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754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 第5讲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x

必考部分第二单元第5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下达标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指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

”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D.中央集权

解析:

选A。

题干强调的是美国各州的差异性,对应1787年宪法的原则,可知是联邦制原则,既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地方的自治权,尊重了地方的差异性,故A项正确;分权制衡主要是指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彼此制约平衡,故B项错误;民主原则是说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信息相反,故D项错误。

2.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总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B.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

C.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D、联邦中央完全控制地方

解析:

选C。

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排除均与此表述不符的A、B两项;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故D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信息“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权”体现了近代美国以法律来规范总统的权力,故选C。

3.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

(有)一位大法官叫道格拉斯,他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一待就是36年零七个月。

1975年他突然中风,无法上班,但是当时的总统正好是当年积极主张弹劾他的众议院共和党(少数党)领袖福特,为了不让福特总统有机会任命一个保守派的法官,他坐着轮椅,带着尿袋出庭,最后还是前功尽弃。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法官除非犯罪否则必须终身任职

B.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存在着权力制衡

C.两人的私人恩怨已经影响到政治

D.大法官在与总统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解析:

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必须”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私人恩怨”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是权力的制衡,不是个人的较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4.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兰代斯(1856-1941年)说:

“正因为他们(开国元勋们)认识到了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了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

”这表明(  )

A.1787年时将自由写入宪法

B.为了捍卫自由必须修改宪法

C.二战令美国人更珍惜自由

D.美国多次面临外来强权威胁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修正案的目的。

A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开国元勋们对自由的重视而修订宪法,可知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地理解了材料,故D项错误。

5.据统计,从1789年到1970年,美国总统对国会立法共行使否决权2255次。

被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的有75次。

这表明此时期美国(  )

A.总统立法能力远远高于国会

B.国会分裂导致制衡力量丧失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为软弱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文字“总统对国会立法共行使否决权2255次,被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的有75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1789年到1970年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为软弱。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

6.有人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远不是民主革命和反对英国体制的结果,而是对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

对这一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民主政治的建立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1787年宪法含有分权和制衡民主的内容

C.1787年宪法在选举权上表现出的民主性

D.1787年宪法历史渊源深刻、社会基础广泛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据材料“对民主强烈反作用的结果”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是民主权利过大导致的,可以得出1787年宪法在分权的同时含有制衡民主之意。

7.美国总统杜鲁门20世纪50年代卸任后生活拮据,度日艰难。

美国国会认为,杜鲁门曾服务于国家,应该获得额外津贴和福利,而且作为前总统,不应生活于贫困之中。

国会1958年通过《卸任总统法案》,确保杜鲁门及以后的卸任总统能够领取补助,每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内阁部长一年薪水的退休金。

这表明美国(  )

A.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

B.用立法方式保证总统尊严

C.总统的权力在不断增加

D.国会欲缓和与总统的矛盾

解析:

选B。

材料显示对卸任总统生活的帮助是通过国会有针对性立法完成的,不是个人行为,不是普遍的社会保障问题,体现西方民主法制的特点。

故选B项。

8.1902年,时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查尔顿·休斯在一次演讲中感慨:

“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行政权与司法权难协调

B.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重重

C.法官掌握着司法解释权

D.最高法院居宪政体制核心地位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原则。

题中的“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体现了法官掌握着司法解释权,所以C项正确;题干只是强调司法解释权,并没有体现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有矛盾,所以A项错误;题中并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并没有提及联邦政府,所以B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行政、司法、立法相互制衡,没有哪一方处于核心地位,故D项错误。

9.“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这主要说明(  )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文字“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可知,材料主要说明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0.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

189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

这种变化(  )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解析:

选D。

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文官从此不再属于任何政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选总统的文官任免权,进而弱化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作为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两党依旧牢牢掌控着白宫和国会,故C项错误;文官不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减少任人唯亲和贪污腐化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故D项正确。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和依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中有与之相抵触的内容”。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原则D.各州自治原则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材料强调联邦宪法及依据联邦宪法制定的“合众国法律”的权威性,这体现的是联邦制,故A项正确。

12.《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

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美国民主制度得以维护的原因。

材料“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强调的重点在民情,而不是在强调法制与民情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B项错误;自然环境属于外因,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情,而民情之中则主要是指民众对民主观念的认同心理,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很早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梭伦则将执政官要对宪法宣誓等条文写进宪法。

五百人议事会定期通过公民大会对在任的高级官员举行信任投票,如果多数公民对某官员投不信任票,他就要停职接受陪审法院审查。

此外,在希波战争中屡建奇功的泰米斯托克利将军因为贪赃受贿、勒索百姓,最终被雅典公民用贝壳放逐法驱出雅典且客死他乡。

这些制度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和防止权力腐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张锐智《论古希腊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励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

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

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和美国反腐措施的异同点。

(11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反腐举措的共同价值。

(14分)

解析:

(1)相同点:

根据材料一“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材料二“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得出制度反腐(如立法保障、分权制约);根据材料一“通过公民大会对在任的高级官员举行信任投票”,材料二“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得出社会监督。

不同点:

雅典方面,根据材料一“五百人议事会……他就要停职接受陪审法院审查”得出公民大会投票反腐,根据材料一“最终被雅典公民用贝壳放逐法驱出雅典且客死他乡”得出贝壳放逐法的实行;美国方面,根据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得出国会制定法律反腐(实行功绩制考评),根据材料二“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得出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2)共同价值:

可从官僚队伍廉洁、行政效率提高,稳定政权等角度分析。

答案:

(1)不同点:

雅典:

公民大会投票反腐;贝壳放逐法的实行。

美国:

国会制定法律反腐(实行功绩制考评);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相同点:

制度反腐(如立法保障、分权制约);社会监督。

(2)共同价值:

有利于保障官员队伍的廉洁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为其他国家反腐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

(要求:

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要选取比较角度,然后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角度一,可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国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最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

不同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经历了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和议会改革等重大事件,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直接来自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

角度二,可从运行机制来看,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可以从英国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