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821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与服务规范宁波体育科学学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GB19079(所有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GB22185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JGJ3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153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育现代化村

参与人群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场地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良,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体育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村。

4组织、人员和经费

4.1组织

4.1.1村应成立全民健身的相关组织或明确分管体育工作的村干部,履行以下职责:

——将体育工作纳入村工作计划、村规民约和精神文明创建体系,统一部署考核;

——对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统一管理和维护;

——发动、引导、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开展体育健身宣传和交流活动;

——协助乡镇做好村体育的管理;

——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工作;

1

——协调辖区内资源,共享体育资源。

——加强制度建设,确定管理职责和权限,对体育服务活动进行控制,确保村民活动安全,以保障

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

4.2人员

4.2.1分类

根据职责不同,村体育服务人员分为:

——社会工作者;

——社会体育指导员;

——志愿者。

4.2.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具备与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服务知识、体育知识和工作技能;

——熟悉本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2.3社会体育指导员

4.2.3.1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宜符合以下要求:

——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

——具备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精神状态;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能够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具有制定和组织实施运动计

划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保养和检查的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知识;

——能够指导村民进行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的体育活动。

4.2.3.2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

4.2.4志愿者

4.2.4.1志愿者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有效补充。

4.2.4.2志愿者可来自于:

——体育教师、体育积极分子等;

——体育教练员、健身指导员、医护人员等;

——其他热心体育活动的人士。

4.2.4.3志愿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爱好体育健身活动;

——具有基本的体育活动知识;

——具有基本的人身安全防护知识。

4.2.5登记和培训

4.2.5.1村应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登记,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

4.2.5.2宜对其他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逐步完善村体育人员管理网络。

4.2.5.3社会体育指导员应积极参加相关的资格培训,并将培训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及时与村沟

通,及时更新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信息。

4.3经费

4.3.1村体育健身活动经费纳入村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财务公开。

4.3.2体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引导多渠道、多样化的社会资金、体彩公益金的

投入。

4.3.3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资助村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鼓励相关单位(团体、个人)举办或承担村级体育活动。

5场地和设施

5.1标识

5.1.1告示牌

体育健身场地应在醒目位置悬挂、张贴、放置各类告示牌:

——对设施功能、使用须知或操作要求、健身须知、场地布局等要有说明性标识;

——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厕所、服务室等要有指示性标志;

——对禁止吸烟、禁止翻越、禁止通行、禁止跳水(潜泳)等要有禁止性标识;

——对配电室、消防栓、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等要有警示性标识;

——有条件的可设置道路指引标牌。

5.1.2安全警示

5.1.2.1安全警示的文字、图案应醒目清晰、易于识别,并固定在场地设施的明显位置上。

5.1.2.2当设施器材存在下列现象时,应予以安全警示:

——当存在不安全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时;

——对某些特定或限制的人群不适用时,如需要照顾的老人、幼儿、病人、残疾人等;

——需要对运动锻炼的人数和质量进行限制时;

——需要对竞技技术、特殊技巧等运动形式或运动强度的锻炼进行限制时;

——其他需要警示的内容和事项。

5.1.3其他标识

5.1.3.1设施设备维护不能使用情况应即时告知。

5.1.3.2如遇暴雨(水灾)、雪、雷电、台风、冰冻、持续高温等特殊情况需停止开放时应提前告知。

5.1.3.3对公共运动场的开放时间、安全须知及收费场地的收费标准等需要告知的事项予以公示。

5.1.3.4遇设施设备维修暂停使用的,应提前5个工作日向公众公示。

5.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4、GB/T10001.9的规定。

5.2资源配置

5.2.1有室外综合体育运动场所,根据各村条件配备足够数量的活动设施,能够满足不同人士多样化

的健身需求。

5.2.2有全民健身路径以及固定的晨、晚练指导站(点),公示适宜活动的时间(段),避免影响公共秩序和妨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5.2.3有布局合理的简易体育健身设施。

5.2.4积极整合学校等社会体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群众开放。

5.3资源管理

5.3.1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筑及运行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消防、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的有关法规,符合GB9668、GB19079(所有部分)、GB22185、JGJ153、JGJ31的规定。

5.3.2对村体育场地和设施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所有体育设施都应有完备的管理制度;

——使用的体育设施、设备均应在醒目位置说明使用的安全须知;

——由专人负责体育场地设施的登记、统计、维护、管理工作,做到定期检查,定期维护;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保证村民群众的日常体育活动的安全,不出现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保证

各种体育器材对人身安全不构成威胁(活动安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随意侵占、破坏和挪用体育场地设施。

6体育活动

6.1基本要求

村体育活动应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村体育活动应:

——以经常性健身活动为主,个人锻炼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能够业余、自愿参加活动;

——活动内容科学、文明;

——选择小型灵活、形式多样的活动;

——定期开展表演活动以及体育竞赛,注意安全,重在参与;

——实现体育健身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传统健身养生法与现代健身方式相结合;

——实现健身活动与节假日、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相结合。

6.2活动内容

6.2.1基本活动

村体育基本活动,包括:

——为村民群众提供体育知识的传授、咨询和健身方法的指导;

——开展体育技能和体育竞赛组织方法的培训;

——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的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

——组织群众进行体质测定等;

——开展体育健身宣传、知识普及等活动。

6.2.2特殊人群的体育活动

面向特殊人群的村体育活动,包括:

——青少年体育活动: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开展身体能力锻炼的体育活动,或组织生动、

有趣的集体活动项目;

——老年人体育活动:

根据老年人体力特点、健康状况组织活动。

6.2.3与文化、卫生等联动开展活动

整合村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礼堂)、露天舞台或流动舞台等,开展各类传统民俗节庆、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

6.2.4志愿者活动村应积极构建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体育志愿者登记、服务记录和激励保障机制。

6.2.5数字化体育服务

村应积极参与构建“互联网+智慧体育”数字体育服务体系,通过网站以及短信、微信和客户端,为群众提供公共数字体育服务。

6.3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6.3.1村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整合多种体育健身资源,确保活动主题:

——与《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相吻合;

——与参与者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特点相适应;

——体现村特色,促进生活文明、健康、科学。

6.3.2村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

——应编制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人员配置、活动内容、活动流程、活动安全与应急措施等内容;

——应按有关规定将活动性质、规模、区域等信息及时向片区民警、乡镇等相关部门报备;

——应对场地、设施设备、器材用品、安全警示、公共标识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完好;

——应按照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落实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应急等工作。

6.3.3参与其他部门组织的活动时:

——积极响应,重在参与;

——根据活动主题,做好人员的组织工作;

——与主办方协调,明确责任人,落实后勤保障和安全措施。

6.3.4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对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亮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6.4活动持续改进

6.4.1村应主动接受监督,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认真及时地处理意见、建议和投诉。

6.4.2村应以各种方式收集村体育活动质量等相关信息,及时分析并持续改进。

7安全管理

7.1基本要求

7.1.1村应建立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纳入村安全管理体系。

7.1.2村应加强体育安全培训教育,使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各方了解:

——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必要的安全救护常识;

——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7.2场地安全

7.2.1定期对辖区内公共体育建筑物、构筑物、场地、设施设备及器材、用品、标识进行检查,满足

现行国家消防、安全、卫生等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应停止使用,并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维修、更换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

——对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7.2.2在高地、水池、河边等易发生危险的健身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7.3活动安全

7.3.1村体育活动应符合参与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7.3.2根据活动规模,村应事先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7.3.3落实活动安全措施,包括:

——成立临时的安全组织机构;

——有针对性地对参与者进行安全教育;

——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

——视情控制参加活动的人数,并确保人流疏散通畅;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设备。

7.3.4应禁止将非活动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活动场所,维护正常开放秩序。

7.3.5村在组织开展(参与)大型活动时,应当合理安排参与者进入、疏散的时间和通道,必要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7.3.6发现参与者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及时告诫、制止。

7.3.7参与者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

7.3.8发现参与者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进行活动的,应进行制止。

7.4风险防范

7.4.1村可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村体育的法制辅导员或志愿者,协助村落实安全制度、开展法制教育和处置安全事故等。

7.4.2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出现突发问题,除做好应急处理和解释工作外,还应在平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并熟知内容,定期演练。

7.5事故处理

遇有酗酒滋事、精神异常、在场地发生的纠纷、伤害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联络公安、医疗急救等有关机构进行处置,同时做好情况记录。

8信息与档案管理

8.1信息管理

8.1.1村体育信息包括:

——组织信息:

体育组织状况的信息,如组织基本信息、职责、制度、政务财务信息等;

——人员信息:

体育服务人员状况的信息,包括社会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如人员基

本信息、资质、培训和再教育信息、特长等;

——资源信息:

体育资源状况的信息,如场地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位置(区域分布)、

功能特性等信息,场地设施质量、维保管理信息,安全告知、警示等标识信息;

——活动信息:

体育活动的信息,如各类资讯,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宣传,活动的组织和实

施等信息;

——管理统计信息:

如各类记录、统计报表信息、以及意见、建议和满意度等信息。

8.1.2信息收集

村应建立稳定的信息收集渠道,可以从活动提供过程,服务对象,相关政府部门和村体育组织,以及其他开展体育服务信息的机构和个人等来源获取。

8.1.3信息处理

8.1.3.1村应及时处理各类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向相关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维护:

——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如村体育组织信息、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等;

——服务信息、管理统计信息应进行实时动态更新;

——对相关方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做好记录,并形成处理决定。

8.1.3.2信息更新时应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对更新的内容进行审核/控制。

8.1.3.3对需要进行保管的信息实现追溯管理,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信息查询。

8.2档案管理

8.2.1凡是村体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图纸、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

8.2.2归档的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且完整,准确反映体育工作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

8.2.3要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正确区分保存价值,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8.2.4除依法保密外,村体育档案宜向公众公开,便于查阅和科学利用。

9建设绩效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绩效指标见附录A,包括:

——体育组织队伍建设指标;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指标;

——体育活动效益指标。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体育现代化村建设绩效指标

A.1

体育组织队伍建设指标

见表A.1。

表A.1

指标

要求

备注

1、将体育工作纳入村工作计划、村规民约和精神文明创建体系

组织建设

2、成立村全民健身的相关组织或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3、村内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指导,拥有不少于3个的能经常开展活动的体育

社会组织

4、人员配置合理,有社会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组成

5、拥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不少于(4~5)名/千人

队伍建设

6、每个体育活动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1~2)名

7、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活动记录

8、有9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参与公共体育健身指导工作

9、拥有一定数量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的总数不少于10人

经费管理

10、体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年人均体育活动经费达5元以上

11、在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基础上,引导多渠道、多样化的社会资金、体彩公益金的投入

A.2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指标

见表A.2。

表A.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体育活动点数量

2、(1~2)个/千人

3、活动点健身设施齐全完好,配有科学健身提示,有活动点健身设施平面图、一览表等

4、有一处500m2以上固定的室外晨、晚练点

5、拥有2套健身路径,每套含10件器材,含告示牌,建有1个水泥标准篮球场

公共体育设施

6、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100%。

7、做好辖区内体育设施设备的登记、日常巡查和维护

8、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

8

DB3302/T1075—2016

A.3体育活动效益指标

见表A.3。

表A.3

1、制定全民健身和健康教育宣传计划和实施方案

活动宣传

2、建有科学健身和健康知识教育的宣传展板(宣传窗),宣传内容定期更换

3、开展体育宣传、培训活动次数:

全年不少于2次

4、居民群众科学健身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

每人每年不少于130小时

6、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数量和规模:

每2年举办1次有5个以上项目的综合性健身(趣味)

活动开展

运动会

7、体育组织开展或参加体育竞赛、表演数量:

不少于1次/年

8、做好各类体育活动信息的收集、处理、归档和利用工作

9、居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健身与健康保健关注度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居民

健身意识

群众的体育健身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10、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

11、无重大人身安全责任事故

质量指标

12、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不低于90%

13、居民群众对体育现代化社区建设的满意度:

满意及基本满意的不低于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