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99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心理学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出现。

(2)无关动作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面部表情发生变化。

4、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1)复杂程度

(2)熟悉程度

(3)自动化程度

5、人类心理的实质

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六、论述题。

(30分)(这里有点乱,同学们自己补充吧,表示已精疲力竭。

1、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无意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

(1)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

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③刺激物的运动与变化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自身状态

①需要和兴趣

②情绪和过去经验

如何根据无意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受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根据有意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

(1)在从事某项活动时要加深对活动的理解。

(2)要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

(3)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4)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和外部的实际动作结合起来

(5)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

如何根据有意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

(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一、填空题(10分)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社会知觉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恒常性_。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C.绝对感受性)。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D.理解性)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恒常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C适应)。

A整合B对比C适应D联觉

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D.感觉阈限)。

A.差别感受性B.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7、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B.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8、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相应的刺激量是(D.绝对感觉阈限)。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9、当人从亮处走入黑暗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D.暗适应)。

A.适应B.对比C.明适应D.暗适应

10、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C.明适应)。

四.名词解释(12分)

1、知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

时间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

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适应:

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平衡觉?

可能打错了)

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

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感觉阈限:

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4、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错觉:

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性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五、简答题(28分)

2.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1)知觉的对象性,也叫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第六章记忆

1、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程序性记忆   。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 提取  。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7±

2个组块 。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  声音代码  的形式储存。

6、复述有两种:

保持性复述和   精细复述   。

7、长时记忆的编码以   语义代码   为主。

8、在概念的  基础水平   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

10、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的  干扰  造成的。

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倒摄干扰)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组块)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 A.识记  )题目。

A.识记 B.回忆性 C.保持 D.再认

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平行干扰 D.互面干扰

5、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工作记忆)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6.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B.精细复述)

A.语义复述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

7、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A.精细复述  )。

A.精细复述 B.分散复述 C.集中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 D.短时记忆  )。

A.感觉记忆 B.有意记忆 C.语义记忆 D.短时记忆

9、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 B.中间  )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

A.开头 B.中间 C.结尾 D.两端

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7±

2  )个组块。

A.7±

2 B.5±

2 C.8±

2 D.9±

2

四、名词解释(12分)

1.陈述性记忆:

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2、内隐记忆:

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

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形象记忆:

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

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

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

是个体以词语所概况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记忆有哪些过程?

①识记

②保持

③再认和回忆

2、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1)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

(2)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3)是由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4)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第五章思维

1、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  概括性  ,另一个是间接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  表象  进行的思维活动。

3、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是  发散思维  。

4、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表象   。

5、概念可分为  生活概念   和科学概念。

6、问题空间包含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  中间状态   。

(课本没找到,欢迎补充)

7、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  经验法  。

8、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功能固着   。

9、  定势  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0、  中等  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发散思维)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间接性和概括性)。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3.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和(  D.综合  )。

A.抽象 B.概括 C.比较 D.综合

4.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B.具体形象思维)。

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异思维

5.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爬山法)。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B.间接性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7.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B.聚合思维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B.逆向工作法  )。

9.“一题多解”体现的是(D.发散思维)。

A.常规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0.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小)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这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思维的间接性:

173页

思维的概括性:

创造性想象:

181页

4.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课本200页)

①正确的创造动机和强烈的创造意识

②高水平的推理能力

③原型启发

④善于捕捉灵感

⑤利用定势的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⑥冲破功能固着的影响

⑦良好的个性

六、论述题

1.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答案图片上的问题是:

如何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

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意识

②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④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按照课本196页)

(1)已掌握的知识

(2)心智技能水平

(3)动机和情绪

(4)刺激呈现的的模式

(5)思维定势

(6)个性特点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不平衡_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_社会需要_。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_心理过程_,而非指活动本身。

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_物质产品_。

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_直接原因_。

6、自然需要也称_生物需要_,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

7、社会需要是_人类_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

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_动机_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_诱因_。

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_活动性质_的不同而不同。

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D以上都是)。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D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C劳动)。

A饮食B运动C劳动D睡眠

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C马斯洛)。

A杜威B西蒙C马斯洛D巴蒲洛夫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A行为主义)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5、动机有哪些功能(D以上都是)。

A激活的功能B指向的功能C维持和调整的功能D以上都是

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A社会性动机)。

A社会性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7、研究发现,(B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A低等B中等C高等D不确定

8、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B阿特金森)。

A威纳B阿特金森C皮亚杰D詹姆斯

1.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2、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

1.需要的种类有哪些?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分,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按指向的对象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

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4.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种类有不同分法,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景中的动机包括认知内驱、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一、填空(10分)

1.近代研究中,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我们将人在情绪发生时表现出来的反应划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按课本)

3.我们把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4.我们把情感的状态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单选题(10分)

1.人们倾向于接近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和高兴的事,逃避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事。

这是情绪的A:

动机功能。

A:

动机功能;

B:

适应功能;

C:

健康功能;

D:

信号功能。

2.人的表情应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符,这是情绪的B:

适应功能。

3.意愿不能达到,特别是在外界一再阻碍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体验是B:

愤怒。

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

4.由于缺乏处理和摆脱某种情景或事物的能力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是D:

恐惧。

5.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表现出来的狂喜属于B:

激情。

心境;

激情;

应激;

情感。

6.当人面临突然降临的灾难和事故时,他就会动员全身的资源去应付当前的困境,此时他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C:

应激。

7.成绩一般的学生想考重点大学,这样的压力属B:

心理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8.在个人生活中,由于搬家、转学、亲人过世、贫穷等而引起的压力属C:

社会性压力源。

9.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

如第一次登台讲课的学生会比老师紧张得多,这是因为A:

经验的作用。

经验;

准备状态;

心理素质;

环境。

10.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

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是责骂而是安慰和鼓励,那么孩子的心情就会开朗很多。

这是因为D:

环境的作用。

1.情绪:

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心境:

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

是短时间的猛烈而爆发的情绪状态叫做激情。

应激:

是由出乎意料的情绪状态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心境:

五、简述题(28分)

1.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机功能;

(3)感染功能;

(4)组织功能。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从需要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层次不同;

②从发生的角度来说,二者发生的早晚不同;

③从反映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反映形式不同。

(2)两者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情绪与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绪对情感有影响力,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一、填空(10分)

1.按能力的使用范围不同,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照创造程度不同,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一般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

二、单选题(10分)

1.我们用以对环境和自己本人状况进行觉知的能力是A: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特殊能力。

2.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词的声音、节律和意义的灵敏性,对词不同语言功能的灵敏性,它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