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385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Word格式.docx

1958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

林景观的典范,对欧美各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近几l、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日趋发达,特别是汽车的普及,

城市需要建设密集而便捷的交通网,交通发展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环境问

题,对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者提出了街道绿

化应该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并付诸实践。

很多城市在新的规划中,增加了街道

绿地的面积,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也更科学合理。

我国的街道绿化在周秦时代就开始出现了。

公元前5世纪的周朝由首都至洛

阳的街道列植了许多树木,来往路人可在树荫下休息。

秦代在连接城市与城市之

间的驰道上,一大规模地种植青松,在世界是罕见的。

西汉的长安城南北有n条

道路并行的大街,东西有14条,街道两侧多种植成行的槐树。

唐宋时长安街道

的行道树主要是槐树、垂柳、桃、杏、榆,而南方的行道树多用木棉。

至宋代时,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则更加丰富。

清朝中期以后,沿海城市受国外影响,一些新

建街道种植了从国外引入的刺槐、悬铃木和意大利黑杨等行道树树种。

我国古代

的街道绿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和形式丰富,并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

唐么

宗时期制定了路树(行道树)制度,路树制度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对日本后来

的街道绿化影响很大。

建国以后,我国城市街道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各地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包括街道绿化迅速发展,

许多城市都有了高水平的、富有特色的街道绿化,如南京的悬铃木林荫大道,气

势恢弘,己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

南宁在街道绿化中选用了大量果树,极

具地方特色。

街道绿化的形式不再仅限于行道树的栽植,形式多样、层次和季相

变化丰富的街道绿化随处可见,对街道绿化的生态效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

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主要有气方面,即;

实用功能、营建景观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

2.2.1实用功能

组织交通和遮荫是街道绿化最土要铂实用功能。

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使

道路人车分流,创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高人的乔木尤其是行道树在夏季可为

有效地为行人遮荫降温,是城市居民使用街道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有些街道绿化

还设有活动休憩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

2营建景观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是街道景观中最为特殊、活跃的元素。

植物在形

态、色彩、质地等方面独具的自然美使城市更接近自然,植物在生长中产生的各

种变化,使城市中的人能体验到时间、季节的变化更替,从而也使得街道景观更

为自然生动。

街道绿化不仅是街道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协调街景其它构成元素最有

效的方式。

街道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道路景观的营建必须在首先满足此基本功

能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连续的带状走廊式的走向,明显的方向性和流动性是街道

主要的特征;

街道两侧往往缺乏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以建筑和人工设施为

主:

建筑的立面一般较为生硬严谨,缺乏亲和力,建筑的体量、风格、质感、色

彩非常复杂,同时街道上各类人工设施的大量存在,使得街道景观难以协调。

绿色植物则是统一各类街景最为理想的软质景观材料。

通过植物的色彩、质感、

外形可以形成统一的基调,使各类硬质景观得以协调,同时软硬景观可以形成对

比,相互烘托,达到丰富而和谐的景观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绿化进行街道空间的组织,通过绿化创造出或虚或实、或

开或合的不同空间变化,使街道空间更加柔和、自然、丰富多彩。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

市绿地系统在这个大趋势中发挥的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

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地

系统中的“脉络’,,通过带状的街道绿地,将城市绿地中的“点”和“面”连接

成网络状的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

城市街道上车辆、各类设备产生的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噪音,是城市污染

主要来源,不断释放的热能产生了热岛效应,使得街道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其它

域更为恶劣。

绿化是改善街道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

街道绿化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的效益主要有:

吸滞粉尘、降温、增加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噪音、防

火、防风、保持水土等。

3城市街道绿地的景观特性

街道绿地和其它街道景观以及其它绿地景观相比较,具有以下景观特性。

3

1功能性

街道绿化受各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显,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必须在先满足

功能的前提进行。

即首先要保证各类街道的不同功能要求,同时要满足各类城市

设施的需要,包括管线、沟道等市政设施,公交站、电话亭、指示标牌等服务设

施以及广告等商业设施。

城市的发展使得道路绿化的功能要求更为复杂。

2.3.2自然性

植物材料的自然特性,使街道绿地景观与街道其它景观的特性有着最大的区

别。

良好的街道绿地景观必须是通过生长健壮的各种植物体现的,植物的生长良

好与否取决于足否有合适的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设计时就必须要遵

循科学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只片面追求艺术性。

3连续性

街道是直线或者大半径曲线的线形布局,这样的布局使得绿化只能是沿纵轴

方向演进的景观序列,注重连续性,景观的组织强调有节奏的有秩序的渐变,连

续性也是绿地能够协调其它街景的特征。

2.3.4导向性

为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街道绿化的方向性必须明显,才能限制车辆和人

的运行方向。

交叉口、交通岛、立体交叉绿地的设计中对导向性的要求尤其要重

视。

5流动性

街道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通,街道的使用者处于运动中,对街道的感知是动态

过程。

视觉效果与观赏速度有关,处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中的人(架车、骑车、步

行),运动的速度不同,对景观有着不同的感受。

因此,流动性是街道绿地景观

的重要特性,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要着重于景观的动态连续观赏,充分运用视

线的流动,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

2.3.6生态性

街道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色廊道,所发挥产生的生态效益使街道景观

更为清洁、健康而亲切自然,对人的感官、心理和情感产生了良性的影响,满足

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7时序性

绿化形成的空间是四维的景观空间,植物处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会在

姿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具有了

时序性,不再是一层不变。

城市中的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时间的魅

力,这是其它街景所不及的。

4城市街道绿地的设计f4l一38J

4

1影响街道绿地布局形式的因素

()l街道的性质与功能要求;

(2)街道的宽度及断面形式;

(3)用路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

(4)红线外的用地类型及其绿化;

(5)街道周围的自然山水景观;

(6)建筑及其它街景要素。

4.2街道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3)美观性与特色性原则;

(4)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

(5)经济性原则。

3街道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以人为本的原则;

(2)突出生态效益的原则;

(3)形式美和艺术性的原则。

第一章城市街旁绿地概述

1

1城市街旁绿地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一2002)

中将城市街旁绿地定义为:

“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

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是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虽然

有的街旁绿地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一

种公园绿地类型”。

2城市街旁绿地的功能与特点

1.2.1城市街旁绿地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

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城市本身就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同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存在着年龄、知识结构、

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职业等等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和方

式。

城市街旁绿地作为一种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场所,如果要满足不同人

群不同的需求,那么它理应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空间,往往集节庆、交

往、流通、休息、观演、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1.2.2城市街旁绿地的开放性

城市街旁绿地的最大优点就是“开放”,不仅仅是体现一种民主(delnocratic)

—所有人群都可使用,保证行动自由,而且还意味着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1.2.3城市街旁绿地为市民提供室外活动及公共社交的场所

城市街旁绿地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它们的形象和实质直接影响市民

大众的心理和行为。

如今,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也在逐年递

增,渐渐地人们不再满足于住房“内部”条件的改善,也不愿在业余时间总是窝在自

己的小空间中,而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接触,他们更加愿意在闲暇时“走出去”。

是不少居住小区,特别是过去开发的小区中,其内部并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户外活

动场所,而城市公园距离自己的居住地又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城市街旁绿地这种广泛

浅析城市街旁绿地细部的人性化设训

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开放空间便以它们极强的可达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就近

散步、运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户外游憩空间,从而进一步

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1.2.4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

不少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受建设初期时代背景的影响,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超

前性,使得建筑密度过大,绿地严重缺乏,城市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但是由于旧城保

护和改造的难度很大,大多以“见缝插针”的形式来建设绿地,所以城市街旁绿地就

以其位置选择的灵活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成为旧城改造中绿地建设的主要形式。

在旧

城的更新过程中,通过建设城市街旁绿地来降低建筑密度,为市民提供了户外活动空

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

而且通过建设绿地,还能够对历史文

化街区以及文保用地进行适当的隔离和保护,防止破坏性建设向内的渗透,所以城市

街旁绿地对于保持旧城风貌,丰富旧城景观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2.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国在过去的儿十年里,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基本是以“中心绿化分车带+行道

树”的模式来进行的,一般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重合。

但是这种沿用了多年的道路绿

化模式已经逐渐体现出它的不足,不但使得街道景观过于单调,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

境来说,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街道两侧仅仅栽植行道树,对城

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城市道路没有污

染源的时候,行道树能起到降噪、美化、遮荫的效果。

但是当道路上挤满了的机动车

辆,这些污染源排出的大量废气就会被行道树的树冠罩在道路上空无法扩散,街道就

形成了一个峡谷,称之为“街道峡谷”,两侧的行道树反而加重了道路的空气污染。

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往往通过种植行道树,将城市土干道作为城市空气置换的“绿色廊

道”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这种想法在过去的中国可能还是行得通的,但是到了今

天,城市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尾气,那么这就可能是一种错误

的做法了,它无异于一条废气通道,将汽车排放的尾气输送到千家万户。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在道路两侧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绿化用地,在车行道两

侧种植灌木和直立乔木,并沿城市道路开辟大量的城市开放空间,加快废气的扩散。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除了要划出明确的建筑红线、水系蓝线之外,国家规定还必须

划出城市绿地的“绿线”,一般就采取了建筑红线退后,加大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

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间建设城市街旁绿地的措施,这样城市的绿地面积就大大增

加了,改变了以往仅仅在道路两旁栽植行道树的简单做法。

这样城市的带状街旁绿地

第一章城市街旁绿地概况

就成为城市的线性开敞空间,将公园、城市广场等块状城市开敞空间联系在一起,以

“点”、“线”结合的方式将整个城市的绿地“编织”成一张“绿网”,提高了城市绿

地整体的生态效益,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1.2.6改变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

凯文·

林奇在他所著的《城市的印象》一书中,将构成城市图像的基本要素归纳

为五类:

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riet)、中心和节点(nodes)与

标志物〔landmarks)。

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就主要来源于这五个要素,一个城市

景观的好坏也就与这五个要素密切相关。

而城市街旁绿地对于构成这五大要素的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路(path)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构成了城市景观的“骨架”;

城市

广场、城市休闲绿地等城市开放空间则构成了城市的中心和节点(nodes);

这些中心

和节点上的构筑物又能构成城市或区域的标志物(landmarks);

位于城市道路旁的水

系、城墙等城市边界(edges)上的绿地也能作为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的景观序列来强

化人们对于城市的印象;

所有这些成景要素的综合便形成的这个城市的区域景观特

征,所以一个城市的街旁绿地景观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品位的高低。

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街旁绿地景观必然会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给游

人更加深刻的美好印象。

1.2.7兼具防灾、避难的功能

当城市遭到如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城市街旁绿地能够成为城市居民紧急疏散和

救灾的通道,其中的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还能作为居民的临时居住点。

而且大量的

绿地还能有效的降低建筑密度,降低灾害的破坏程度,并能对火灾等起到一定的隔离

作用。

3城市街旁绿地的类型

1.3.1道路绿化带

道路绿化带是指位于城市道路中,以植物种植为主,基本不安排或很少安排游赏

设施的长条形绿地(如图1一1)。

这类绿地主要以创造植物景观为土,起到美化环境

和组织交通的作用。

一般没有步道或其它设施,不鼓励市民进入其中。

1.3.2街旁带状绿地

是指沿城市道路方向呈带状分布,

具有一定宽度,而且比较连续的长条形

绿地,根据带状绿地的宽度、面积、位

置和性质等,在其中安排一定的游赏设

施,如步行道、休息设施、户外健身设

施甚至小型茶室、售货亭等,主要功能

是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

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开放空间(如图

1一2)。

这类绿地还可以结合水系、城墙

等其它要素共同构成具有城市地方特

色的地域文化景观。

它与道路绿化带的

主要区别就在于市民能够进入其中游

赏憩息,开展各种户外活动。

1.3.3街旁小游园

指紧邻城市道路呈点状分布、面积

较小的绿地,其中安排简单的户外活

动、休息设施,为周边居民和路人提供

一处就近休憩和停留的场所(如图

1一3)。

1.3.4街道广场绿地

相对于街旁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

面积更大,呈块状分布,它的功能综合

性更强,除了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户

外活动空间之外,还有集会、户外展览、

组织人流交通等功能(如图1一4)。

是反映一个城市精神风貌和体现城市

特点的重要窗口。

1.3.5建筑前庭绿地

指位于临街建筑前的小型绿地,土要由此建筑的业主投资修建和管理,起到衬托

主体建筑的作用,同时对普通市民开放(如图1一5)。

图1一5建筑前庭绿地

4城市街旁绿地的位置与服务半径

1.4.1城市街旁绿地的基本位置

根据城市街旁绿地与城市道路系

统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将它的位置主

要归纳为四种基本形式:

街角城市街旁

绿地、沿街城市街旁绿地、临街建筑前

庭绿地以及跨街区的城市街旁绿地。

(1)街角的城市街旁绿地

位于两条道路交汇处,一般绿地的

两边面向人行道,而另外两边面向街区

内的建筑,所以这种位置的城市街旁绿

地开放性比较强,用地比较集中,一般

比较容易形成开敞性空间,常常是作为

城市休闲广场以及街旁小游园的理想

场地(如图1一6)。

因为斜边的长度要短于两条直角

边长度之和,所以这种位置的绿地具有

图1.6街角的城市街旁绿地

图1一7街角的城l1]街旁绿地2

很强的穿越性的特点,另外加上绿地中的环境优雅,也是各种社会生活集中的场所,

并且与城市车流有一定程度的隔离,所以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安全感,十分受过往路

人的青睐。

还有一种城市街旁绿地位于两条斜交道路的“鱼头”的位置,一个角呈锐角(如

图1一7)。

这种形式的绿地一般以绿化种植为主,土要起到绿化隔离的作用。

(2)沿街的城市街旁绿地

11

鼠严|刚粤

这种形式的城市街旁绿地一般就

是沿城市道路、城市水系以及城墙等呈

条状分布,一般宽度相对较小(如图

1一8)。

其中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

绿化种植为主,以丰富的植物景观来创

造宜人的城市景观。

大多应用于宽度较

窄的城市街旁绿地中,由于很难在其中

安排更多的户外活动设施,所以一般不

鼓励市民进入其中。

在美化城市的同

时,还起到与沿街建筑、水系、城墙或

居住小区等独立院落隔离的作用。

当沿街城市街旁绿地宽度较大时,

就能在其中布置大量的户外休闲活动

设施供市民使用,为周围居民提供户外

活动的场所。

由于与人行道平行分布,

穿越性较强,所以使用率较高。

沿街城市街旁绿地经常与街角的

城市街旁绿地相结合,构成贯穿整个街

区的完整绿色空间,儿乎完全替代了紧

靠车行道的人行道的作用,成为市民沿

城市道路的土要步行空间(如图1一9)。

有时与城市水系或是城墙遗址等相结

合,共同构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

开放空间。

图1一8沿街的城市街旁绿地

图卜9沿街城市街旁绿地与街角城lIj街旁绿地的结合

(3)临街建筑前庭绿地

llee!

esles过厂不少紧邻城市土干道的建筑前修建了比较大型的绿地或广场作为衬托

主体建筑的前庭,同时兼作停车场(如

图1一10)。

这种绿地一方面体现一定的

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向

社会开放,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为市

民提供一处开展户外活动的城市开敞

空间,不过由于权属的问题以及土要服

务对象与一般公园等公园绿地不同,普

通市民在使用这样的城市开敞空间时

有一定限制,也就是说临街建筑的前庭

绿地是属于半公共性开敞空间,一般在

工作时间并不鼓励市民在其中自由开

展户外活动,而在休息时间则不太加以

限制,可以进行一些干扰性相对比较小

的户外活动,如散步、交谈、以及中老

年人的集中锻炼等等。

有时建筑前庭绿地与沿街街旁绿

地相结合,成为“绿色长链”上局部放

大的一个空间,同时也是城市街景中的

,’亮点”所在(如图1一11)。

〕图1一10临街建筑前庭绿地

图1一11临街建筑前庭绿地与沿街街旁绿地的结合

(4)跨街区的城市街旁绿地图1一12跨街区的城币街旁绿地

是指绿地位于两条城市主要道路

之间,绿地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道路相接

(如图1一12)。

这种位置的街旁绿地将

两条道路连接起来,可以让路人以及周

围居民十分方便地穿行,并且还十分有

效的扩大了绿地的服务半径。

这种绿地

多数禁止机动车辆进入和通行,一般会

在绿地两侧开辟小路供车辆通行。

例如图]一13南礼十路公l祠J两入口

位于阜成门大街和南礼十路之间的南礼十路公园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如图1一13)。

1.4.2城市居民的活动圈与城市街旁绿地的服务半径

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圈是指在城市

居民外出活动中,由其出行的时间、活动

的半径和频率以及出行的范围所组成的

不同活动层次的空间分布领域。

它分为基

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

动圈和集域活动圈(如图1一14,l一15)。

基本生活活动圈是指在城市居民日

常生活中,其使用频率最高和停留时间最

长的场所。

主要局限在家庭和周围领域,

交往的对象土要是亲属(指家庭成员)和

令日居。

扩大邻里活动圈是指以小区(或居住

区)为出行规模的活动范围,是城市居民

长期生活和熟悉的空间。

市域活动圈是指以市区为出行规模

的活动范I$J,前往此处的出行频率远远低

于扩大邻里圈。

集域活动圈是相对于扩大邻里活动

圈和市域活动圈而言的,它是介于两者之

间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范l#I,它往往与市

内行政区划的规模相近。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人心情愉快

的步行距离为300米,步行400一500米

的距离到达目的地是可以接受的,当超过

500米时,人们便希望借助交通工具前往

目的地了。

另外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之间

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步行

距离的远近对于他们使用城市街旁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