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997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理综试题

化学部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编织渔网的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文房四宝中的砚台,用石材磨制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月饼中的油脂易被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尼龙的成分为合成纤维,是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纤维素为多糖,故A错误;

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硅胶具有吸水性,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改进,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含量

B.萃取分液

C.冷凝回流

D.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后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根据吸水的量,可以测出空气中的氧气,故A正确;

B、乙醇和溴水互溶,不能萃取溶液中的溴,故B错误;

C、冷凝回流时应从冷凝管的下口进冷水,故C错误;

D、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

故选A。

3.网络表情包“苯宝宝装纯(醇)”,该分子由“苯宝宝”拿一个氢原子换了个羟基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宝宝只想安静地装醇,说明该分子不是醇

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面

C.该分子能和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

D.该分子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4H9取代所得的同分异构体有12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属于酚类,故A正确;

B.苯环上6个碳原子及与之相连的6个原子共面,但羟基上的氢原子与苯环不一定共面,故B错误;

C.苯酚具有弱酸性,该分子能和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故C正确;

D.丁基有4种结构,该分子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4H9取代时与羟基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所得的同分异构体有3×4=12种,故D正确;

故选B。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5mol·L-1NH4C1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为0.5NA

B.25℃时,pH=12的NaOH溶液含有的OH-数目为0.01NA

C.32g18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2NA

D.质量均为78g的Na2O2和Na2S固体,其离子总数均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水解,1L0.5mol·L-1NH4C1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少于0.5NA,故A错误;

B.缺少溶液的体积,25℃时,pH=12的NaOH溶液含有的OH-数目无法计算,故B错误;

C.18O2的摩尔质量是36g·mol-1,32g18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NA=NA,故C错误;

D.Na2O2和Na2S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

1,质量均为78g的Na2O2和Na2S固体,物质的量均为1mol,其离子总数均为3NA,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B为易错点,注意要计算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时,还需要知道溶液的体积。

5.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序数是X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M、X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B.Y和M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M4

C.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Y的

D.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序数是X的2倍,X为氮元素,Y为硅元素,Z为硫元素,M为氯元素。

【详解】A.Z、M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的简单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半径依次减小,故A正确;

B.Y和M可形成化合物SiCl4,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因非金属性N>Si,则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NH3的稳定性强于SiH4,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S的强,故D正确;

故选B。

6.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岀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

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Ca电极流出

B.放电时,Li+向PbSO4电极移动

C.负极反应式:

PbSO4+2e-+Li+=Li2SO4+Pb

D.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还原产物Pb的质量为20.7g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生成CaCl2,电极方程式为Ca+2Cl--2e-=CaCl2,PbSO4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PbSO4+2e-+2Li+=Li2SO4+P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详解】A、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由负极Ca电极流出,故A正确;

B、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PbSO4电极移动,故B正确;

C、Ca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生成CaCl2,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故C错误;

D、根据电极方程式PbSO4+2e-+2Li+=Li2SO4+Pb可知,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molPb,质量为20.7g,故D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总反应式结合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点为D,注意把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7.25℃时,向某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φ)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时,c(Na+)=(Cl-)+c(HCO3-)+2c(CO32-)

B.pH=8时,c(Na+)=c(C1-)

C.pH=12时,c(Na+)>c(OH-)>c(CO32-)>c(HCO3-)>c(H+)

D.25℃时,CO32-+H2OHCO3-+OH-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10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OH-)+Cl-)+c(HCO3-)+2c(CO32-),pH=7时,c(H+)=(OH-),则c(Na+)=(Cl-)+c(HCO3-)+2c(CO32-),故A正确;

B、据图可知,pH=8时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则溶液中c(Cl-)<c(Na+),故B错误;

C、pH=12时,溶液为Na2CO3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和氢氧根离子,则c(Na+)>c(CO32-)>c(OH-)>c(HCO3-)>c(H+),故C错误;

D、CO32-的水解常数Kh=c(HCO3-)c(OH-)/c(CO32-),据图可知,当溶液中c(HCO3-):

c(CO32-)=1:

1时,溶液的pH=10,c(H+)=10-10mol·L-1,由Kw可知c(OH-)=10-4mol·L-1,则Kh=c(HCO3-)c(OH-)/c(CO32-)=c(OH-)=10-4mol·L-1,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平衡常数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等,难点为D,注意利用溶液中c(HCO3-):

c(CO32-)=1:

1时,溶液的pH=10这个条件。

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新型、高效、无毒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

①A为制取氯气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②除杂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

③C为制备K2FeO4装置,KOH溶液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D为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

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黃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

为证明K2FeO4能否氧化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I

取少量溶液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

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①由方案I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_____。

该离子的产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一定是由K2FeO4被Cl-还原而形成的。

②方案Ⅱ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方案Ⅱ得出氧化性:

Cl2___________FeO42-(填“>”或“<”)

(3)使用时经常通过测定高铁酸钾的纯度来判断其是否变质。

K2FeO4在硫酸溶液中反应如下:

_______FeO42-+______H+===_______O2↑+________Fe3++________(配平及完成上述离子方程式)________。

现取C中洗涤并干燥后样品的质量10g,加入稀硫酸,收集到0.672L气体(标准状况下)。

则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1).分液漏斗

(2).饱和氯化钠溶液(3).K2FeO4微溶于KOH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或有利于生成K2FeO4)(4).Cl2+2OH−=Cl−+ClO−+H2O(5).Fe3+(6).不能(7).排除ClO−的干扰,防止干扰后续实验(8).<(9).4FeO42-+20H+=3O2↑+4Fe3++10H2O(10).79.2%

【解析】

【分析】

(1)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Cl2;

②装置B为除杂装置,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

③C为制备K2FeO4装置,根据题目信息解答;

④通过碱液吸收尾气,写出离子方程式。

(2)①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

②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使用KOH溶液溶出K2FeO4晶体,可以使K2FeO4稳定析出,并且除去ClO-离子,防止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反应产生Cl2干扰实验;Fe(OH)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Ⅱ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注意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电子守恒来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详解】

(1)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由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得到Cl2,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②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