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93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docx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

儿科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

1、发热

1.环境和休息温度控制在18-20℃,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

用退热药时多饮水。

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4.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湿的衣服及时更换。

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物理降温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热后更换;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

注意:

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

托起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

注意:

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

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3.温毛巾敷32-34℃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1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同上。

4.酒精浴25-35%的左右酒精,用方纱布沾湿后,按全身方向如下,上肢:

颈外侧-上臂外侧—手臂;腋下—上臂内侧—手心;下肢:

侧髋部—大腿外侧—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股下-腘窝-足跟。

注意:

胸,腹,后颈,足底不可擦,以免引起心率减慢及腹泻,新生儿酒精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酒精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将皮肤擦破。

二、肺炎

1.保证患儿休息保持居室环境整洁,安静卧床休息。

患儿若得不到休息,体内往往缺氧更严重,烦躁不安,体力消耗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空气新鲜一般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通风时注意门窗角度,避免穿堂风使小儿受凉。

室温18-22度,湿度55%-60%,冬天气候较干燥时室内可放置加湿器,让患儿少量多饮水,保证体内必要的水分,防止痰液干燥。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轻叩背部,边拍边鼓励咳嗽。

小婴儿睡觉时注意经常更换体位,帮他翻翻身,也可经常抱一抱,帮助拍背。

4.营养补充供给患儿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蛋羹、粥、面条、鱼汤等。

对小婴儿来说,如是母乳喂养应坚持,如牛奶喂养,可将牛奶煮沸,根据发烧等实际情况,把全奶中加1/4或1/5水,喂奶前将鼻腔内的鼻涕轻擦干净,以免因鼻腔阻塞影响吸吮。

5.对发热患儿应定时观察,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常用的方法有物理降温。

6.警惕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患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发现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的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发症。

腹泻

1.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稀便、大便带水、大便中混有脓血)和大便次数增多。

2.腹泻的原因很多的,如饮食不洁、奶量过多或过少,添加辅食太多或太急、气候变化、病毒感染。

有时腹泻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发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

有的孩子对食物(如牛奶)、药物过敏而引起腹泻。

3.一旦发生了腹泻,家长不要随便地给孩子服“抗菌素”,因为有些腹泻是不必用抗生素或禁用抗生素,而应好好考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腹泻,如是喂养问题,则改变喂养方法;如是过敏因素所致,则避免接触过敏的物质;如孩子长时间腹泻或是每次腹泻量很大,应尽快到医院向医生求教。

4.由于婴幼儿的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当小儿发生腹泻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丢失造成脱水,小儿表现为眼窝凹陷、口腔粘膜干燥、口唇干,捏起皮肤失去弹性而不能马上展平,尿少,严重者可以无尿,这时需要到医院补液。

5.如果小儿长期腹泻可造成营养不良,此时小儿表现为表情呆滞、消瘦、皮肤无弹性,如有维生素A缺乏时可造成失明。

因此长期腹泻的小儿一定要到医院去诊治。

注意事项

1.可继续母乳喂养,除非严重腹泻。

病前增加的辅食,如面包、鸡蛋、肉松等应停吃,应选择以米粥等淀粉类为主的食品,并做的软一些。

如果婴儿不愿意吃不应勉强。

用孩子喜欢吃的饮料来补充水分。

2.消化不良仅有轻度腹泻者,可采用以下方法,也可获痊愈:

服用胡萝卜汤,每日2-3次,每次2-3汤勺;服用苹果泥(取苹果1个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在碗里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后捣烂成泥状)。

因胡萝卜和苹果含有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并且还能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帮助治愈腹泻。

3.腹泻恢复正常后,也需慢慢增加非母乳性食品的量。

4.加强皮肤护理洗屁股要比擦屁股好,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涂鱼肝油、鞣酸软膏保护皮肤,防止“红臀”发生。

5.防止交叉感染勤换尿布,每次喂奶前、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

6.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凉后肠蠕动加快而加重腹泻。

7.缓解肠痉挛,减轻腹痛,用热水袋热敷或喝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腹部。

预防措施

1.注意清洁卫生衣被用具要勤换勤洗;父母外出归来应先脱去外衣,洗净脸和手再抱孩子和他玩耍;孩子的玩具应经常清洗消毒。

2.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强调母乳喂养;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室外运动,既锻炼身体,又增强了孩子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3.在易发季节要注意避免感染。

秋季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避免接触传染;注意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新。

4.饮食卫生不能忘饮食要有充分的营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干净的东西不吃;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父母应妥善保管食物。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1.小儿的肾脏需要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2.女婴多见女孩的尿道较短,容易得尿道感染。

3.婴儿多见需要用尿布,大小便极易污染外阴。

4.急性感染的表现:

a.新生儿期泌尿道表现极不典型,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症状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食欲减退和呕吐、腹泻,半数患儿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约30%患儿有烦躁、抽搐、嗜睡、昏迷等。

b.婴儿时期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而尿路局部症状轻微,患儿会突然出现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和腹涨等消化道的症状,也可有精神委靡,甚至惊厥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c.年长儿与成人近似,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如:

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的次数多,但每次的量很少,有尿意就要排尿,憋不住,常尿裤子,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样痛感。

少数可有终末血尿或遗尿。

5.慢性感染:

病情迁延或反复急性发作达6个月以上,肾功能受损久不恢复。

缺铁

铁是必不可少的造血物质。

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铁,而日常食物中又缺乏足够的铁质,因此儿童时期较容易缺铁,常见原因为:

1.铁的摄入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及含铁丰富的食物,或小儿挑食、厌食造成铁的摄入不足。

2.贮铁不足胎儿时期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因早产或孕母贫血、产时出血等。

3.铁的需求量增加婴儿、早产儿、双胎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

4.铁的吸收不良如因慢性腹泻或急慢性感染,引起铁的吸收不良。

5.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溃疡病、肠息肉、结肠炎等。

注意事项

1.服用铁剂时宜多摄入酸性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物质、或直接口服维生素C。

2.铁剂不宜与牛奶、钙片、咖啡、茶水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3.服用铁剂可有恶心、反胃等不适反应,应在饭后服用。

4.服用铁剂可使牙齿发黑,最好使用吸管服用,并在服用后漱口。

5.服用铁剂可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

6.疗效观察:

铁剂治疗有效者用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升高,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患儿乏力、易激惹症状减轻,食欲增加。

预防措施

1.注重孕妇保健,防治孕妇的贫血、出血,预防早产。

2.及时添加辅食,出生后3~4周开始给予,维持一年。

从3个月开始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泥、蛋黄、肉汤等。

3.防治其他胃肠道疾病,养成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厌食。

营养不良

1.营养因素主要是蛋白质、能量的近期或长期缺乏造成的,如婴儿期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不适当的使用断奶食品、幼儿及年长儿的挑食、偏食。

2.精神因素小儿长期精神紧张、负担过重或受压抑,影响食欲所致。

有些小儿吃的并不少,但缺乏母爱和合适的刺激而导致体重不增或下降。

青春期女孩可因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引起神经性厌食,也会影响体重增加。

3.疾病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消化不良以及慢性肝炎等,致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及蛋白质、能量消耗增加。

也可见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4.内分泌或代谢异常较少见,如糖尿病、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等。

预防措施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自孕期即应做好准备。

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更为重要。

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及时采用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饮食习惯,可使小儿食欲旺盛,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维生素缺乏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均衡而足量的营养补充,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些营养成分包括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各种维生素。

1.维生素A对婴幼儿特别重要。

视觉器官--眼睛的发育离不开维生素A,它维持视网膜上皮细胞组织健康地生长、发育,并增强其抵抗力。

维生素A为脂溶性,可在体内贮存。

多存在于动物内脏,如猪肝。

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3、尼克酸等与热量代谢有关。

B族维生素中任何一种缺乏,都会影响热量代谢,使生长发育受阻。

孩子如果缺乏尼克酸,会发生癞皮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严重可致痴呆。

3.维生素C能将人体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易吸收的二价铁,促进铁在肠内吸收,提高铁的利用率,还可使病毒的毒性弱化,减弱其致病力。

大剂量维生素C还能预防病毒性感冒,维生素C还可以改善和保护孩子的心肌功能。

4.维生素D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

钙的贮存离不开维生素D的参与,因此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以影响骨质钙化,严重时可引起佝偻病、软骨病。

对于经常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的孩子来说,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

麻疹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

2.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皮疹开始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延及面、颈、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为淡红色的斑丘疹,压之褪色,直径约2-4mm,散在分布,后融合呈暗红色,皮疹有痒感,疹间皮肤正常。

3.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

在患者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处的分泌物通过飞沫可直接传播,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潜伏期一般为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治疗方法

1.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阿昔络韦。

2.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小剂量药物降温,烦躁时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咳嗽时用止咳去痰药,继发感染时用抗菌素治疗。

3.并发症治疗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的治疗。

注意事项

1.在传染期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室内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每日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温在18-22℃。

2.患儿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3.高热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时用小剂量退热剂,忌用乙醇浴或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4.饮食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容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和汤以利降温、排毒、透疹;恢复期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无需忌口。

5.皮肤粘膜

a.保持皮肤、衣服的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浴和更衣1次(忌用肥皂),床单整洁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