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7921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滋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

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属中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

1.2城区空间格局解析

松滋市区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

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

西毗松滋火车站;

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

市区版图面积89.8平方公里。

2007年市全市总人口为84.29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15.31万人。

2007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现状人口11.77万人,用地面积10.61平方公里。

八十年代以前,松滋市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受经济、交通等条件影响,在中心城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主要集中于松滋河西侧沿民主路南北向发展;

八十年代后,随着荆州长江大桥的建设,红东线、沙刘线、雅灃线及焦柳线的建成通车,城市在松滋河西侧主要向西、北拓展;

在20世纪初,由于受向东的交通流向引导、三峡大坝建设后松滋河东部地区防洪能力提升等条件的影响,城区逐步跨越松滋河向东发展。

新张公路是中心城市与火车站联系出口,同时城区依托新张公路向西拓展。

 

经过长期的发展,松滋中心城区围绕金松大道—松滋河大桥—迎宾大道发展,西城区面积逐步扩大,生活性用地在西城积聚;

工业在松滋河东侧集中,初具规模。

松滋市经历依托河运发展—依托公路集中发展—依托公路跨河发展的三个阶段,随着新的发展世纪的到来,城市即将进入城市形象发展与生态发展的阶段。

3.1.1《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年5月)

(1)规划要点

城区性质:

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轻工、化工工业为主,兼具旅游功能的新型中等城市。

中心城区规模:

7.7万人,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

城市结构规划:

中心+组团,即一个中心(新江口)+两个组团(张家畈和南海)

发展方向:

重点向西南和西面发展,适当向北、向南发展。

3.1.3《湖北省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松滋市建设委员会2001年1月)

城镇性质:

市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

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兼具旅游职能的山水园林城市。

发展规模:

总人口18万人,用地规模18平方公里。

基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把握和考虑,考虑城市近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等多项原则,经过比较分析,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为“西进南拓”。

(2)实施情况:

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完善了中心城区路网;

城市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大批环境改造项目全面启动。

但城市工业发展确定的工业新区主要沿沙刘公路南侧布置,由于沙刘公路目前尚未建设,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均未配套,且该区距离现状建成区尚有一段距离,也偏离城市经济发展的流向,尚难以吸引工业企业进驻,不能满足近阶段松滋工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的急迫需要。

3.1.3《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01-2020)》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

城市性质:

在上一轮内容上,采取“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的方法,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等重要核心内容不变,只对不适应城市近期发展的用地布局进行局部调整,其他问题待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一并调整。

2020年规划城区人口18万;

规划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

东跃西进南拓以南为主,兼顾东、西。

发展时序为西进--东跃--南拓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增加明显。

以中心城区、重点镇发展为主,职能也出现不同。

城区用地突破原规划建设区范围。

绿化用地实施变化较大。

部分道路在实施中发生改变。

城东、城西联系不便。

过境公路穿城而过。

对松滋这样一个正处在由小城市迈入中等城市行列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加速期的城市而言,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是以后发展不可或缺的借鉴和依据。

通过前文对松滋城区现状及其发展历程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可以对松滋城区近几年的发展作出以下几个基本的判断,用以指导本规划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

3.2.1交通要素的影响巨大并不断加强

(1)铁路:

松滋市设有一座四级火车站,是荆州市现在唯一的铁路干线火车站;

位于松滋市西边的张家畈,焦柳铁路从松滋市域内南北纵向沿张家畈、斯家场、洈水穿越而过,对于松滋市对外的交通联系,有较积极作用。

(2)高速公路、荆松一级公路:

江南高速公路与荆松一级公路将在“十二.五”初期实施。

规划江南高速公路将从中心城区西南侧通过,在新张公路和中心城区三环路南端相交处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

荆松一级公路从中心城区东南侧通过。

可以预见:

在规划期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由外部交通要素改变而导致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3)国道、省道:

国道、省道在松滋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骨架”的重要角色:

对于松滋这样经济实力有限的城市而言,过境国、省道为城市空间的扩展提供了现实和经济的“骨架”系统,这种“骨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外围区域性交通干道(高速公路)的影响。

采用合乎城市现实及其发展规律的模式,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加以引导,使之纳入到规划的良性运作的轨道,这才是规划的正确选择。

因此在本次规划中,必须对过境国、省道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予以充分考虑。

3.2.2重大产业布局的影响巨大

松滋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培植壮大五大特色工业群为重点,以改造提升服务业为主线。

以工业为主导,大力发展酿酒、机械、纺织等优势产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轻纺、机械电子建材、化工、能源五大工业集群;

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努力壮大规模企业,白云边、飞利浦、金箭、望春花纺织等龙头企业。

注重培育发挥中小私营企业的优势;

优化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实施松滋特色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洈水旅游在湘鄂两省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3.2.3用地条件的影响

市域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鄂西山地,东部为丘岗平原,形成了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征。

西部丘陵属不含水层,东部平原有较丰富的河流水渠。

长江流经市域东北部,距中心城区30公里。

松滋河起源于长江,流经松滋、公安,注入洞庭湖,属洞庭湖水系。

中心城区位于市域中北部、松滋河两侧,西侧城区呈现丘陵城市面貌,东侧城区呈现为平原城市地貌。

本次规划对中心城区未来发展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评价,松滋河以西城区地面高程从37.4—100米,松滋河以东城区高程从36.2—39.9米。

用地评价范围总面积208.92平方公里,将评价用地分为一、二、三类。

由于缺乏中心城区四周详细的地质勘测报告及图纸,本规划用地评价不能作为城市建筑设计、建设参照的依据。

一类用地:

地质条件良好,地形坡度平缓,坡度小于或等于10%,市政设施配套,不须工程处理可作为城市建设的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东部和北部以及南部地区。

此类用地133.9平方公里,占64.13%。

二类用地:

地质条件较好,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于10%,小于或等于25%,须经工程处理方可作为城市建设的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西部以及环北路附近地区。

此类用地55.25平方公里,占26.58%。

三类用地:

地质条件较好或一般,地形起伏大,坡度大于25%,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区西北角山地。

此类用地1.64平方公里,占0.77%。

用地评价一览表

名称

一类用地

二类用地

三类用地

建成区

水面

合计

面积(Km2)

133.9

55.5

1.6

10.9

6.9

208.8

比例(%)

64.13

26.58

0.77

5.22

3.3

100

以上数据表明,中心城区未来发展可利用的城市建设用地为188.25平方公里,占评价总用地的90.11%,用地容量充足。

城市空间的生成和演化是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因素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内容。

这些不同的动力因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以各自的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且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不是某一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目前松滋城市空间拓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4.1自然环境制约力

城市用地条件是决定城市空间拓展最基本的因素,但以松滋市城区发展的现状,用地建设条件的限制已经不是影响松滋市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的主导因素。

中心城区周边用地除河流及西侧小部分丘陵地之外,经过一定的工程设施条件,绝大部分适宜做为城市建设用地,其坡度普遍在20%以下,不至于对城市建设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4.2城市经济流向的影响

松滋市在江南高速公路、荆松一级路形成后,将成为城市对外主要社会经济联系轴。

依据城市地理学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赖利(W.J.Reilly)1931年根据牛顿力学中万有引力的理论,提出了“零售引力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

荆州市对松滋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其次荆州吸引力为武汉1.08倍,再者为宜昌2.05,其后为岳阳9.23(评估反应商品零售受周边城市的影响)。

社会联系同时主要受行政体制的影响,荆州、武汉影响将表现的更为突出。

松滋至荆州费用比较

比较

到荆州距离

速度

每公里费用

到荆州时间

到荆州费用

综合费用

高速公路

80

120

0.5

40分钟

40元

荆松一级公路

50

0.2

38分钟

10元

48

沙刘省道

60分钟

0元

60

注:

综合费用假设每分钟费用为一元;

计算按标准车计算。

荆松一级路相对优势较为明显,是城市主要对外联系道路。

城市向南、向西交通通过高速公路联系。

火车站是松滋长期对外出口。

江南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城市向南联系新的交通流向。

综合分析结论:

从市域角度分析,荆松一级路是市域主要对外联系公路,物质流向向东;

从中心城区与高速公路、一级路的空间关系分析,江南高速公路、荆松一级路在现状城区南部建设,将引导城市向南拓展。

4.3向心内聚力

城市中心是人口、物质和经济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

城市围绕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布局紧凑,城市各部分距离近,有利社会生活服务和交往,便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市政设施利用率较高,易于体现城市的优势和效益。

目前老城区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需求就是这种向心力的客观规律作用下而产生的。

4.4离心扩张力

离心扩张力是引起城市空间形态突变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向心内聚的用地不断增长,必然会产生核心区负荷过大、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工业、交通、商业等大型设施的建设,在政策引导、用地容量、征地费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下,往往选择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发展,城市的离心扩散趋势加剧。

目前松滋市新一轮规划就是遵循了这一客观规律,合理的引导城市向外围拓展。

1995版总体规划:

重点向西、适度向南、北部补缺

2000版总体规划:

西进南拓,以南为主,兼顾东、西

2004片总规调整:

东跃西进南拓,以南为主,兼顾东、西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

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2)“相对集中”时期:

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仍然高于郊区。

(3)“相对分散”时期:

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的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4)“绝对分散”时期:

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由松滋的历年来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松滋正大力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口从农村向中心城区迁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这与城市进化理论的第一时期“绝对集中”时期相吻合,因此,松滋现行的“中心+组团”模式在现在并不适合松滋城市的发展。

5.2城市发展方向的调整

2002版总规将松滋市的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城区为中心城区与三个组团。

其“中心+组团”模式在这几年城市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城市社会经济实力有限,发展过慢,组团离中心城区太远,且交通条件没有跟上,制约了这一模式的形成。

终其原因,就是没有选对适合松滋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模式。

考虑到松滋特有空间结构:

张家畈作为市域铁路枢纽,其他发展条件有限;

木天河农家乐等休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

南海紧邻城区与风景美丽的小南海湖泊,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条件。

同时考虑到规划中心城区规模只有20万水平,处于集聚的发展的初期,对外辐射影响范围有限,张家畈、木天河、小南海城市建设处于乡村水平,与城市要求有一定距离;

在上轮规划中将其纳入到城区,实际发展与规划有一定的差距。

2004版的调整将城市发展方向由“西进南拓”调整为“东跃西进南拓”,这一举措有利于构筑松滋城区东西向区域发展轴,促进松滋河交通问题解决,并营造城市滨水特色、有利于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5.3城市用地与城市空间发展矛盾突出

近几年,在松滋市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居住、工业用地增加明显,中心城和重点镇的职能出现不同,“中心+组团”的功能显现模糊。

并且在城松滋河东边靠北侧用地,白云边酒厂的建设用地已经突破了原规划的建设区。

且城市向南发展力度不够,绿化用地实施有限,也没有达到规划目标。

城东城西联系不便,发展动力不足。

松滋河上目前只有一座大桥,城东城西仅靠一座大桥联系,过境公路从松滋市内穿城而过。

5.4城市建设落后,城市功能分区不明

市内的商业街区集中在民主大道一条路上,是松滋市最热闹和繁华的地段,但是由于路幅过窄,,使这一条街上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道路两边建设过密,对道路改造、路基拓宽造成很大难度。

行政职能部门建设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行政文化中心。

5.5老城环境品质下降,城市缺乏文化特色

老城区承担了过多的职能,作为松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集中了全市最主要的商业、金融、文娱、行政、医疗服务和基础教育设施以及相当的工业。

高密度的人口容量和高密度的建筑容量,产生了生活居住、道路交通、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等许多问题。

松滋河南北穿城而过,是松滋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最具特色环境景观特征,但是目前松滋河岸线被占用,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生活性功能背离滨水岸线,城市空间与自然水体联系不足。

目前,松滋城东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主导,新区建设标准和面貌与城市现代化中心有一定距离。

6.1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的财富蕴藏在城市合理的空间结构之中。

合理的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有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城市最根本的内涵就是集聚,没有集聚效益难以体现城市的本质,难以体现城市的先进性。

从世界城市化过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城市化最基本的形式是集中,集聚经济、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本质特征。

企业的集中布局可以使基础设施共享,形成集聚效益和乘数效应。

目前,中国城市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以集聚为主的特征。

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中心地区因其区位、交通、设施配套等各方面优势而导致城市各功能要素在空间布局上自发的向其集中,由此而导致城市中心区出现交通拥堵、用地紧张、密度过大等一系列致使城市效率和功能的丧失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局部地区进行疏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目前的松滋来说,集聚与疏解是其城市空间在拓展过程中在不同层面所面临的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松滋市城区将是整个松滋市城镇体系中的极核,其作用和地位是其他任何城镇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各种要素在空间上向城区的聚集将是无庸质疑的。

从微观宏观层面来说,随着集聚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城区空间的疏解迫在眉睫:

老城区的压力日益增大。

而且随着城市市民中心、江南高速公路等项目设施的建设,结合松滋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现实空间格局,势必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与调整。

因此,我们提出提出“东扩、西拓、南引、北限”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长期发展向南为主,构建未来松滋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

6.1.1职能疏解、改善老城环境

在松滋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的过程中,要把握机遇,缓解老城区压力,为松滋河沿河地段的改造提供良好基础与平台,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合理的模式。

6.1.2沿河发展、彰显滨水魅力

利用松滋河的自然河道为骨架,顺河双向拓展。

城市空间沿松滋河的发展也有利于彰显滨水城市景观特征。

利用松滋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建构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形成以自然山林为生态基质、以自然河道为依托的生态廊道,与城市建设空间相互渗透交融。

利用松滋河自然景色,组织城市景观,塑造滨水城市风貌特色。

6.1.3轴向展开、配套完善

在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和新的增长因素的诱导下,城市发展选择应采用配套完善方式。

加快市民中心的建设,为城市新区的形成创造条件;

配套完善城东区,减少东西城区的跨河交通影响,构建功能特色鲜明互补的空间结构。

6.1.4平行布局、顺应生态格局

平行于松滋河城市生态主轴城西以生活行政商业文化为主,城东布置城市较大规划产业园。

在松滋河两岸充分利用滨水绿带以及郊区生态公园组织未来的城市综合性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形成城市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平行布局的发展格局,在发展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就业岗位的动态平衡。

6.2中心城区用地选择

6.2.1城市发展用地分析

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城市用地的选择不但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更要注意长远的利益。

在近期内,城市发展规模有限,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标志;

而从城市发展的长远结果来看,必须从城市整体发展的利益出发进行考虑,必须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必须考虑城市永续发展的目的。

因此,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基于整个城市对城市未来命运的把握和设想的基础上的。

松滋市发展方向评价从四个方面共9个因子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

因子选择:

A经济发展   B开发成本

a1区域带动b1用地节省

a2工业发展b2现有设施的利用

C城市环境  D城市运作

c1城市形象d1中心功能发挥

c2污染影响d2市内联系d3对外联系方便

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各种因素的综合系统优化,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各种因素。

发展方向选择的原则:

a.考虑城市近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城市发展方向要利于启动和形成规模,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

b.有利于松滋和荆州、张家畈、江南高速公路之间联系紧密,交通走廊畅通,城市内外交通衔接良好。

c.经济发展是基础,新的产业的兴起拉动城市的扩展,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园区的形成。

构建独特城市景观,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

d.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土地使用的区位条件。

e.政府的决心和对城市新区发展投入的力度是选择城市发展方向的有力支撑因素。

1)城西北片:

环城北路北侧、松滋河以东的用地。

地势较低,现状基本为农田、鱼塘、河流,生态特色突出。

与城西北部工业园相邻,用地零碎,便于用地拓展;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位于城西上风向,不宜布置有污染的工业。

远景向北发展,不宜协调与规划城区空间关系。

2)城西片:

位于现状城区西侧,北环路、二环南路之间的用地。

火车站位于该片用地的西侧,新政府选址于该片用地的东侧。

该片用地地势较高,地形有一定的起伏,自然植被条件较好,有利于构筑良好的城市环境。

用地可充分依托现状城区发展。

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便于开发建设。

有利于城市近远期发展衔接。

3)城西南片:

二环南路南侧、沙刘公路南侧、民主路西侧的用地。

为丘陵型用地,地势较高,自然植被较好,易于形成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在现状用地中已建220kv变电站及其线路,需要进行线路整理。

规划中心城区与江南高速公路联络线从中穿过,交通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4)城南片:

用地位于民主路东侧,松滋河西侧。

地势较低,平坦,水域众多,是吸纳中心城区雨水的重要场所。

紧靠现状城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打造松滋河一河两岸景观的重要区域。

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及硬质化,收纳水体减少,该区渍水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城东北片:

用地位于松滋河以东,金松大道以北,与白云边广场隔河相望。

地势平坦,灌溉水网纵横,具有平原水乡特色。

依托现状工业区发展,易于布置。

交通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发展限制因数少。

6)城东南片:

用地位于松滋河以东,金松大道以南,与现状老城区隔河相望。

用地地势平坦,灌溉水网纵横,具有平原山乡特色。

已建成一片集中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分布松散,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再建设的基础投入较小,发展限制因数少。

6.2.2城市用地选择分析

从松滋市对外社会经济联系分析,向东为主、向南次之、向西在次之。

现状城区南部江南高速公路联络线、荆松一级公路、城西三环路的建设,规划期城市发展将主要在城东、城南方向上。

从松滋市社会经济分析,城市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成熟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力量相对有限,城东、城南、城北发展用地条件较城西、城西南有利。

从城市规划实施分析,新市民中心建于城区西侧、工业用地集中于城东;

城市发展将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城市结构与基础设施投入,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