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79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七单元《金属》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金属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单元备课(下)

 

第七单元金属单元备课(上)

单元教材分析

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及为普遍的一类重要物质。

教材把金属的相关知识安排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及常见的酸、碱、盐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地认识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助于形成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全面地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解金属和金属材料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知道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2、知道铁的冶炼原理、钢铁锈蚀的原因及其防护。

3、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研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4、认识“混合(熔合)”在改善物质性能、开发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

5、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置换反应。

难点:

合金的性质、冶铁的原理、还原反应、钢铁锈蚀的原因。

 

单元教学计划

 

节次

课时

主要知识点

主要探究活动

第一节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铁矿石;炼铁的原理;还原反应。

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比较;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节

2

金属与氧气、盐酸、盐溶液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铝粉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第三节

1

钢铁锈蚀的原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单元备课(下)

2

见单元备课(下)

 

课题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课型

新授

第课时

第周

月日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

2.初步建立“混合”能改变物质性质的化学观念。

知道在一种金属中熔合进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合金。

3.了解重要的铁矿石和炼铁的基本原理。

学生已经有了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制品的经验,也初步了解金属制品的某些特殊用途。

但学生对金属的了解还不够系统,也不十分清楚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们不了解铁矿石是怎样冶炼成钢铁的,不了解自己使用的

金属制品都是用合金材料制成的,更不了解性能各异的合金竟是通过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使其将自己对金属制品的成分和各项性能及其用途的认识逐渐清晰、系统、深入,进而产生学习有关金属性质和生产知识的积极心态。

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炼铁的原理。

难点

合金的性质、还原反应。

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导线、铝箔、易拉罐、订书钉、水龙头,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锡片、焊锡,铁架台、酒精灯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都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都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2.金属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

如:

钨熔点高→灯泡灯丝

银导电性优良→电子制造业

二、合金

1.常见的合金:

青铜、黄铜、硬铝、不锈钢等。

2.合金的性质

实验探究:

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实验结论:

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原因:

组成变化、内部组织结构改变→性质变化

3.合金的用途

三、炼铁的原理

1.常见的铁矿石:

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等。

2.炼铁的原理

1活动天地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还原反应:

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4.工业高炉炼铁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用途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

(提出问题)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金属制成的?

2.你知道我国古代从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金属制品?

我国现代金属工业生产状况如何?

(投影彩色图片)常见的金属制品

(提出问题)金属制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天地)举出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

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你认为金属有哪些共性?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分组讨论,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资料及金属制品。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

回答问题。

观察、识记

二、合金

1.常见的合金

 

2.合金的性质

(提出问题)不同的金属性质是否完全相同?

请阅读课本29页第一段,同时分析“在线测试”内容。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金属制品是纯金属制成的吗?

究竟什么是合金?

为什么要生产合金?

(设问)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探究)金属与合金性质的比较

(引导)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发生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高碳钢、低碳钢、不锈钢三种不同的铁合金。

 

(引导)利用这种方法,人工制得一些特殊需要的金属材料。

 

(练习)课本P34“挑战自我”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阅读、思考、讨论,完成在线测试。

阅读、回答、总结,得出合金的定义。

 

分组实验、观察、操作、体会、比较,得出结论。

认识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假设、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记录、最终结论。

 

课下查阅P31有关无声、记忆、低温超导等功能的新型材料的小知识以及“多识一点”栏目中的知识。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炼铁的原理

 

1.常见的

铁矿石

 

2.还原反应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引导)众多的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合金一直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世界各国工

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出问题)你知道常见的铁矿石有哪些吗?

(投影彩色图片)常见的铁矿石

(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得到铁的呢?

(活动天地)演示: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的实验;提出问题:

如何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装置中右边的酒精灯起什么作用?

(练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铁中的氧被一氧化碳夺去,铁被还原出来,一氧化碳是还原剂。

化学上把氧化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引导)钢铁工业中,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炼铁的。

(投影彩色图片)工业高炉炼铁

(练习)课本P34“挑战自我”及《助学》相关习题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观察实验

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分别完成

,相互核对检查。

学生分析识记还原反应

 

联系知识进行原理分析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随笔

 

课题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

第课时

第周

年月日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及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4.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已经知道了镁带、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铜能跟氧气反应,镁与盐酸、硫酸反应等事实,但这

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

本节课应从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入手,使学生对不同的金属化学活泼性不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

上再来认识金属在水溶液中与酸或盐反应的情况,归纳其活动性规律。

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反应。

教学媒体

铝粉、铁丝、铜丝、铝片、锌片、盐酸、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滤纸、坩埚钳、酒精灯、试管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归纳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①镁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与氧气的反应

③铜与氧气的反应

2.[活动天地]铝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实验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②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2.金属(强)+盐溶液→新盐+新金属(弱)

3.湿法冶金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置换反应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引导复习)许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与氧

气的反应

③铜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天地)铝粉的燃烧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共享)分析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引导)很多金属不仅可以跟氧气反应,还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与盐酸的反应

2锌与硫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盐酸

稀硫酸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

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板书,介绍谐音记忆方法:

“加盖那煤炉,心铁西迁,轻,统共一百斤。

(活动天地)完成课本P37“活动天地”中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共同特点。

小结)置换反应的定义和反应特点

(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反应的类型:

四种基本类型和三种非金属类型。

(练习)完成课本P39“在线测试”,各小组共同交流。

(小结)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各组分别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互检查核对。

 

认真观察反应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分析可能的原因。

各组分别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互检查核对。

 

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共同小结并识记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共同分析归纳。

各小组讨论归纳化学反应类型并分析特点,认真识记。

独立完成练习,各组共同交流核对。

学习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湿法冶金术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