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474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数学五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word教案文档格式.docx

千克,3袋糖共重多少千克?

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5、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

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

3表示什么?

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6、提示:

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二、归纳、概括: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点,就是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在整数乘法上,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比较易于掌握,这一环节,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及时给予提示,所以学生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

但是不足的是,学生在约分时,有部分学生没有约分完,以后要不断训练学生约分的方法。

第二课时分数乘法

(二)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总结及应用过程。

2、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3、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去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1、出示复习题

2/5×

23/4×

92/7×

611×

7/12

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

(二)草莓问题

1、师口述:

每千克草莓5元,我要是买2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呢?

买3千克呢?

2、自己列式并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1)5×

2=10(元)

(2)5×

3=15(元)

4、谁能告诉老师,刚才做的题我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

(单价×

数量=总价)

5、师:

说的很好,那么下面这个该怎么解答呢?

我要是买1/2千克、2/5千克草莓呢?

6、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7、交流,让学生明白:

1/2求的是5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2/5求的是5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

9、师生共同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5元的3/4是多少?

7元的2/3是多少?

5元的1/7是多少?

(四)作品展

1、教师口述,写出相关数据

(1)班举办“我爱祖国”作品展览,共收到45件作品。

其中,绘画作品占2/5,赞美祖国的文章占1/3,各种图片占4/15,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

2、讨论:

求“三件作品各有多少件”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算出绘画作品的件数。

4、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再交流。

5、完成P47练一练练一练

在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但关健是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点,出示题目后,我不是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分析题意,慢慢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解答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三课时分数乘法(三)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

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

出示: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列算式,解答。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

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的。

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

出示口算题:

3/5×

210×

1/22/3×

7/123/4×

9

1/3×

1/2

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

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

1/4=1/4或1/2×

1/2=1/4。

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

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

引导

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

1/2×

1/2=1/4

活动二: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

(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

(1)这台收割机1/4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2)这台收割机3/5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就是求1/2的1/4是多少?

怎样列式?

1/4=

1/4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2×

1/4=1/8。

你能说说1/2×

1/4为什么等于1/8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生1:

(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这台收割机1/4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就是求1/2公顷的1/4,就是把1/2公顷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平均分成2×

4份,取其中的1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1/4=

那问题

(2)该怎样解答呢?

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结合折纸和涂色)求1/2公顷的3/5,就是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

5份,取其中的3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

3/5=)

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

师:

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

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

练一练第5题。

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

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第四课时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等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在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分数、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一致性。

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复习

1、一条彩带长60米,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彩带?

读题,理解题意。

生自己解答,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2、揭示课题:

如果我们知道,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该怎么解答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和混合运算。

二、尝试

1、出示例题:

一捆彩带的长是60米。

某蛋糕店今天已经用去这捆彩带的2/5,还剩多少米彩带?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60×

2/5=24(米)1-2/5=3/5

60-24=36(米)60×

3/5=36(米)

答:

还剩36米彩带。

(4)鼓励学生根据分步计算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三、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交流

3、完成教材P51练一练第1-5题。

在教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我原以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

呵呵!

没有想到,错的人还真不少。

我真佩服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细究其类型,主要是乘法和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不少学生做加法时也约分,而在我强调之后又出现个别的学生乘法计算通分的笑话。

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回顾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追溯求本,理解各自的意义;

二联系分数乘法和加减法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练习(即数不变、运算符号改变);

四是加强审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判断。

其实最主要还是抓班级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这些错误类型几乎都是由他们所创。

第五课时简便算法

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

2、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问题,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算法。

3、感受运算定律应用的广泛性,能对简便算法的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

1、提问:

在加法计算中有哪两个运算定律?

如何用字母表示?

在乘法计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

2、我们已经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小数,还可用于分数那么乘法计算中的三个运算定律能否也适用于分数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

打字问题

1、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问题,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2、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结果。

3、师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一个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就是第二个算式),从而得出: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40×

(1/4+1/6)2401/4×

+240×

1/6

=240×

5/12=60+40

=100(页)=100(页)

简便算法

1、出示

7/8×

4/15×

5/7(3/4+5/6)×

12

鼓励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说说是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分数连乘,写成分子连乘、分母连乘后,可以先进行约分。

让学生自主计算,交流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学中我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结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所以由情境导入,引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再由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引入新授,然后小组合作,共同验证新课题。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

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第六课时倒数

1、经历猜数、观察、交流等发现两个数的特殊关系及认识倒数的过程。

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2、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倒数的意义。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1、课前带学生唱“找朋友”歌,做“找朋友”的游戏

生1请问你找到的朋友是谁?

生2

生2你愿意做生1的朋友吗?

生2:

愿意

生1和生2互为朋友。

(板书互为)

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生1是生2的朋友,生2是生1的朋友。

能不能单独说生1是朋友,或者生2是朋友呢?

不能,只能说谁是谁的朋友。

类似这样的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同桌关系、邻居关系、兄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的。

在数学王国中是否也存在这种互为关系呢?

比如……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互质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倒数,也是属于这种互为关系。

(板书倒数)

二、认识倒数

1、打开书54页,看书上的数形图,让学生观察每个同样颜色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介绍: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让学生讨论“互为倒数”的含义。

(即:

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5、让学生举出两个互为倒数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了解“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进一步分析概念的环节,学生抓住“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几个字,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数学思考,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我还设计了“找朋友”这样一个游戏项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叙述“谁是谁的倒数”,学生对于倒数概念中的“互为”两个字的含义理解的更为深刻,同时不同类型数字的出现,加深了学生对求带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