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511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112全集文档格式.docx

(桂枝可緩解)凡體型瘦弱,面白多汗,體弱多病,慎用/禁用。

5.天然之提神、抗疲勞藥(感冒後之嗜睡,易疲倦可用)

6.可用於醒酒

7.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可治鼻炎、鼻塞、鼻竇炎

8.加大黃(制,5~10g)治感冒紅眼,結膜炎,眼垢多

大便秘結,可加生大黃,一般用制大黃

小柴胡湯:

有汗,熱不退,咽痛,呼吸道症狀,感染→風熱感

V.S.

葛根湯:

無汗,肌肉痛→風寒感

3、大青龍湯

麻黃6兩桂枝2兩甘草2兩杏仁40枚生薑3兩大棗12枚石膏如雞子大

生麻黃10~20g肉桂3~6g/桂枝5~10g生甘草5~10g杏仁10~20g

生薑15~30g/乾薑6~12g大棗10枚生石膏10~30g

1.體格壯實,高熱無汗,煩躁

2.發汗退熱的峻劑,得汗即止,勿再服

3.脈微弱,汗出惡風者禁←產婦,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失眠,

(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低血糖,高血壓,肺結核

4.誤服麻黃過量→虛脫←───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心悸救治生薑,紅棗,紅糖混

濃糖湯

 

咳喘方

呼吸道:

1.急性支氣管炎:

咳嗽為主(一周~半個月)、聲音嘶啞、咽乾、發燒

2.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咳痰、氣喘,時間超過3個月、連續兩年發作(冬季好發)

3.支氣管哮喘:

為多發病、常見病。

發作前,鼻癢,打噴嚏,接下來就痰咳不清、胸悶、呼吸有聲,白天較沒事,多為清晨2點~3點發作

推薦方:

柴胡6~12g黃芩6~12g薑制半夏6~12g黨參6~12g生薑6~12g/3~6片/乾薑3~6g

紅棗6~12枚

1.小柴胡湯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

只要病人的重要臟器(如:

心、腎…)沒有受損,都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而後再慢慢仔細研究

2.【加半夏厚朴湯(半夏、茯苓10~20g、紫蘇梗、厚朴6~12g)】→稱為柴朴湯:

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氣管哮喘(激素依賴型)

紫蘇葉-功效偏重於發汗

紫蘇子-功效偏重於通便

紫蘇梗-功效偏重於理氣、寬中

適用於感染不明顯、患者精神緊張、對外界環境過敏或飲食過多即感不適

3.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重用黃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

治療咳痰黃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氣管炎

李時珍~骨蒸發熱、吐痰→黃芩→清肺熱

4.加乾薑6~12g、五味子5~10g:

適用於感冒後,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無效者

再加(防風、連翹、生石膏)→慢性支氣管炎、過敏

支氣管患者有一特點,稍遇風寒,咳嗽即來

5.凡治療咳嗽氣喘,柴胡不須大劑量

2、半夏厚朴湯

半夏一升厚朴3兩茯苓4兩生薑5兩乾蘇葉2兩

薑制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20g乾薑3~6g蘇梗10~15g

5~7劑3.7/劑

1.本方對咽喉異物感為特徵的咳喘病有效(婦人咽中如有炙癵)

(1)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氣喘患者的腹脹(因厚朴、蘇梗可以理氣)

(2)消化道症狀:

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失眠、多夢、心悸、眩暈

一般都與小柴胡湯或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相配伍

2.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湯:

專治咽中痛):

適用於咽癢、咽中痛、咽乾、咳嗽

3.加枳殼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匱》排膿散→吸濕排液):

治療痰喘、咳嗽、氣喘、吐痰不爽、腹脹、便秘、支氣管哮喘

4.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黃芩6~12g】→(清熱、除煩):

治療胸悶、咽痛、煩痛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伴有焦慮、失眠、胸悶、出汗

(從溫病,葉天士先生的經驗)

3、麻杏石甘湯

麻黃4兩杏仁50個甘草2兩石膏半斤

生麻黃5~10g杏仁10~20個生甘草3~6g生石膏12~30g

3~5劑1.5/劑

1.本方主治熱喘,由下列三條可確定是熱喘:

(1)汗出而喘

(2)口渴不惡寒

(3)痰、唾、涕黏稠

2.適用於本方者大多身體狀況好,皮膚較粗糙,面部或眼瞼可見輕度浮腫

3.臨床上加連翹15~30g、梔子6~12g、黃芩6~12g、桔梗6~12g:

適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伴感染、黃痰、熱症,大葉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湯→平喘基本方

三拗湯加薏仁→麻杏薏甘湯

三拗湯加桂枝→麻黃湯(無汗而喘)

省中所使用的“肺寧合劑”即麻杏石甘湯

4、小青龍湯

麻黃3兩桂枝3兩細辛3兩乾薑3兩甘草3兩芍藥3兩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

生麻黃6~12g桂枝6~12g/肉桂5~10g乾薑6~12g生甘草6~12g白芍6~12g

五味子6~12g薑制半夏6~12g

3~5劑5/劑

1.主治寒喘,以惡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外寒內飲

3.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絕少面紅光亮者

4.體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黃,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斂肺)10~20g:

治療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肺心病、肺氣腫

5.乾薑、細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礎

6.細辛用量要到位,所謂細辛不過錢,是指吞食細辛生粉情況下,而湯藥細辛用量可為3~10g,若擔心細辛用量,可少量逐漸增加。

5、大柴胡湯

柴胡半斤黃芩3兩半夏半升枳實4枚芍藥3兩大黃2兩生薑5兩

大棗12枚

柴胡6~20g黃芩6~20g薑制半夏6~12g枳殼10~20g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黃6~12g乾薑5~10g大棗15~30g

6/劑

1.此方適用於支氣管哮喘見有胸脇苦滿、按之心下滿痛、便秘者

(按之心下滿痛,用大柴胡湯效果很好)

2.此方加黃連(即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

適用於支氣管哮喘伴有感染、吐黃痰、煩躁、熱甚厥盛

三黃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天然抗生素,抗血栓

3.此方加黃連3~6g、全栝樓15~30g(即大柴胡湯+小陷胸湯):

治療胸痛、上脘痛、痰黃、便秘

栝樓皮:

化痰

栝樓仁:

通便

4.此方加桂枝6~12g/肉桂5~10g、茯苓10~20g、丹皮6~12g、桃仁10~15g(即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

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反覆發作,見有舌色暗、唇色紫、皮膚乾燥、煩躁不安、少腹疼痛

5.此方適用於充實性的熱性體質→大多體格壯實、中/老年人居多、上腹部脹痛、按之尤甚,輕者輕微不適,按之有抵抗感,多伴有嗳氣、噁心、嘔吐,大多伴有高血壓、肥胖、膽囊炎、膽石症

高血壓

→心梗塞、腦溢血(中風),若中風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藥治療或預防高血壓的優勢:

1.可以調整體質(中風患者大多是熱性體)

2.可以改善症狀(如:

頭痛、頭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發展

正常人血壓:

90~140

高血壓患者:

95~160

1、黃連解毒湯(唐朝藥方,外台祕要)

原方:

黃連3兩黃芩2兩黃柏2兩梔子14枚

黃連5~10g黃芩10~20g黃柏5~10g梔子6~12g乾薑3~10g紅棗10~30g

(加入乾薑、紅棗,會比較顧胃,而且比較好吃)

1.本方多用於原發性高血壓,見以下症狀:

頭痛、眩暈、煩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紅口乾者

(煩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問題須特別關注)

在張仲景眼中的黃連是“除煩藥”,例如:

黃連阿膠湯(主治心中煩不得臥)中,用黃連的藥是最多的約60g(此煩例如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煩)

而神農本草經當中,黃連為上品,功效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為溫病學派當年的主打方

沒有把此方當作降壓藥

2.臨床效果:

(1)有降壓作用

(2)抗焦慮(心中煩不得臥),能改善情緒、睡眠;

例如硃砂安神丸也是用黃連

(3)減緩心律

(4)對腦血管疾病不錯,對出血性腦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3.具體的體質特徵:

體格較強建、面色潮紅或紅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紅或深紅、舌質紅或暗紅、脈象多滑數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適感、平時喜涼惡熱、多夢、皮膚長有瘡癠、上腹部常痞悶不適、口乾、口苦、常有口舌潰瘡、咽喉痛、小便黃短

4.本方用量較小,可採用膠囊內服

2、三黃瀉心湯(金匱)

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大黃5~12g(大便乾結用生大黃,一般用制大黃)黃連3~6g黃芩6~20g

1.瀉心湯可用於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症狀:

頭痛如劈開來一樣),此方為古代止血方

仲景書中→吐血、衂血瀉心湯主之

陳修園→諸方無效者,瀉心湯百試百效

2.本方對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良好的降壓效果,並且服藥過程中,患者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夠下降,頭痛、心悸…等也能改善

黃煌經驗:

瀉心湯配合大柴胡湯配合黃連解毒湯→來治療些體格壯實的效果很好

3.本方可用於腦血管意外的預防

千金方→加減三黃丸→治療男子五勞七傷….久服可以走逐奔馬

此方有保健作用(三黃片)

4.長期使用此方要注意體質

壯實、營養狀態比較好、沒有明顯的虛弱表現、面部暗紅、腹部充實有力、食慾好、大便乾結、舌質暗紅,體檢下來血黏度高、血壓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膽囊炎、膽石症、體型偏微胖、壯者多

長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

腑實證)

5.此方加減成黃連上清丸,效果也不錯,主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

3、溫膽湯(非仲景方,是宋朝時用經方加減)

薑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陳皮5~10g生甘草3~6g竹茹6~12g枳殼6~12g

乾薑3~6g/生薑3~6片紅棗10~20g

(二陳湯=夏陳苓草+竹茹、枳殼、乾薑、紅棗,仲景方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和橘皮竹茹湯去掉人參)

1.本方用於臨界高血壓或初中期高血壓並伴有失眠’多夢、易驚恐患者

(1)高血壓臨界或血壓易波動,無心、腦、腎併發症

(2)主訴較多(頭痛、頭暈、失眠、多噩夢、易驚醒、有恐懼感),症狀較嚴重

(3)患者大多為中青年,體型中等偏胖、營養狀況良好、面部皮膚油膩

(4)白大衣高血壓(在家中血壓正常,到醫院給醫生量時血壓偏高)

有這四條,用此方有效

2.溫膽湯是壯膽藥,可用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用此方後可以改善頭痛、失眠、噁心、嘔吐等軀體症狀

3.此方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治療口乾、口苦、失眠、胸悶煩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礎上再加黃芩、梔子效果更好

4.此方和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合用,治療高血壓伴有焦慮、腹脹

5.此方和【酸棗仁湯(酸棗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療虛煩不得眠】合用,適用於高血壓伴有更年期綜合症的中老年女性

4、大柴胡湯

本方適用於高血壓伴有膽囊炎、膽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滿痛

加黃連效果更好

5、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3兩桂枝3兩芍藥3兩生薑6兩大棗12枚

生黃耆15~60g桂枝6~12g/肉桂5~10g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乾薑5~10g/生薑3~6片大棗10~20g

1.本方適用於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脊椎體動脈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鬆軟、動則氣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

2.此方加【葛根15~60g→項背強几几】、【川芎6~12g→仲景:

治心下毒痛】:

治療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眩暈、頭痛、胸悶….等等

3.此方加丹參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

治療心、腎功能障礙,二、三期高血壓或高血壓伴有糖尿病

尤其是有下肢浮腫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

(四味健步方:

芍藥、丹參、石斛、牛膝)

4.體質:

肌肉鬆弛、皮膚缺乏彈性、下肢多有浮腫、平時缺少運動,食慾好但易疲倦、頭痛氣短,運動時頭更暈、心電圖多為心肌缺血、胸悶胸痛、面色黃暗或暗紅無光澤、舌質多帶紅、舌體胖有齒痕、中老年人多見

D04腸胃病方(上)

1、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黃芩3兩乾薑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1兩大棗12枚

黃煌:

半夏6~12g黃芩6~12g乾薑6~12g黨參6~12g炙甘草3~6g黃連2~6g

大棗15~30g

1.本方為胃病專方,治療痞證、心下痞、滿而不痛(上腹不適)

上消化道之炎症、潰瘍(例如:

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腸潰瘍….)

抗幽門螺旋桿菌,參與免疫調節,保護黏膜,通降,止血

為古時“苦辛法”代表方,治療中虛熱痞(心煩、口苦、口乾、腹瀉)

苦辛法—苦瀉辛開

苦~清熱(黃連、黃芩);

辛~開濕、理氣(理中湯-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此方病人服後不覺苦因為方組加入甘棗,以及病人本身口苦)

2.伴有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心下痞、腹瀉)之神經症:

失眠、心律不齊、醉酒(黃連除煩)

3.本方方證多見於體質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紅唇,舌紅(苔黃膩),伴有睡眠障礙(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

面有菜色者較無效

舌苔黃膩:

消化道有熱且較髒

唇與消化道黏膜特性相關

脈:

無特別脈象

因為飲食及體質等種種原因,此方亞洲人使用機會較高(歐美人舌苔較乾淨)

4.服本方有效後,需小劑量守方長服(約3個月),慢性病猶然;

停藥後~日常則服用薑棗湯保養

5.原方為佳,不必加減,免失療效

6.常用加味法則:

(1)加肉桂3~10g(交泰丸):

治療胃病久治不癒,面色晦暗,舌淡紅

(2)加山梔子6~12g、連翹15~30g:

治療咽喉痛(咽喉通紅)、胸悶(肺胃有熱)

(3)加制大黃3~10g: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然嚴重、出血、瀰漫性胃炎

2、黃芩湯

黃芩3兩芍藥2兩甘草2兩大棗12枚

黃芩10~20g白芍10~20g生甘草3~10g大棗15~30g

(黃芩→出血性疾病;

芍藥、甘草→痛、痙)

1.本方多用於下消化道疾病,如:

急性腸胃炎、菌痢(拉白凍、紅凍→土方馬齒莧、車前草)、肛裂(會有灼熱感)、痔瘡出血、潰瘍性結腸炎(拉黏液)、便血

2.【患者唇色多深紅如朱、舌質多暗紅、脈多滑數(內有伏熱)】→黃芩體質

3.加減:

(1)重用黃芩可至30g:

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塊

(子宮、月經出血→可單用黃芩:

子芩丸)

(2)重用芍藥可至30g:

腹痛嚴重者

(3)加大黃3~10g:

腹痛拒按

(4)加黃連3~10g:

腹瀉、煩熱

(5)加阿膠(止血)10~20g:

出血多

(6)加半夏、生薑各6~12g:

嘔吐

3、葛根芩連湯(味苦)

葛根半升甘草2兩黃芩3兩黃連3兩

葛根20~60g生甘草3~6g黃芩6~12g黃連6~12g

1.本方適用急性腸炎、熱痢、細菌性痢疾(黃連→腹瀉)

(比土黴素佳,小兒恐因味苦不食黃連可減至6g)

2.亦可治糖尿病、酒後腹瀉或醉酒(醉酒綜合症),黃連大約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黃連可降血壓,為治療消渴之成分(可研究唐朝方劑,多為文明病)

葛根亦可降血糖,可擴張血管,為古代解酒藥,治口渴

在半夏瀉心湯基礎上加葛根亦可,不過黃連量要增加

3.體質:

狀實、肌肉發達、大便不成型、腹瀉、身困重、項背強痛不舒,好飲酒之人本方證多見

4、甘草乾薑方

甘草4兩乾薑2兩

甘草10~20g乾/炮薑6~20g

1.本方為治療寒性腹瀉基礎方(寒性~視分泌物,如清稀;

甚至膽汁亦可)

薑:

驅寒暖胃(仲景常用)

2.本方應用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清稀為特點

(例如:

上消化道潰瘍、小兒流涎,唾液過多,過敏流鼻水)

3.本方可用於誤用下劑、涼藥,所致陽氣受損

4.本方可用於咳喘、肺氣腫,特徵:

嘔吐、咳吐大量清稀痰液

(同見於小青龍湯)

5.兩者劑量比例可調,如:

甘草2:

乾薑4(千金方)→治療吐逆

5、理中湯(仲景:

人參湯)

人參3兩乾薑3兩甘草3兩白朮3兩

黨參10~20g乾薑10~20g炙甘草6~20g白朮10~20g

1.本方為溫熱性胃腸調節劑,用於虛寒胃腸

(急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潰瘍、癌症化療後調養)

癌症化療症候群:

噁、嘔、瀉

2.本方證大便多見溏湯,排便時先乾(似便秘)後溏→不可用大黃,貧血,面部浮腫黃暗

3.加桂枝→人參桂枝湯:

治療心悸、腹痛

加黃連→連理湯:

治療口腔潰瘍、瘡、拉稀(寒熱夾雜)

加附子→附子理中湯:

治療脈微弱、全身狀況差、萎靡

腸胃病(下)

六、四逆湯(臨床少用,神效,挽狂瀾於危急,使用謹慎,含烏頭鹼)

生附子一枚甘草2兩乾薑1.5兩(甘草乾薑湯+附子)

炙附子10~30g(先煎30~60分鐘)生甘草3~10g乾薑6~12g

1.四逆湯是經典溫陽劑,用於治療陽虛陰寒證

陽虛陰寒證-下利清谷不止、腹脹、四肢厥逆而惡寒、脈微欲絕(游絲狀)重按至骨方得、血壓低、ECG不正常

2.目前多用於循環、消化障礙性疾病

循環障礙-休克、亡陽(厥陽、脫陽)

消化障礙-小兒腹瀉不止(重症、酸中毒、低血鉀)→加五苓散或與理中湯同用

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加芍藥甘草湯、真武湯同用

3.用於救急時,薑附用量要大

4.附子量大時,必須久煎→去烏頭鹼毒性

5.薑、附、草三者合用最合適(解附子毒、增效)

甘草能解百草毒,如:

麻黃、附子….

6.四逆加人參湯(仲景方):

治療大下後,脈沉微、惡寒

此方中的人參,宜吉林人參,黨參無效

七、小建中湯(急症不合,治慢性腹痛如神)

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

桂枝10~20g/肉桂5~10g白芍10~20g(倍於桂枝)炙甘草3~6g

生薑3~6片/乾薑5~10g紅棗15~30g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本方為經典強壯調養劑:

用於體型多瘦、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本方多用於慢性腹痛,如:

慢性胃炎、12指腸潰瘍、腸易激綜合症、胃腸神經症、慢性腹膜炎、紫

、習慣性便秘

3.芍藥量重,用於解痙,如:

腹中急痛拒按、小腿抽筋

大量芍藥可通便

亦可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大便乾、小腿抽筋、為保肝方

(大便乾、小腿抽筋→消瘦,膽紅素不高)

4.本方可用於虛弱體質之調理(肉桂、甘草可升壓)→如:

神經衰弱、心律失常、缺鐵性貧血痛經怕冷、瘦弱、陣痛→加當歸

若唇紅、血稠、身熱則不適合,可用山梔子、黃柏

┌小兒之頻尿、遺尿症→可加龍骨、牡蠣┐

└小兒之反覆腹痛┘→白瘦、舌苔薄白

嬰幼兒便秘→藥量減至原方的1/2~1/3

5.方中芍藥為白芍,也可白芍、赤勺份量各半混用

白芍~解痙止痛

赤勺~活血化瘀

6.飴糖不可缺失,為營養劑,可用麥芽糖、紅糖替代

7.類方:

(1)黃耆建中湯→面黃、肌肉鬆弛

(2)當歸建中湯→痛經、產後調理(亦可加川芎→血中氣藥)

當歸→婦人腹痛必用

(3)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去飴糖)→主腹滿時痛

(4)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去飴糖、芍藥加大黃)→主大實痛(腹硬結、大便不通)

八、半夏厚朴湯

1.本方為理氣化痰劑,治(痰氣交阻證?

痰氣交阻證→

(1)咽喉異物

(2)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或然證(或有或無):

咳嗽、氣喘、眩暈、心悸、失眠、多夢、

痰多胸悶

以上三點症狀,須排除器質性病變(潰瘍、癌症..)

病變部位:

咽→食道→胃

2.本方主要用於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如:

食道痙孌、噴門弛緩、慢性胃炎(臨床上一般用半夏瀉心湯)、淺表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經症、神經性胃炎、腸易激綜合症、小兒厭食症(本方加枳殼?

、連翹)、青壯年厭食症(還要配合心理輔導)

3.本方可用於伴有上消化道症狀之精神症(心因性性功能障礙、神經性皮炎、更年期、精神分裂症、抑鬱症)患者

4.本方多見於敏感性體質(半夏體質),多主觀性不適,如:

自我感覺不良、…焦慮、易驚恐等等

5.本方可用於外感、如胃腸性感冒→可用藿香正氣散(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朮、陳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薑、棗)

6.臨床使用一般不刪減藥物,但可調用量

(1)痰多嘔吐、驚恐焦慮失眠嚴重者→可重用半夏至30g、生薑

(半夏小量→和胃;

大量→安神)

(2)眩暈、心悸、小便不利、水腫、胃內有振水聲→重用茯苓可至30g

(3)胸悶、腹脹、舌厚膩→重用厚朴可至20g

7.症狀明顯者,本方可增加服藥量次數(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