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062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模板对应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优化方案设计

 

一、项目概况及设计目标

1.1.项目概况

1.1.1.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址、总用地面积、地下与地上建筑面积、建筑栋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绿地覆盖率、机动车地下与地上停车数、非机动车地下与地上停车数等;

1.1.2.各栋建筑主要使用功能、主要功能指标、建筑层数、建筑高度;

1.1.3.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环境、交通状况;周边建筑主要功能、层数、高度等基本信息。

1.2.绿色设计目标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二、主要设计依据

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2.2.《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2.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2.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2)

2.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3)

2.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2.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2.8.《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2.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2.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

2.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2.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2.15.《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

2.16.《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T5059)

2.17.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

2.18.《合肥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导则》(DBHJ/T005)

2.19.《合肥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导则》(DBHJ/T008)

2.20.《合肥市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实施细则》(DBHJ/T003)

2.21.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2.22.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2.23.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绿色设计原则

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安全高效的原则,结合合肥市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及文化等特征,依据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等相关标准,针对项目使用功能,提出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规划和方案阶段,重点解决好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与保护环境等性能,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和适宜技术,提供健康、舒适、经济适用和低碳高效的使用空间。

 

四、绿色建筑策划

4.1.应针对本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包括规划要求、场地分析、资源评估、社会环境分析等,并符合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4.2章要求;

4.2.应结合本项目特点,提出适宜的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并符合合肥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4.2章要求;绿色建筑技术应在鸟瞰图中集成示意,并重点表达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名称、应用部位和作用。

五、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说明

5.1.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基本说明内容

5.1.1.建设场地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分析,用地选址应有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

5.1.2.建设场地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有价值的建筑、构筑物、树木、水系和表层土的保护、利用以及场地生态修复措施;

5.1.3.建设场地及周边环境安全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具体包括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分析;

5.1.4.建设场地及周边环境危险源、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

具体包括化学危险品、土壤重金属残留、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污染超标排放、噪声以及其他危害的分析;明确场地、建筑与各危险源、污染源的距离,采取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

5.1.5.场地原始地貌上竖向设计方案及土方平衡情况分析;

5.1.6.人均用地面积指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5.1.7.分析场地和周边建筑的日照,明确场地建筑满足有关的日照标准,同时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5.1.8.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指标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表5.2.2要求;

5.1.9.场地周边环境及建筑与本项目的相互影响;

5.1.10.项目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情况,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与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等;指标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表5.3.2要求;

5.1.11.场地内、外部的交通组织;场地内慢行系统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6.3节的要求;

5.1.12.场地消防分析;

5.1.13.室外停车场所设置方式;指标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表5.2.2要求;地面车位布置、车行路线、地库出入口不应挤占人员活动空间且不应对住户产生干扰;对绿建星级标准较高的建筑,总停车位的数量应按不同区位和实际需求设置,高于最低限要求,并降低地面停车比例;

5.1.14.场地内建设按照人文关怀的理念,涉及妇、幼、老、弱、病、残人群的无障碍设施,应细化设计,提高设施的配备率,满足特殊人群的行为需求;

5.1.15.给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周边市政条件;

5.1.16.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分析;

5.1.17.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措施、场地雨水外排总量控制措施;

5.1.18.地下室顶板及屋顶绿化位置的覆土厚度;种植灌木覆土最小深度不少于500mm,乔木种植土厚度不应少于900mm;应有固定措施;

5.1.19.绿化选择方式(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方式),立体绿化选择方式(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绿化植物配置措施;指标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表5.2.2要求;

5.1.20.场地室外风环境的设计、改善措施:

包括建筑布局设计(间距、密度及朝向)、住区通透设计、首层架空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等方面的措施;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6.6章节要求;

5.1.21.场地室外声环境的设计、改善措施:

包括项目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类型、住区周边道路等级和场地内外有影响的噪声源分布情况及噪声值实测结果;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6.6章节要求;

5.1.22.场地光环境的设计、改善措施:

包括利用地形合理布局、避免视线干扰、场地光污染防治设计等;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6.6章节要求。

其它说明内容

5.1.23.建筑视野与视线干扰分析;

5.1.24.场地内现有资源保护或利用情况的分析;

5.1.25.场地内既有建筑保护或利用情况的分析;

5.1.26.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再利用,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5.1.27.玻璃幕墙的安全防护措施;

5.1.28.项目采用的适宜技术及其它措施。

5.2.能源规划专项说明

基本说明内容

5.2.1.对项目使用水、电、气等能源需求进行分析;

5.2.2.介绍项目周边能源现状及可利用能源形式:

(1)电力;

(2)天然气;

(3)城市热力;

(4)区域分布式能源;

(5)可再生能源;

(6)其它能源形式。

5.2.3.结合项目特点合理选用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并对所

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太阳能热水系统;

(2)空气源热水系统;

(3)太阳能光伏系统;

(4)地源热泵系统;

(5)其它可再生能源。

5.2.4.暖通空调形式的选择:

(1)了解项目周边工业余热、废热的基本情况,热媒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本项目利用余热、废热的可行性;

(2)了解周边区域能源站、城市热力站基本情况,冷、热媒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是否满足项目的冷热需求;

(3)分析使用浅层地热能、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4)了解项目周边供电、供气、供水等现状,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适合本项目暖通空调形式。

5.2.5.能源供应方案投资成本、增量成本、回收周期分析。

其它说明内容:

5.2.6.了解建筑物周边城镇污水管网基本情况(污水源来源、污水管网分布、水质、管径、水温、流速及流量等),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5.2.7.地源热泵系统,应根据项目总体场地面积,估算埋管量;结合本区域地埋管每延米吸热、放热量,估算可提供的空调冷、热量;

提出保持土壤热平衡的措施;

5.2.8.分析项目空调采用蓄冷蓄热技术系统的可行性;

5.2.9.项目采用的适宜技术及其它措施。

 

5.3.建筑与装修设计技术措施说明

基本说明内容

5.3.1.建筑节能设计方案,包括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围护结构各部位主要保温构造系统及相应材料热物指标、修正系数、燃烧性能指标等;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7.3章节要求;

5.3.2.门窗类型及性能参数,包括外窗和幕墙的水密性能、气密性能、保温性能及抗风压性能分级等以及窗框和玻璃种类选择等;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5.3.3.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采取的防结露措施;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5.3.4.建筑外遮阳类型、遮阳位置(外窗、屋顶、外墙)及控制方式设置情况;采用固定遮阳时,应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置形式、平均遮阳系数;采用可调节活动遮阳时,应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应综合考虑外窗采光和遮阳的措施;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5.3.5.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和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本地区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主要功能房间采光分析、防眩光分析计算结果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7.5章节要求;

5.3.6.地下空间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通风井、下沉庭院和光诱导等设施的设置及计算;对绿建星级标准较高的建筑,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按防火分区均匀设置通风采光井,每防火分区通风采光井不应少于二个,非人防地下空间20%面积光环境应达标;

5.3.7.居住功能房间的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通风开启面积比例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的设计措施;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7.6章节要求;对绿建星级标准较高的建筑,主要功能用房应组织穿堂风;

5.3.8.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空气声隔声措施,楼板的撞击声改善措施;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7.7章节要求;

5.3.9.场地内部噪声源分布及噪声处理措施;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第7.7章节要求;

5.3.10.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如有大量装饰性构件,补充说明造价比例;应符合《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表5.3.2要求;

5.3.11.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及建筑一体化结合方案。

其它说明内容

5.3.12.既有建筑利用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5.3.13.装配式住宅的主要技术措施;

5.3.14.选择建筑材料时,所采用的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可再循环材料以及功能性材料的使用情况;

5.3.15.全装修项目应对室内装修设计的设计进度和设计成果提出要求,室内装修材料应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要求;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应符合室内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毛坯房项目应说明是否提供菜单式装修方案、预留和预埋处理;

5.3.16.不同住宅楼和相邻户型之间的防视线干扰措施和外窗设置情况;

5.3.17.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5.3.18.建筑外墙和屋顶的强化隔热措施,对应用浅色饰面的外墙面,说明其使用面积比例;说明自然通风条件下,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温度;

5.3.19.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情况;

5.3.20.项目采用的适宜技术及其它措施。

 

5.4.结构设计技术措施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