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948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docx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来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指导人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任务)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

哲学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有科学和非科)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

 

系统化、理论化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主要是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个性);而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共性)。

2.联系:

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注意:

全面把握哲学的概念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

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三种形态

正确性(观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没有科学依据;

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1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2机械性

3形而上学性

4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1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2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的本源,认为整个客观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整个现实世界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在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他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解放了人的思想,关心人的观念。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并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

3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个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华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重大理论成果有: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其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4、运动和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起源和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4、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

①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7、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9、方法论(怎样认识和发现真理?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a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c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a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b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