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927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文档格式.docx

3.2劳动定员12

3.3投资估算指标13

设计小结13

参考资料14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自己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

1垃圾转运站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

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

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深理解和巩固《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所讲授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题目

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

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

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该小区人口规模为6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

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30公里。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运转站设计要求:

(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

(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

(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设计文件要求

(1)设计依据

(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

(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

(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

(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近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的发展却不平衡,特别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城市生活垃圾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目前,全国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3亿,还有相当多的流动人口。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5亿t,并以近10%的速度递增。

于历史欠帐多,各城市普遍缺乏符合标准的处置设施,年复一年地将生活垃圾裸露堆放在郊区。

有的城市长期向河流、湖泊、坑塘倾倒垃圾。

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垃圾场,就是一个个包围城市的污染源,对大气、地下水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部分垃圾堆放场连防扬散的铁丝网都没有,周围遍地都是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袋。

这与市区宽阔的街道、林立的大厦形成强烈的反差。

如果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国内许多“现代化”城市与真正的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垃圾比重的减轻,运输距离的增加,垃圾的压缩转运是城市必须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垃圾运输方式使运输车额定载重量空耗,据测定5t级的自卸车只能装载

2.4t左右的垃圾,少数仅载0.5〜0.6t,冬季还存在垃圾在箱内冻结的情况,造成垃圾倾倒不彻底,严重影响垃圾清运效率。

这样完成相同的运量只有不断增加车数量或加班次,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因此各城市都希望能建设新的、先进的、高效的垃圾转运站。

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转运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减少生活垃圾运输费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并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服务。

、设计依据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十册垃圾处理工程(HGZ47-11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

《工业企业总评面设计规范》(建标[1993]730号)

三、转运站的选址

3.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要求

(1)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3.2转运站不应设地区

(1)立交桥和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

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

运站的出入通道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性聚集场所。

3.3运输条件

(码

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头)。

四、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要点

1•站址选择

2.处理垃圾量与规模

3.垃圾中转站工艺方案的选择及设备

4.工程投资估算

5.工程实施计划

设计计算书

一、转运站规模的确定

1.1转运站规模的划分

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

u、m、w、V五小类。

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类型

设计转运量(t/d)

用地面积

(m2)

与相邻建筑

距离(m)

绿化隔离带

宽度(m)

大型

I类

10003000

<

20000

>

50

20

n类

4501000

1500020000

30

15

中型

川类

150450

400015000

8

小型

"

50150

10004000

10

5

V类

1000

3

注:

(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以上规模类型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1类含上下限值

1.2转运站规模的计算方法

(1)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初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3)转运站的设计规模按下式计算:

QdKsQc

式中:

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Qc---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可取1.3-1.5

(4)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0.8-1.2。

(5)当转运站由若干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施应与总规模相匹配。

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tmQu

mQd/Qu

Qt---由若干转运单元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

t/d;

Qu---单个转运站的转运能力,t/d;

m---转运单元的数量;

[]---高斯取整函数符号;

Qd---转运站设计规模,t/d;

1.3转运规模的确定

小,/小1.5(600001)“…

QdKsQc90t/d

1000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可取1.3-1.5,此处取1.5

此垃圾转运站属于小型的W类。

二、垃圾中转站工艺方案的选择及设备

2.1垃圾转运站类型

常规(一级)垃圾转运系统工艺路线

垃圾转运工艺应根据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要求及当地特点确定。

目前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方式有:

敞开式转运、封闭式转运和压缩式转运。

(1)敞开式转运:

即转运设备的容器不可密封,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的,与之配套的容器也是敞开式的。

这种转运方式会造成垃圾散落、臭气散发、污水泄漏等严重污染问题,尤其影响周围的环境。

这种方式正在逐步淘汰或改造。

(2)封闭式转运:

转运场所和垃圾装载容器均是封闭。

这种转运方式减少了周围环境的污染,解决了运输途中垃圾的散落、灰尘的飞扬和污水洒漏等问题,但在垃圾量大、运输距离远的情况下,不能实现高效运输。

(3)压缩式转运:

即机械填装/压缩式转运,是在封闭转运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压缩设备对垃圾进行压缩,增加垃圾的容重。

这种模式除了有封闭转运的优点外,还提高了转运车的运输效率,尤其是大吨位、远距离垃圾运输,可大大降低成本。

采用往复式推料板将物料压入装载容器。

容器内垃圾密度可达到800kg/m3以上。

为实现高效、节能、降低运输成本,设计选用压缩式转运。

2.2转运单元数的确定

(一)单元数的要求

转运站的转运单元数不应小于2,以保持转运作业的连续性与事故状态下或出现突发事件时的转运能力。

转运站应采用机械埋装垃圾的方式进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相应措施将装载容器填满垃圾并压实。

压实程度应根据转运站后续环节(垃圾处理、处置)的要求和物料性状确定。

(2)当转运站的后续环节是垃圾填埋场或转运混合垃圾时,应采用较大的压实能力的填装/压实机械设备,装载容器内的垃圾密度不应小于0.6t/m3。

(二)单元数的计算

处理规模为90吨/天,考虑高峰期的需要,每台压缩机每压缩处理一箱的垃圾量

15吨。

高峰期需要处理垃圾的箱数为:

90吨十15吨=6箱。

每压缩处理一箱周期时间15.6分钟,取运作效率n=70%(此效率主要由垃圾收集车供应量及集装箱充足率等决定)。

则装满一个集装箱的时间为:

15.6分钟十70%=22.2分钟,即每台压缩机每22.2分钟可压缩处理垃圾15吨。

即处理6箱垃圾所需的时间为:

6X22.2二140分钟。

则需要垃圾压缩机数量为:

140-(60X2)=1.17,取1台。

由计算可知采用1台压缩机即可满足工艺需求。

所以站配置的垃圾压缩机及匹配地坑的数量为2套,配备一台压缩机,且其机械设备类型相同;

处理规模为90

吨/天。

2.3转运车辆数的设计

转运站机械设备及配套车辆的工作能力应按日有效运行时间和高峰期垃圾量综合考虑,并应与转运站及转运单元的设计规模(t/d)相匹配,保证转运站可靠的转运能力并留有调整余地。

转运站配套运输车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用厂

0二加0

nv----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

Qj---单个转运单元的转运能力,t/d;

qv---运输车实际载运能力,t;

设计采用国产型普通钩臂式转运车集

装箱为10t。

m---转运单元数;

t---运输车日转运次数;

考虑堵车影响,取车速30km/h,每天工作

8小时,则其可转运4次(包括来回)。

---运输车备用系数,取=1.1-1.3。

若转运站配置了同型号规格

的运输车辆时,可取下限值

2.4装载容器数量的设计

对于装载容器与运输车辆可分离的转运单元,装载容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ncmnv12314

nc----转运容器数量m----转运单元数

nv----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

2.5其他设施

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配置通风、除尘、除臭系统,并保持该系统与车辆卸料运作联动。

转运站由主体工程设施、配套工程设施以及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主体工程设施主要包括:

站房,进出站道路,垃圾集装箱,垃圾计量、装卸料/压缩、垃圾渗滤液及污水处理、除臭、通风灭虫、自动控制等系统。

2.配套工程设施主要包括:

供配电、给排水、机械维修、停车、冲洗、消防、通信、检测及化验等设施。

3.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

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浴室、宿舍、食堂等设施。

三、转运站建设项目标准

3.1转运站面积

表2.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m2)

主体设施

配套设雕

主言管理与活产服务设胞.

大型M

t类

1500^3000.

400-600.

40050.

II类

1000-^2000.

200-400.

200700.

ins

400-1200

100-200^

100-200

小型.

IV裳

150-40^

100.

100

¥

类・

50-200.

50.

转运站的各类建筑物应根据工艺要求合理设置,其建筑面积指标按表2执行。

本设计属于V类,主体设施取60m2,配套实施取8m2,生活管理与服务设施取1m2,转运站共80m2。

3.2劳动定员

表3转运站劳动定员

劳动疋员

25~60

U类

10~30

5~12

W类

3~6

2~4

参考表格,小型W类劳动定员为3-6人,为了使垃圾转运站良好运行,选择5个人,分别是1名总经理、1名门卫、1名(机械)技术人员、2名卡车司机。

3.3投资估算指标

表4转运站投资估算指标[万元/(t/d)]

投资估算指标

4~5

3~5

3~4

设计的每个转运单元投资指标为3-4万元/(t/d),取4万元/(t/d)。

所以,总投

资为4*90=360万元。

设计小结

本次课程设计是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的设计。

从中我学习了解了站址选择、设计规模、设备选择、工程投资估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本课程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升华,增强和积累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和经验。

此次课程设计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环保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明白了如何利用网络,利用图书馆等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很多参数不知如何选取,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下借助设计手册逐步确定了各项参数,并最终圆满完成设计任务。

以上经历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很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在运用CAD画图的过程中又一步提高了CAD软件的应用能力,可以说这次课程设计对思考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但是此次课程设计中也遇到了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比如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选择何种设备以及各种设备的优缺点,仅仅只能从各种参考资料上获悉。

在站址选择上,我觉得对于实际的工程,实地走访和考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资料

«

固体废物污染处理与处置化》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PPT》•樊老师20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