将结果以脉冲信号形式向伺服系统发出执行信号。

(6)、伺服系统向执行电机驱动机床进给机构发出严格指令。

四、小结

本章主要对数控技术进行了总体概述。

1.数控机床主要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机构、辅助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及机床本体等六个部分组成。

2.数控机床加工的原理是:

首先要将被加工零件的图样及工艺信息数字化,用规定的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写加工程序;

然后将所编程序指令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中;

再后数控装置将程序(代码)进行译码、运算后,向机床各个坐标的伺服机构和辅助控制装置发出信号,驱动机床各运动部件,控制所需要的辅助运动,最后加工出合格零件。

数控设备的产生和发展

数字控制(NumericalControl)技术,简称数控(NC)技术,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是指用数字化信息对机械设备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数控设备就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械设备,或者说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械设备。

数控机床是数控设备的典型代表,其他数控设备还有数控冲剪机、数控压力机、数控弯管机、数控坐标测量机、数控绘图仪、数控雕刻机等等。

数控机床是为了解决复杂、精密、小批多变零件加工的自动化要求而产生的。

数控加工是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成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系统中,以控制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

该项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适应复杂外形零件的精密加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化加工技术。

1948年,美国帕森斯(Parsons)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螺旋桨叶片轮廓用检查样板的机床时,首先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协助下,于1952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直线插补连续控制的立式数控铣床。

此后,很多厂家都开展了数控机床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1958年,美国K&

T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MC)。

1968年,英国首次将多台数控机床及无人化搬运小车、自动仓库在计算机控制下连接成自动加工系统,即柔性制造系统(FMS)。

我国于1958年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数控铣床。

数控系统是能逻辑地处理输入到系统中具有特定代码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运动并加工零件的程序控制系统。

数控系统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普通数控(NC)阶段,即逻辑数字控制阶段,数控系统主要是由电路的硬件和连线组成,故又称为硬件数控系统。

其特点是具有很多硬件电路和连接结点,电路复杂,可靠性不好。

这个阶段数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即电子管时代(1952年)、晶体管时代(1959年)和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年)。

自1970年小型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计算机数字控制(CNC)阶段,数控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其突出特点是利用存储在存储器里的软件控制系统工作,故又称为软件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容易扩大功能,柔性好,可靠性高。

第二阶段数控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时代。

20世纪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及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使数控系统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从1974年微处理器开始用于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五代,即微型机数控(MNC)系统。

经过几年的发展,数控系统从性能到可靠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数控技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

从90年代开始,PC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个人计算机(PC)平台的数控系统(称为PC数控系统)应运而生,数控系统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现在市场上流行和企业普遍使用的仍然是第五代数控系统,其典型代表是日本的FANUC-0系列和德国的SINUMERIK810系列数控系统。

当今的数控机床已经在机械加工部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自动化工厂(FA)的基本构成单位。

努力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并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柔性化、敏捷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制造方向推进,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1.1.2 

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

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如图1-1所示。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要事先根据零件加工图样的要求确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和刀具参数,再按规定编写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然后通过手动数据输入(MDI)方式或与计算机通讯等方式将数控加工程序送到数控系统,在数控系统控制软件的支持下,经过分析处理与计算后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伺服系统使机床按预定的轨迹运动,从而控制机床进行零件的自动加工。

下面通过介绍数控机床的组成对这一过程进行说明。

 

图1-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图

1.程序编制及控制介质

数控程序是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的工作指令。

在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零件坐标系在机床坐标系上的相对位置,即零件在机床上的装夹位置,刀具与零件相对运动的尺寸参数,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或加工顺序、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以及辅助装置的动作等。

这样得到零件的所有运动、尺寸、工艺参数等加工信息,然后按数控机床规定采用的代码和程序格式,将工件的尺寸、刀具运动中心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速、切削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的正转与反转、切削液的开与关等)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

编程的工作可由人工进行,也可由自动编程计算机系统来完成。

控制介质是存储加工程序的媒介,常用的控制介质有穿孔纸带、磁盘、磁带等信息载体。

2.输入/输出装置

数控机床在进行加工前,必须接受由操作人员输入的零件加工程序,然后才能根据输入的程序进行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向机床数控装置输入操作命令,数控装置要为操作人员显示必要的信息,如坐标值、报警信号等。

此外,输入的程序并非全部正确,有时需要编辑、修改和调试。

以上工作都是机床数控系统和操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要进行信息交流必须具备输入/输出装置。

将数控程序输入数控装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控制介质输入 

主要有两种输入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纸带输入,即在特制的纸带上穿孔,用孔的不同位置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数控代码,通过纸带阅读机将指令输入。

穿孔纸带使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的两种标准信息代码,现在的数控系统两种代码都可以识别应用。

另一种方法是对于配置有计算机软驱动器的数控机床,可以将存储在磁盘上的程序通过软驱输入系统。

尽管穿孔纸带已逐渐被淘汰,但是规定的标准信息代码仍然是数控程序编制、制备控制介质所遵守的标准。

(2)手动输入 

操作者可以利用机床上的显示屏及键盘输入加工程序指令,控制机床的运动。

一种是手动数据输入(MDI),它适用于一些比较短的程序,只能使用一次,机床动作后程序就消失。

当给定对刀时的主轴转速、一般手动进行简单加工时的自动换刀等场合常使用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在控制装置的编辑(EDIT)状态下,用键盘输入加工程序,存入控制装置的内存中。

用这种方式可以对程序进行编辑,程序可重复使用。

一般手工编制的程序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在具有会话编辑功能的数控装置上,可以按照显示屏上提出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菜单,只需将图样上指定的有关尺寸数字等输入,就可自动生成加工程序。

这种输入方式虽然是手动输入,但应属于自动编程方法。

(3)直接输入存储器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数控装置的串行口等,通过对有关参数的设定和相关软件,直接读入在自动编程机上或其他计算机上编制好的程序。

3.数控装置及辅助控制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它接受输入装置送来的脉冲信号,经过数控装置的系统软件或逻辑电路进行编译、插补运算和逻辑处理后,输出各种信号和指令控制机床的各个部分,进行规定的、有序的动作。

其中最基本的控制信号是:

由插补运算决定的各坐标轴的进给位移量、进给方向和速度的指令,经伺服驱动系统驱动执行部件作进给运动。

其他还有主运动部件的变速、换向和启停信号,刀具选择和交换的指令信号,冷却液及润滑液的启停、工件和机床部件的松开和夹紧、分度工作台的转位等辅助指令信号等。

辅助控制装置是连接数控装置和机床机械、液压部件的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接收数控装置输出的主运动变速、刀具的选择与交换、辅助装置的动作等信号,经过编译、逻辑判断、功率放大后驱动相应的电器、液压、气动和机械部件,以完成指令所规定的动作。

此外,行程开关和监控检测等状态信号也要经过辅助控制装置送给数控装置进行处理。

4.伺服驱动系统及位置检测装置

伺服驱动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和伺服驱动电动机组成,并与机床上的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部件组成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

它根据数控装置发来的速度和位移指令控制执行部件的进给速度、方向和位移。

机床的每个作进给运动的执行部件,都配有一套伺服驱动系统。

伺服驱动系统有开环、半闭环和闭环之分。

在半闭环和闭环伺服驱动系统中,还有位置检测装置,间接或直接地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移和速度,并发送反馈信号与指令信号进行比较,将其误差转换、放大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进给运动,以提高系统精度。

5.机械部件

数控机床的机械部件包括:

主运动部件(如主轴部件、变速箱等)、进给运动执行部件(如工作台、拖板等)和支承部件(如床身、立柱等),此外,还有冷却、润滑、排屑、转位和夹紧等辅助装置。

对于加工中心类的数控机床,还有自动换刀装置、自动交换工作台装置等部件。

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组成与普通机床相似,但其传动结构要求更为简单,在精度、刚度、抗振性、耐磨性、耐热性等方面要求更高,而且其传动和变速系统要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1.1.3 

数控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1.数控加工的优点

(1)柔性好 

所谓的柔性即适应性,是指数控机床随生产对象变化而变化的适应能力。

数控机床把加工的要求、步骤与零件尺寸用代码和数字表示为数控程序,通过信息载体将数控程序输入数控装置。

经过数控装置中的计算机处理与计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程序加工出图纸要求的零件。

在数控机床中使用的是可编程的数字量信号,当被加工零件改变时,只要编写“描写”该零件加工的程序即可。

数控机床对加工对象改型的适应性强,这为单件、小批零件加工及试制新产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加工精度高 

数控机床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而且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不受零件形状复杂程度的影响。

这对于一些用普通机床难以保证精度甚至无法加工的复杂零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数控加工消除了操作者的人为误差,提高了同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使产品质量稳定。

(3)能加工复杂型面 

数控加工运动的任意可控性使其能完成普通加工方法难以完成或者无法进行的复杂型面加工。

(4)生产效率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一般比普通机床高2~3倍,尤其在加工复杂零件时,生产率可提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一方面是因为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自动换刀和其他辅助操作自动化等功能,而且工序集中,在一次装夹中能完成较多表面的加工,省去了划线、多次装夹、检测等工序;

另一方面是加工中可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有效地减少了加工中的切削工时。

(5)劳动条件好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6)有利于生产管理 

用数控机床加工,能准确地计划零件的加工工时,简化检验工作,减轻了工夹具、半成品的管理工作,减少了因误操作而出废品及损坏刀具的可能性。

这些都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7)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 

由于数控机床是使用数字信息,易于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系统联接,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与数控机床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系统。

另外,数控机床通过因特网(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现在已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及维修,已初步具备远程控制和调度,进行异地分散网络化生产的可能,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实现制造过程网络化、智能化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2.数控加工的不足之处

(1)数控机床价格较贵,加工成本高,提高了起始阶段的投资。

(2)技术复杂,增加了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困难。

(3)对工艺和编程要求较高,加工中难以调整,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3.数控加工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

数控机床最适合加工以下零件:

(1)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 

特别是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或用数学方法定义的复杂曲线、曲面轮廓。

从图1-2中可以看出,数控机床非常适合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2)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零件 

用通用机床加工时,要求设计制造复杂的专用工装或需很长调整时间。

图1-3表示了通用机床、专用机床和数控机床加工批量与成本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情况下,采用数控机床生产成本更为合理。

(3)必须严格控制公差的零件。

(4)贵重的、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