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005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刺激与反应教案教学设计教案Word下载.docx

实验目的:

通过体验游戏,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了解不同个体之间反应速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步骤:

(1)防守方将手掌张开,手心向下,进攻方手掌张开,手心向上与防守方手心相对并紧贴。

(2)进攻方可随时寻找时机将手抽出,翻手击拍防守方手背,防守方需时刻观察及时作出躲避动作。

(3)进攻方有10次进攻机会,记录防守方被打到的次数。

双方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测试并记录次数。

(4)游戏过程中感受怎样才能打到对方或不被对方打到,并比较每位同学的测试结果,看是否一样。

要点提示

1.防守方在进攻方未作出进攻动作前,不能有躲避动作出现,更不能有阻拦动作。

2.要注意控制力量,避免造成伤害。

实验现象:

有的同学总能快速躲避,被打到的次数少或打到别人的次数多,相反,有的同学

被打到的次数较多而打到别人的次数较少。

实验结论:

在这个游戏中,刺激是进攻方翻手的动作,反应是防守方躲避的动作。

不同的

人,反应快慢是不同的。

2.玩"

快速抓尺子"

游戏,看谁抓到的尺子下端短。

1.注意尺子的方向,数字小的一端向下。

2.不要在桌面上进行实验,要给尺子下落留有空间。

3.本实验可以先练习几次,以保证抓到尺子的成功率,得到有效的实验数据。

玩"

快速抓尺子游戏"

,巩固了解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感受不同的人反应快慢是有不同的。

实验材料:

带刻度的尺子

(1)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最上端,让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静止。

(2)抓尺子一方手放在尺子下端,虎口张开,手不能碰到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

(3)准备动作做好后,放尺子一方可以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并且尽可能快地抓住尺子最下端。

(4)每人有四次机会,记录四次抓到位置的数字。

双方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测试并记录。

(5)计算并比较实验数据。

抓住尺子下端位置的数字越小,证明抓住尺子时的反应越快,累计读数少者胜。

每个人抓住尺子的位置有差异,同一个人每次抓住尺子的位置也有差异。

实验分析:

抓到的尺子下端长度短,说明做出反应的时间短,即反应快。

不同的人,反应快

慢是不同的,经过锻炼,可以适当提高反应快慢。

这个游戏中刺激是放尺子同学松手或尺子下落的动作,反应是抓尺子同学将手

指合上去抓尺子的动作。

活动三一人的起跑反应时间

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性。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

而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但通常也不会低于0.1秒。

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中国前110米栏运动员刘翔,他最快起跑反应时间为0.105秒,与世界百米巨星蒙哥马利保持的0.104秒的人类最快起跑反应纪录只相差0.001秒。

活动四.一人的本能反应

1.认识人的本能反应。

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安全提示:

图示的三个本能反应情况很危险,不能进行尝试哟!

(1)第一个场景中,人受到的刺激来自眼睛看到被点燃的爆竹及耳朵感受到的声音,人本能做出的反应是用手捂住耳朵。

(2)第二个场景中,人受到的刺激来自足底的皮肤,脚被钉子刺到,会感觉到疼痛,人本能做出的反应是抬起脚。

(3)第三个场景中,人受到的刺激来自手部皮肤的触觉,当手被仙人掌刺到,人本能做出的反应是立刻缩回手。

人的反应存在两种基本状况:

一种需要脑的复杂工作;

一种不需要脑的复杂工作,即由思维定势做出直接反应,这种情况的反应速度比前一种快。

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2.体验人的本能反应。

体验并感受人的本能反应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

棉球、护目镜。

(1)两人一组,相距1米左右面对面站立。

(2)一人出其不意地向对方面部投棉球,一次投1个,一共投10次,记下对方眨眼次数。

(3)角色互换,重复游戏。

1.确定好两人的最佳距离;

2.要使用柔软的棉球,不得用尖锐的硬物;

3.必要时带好护目镜。

面对突如其来飞向眼睛的物体,人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做出保护动作,很难做到不眨眼。

面对突如其来的物体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这是人的本能反应,意志很难控制此反应。

身体在刺激的作用下,会做出快速的反应,本能的反应往往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1

1.太阳光透过什么镜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中间那一层叫做()。

A.地幔B.地壳C.地核

A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

中间是地幔;

外层是地壳。

【点睛】

掌握地球内部结构。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A.暴雨B.风化C.地震

【答案】C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

暴雨、岩石风化不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4.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结构名称的是()。

A.地心B.地壳C.地幔D.地核

【答案】A

地球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所以A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要求学生掌握地球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5.下列不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A.地壳B.地皮C.地幔D.地核

【答案】B

6.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B.地幔C.地心

7.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现象。

A.直线行进B.反射C.折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像是与实物相符,但像是倒立的。

根据对小孔成像实验的认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8.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有()。

A.月亮B.镜面C.萤火虫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

以上选项中的物体是光源的有:

萤火虫。

月亮、镜面不是光源。

9.教室里的墙涂成白色是为了()。

A.干净B.美观C.更好地反射光线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白色物体的发光能力很强,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利于光的反射更好地反射光线。

10.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B.绿光C.红光

B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

但是黑色物体是吸收所有光色的。

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

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绿光。

11.物体的表面越(),反射效果越好。

A.光滑B.粗糙C.大

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射物。

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12.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层的是()

A.大气层B.地壳C.地幔D.地核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层的是地壳,所以B符合题意。

13.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等七种颜色的光。

A.黄、绿、蓝、紫B.红、白、绿、蓝C.红、橙、黄、白

阳光是复色光,是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分解的光中没有白光。

14.以下自然现象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B.风化C.地震D.火山喷发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山体滑坡也是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的自然灾害,风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导致地球表面瞬间发生剧烈变化。

1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A.黑B.红C.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反射的色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所透过的色光。

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

16.下面是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A.红橙黄绿蓝靛紫B.橙红黄绿靛紫蓝C.红绿橙黄靛蓝紫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光的排列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17.明明想用镜子看看自己脑后的头发,他应使用的方法是()。

A.用一面镜子放在眼前看B.用一面镜子放在头的一侧看

C.用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

明明想用镜子看看自己脑后的头发,他应使用的方法是用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

18.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小孔成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19.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极光B.孔明灯C.月光D.闪电

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以上选项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孔明灯。

20.下列不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阳光B.灯光C.萤火D.闪电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以上选项中:

太阳,荧光。

闪电是自然光源;

灯光是人造光源。

21.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的蜡烛B.倒立的蜡烛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用蜡烛作为光源的小孔成像实验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蜡烛。

22.下列物体中,()属于是自然光源。

A.激光B.篝火C.萤火虫

激光、篝火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

23.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A.时间B.长度C.速度

光年字面解释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即光速×

时间=距离,所以是距离长度单位。

24.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它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25.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A.越差B.越好C.不变

物体的反射效果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26.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A.头部、内脏B.躯干、四肢C.头部、四肢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本题考查脊神经的分布。

27.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

A.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B.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C.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分析】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我们在完成实验《火山喷发的实验》时,我们首先做的是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

实验时我们会看到:

有热气冒出,土豆层开始微微震动,然后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

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

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温度太高B.人类的活动C.地壳运动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29.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冷却形成碗状物,又多次降水

B.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C.火山喷发时带出地下水

D.雨水冲刷造成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由于降雨、积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渐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形成火山湖。

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

30.()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A.火山爆发B.破坏森林C.温室效应

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追求经济效益,砍伐森林。

超速发展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废气形成温室效应,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无关。

31.候风地动仪是()发明的。

A.卡蒂娅·

喀夫物夫妇B.张衡C.毕昇

候风地动仪是东汉时张衡发明的,是用来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所以B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掌握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32.()不会风化岩石。

A.观察猜测B.风吹日晒C.雨水冲刷D.生物破坏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观察猜测不会风化岩石。

33.从脑出发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A.躯干和四肢B.头部和内脏C.头部和躯干D.头部和四肢

34.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等功能。

A.音乐B.技艺C.语言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

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35.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是()。

A.传入神经B.传出神经C.神经元D.大脑

因为人体内有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神经系统,所以人的各种器官能协调一致地工作,会思考各种问题。

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是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36.下列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的是()。

A.看见小鸟B.过马路C.站在路边

站在路口准备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起,便止步等待。

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眼睛首先看到红灯亮起,然后传入神经将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再大脑发出“停止”的指令并传递给脊髓,再由传出神经将停止信号从脊髓传递给腿脚,最后停下脚步。

A看见小鸟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符合题意。

3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很猛烈,可以使地球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改变,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以下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

A.火山爆发B.岩石风化C.暴雨后的山体滑坡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像地震、火山。

38.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的作用。

A.保护大脑B.神经系统C.传递信息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神经分布在人的全身,就像电话电缆一样,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39.火山喷发,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火山喷发时岩浆是靠地球内部的压力而沿着的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40.负责“报告情况”的是()。

A.脑神经B.运动神经C.感觉神经

大脑是发出各项指令,这些指令靠神经来传达。

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所以C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神经,要求学生掌握负责“报告情况”的是感觉神经。

41.在“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实验中,橡皮分别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上和脚背上,最先有感觉的是()。

A.手背B.脚背C.一样

橡皮砸在手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手臂上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

橡皮砸在脚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腿部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后者信号通过的”线路”长,所以反射需要的时间也长,A符合题意。

42.下列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

A.脊髓B.中枢神经C.大脑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

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B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

43.地球上的板块运动会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因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B.喜马拉雅山C.长江中下游平原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喜马拉雅山是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44.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这样记载: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C.泥石流D.洪水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当断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这样记载:

”这是发生了地震,所以A符合题意。

4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