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658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4栓剂2.docx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4栓剂2

第十四章栓剂(Suppository)

第一节概述

一、栓剂的含义与特点

 

(一)含义药材提取物或药粉+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固体制剂。

常温――固体,纳入人体腔道,体温时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1.比口服吸收干扰因素(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少。

2.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如雷公藤双层栓。

3.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4.既能发挥局部作用,又能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如小儿解热栓。

5.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使用。

栓剂的不足之处:

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局部治疗作用:

润滑、抗菌、消炎、杀虫、收敛、止痒等。

全身治疗作用:

通过吸收入血发挥镇痛、镇静、兴奋、扩张支气管和血管等。

直肠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途径:

①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由肝胆进入大循环;

②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进入下腔静脉,直接入大循环。

通过直肠吸收的药物50%~70%可不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药物吸收量与栓剂纳入肛门的位置有关:

位距肛门6cm处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有首过作用。

纳入肛门2cm处,可避免或减少肝脏的首过作用。

(三)种类

1.按作用部位分类

1)肛门栓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

2)阴道栓球形、卵形、圆锥形、鸭嘴形等。

(a)肛门栓外形(b)阴道栓外形

2.按制备工艺或释药特点分类

1)双层栓内外层或上下层含不同药物的栓剂。

药物呈不同的释放速度

(水溶性基质或脂溶性基质)

上半部为空白基质上半部为空白基质+药物

阻止药物向上扩散下半部为空白基质+药物

减少药物经直肠上静脉的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或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举例:

双氯酚酸双层栓

前端空白层基质PEG4000-PEG400-甘油-水(2∶3∶1∶1)熔点42℃;

后端含药层基质PEG4000-PEG400-甘油-水(2∶2∶4∶1)熔点38℃。

2)中空栓(hollowtypeSuppository,HTS)

a.中空部分填充各种不同的固体或液体药物,溶出速度比普通栓快。

b.通过对栓壳的调整制成各种控释中空栓剂。

(a)中空栓剂(b)控释型中空栓剂

内外双层栓剂 由内外两层组成,其中含有不同的药物。

外层首先熔融,释放出药物,然后内层熔融,给药后,可先后发挥两种药物的作用。

举例:

胰岛素中空栓

内层:

胰岛素甘油β-环糊精聚乙二醇CMC-Na氮酮

制成100ml,0.4ml/枚

外层:

半合成脂肪酸脂

3.其他控释、缓释(SustainedReleaseSuppository)栓

1)微囊栓:

将药物微囊化制成的栓剂,具有缓释作用;或同时含药物细粉和微囊的复合微囊栓,具控释功能。

C

A一般释放B缓释曲线C控释曲线B

A

2)骨架控释栓:

利用高分子物质为骨架材料,与药物混合制成栓剂,具有控释作用。

3)渗透泵栓:

采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型长效栓剂。

最外层为一层不溶性微孔膜(可透过水分也可透过药物),内层有半透膜(可透过水分但不能透过药物),纳入体内后,水分进入栓剂而产生渗透压,压迫储药库使药物从微孔中慢慢渗出,而维持药效。

4)凝胶缓释栓:

利用凝胶为载体的栓剂,在体内不溶解不崩解,能吸收水分而逐渐膨胀,达到缓释的目的。

5)泡腾栓尤适用于阴道栓的制备。

在栓剂基质中加入了发泡剂(如乙二酸与碳酸氢钠),使用时产生泡腾作用,有利于药物分散,增大接触面和渗入到粘膜的皱襞之中。

提问:

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体液------亲水性

直肠壁---亲脂性

栓剂体直肠壁

扩散层液

药物须从基质中释放,转溶于体液,然后才能吸收入血。

脂溶性药物为例:

消炎痛栓Tm(min)Cm(μg/ml)

基质可可豆脂901.17

半合成脂肪酸酯901.13

PEG类601.35

溶出度试验(消炎痛-非甾体类,脂溶性药物):

PEG最快。

中西药复方药物为例:

麝黄栓

麝香1g吲哚美辛40g黄芩苷20g

苦参碱0.5g苯佐卡因80g冰片5g

半合成脂肪酸酯适量

用于肛肠病患者术后,具有镇痛、抗菌消炎、收敛止血和去腐生肌作用。

体液------亲水性

栓剂

扩散层

生理因素

基质因素

药物因素

1)生理(病理)因素

一般而言,直肠粘膜和直肠液pH,决定药物呈游离型或解离型,游离型药物吸收较好。

栓剂在直肠保留的时间越长,吸收越趋于完全(粪便影响吸收)。

直肠、结肠内由于细菌及肠管内酯酶、尿苷酸化物酶等,使药物发生分解或带些代谢,影响药物的吸收。

2)基质因素

药物能否从基质中迅速释放: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并溶于分泌液,或药物从基质中释放直接到达肠粘膜。

基质的种类:

水溶性药物在油脂性基质中释放较;

脂溶性药物在水溶性基质或油水分配系数小的油脂性基质释放较。

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基质可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加速药物向分泌液转移,有助于释放吸收,(但浓度不宜过大,产生的胶团包裹药物,阻碍释放)。

3.药物因素

1溶解度:

溶解度大的药物易溶解于分泌液(难溶性药物应选择适宜基质)。

2粒度:

粒度越小,越易溶解吸收。

3脂溶性与解离度:

当药物从栓剂基质中释放出来到达肠壁时,脂溶性强和非解离型的药物比解离型的药物吸收。

三、栓剂的质量要求

外观: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一。

成型:

应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剌激性:

应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

稳定性:

在包装或贮藏时保持不变形,无发霉变质现象。

 

中药栓剂研究现状:

①清热解毒类:

如小儿解热栓(对乙酰氨基酸、人工牛黄等)、双黄连栓(金银花、黄芩、连翘)、抗病毒栓(石膏、知母、板兰根等)。

②清热燥湿类:

如复方蛇床子栓(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等)、保妇康栓(莪术油、冰片)、苦参栓等。

③活血通淋类:

如前列宁栓(诺氟沙星、黄连等)、八正清淋栓等。

④止咳平喘类:

如小儿清肺栓、小儿咳喘栓等。

⑤回阳救逆类:

如四逆汤栓。

⑥抗风湿类:

如雷公藤双层栓。

⑦截疟类:

如青蒿素栓等。

⑧收敛止血类:

如痔疮栓、消痔栓等。

 还有鼻息肉栓剂(甘遂、甜瓜蒂等)、驱蛲栓(百部)、四逆汤栓。

种类不少,但是存在着“粗、大、黑”现象,有待于改进。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一、栓剂的基质

基质赋予成型,且对药物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

基质基本要求

1室温时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不变形、不碎裂;遇体温易软化、融化或溶解。

2对粘膜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

3性质稳定,与主药混合后不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作用和含量测定。

4具有润湿或乳化的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分。

5释药速度须符合治疗要求。

油脂性基质皂化值(油脂性质)应在200~245之间。

碘价(稳定性)低于7。

酸价(刺激性)应在0.2以下。

熔点与凝固点之差要小。

皂化值:

系指中和并皂化1kg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中所含游离酸和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皂化值愈大,油脂性质愈重,皂化价愈小,失去油脂性质。

碘值:

系指100g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充分卤化时所需的碘量(g)。

碘值愈小,含不饱和键愈少,不易酸败。

酸值:

系指中和1g脂肪、脂肪油或其他类似物质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酸值愈小,游离脂肪酸愈少,刺激愈小。

(一)油脂性基质

1.天然油脂天然植物的种仁经提取精制而得。

1可可豆脂(cocoabutter)

多种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榈酸和油酸的三酸甘油酯。

熔点为31℃~34℃,25℃开始软化,遇体温迅速融化。

同质多晶型α型熔点22℃

γ型熔点18℃,不稳定

β型熔点34℃(稳定型)

当油脂加热超过其熔点时,β稳定型部分转变为α、γ不稳定型使熔点下降,制备困难,室温下放置两周后方可逐渐复原。

通常应缓缓加热升温,待基质熔化至2/3时停止加热,使其逐步熔化,以避免晶体转型而影响栓剂成型。

应用:

可可豆脂与羊毛脂混合增加其可塑性。

2香果脂(OleumLinderae)可可豆脂的代用品。

熔点30℃~34℃,25℃以上时开始软化,酸值小于3,皂化值260~280,碘值1~5。

与乌桕脂配合使用可克服易于软化的缺点。

3乌桕脂(OleumSapii)可可豆脂的代用品。

熔点38℃~42℃,软化点31.5℃~34℃。

释药速度较可可豆脂缓慢。

 

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由天然植物油(如椰子油或棕榈油等)水解、分馏所得C12~C18游离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一酯的混合酯。

栓剂常用油脂性基质理化性质表

类别

熔点/凝固点℃

酸值

皂化值

碘值

羟值

可可豆脂

香果脂

半合成椰油酯

34型

36型

38型

40型

半合成山苍子油酯34型

36型

38型

40型

半合成棕榈油酯

 

硬脂酸丙二醇酯

31~34/28~30

30~34/29.8

33℃~35℃

35℃~37℃

37℃~39℃

39℃~41℃

33℃~35℃

35℃~37℃

37℃~39℃

39℃~41℃

33.2℃~33.6℃

38.1℃~38.3℃

39℃~39.8℃

35~38℃

<3

<3

<2

 

≤1

 

<1

 

1~3

168~195

260~280

215~235

 

220~240

 

215.4~234.3

 

170~180

35~43

<4

 

<2

 

<1

 

<2

36.1

8.98

<60

 

<60

 

35.6~62.2

 

110~130

氢化油类

氢化棉子油(熔点40.5℃~41℃)、部分氢化棉子油(熔点35℃~39℃)、氢化椰子油(熔点34℃~37℃)、氢化花生油等(性质稳定,释药较差)

羟基价愈高,吸收水分愈多。

(二)水溶性基质

1.甘油明胶室温下有弹性,体温不融化,软化并缓慢地溶于分泌液中,作用缓和而持久(阴道栓剂基质)。

需加防腐剂。

凡与蛋白质能产生配伍变化的药物(如鞣酸、重金属盐等)不适用

2.聚乙二醇类(polyethyleneglycolsPEG),系乙二醇高分子聚合物的总称,具有不同的聚合度、分子量和物理形状。

PEGl00038℃~40℃

PEG154042℃~46℃

PEG400053℃~56℃以一定比例加热融合,制成适当硬度的栓剂基质

PEG600055℃~63℃

吸湿性较强,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

处方例:

(1)聚乙二醇400033%聚乙二醇600047%水20%

(2)聚乙二醇154033%聚乙二醇600047%水20%

(3)聚乙二醇100075%聚乙二醇600025%(佳)

3.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polyoxyl40stearate),商品代号为“S-40”,为白色或淡黄色蜡状固体。

熔点39℃~45℃,皂化值25~35,酸值≤2。

4.泊洛沙姆(poloxamer)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的嵌段聚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