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822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培育 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林木各种器官的极性强弱不同。

一般来说,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19.再生:

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20.定量间伐方法:

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称之为定量间伐量。

21.定性间伐方法:

根据林木分级情况,按利用观点预先确定间伐方法和采伐对象进行的间伐。

22.森林收获作业法:

简称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23.森林更新: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24.上层疏伐:

即上层抚育,主要砍伐那些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

25.乔林:

以种子或植苗的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为乔林

26.矮林:

以无性更新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为矮林

27.立地级:

立地级(SiteClass)是一定年龄的林分按其平均高的数值划分的等级

28.林业区划:

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1.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三大控制途径

森林生产力是以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用材林也可用平均材积生长量)。

主要控制途径有:

⑴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顺应自然、科学培育,天然林经营和人工造林各有其适用的条件。

⑵遗传改良

要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其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以便于在培育中推广应用。

⑶林分结构调整

⑷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2.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

⑴气候:

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特点:

稳定、简单

⑵地形:

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

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

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⑶土壤:

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特点:

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

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

比较容易测定;

综合性强)

⑷水文:

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3.幼林抚育管理的年限

⑴按林分生长量确定⑵按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⑶按林分外貌特征确定(生产当中常用)⑷按标准表和密度管理图确定

4.林分的生长阶段

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

5.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1)经验的方法根据以前的造林经验,分析确定造林密度。

(2)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但需要时间长。

(3)调查的方法调查现有的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确定造林密度。

(4)查阅图表的方法(根据密度管理图)

 

一些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编制了密度管理图或表,可根据密度图或表查的造林密度。

6.苗木的种类

播种苗营养繁殖苗两者的移植苗容器苗

7.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按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有种子、苗木或部分营养器官)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8.林地管理

⑴松土除草⑵灌溉与排水⑶养分综合管理与施肥⑷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

9.人工林的结构:

(1)树种组成(纯林与混交林),当今世界人工林经营趋势——定向培育(短周期原料林),所以一般经营纯林(泡桐除外)。

(2)林分密度(密度控制过程)

(3)配置方式(决定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4)林层结构(单层林、复层林):

复层异龄林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佳模式,21世纪世界森林培育的发展方向。

(5)年龄结构(同、异龄林)

10.衡量造林质量的指标

一种方法是对人工林进行调查和观察,判断其在该立地条件下的适宜性。

具体条件有四点:

①顺利成活。

②生长正常。

③稳定性强。

④不早衰。

另一种方法是用人工林的树高或年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

11.树种的组成:

(纯林与混交林)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通常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而把由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森林树种组成一般以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成数表示,也可以每一乔木树种的蓄积占全林总蓄积的成数表示。

而在营造人工林时的树种组成以各树种占全林总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

(仅供参考,在ppt04第三章造林密度与混交林)

12.种植点的配置方式:

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一、行状配置

(一)正方形配置

株行距相等的配置方式。

多用于用材林、经济林,植株营养面积均匀,利于机械作业。

(二)长方形配置

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

多用与用材林,植株营养面积不均匀,利于机械作业。

(三)三角形配置(品字形配置)

相邻行种植点错开,形成三角形的配置。

多用于防护林的配置,防护效果好。

正三角形是常用的配置方法。

13.防护林作用:

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14.混交的方法:

①星状混交②株间混交③行间混交④带状混交⑤块状混交⑥不规则混交⑦植生组混交

15.直播造林中人工播种的方法:

撒播:

撒播是把种子均匀地撤布于造林地上的方法。

条播:

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照按一定行距进行条带状播种的方法。

穴播:

在经过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穴距挖穴播种的方法。

块播:

块播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在块状地上(面积一般在1m0以上)相对密集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16.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

物种组成结构:

乔、灌、草、菌、药、家畜、鱼类及其它

a.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平原多层结构(水陆交互系统、庭院经营)、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

(2)水平结构:

带状间作、团状混交、均匀混交、水陆交互式、景观布局式、等高带混交式、镶嵌斑块混交等。

b.时间结构:

轮作、连续间作、短期间作、替代式间作、间断间作、套种、复合搭配等。

17.采伐的方式:

(1)择伐:

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

(2)皆伐:

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

(3)渐伐:

在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期,如10-20年)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

18.林木分级:

林木分级

克拉夫特林木生长分级法,在同龄纯林中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

vI级:

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树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

vⅡ级:

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I级,冠向四周发育,大小上次于I级木;

vⅢ级:

中等木,生长尚好,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

树冠较窄,位于林冠的中层,树干的圆满度较I、Ⅱ级木为大;

vⅣ级:

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树冠受挤压,通常都是小径木,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

vⅣa级木:

冠狭窄,侧方被压,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

vⅣb级木:

树冠偏生,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

vⅤ级:

濒死木,完全位于林冠下层,生长极落后,树冠稀疏而不规则,

v又可分为两个亚级:

vⅤa级:

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

vⅤb级:

枯死木。

19.混交林作用方式

机械作用方式:

碰撞、缠绕、绞杀等

生物作用方式:

授粉、根系连生等

生物物理作用:

辐射场、热场等

生理化学作用:

化感作用Allelopathy

生理生态作用:

改变林地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

20.“最终产量一定法则”。

(仅供参考)

林分密度越大,干材产量越大。

幼林阶段,林木个体差异小,单位面积立木材积随密度的加大而增加。

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株数的增加和单株材积的下降抵消达到平衡,林分的干材产量不受密度影响。

称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可能是对于部分树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适用。

有人认为对于林分可能存在一个合理密度,在这样的密度下林分产量最高,个体处于较好的生长环境。

但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争议的。

不少学者认为,过密会引起个体生长普遍衰退。

易遭各种灾害侵袭,群体的光合产量不再增长,而呼吸消耗却增强,造成产量下降。

但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争议的。

21.林木发生分化的原因:

22.请简述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体系

1、森林立地

2、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3、森林结构及其培育

4、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二)技术体系(见图)

23.试绘图说明森林培育技术体系。

24.你是如何理解森林培育的目的与特点。

(二)森林培育的目的与特点

1森林培育的目的(三效统一)

经济效益:

增加森林资源,提供各种原材料(如建筑用材、矿柱材、纸浆材、薪材等)及林产品(如果实、药材、油料等);

生态效益:

维持大气层氧的比例稳定;

保护农林业的生态环境;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保护水源免受污染;

保护动物、昆虫、鸟类等的繁衍、栖息;

社会效益:

森林生态旅游、保健、休息、美学等价值。

2.森林培育的特点

(1)生产周期长,体量大(用材);

(2)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千变万化;

(3)造林树种丰富,造林目的多种多样;

(4)造林技术工作复杂,季节性强;

(5)造林质量受到技术措施、经营水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25.为什么要对造林地的立地质量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评价?

这与造林设计与何关系?

26.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顺应自然、科学培育,天然林经营和人工造林各有其适用的条件。

2.遗传改良

3林分结构调整

4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27.简述林分密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中的作用:

造林密度与林分郁闭是正相关,造林密度越大,郁闭越早。

但郁闭过早就要进行抚育间伐,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1密度越大,直径越小2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3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4最终产量恒定法则5密度越大,个体根系越小。

林分根总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林分密度越大,根系水平、垂直分布的范围越小且浅。

三、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

生物量是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全面体现,更能反映林分的光合生产力,所以许多密度理论(如3/2幂法则、最终收获量恒定法则、合理密度理论等)的提出都是从生物量入手,然后推导到收获部分生物量或蓄积量的。

四、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1)对干形的影响:

适当密度,树干通直、饱满、巴结少,材质好。

过密树干纤细,不符和用材要求。

2)对材质的影响:

稀植幼年材比例增加,降低材质,如杉木。

但落叶松影响不大。

28.简述林木个体的生长与发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生长是发育的前提,没有一定量的生长,就没有质的发育,发育是在生长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整个发育过程中又包含着生长。

像种子的萌发、胚伸展为幼苗、幼苗长成成年植株、开花结实时由花芽到花全部开展、由幼果到成熟的果实等等,都具有体积增加、植株和器官增长等生长现象。

质的区别。

生长主要表现在原生质体积的增加和林木细胞数量的增加上,是以量变的过程为主要特征。

发育则表现在细胞生活物质内在的变化上,是以质变为显著特征的变化过程。

29.林地为什么要进行施肥?

1.施肥的必要性

多代连续培育某些针叶树纯林,使得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极度缺乏,地力衰退,理化性质变坏;

森林主伐(特别是皆伐)、清理林场、疏伐或修枝等,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

促进林木生长,减少造林初植密度和修枝、间伐强度及其工作量。

施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养分状况的良好作用,通过施肥可以达到加快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促进母树结实以及控制病虫害发展的目的。

2.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

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或形成结构物质。

林木生长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锰、钴、锌、钼和硼等十几种元素。

植物对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需求量较多,故这些元素叫大量元素;

对铜、锰、钴、锌、钼、硼等,需要量很少,这些元素叫微量元素。

植物对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3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又较少。

因此,人们用这3种元素作肥料,并称为肥料三要素。

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林木营养诊断的结果而定。

30.简述混交的类型:

(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树种混交。

阳性树种混交种间关系不易调节。

阳性和阴性树种之间易调节。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主要树种构成第一林层,伴生树种在第二林层,形成复层林。

伴生树种为中小乔木。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的矛盾比较缓和。

(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

种间关系缓和,林分稳定。

多应用于较差的立地。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混交

形成多层林冠,种间关系不易调整。

人工天然混交林多为这种类型。

31.生产中营造混交林,其混交效果常不尽人意,请分析主要原因及对策?

32.混交林相对纯林有哪些优缺点?

混交林的优点:

(1)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2)能够更好地改善立地条件;

(3)混交林具有较高的产量;

(4)可发挥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混交林的优点是相对的,也有自己的缺点。

(1)培育技术复杂;

(2)目的树种的产量低于纯林;

(3)极端立地只能营造纯林。

33.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类型。

林—农复合:

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

林—牧(渔)复合型:

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林渔结合型。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庭院兼营型、

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

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

34.以杉木为例简述林分幼树阶段特点及主要的抚育措施:

这个阶段的幼树根系大量分生,密集在表土层30cm范围内,根幅可达2~3m;

幼树主梢逐渐旺盛,每年可达0.5~1.5m,侧枝每年生长一轮或更多;

地上部分的生长相对地较地下部分缓慢,如2.5年幼树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仅为1:

1.08(而19年生林木的比例为1:

7.61)。

这个时期调控幼树生长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措施如松土、除草、施肥、灌溉、间作等和幼树抚育措施如间苗、平茬、除蘖等),改善幼树的生活环境,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促进幼树生长,加速幼林郁闭(3-5年),以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35.简述林分幼林阶段生长特点及主要的抚育措施:

特点:

幼树树冠刚刚郁闭,林木群体结构才开始形成,对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如杂草、干旱、高温等)的抵抗能力增强,稳定性大大提高。

在这个阶段的前期林木个体之间的矛盾还很小,个体营养空间还比较充足,有利于幼林生长发育,开始进入高和径的速生期[杆材林阶段(polestage)]。

中心任务:

就是要为幼林创造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和空气的需求,使之生长迅速、旺盛,为形成良好的干形打下基础,并使其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幼林健康、稳定地生长发育。

(过密林分以人工措施代替自然稀疏)。

36.简述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

37.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确定开始期的依据和适宜的疏伐方法。

以胸径或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进程为准,当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下降时,可作为首次间伐的依据。

杉木人工林,一般在8-10年进行首次间伐。

具体的时间因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作变动和调整。

适宜的疏伐方法:

下层抚育法

38.简述按林分外貌特征确定抚育采伐的开始期的主要指标(5分)

(1)根据郁闭度的指标。

当林分郁闭度>

0.9时(有的树种0.8以上,如杉木等速生树种),林下无阳性杂草;

(2)根据自然整枝的高度。

当自然整枝高度大于树高的1/3时(林木的枝下高达到杉木全树高的1/3);

(3)根据被压木株数。

当被压木株数占全林总株数的1/3时;

(4)根据冠形变化动态。

另外可根据冠形动态变化:

树冠表面积和体积出现负增长时,应进行首次间伐。

39.简述确定林分密度(或造林密度)的原则(依据)。

(一)根据经营目的确定

(二)根据造林树种特性确定(三)根据立地条件确定(四)根据栽培技术确定(五)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确定造林密度总原则应是:

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而其具体取值又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

40.低价值人工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途径。

原因:

改造措施:

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更换树种、重新造林或混交改造;

嫁接改造

2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加强抚育施肥;

补植或混交。

3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抚育采伐;

在林中空地补植。

4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深翻垦复、施肥,开沟埋青,平茬复壮(如桉树、泡桐等阔叶树)林地封禁

41.简述皆伐作业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对象。

(一)优点:

①时间和空间集中,便于机械化采伐,降低生产成本。

②简便易行,年采伐量可由采伐面积来调节。

③皆伐有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

如南方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宜采用皆伐更新。

④皆伐便于人工更新,最适用于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二)缺点:

①皆伐后引起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通常对更新不利。

②皆伐不利于保持水土,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③皆伐成林后龄级单调,从风景美化观点来看,这种采伐比其他方式显得逊色。

④如不采取各种保证更新的措施,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很难获得成功,补救的办法只有再进行人工更新。

⑤一次将林木伐尽,严重地干扰了森林群落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与野生植物的繁衍,会严重降低生物多样性。

适用对象:

①皆伐人工更新主要应用于人工针叶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②皆伐最适用于全部是成、过熟木的林分,或者需要进行林分改造更换树种的林分。

③皆伐不应选在沼泽水湿地,或水位较高排水不良土壤上的森林。

④ 

在山地条件,凡陡坡和容易引起土壤冲刷或处在崩塌危险的森林,严禁皆伐。

⑤森林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域,如沿铁路和公路干线两侧,也不宜选用皆伐。

⑥原计划进行皆伐的地区,遇到游览和风景价值极大的地段,要尽量改用其他采伐方式。

42.简述择伐更新的优点及其应用。

优点:

①保持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长期性。

②改善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使中小径木更好的生长,缩短轮伐期。

③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④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

⑤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⑥有效地恢复森林,并可大大降低更新费用。

⑦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美化风景,具有更好的旅游与保健价值。

⑧始终是边采伐利用、边更新、边抚育,适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应用:

①择伐最适用于由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

而且择伐是异龄林的惟一可采用的采伐方式。

②由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以及有一定数量的珍贵树种阔叶混交林,都只能采用择伐。

③我国从南到北有大面积的次生阔叶林,而且较多的是混交林,过去总认为它们价值低而进行皆伐,代之以针叶树种更新,使森林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与防护作用,并导致地力衰退。

④所有陡坡、土薄、岩石裸露、高山角、森林与草原的交错区、河流两岸、铁路与公路两侧的森林。

⑤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与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

⑥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

⑦在城市森林改造更新中的应用。

43.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

(1)复合性,

(2)系统性(人工生态系统,有其整体的结构与功能),(3)集约性,(4)等级性。

目标:

增加生产(包括生物量、视频、饲料、薪炭、工业原料等),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44

45.试述纯林和混交林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