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2768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民间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2年版Word下载.docx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B、客家民系C、福佬民系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

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耍歌堂活动。

A、耍花灯B、耍歌堂C、迎新娘D、满月酒

三、论述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如何形成?

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教材P7——11)

答:

1.形成:

(1)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人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发卒50万戍五岭;

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

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

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

(2)客家民系。

客家的先人是南迁的汉民,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

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

后来与当地的土著畲族部落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

(3)福佬民系。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一带。

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

2、特点:

(1)广府民系: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他地理位置有关。

(2)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出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福佬民系:

福佬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

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

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

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

(新版教材无此内容)

岭南民俗艺术古老而年轻,北南交融,中西碰撞,丰富多彩,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

一是与中原文化的撞击所产生的结果:

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汉人的古风遗韵,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别禀赋。

如节日的气氛、饮食方式、娱乐竞技、古风遗韵等都通过民间文艺表现出来,使广州民俗显得古朴、幽雅、多姿多彩。

二是与外国文化的撞击所产生的结果:

岭南地处南疆,历史上比中原开发迟,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最先接受海外民俗的影响,各种风俗中略带点洋味。

岭南民俗民间艺术的特点是北南结合、中西融合,造成强烈反差。

既过春节,也过圣诞节;

有游街花市,也为有情人送玫瑰花;

既吃蛇、烹狗、饮工夫茶,也吃麦当劳、寿司、喝鸡尾酒,一方面供财神、占卜算命,也电脑预测等。

在娱乐方面,一方面舞龙、舞狮、舞麒麟,也跳迪斯科、唱卡拉OK等等。

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

请简述其生平及贡献。

(略)

2、根据自己所属的民系,讲讲本民系的方言特点,其语言特点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要求:

举5个例子说明。

(如果不是岭南人,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民系方言来说明)。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和其他方言一样,它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因此总的说来,粤语和民族共同与之间相同成分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粤语也形成不同于共同语的一些特点。

第一、它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了中古汉语韵母的塞音韵尾和唇音韵尾,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特征早已消失。

又如声调,粤语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

此外,粤语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这些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但粤语并没有跟上北方方言的变化。

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一些古词或古义,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

如粤语中“粘”说“黐”,北方方言不用。

在语法方面,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修饰成分后置,“公鸡”说成“鸡公”,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第二、粤语保留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

古代汉人与土著杂居和对土著的逐渐的同化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了“古越语”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

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这些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

第三、粤语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在鸦片战争后,香港割让给英国,广东被迫设立通商口岸,在与外国长期的接触中,粤语也就吸收了不少的外来词,其中主要来自英语,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更多,而且也强烈影响着广东境内的粤语。

这些外来词有的是普通话没有吸收的,如“巴士”,普通话中说“公共汽车”,有的是普通话虽然吸收但译法不同,如普通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

粤语比较多的吸收外来词,而且很多延续古代的汉语用法。

例如,“走”字还用“行”,我先走了,粤语就是:

我行先。

第四、粤语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方言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也形成了粤语的特点。

作业2

1、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化身。

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伟》的故事有关。

3、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色”“空”观念。

5、在六祖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尊重舅舅的风俗。

6、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南华寺。

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9、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10、潮汕灯谜的体载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峒溪题。

 

二、选择题

1、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赵佗)有关。

A、岭南风俗B、中原人C、赵佗D、南方图腾

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A、羊小便于携带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C、羊有灵性D、羊是先民的图腾

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第五位神仙),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B、第二位神仙C、第三位神仙D、第五位神仙

4、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

A、“洋人盗宝”B、“洋人找宝”C、“洋人骗宝”D、“洋人抢宝”

5、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A、《六祖经》B、《六祖论经》C、《六祖谈经》D、《六祖坛经》

6、六祖慧能是在(广州的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A、广州的光孝寺B、新兴集成镇C、曹溪宝林寺D、湖北东林寺

7、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院(阳春县人)。

A、兴梅人B、广西腾县人C、阳春县人D、新兴县人

8、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阳春)。

A、兴梅B、新兴C、连县D、阳春

9、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潮汕)。

A、梅县B、广州C、潮汕D、肇庆

10、潮汕人猜谜,一般是(自己创作)。

A、自己创作B、抄录现成的C、在现场即兴表达D、专门有人提供

三、简答题

1、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教材P65)

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2、在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教材P54)

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3、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教材P35—36)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

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

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

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

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4、客家山歌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其有什么艺术特点?

(教材P10)

客家山歌产生在客家地区,为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唱,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生动传神,流畅自然,世代相传。

客家山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调式调性、唱腔等方面。

1、语言丰富,讲究修饰,文学艺术性强:

(1)注重押韵。

在声韵方面,客家山歌很讲究语言流畅,歌曲多以七言四句为基本句式,且都十分押韵,在演唱时,按客家语言押韵。

如:

劝妹积肥莫偷懒(福建)

有心拉船船上滩,有心积肥堆成山。

增产全靠肥粪足,劝妹积肥莫偷懒。

在这首山歌中,“滩”“山”“懒”的韵母是“an”,押“an”音,韵律明显,唱时琅琅上口。

(2)对仗工整。

客家山歌随口搭,但为了歌唱时顺口,也讲究平仄,有“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

山歌唔唱唔风流,猪肉唔煎唔出油。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梧桐落叶心唔死,无同妹料心唔休。

此山歌流传赣南石城一带,是典型的客家对仗式语言在山歌上的运用,假如按照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来读,根本就不合平仄,但按客家语音读,则自然成韵。

在客家山歌中,绝大多数的发音都是客家方言,很少有与普通话相同的,因此,独特的客家方言对仗成韵,是客家山歌有别于其他民歌的最为鲜明的语言特色之一。

(3)唱腔悠长。

各地方言歌谣均有自己的特点,陕北信天游音调高昂,江南民歌柔美婉转,而客家山歌则刚柔悠长。

哥是白糖妹是水(福建永定)白糖好食潮州来,白水好食石缝来;

哥是白糖妹是水,若是有情结缘来。

月光弯弯在半天,船子弯弯在河边;

船要下滩赶大水,妹要恋郎赶少年。

这首山歌是复合式结构,是四句式为基本句型的两段式,演唱时每一段的前两句音调要唱得短促,用说白的语调,与后两句形成一个对比的层次,而第三句则要提高音调,拖长音,唱到第四句时声调要逐渐下降,逐渐减弱直到消失,给人以绕梁三日之感。

2、调式、调性多样,音乐个性鲜明:

由于客家山歌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客家山歌的复杂性、多样性。

除语言、音调上的差异外,更为本质艺术特点是调式、调性上的特色。

(1)调式调性朴实无华。

客家山歌的调式及其音乐内涵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现在大量的客家民歌来看,无论是赣南、闽西、粤西北还是更远一点的西南、台湾等地的客家山歌,其音乐基因是相同的,都是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土著音乐文化的交融。

它的旋律走向、旋法大同小异,多以宫、徵、羽调式为主,这三大调式构架了客家山歌的主题结构。

(2)曲式结构清晰明了。

由于低水平的耕作方式,流落四方的生活,长期的与自然的斗争,决定了客家山歌的淳朴、简单、易学易唱,不可能含有丝毫奢华。

客家一直崇“简”亲“掘”,贬“奢”抑“侈”。

在数量宏大的各类客家民歌中无论是曲调还是语言,都是质朴无华的。

大量的客家山歌正是通过简单易唱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反映客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石城山歌《情哥出门走归化》采自武夷山西麓的石城县罗家乡,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爱恋之情的情歌,旋律简单、平稳、语言贴切,它的节奏和落音都有明显的规律,唱腔细腻、抒情、缠绵,旋律材料为音域仅为纯四度的三音列561三个音风格质朴单纯,除此之外并无技法、技艺上的特色。

3、歌曲内涵丰富,善于表达情感:

客家山歌由于种类繁多,技法灵巧,艺术形式较完善,因此,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善于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客家山歌的情感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感情奔放,想象丰富

在客家山歌中,有很多是通过想象来表达一种情感的,如用多姿多彩的喻体鲜明形象地表现主题,使人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

兴国山歌

哎呀勒

唱歌才能乐呵呵

唱得山歌流成河

河水漫过山脚脚

漂洋过海全是歌

盘古开天千百载

心肝妹

唯有快活才唱歌

这首歌是凭着歌者当时的兴致而进行自由的二度创作,自由想象,思想奔放,充分体现出民间山野之曲的那种豪放和自如,无拘无束,是最能体现歌曲内涵和意义的原生态艺术形式之一。

(2)意于感性、崇尚意境

在福建中部的客家山歌中,由于其音调上的突出特点是以宫角徵、角羽宫为骨干音,调式色彩为“宫类色彩旋法”和“角类色彩旋法”,这类山歌比较强调感性体验,而音调又比较淡雅、清净,在体验感性的同时又追求一种坦坦淡淡的意境。

《长工歌》

正月里来是新年

拿起锄头做长啊年

问我长年是怎样做噢

一般工夫一般啊钱

这首歌是宫类色彩旋法,采用了多种音程关系,1—5纯五度关系,1—3大三度关系,3—5小三度关系,这种大小三度的频繁使用,在其它山歌也很常见,但在客家山歌里,由于纯五度穿插引入,加上以“宫”为基本调式,使音乐增添不少凄苦、悲切的色彩,从而感性地表现了人民痛苦和怨愤的内心情感。

(3)以物抒情,交融汇合。

郎是岭中长年树,妹是岭中百年藤哎,树死藤生缠到死嘿,树生藤死死也缠,咧嗨哟。

郎是岭中长年树,妹是树边长生藤哎,树生藤死永唔离嘿,藤长树生万万年,咧嗨哟。

离嘿,藤长树生万万年,咧嗨哟。

这首歌热烈、朴实,甚至带点野性,歌曲中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把“郎”比着“长年树”,把妹比着“长生藤”,“树”支“藤”,“藤”缠“树”,互相依存,永不分离,表达了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

客家山歌以其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必将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四、论述题

1、“五羊神话”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这一神话的记述中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哪些特质?

(教材P21—26)

我们知道,羊图腾起于氏族社会,羊是游牧文明的符号。

而谷则是农耕文明的符号。

根据神话传说,中华始祖伏羲、农神后稷和炎帝等均为羊的后人。

这暗示着农耕文明是游牧文明的发展。

不难想见,五羊神话中,羊与谷穗的结合正是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进化的生动写照,羊衔谷穗赐于岭南,也正是农耕文明传播于岭南的象征。

所以著名史学家岑仲勉先生说,这是一则“史前拓殖故事”,反映了“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楚人蚕食诸姬,汉阳姬族不胜楚人压迫,逐渐沿湘水流域,向南移徙,同时携其家畜、农作物,传播于南方,是为吾粤人开明文化之第一步”。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崛起并成熟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随着历史进程播扬神州四方。

在中原已广泛使用铁器农具的先秦时期,岭南还大量使用石器、木器农具,岭南子民还处于近乎原始社会的生产水平。

迄今为止,岭南战国时期遗址中,仅发现两件小型日用铁器,专家鉴定可能是毗邻的楚人传来。

可见先秦时期楚国并没有对岭南大规模地输入先进的农耕文明。

考古发现大规模铁器输入岭南是在秦始皇大军征服岭南后,其中铁器农具占半数以上。

史学家普遍认为: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才出现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大规模输入岭南,随着南越国王朝的建立,岭南才跨入了农耕社会。

换言之,赐穗岭南的羊应该是“中原羊”。

史料确证,秦始皇统一岭南不仅是一次政治军事的扩张,也是一次农耕文化的大输入。

在秦军的辎重里,有牛、马、羊和稻谷的良种,还有铁器农具,俨然是一次农耕文明的南征。

随着秦军的驻守,郡县政权的建立,中原的牛、羊、马和铁器农具源源不绝地输入岭南,还有大规模的中原移民也进入岭南———数十万秦军本身就是一支浩荡移民大军。

有趣的是,秦将赵佗还奏请秦始皇派三万无夫女来岭南与秦军繁殖后代,秦始皇也居然奏准了一万五千人。

西汉时,吕后受人挑拨惩罚赵佗,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只给岭南输入公马、公牛、公羊,逼得已经归汉的赵佗再次自立为帝……可见,秦统一岭南带来了农耕文明,深深植根岭南大地,已经不可或缺。

五羊传说应该映照秦军统一岭南输入农耕文明,意味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历史大融合。

广东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兴奋地写道:

“五仙、五羊与谷穗同现,也许其寓意是当时南下的五路秦军,在南越王赵佗的统率之下,与当地越人共同开发岭南,使本地的农牧业生产取得较快较大的发展……这样的剖释或许才不失五羊神话的本意哩!

” 

文化的融会意味天下归心。

自此珠江汇入了黄河、长江,岭南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

这便是五羊神话的深刻历史文化意义。

所以,广州人刻骨铭心地记忆着羊。

2、在广东流传着许多关于六祖学佛之艰苦的故事,请你讲出2——3个你喜欢或熟悉的有关故事。

(教材P42—46)

(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

(2)惠能坠腰石春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练的精神;

(3)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

(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

(5)惠能显法的故事(惠明追衣钵、向陈亚仙借地,行昌行刺等)体现了佛学无边的功能。

五、发挥题

以文字的形式介绍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一种习俗(如果不是岭南人,可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习俗)。

所介绍的习俗要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业3

1、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

2、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为三元楼。

3、潮汕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功夫茶之功夫,不是在茶叶,而是全在茶的烹法上。

5、潮汕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

6、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中原包饺子的习惯)。

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8、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9、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10、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11、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菉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

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

“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1、粤菜的代表是(广州菜)。

A、广州菜B、客家菜C、潮汕菜D、ABC都是

2、潮汕菜以(海鲜)见长,制作精巧,格局讲究。

A、海鲜B、牛类C、蔬菜D、鸡肉

3、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叫做(治器)。

A、候茶B、纳茶C、治器D、冲点

4、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A、“一式一具”B、“一式二件”C、“一式三件”D、“一式多件”

5、围龙屋是(客家民居)。

A、广州民居B、客家民居C、潮汕民居D、佛山民居

6、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竹筒屋)。

A、西关大屋B、竹筒屋C、骑楼D、围龙屋

7、“四点金”是(潮汕民居)。

A、广州民居B、客家民居C、潮汕民居D、佛山民居

8、“赛大标”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春色活动。

A、潮汕地区B、广州地区C、客家地区D、佛山地区

9、飘色以(紫坭)飘色最有名。

A、吴川B、紫坭C、沙湾D、小榄

10、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A、新丰、龙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