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67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docx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

 

教育教学评价方案

——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金国鑫2014.3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选拔性评价存在明显的弊端,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发展性评价必然取而代之,它具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等优势。

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一身的学科,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传统的选拔性评价过分的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学业成绩评价评价,人为的对学生划等、分类、和排队,这必然对学生的人格和性格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课程在改、课程标准在改、课程理念在改,教学评价的方法必然要顺应教育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选拔性评价存在两大弊端。

(一)注重量化评价

人们的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认为“考试=评价”,从学校、老师到社会,关心的焦点就是分数和升学率。

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为了少数学生的发展,而以牺牲多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作为代价。

考试分数

是衡量教师、学生的最主要标准。

应试教育使教师们习惯于把学生“好中差”正态分布,学生们也习惯于按成绩将自己归为“成功者”或“失败者”。

当然“成功者”绝对是少数,这样一次次考试不断强化着“失败者”的自责,挫伤着学生成功的自信。

现实中,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上学前个个欢天喜地、个性健康,带着全家人的祝愿跨进校门。

没多长时间,其中一些孩子就成了教师、同学、家长眼中的“朽木”,成了惧学、厌学、甚至弃学的“差生”。

考试虽然可以提供数量化的信息,但由于这些信息不能涵盖被评价对象的所有方面,据此作出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这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集中表现在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单一面对多元,最终的结果就是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

人为地给一些学生贴上“差生”、“后进生”的标签。

(二)目的和手段背离

由于目的与手段的背离,学习主体在教学评价中无主体性可言,教学评价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未能看到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割裂了教与学的完整统一,而不是教师、学生和课程的共同发展,没有显现出评价的应有之意。

虽然这种相对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它是一种遵循正态分布的评价,反映的是某个学生在其所在集体中的相对水平,但根据这些难以判断其实际达到的水平,而且正态分布对学生带来焦虑和恐惧,使学生把自身发展向评价要求靠拢,主体发展反而成为次要的事情。

这样过分限制则是错误的。

也与评价本意背道而驰。

二、现代教育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其优势可以概括为两层:

(一)指导思想:

“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从评价的指导思想上,新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过去的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评价的范围看,新课程评价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

(二)体现“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的结合,体现了重“发展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通过个体内部差异评价可以获得个人发展情况,明确地显示学生在教育目标上的到达度,无需遵从正态分布,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益于教师和学生学

习的改善,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地和谐健康发展。

这种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发展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让他们在课程体系中找到自我,找到前进的方向。

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是一

个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泰勒认为:

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其本质是立足在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

行为主义认为:

人的心理过程是不可测量的。

因而,人们只能测量和评价外显的行为。

就教育评价来说,就是只能关注作为教育活动结果的学生行为的变化。

在实际的课程与教学中,我们要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评价中去,由传统的“甄别选择”转变为“育人为本”。

三、实现从选拔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改革的途径。

首先,评价要面向所有学生,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学生之间有各种差异:

有的成绩一流,有的差强人意;有的郁郁寡欢,有的活泼开朗;有的粗心大意,有的心思细腻;有的勇敢果断,有的懦弱不前等等,不一而足。

这就要求评价者有足够的理智,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

例如:

对《宋定伯捉鬼》的传统解读是,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宋定伯是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如果有学生说“宋定伯是一个贪财的孩子”或“鬼并不邪恶”的观点,就因为其和传统观点不同一棒子打死,这无疑是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实,学生说的并不一无是处,“鬼”在人所算计下,居然变成一只温顺的羊,任人处置,所谓“邪恶”从何谈起?

宋定伯制服鬼的目的是图利,“得钱千五”就是说明,这样看来,宋定伯的英雄形象也无从谈起。

我的做法是应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并顺势告诉学生要理解鬼神类的文章思想,应了解作者及其时代,了解谈神说鬼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样不仅让学生接受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人以为,仅学习到死板的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即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在于通过肯定或否定形成激励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而不单单是淘汰、选拔的工具。

通过评价,对课程产生更大的调控作用,为所有的学生发展提供多种条件。

其次,评价要帮助学生缩小互相之间的差距,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和发展。

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通过积极的评价,承认并提升学生价值,使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良好的课程与教学发展行为。

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

例如:

教师可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

为学生成功确定切合实际、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目的。

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分心,集中精力面对压力和挑战。

第三,评价要唤醒学生的主体个性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认为:

“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

”现实中,我们也发现,遇到问题不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依赖性强,容易墨守陈规,人云亦云,缺乏创见。

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很重要一条是必须给学生创造能够充分发表个人独创意见,表达个人真实感想及提出疑问的机会和空间。

倘若在课堂上,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发言,对爱提问、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刁难、打击,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乖”,懂得小心翼翼地以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学生会变得不爱独立思考,思维受到抑制,素质难以提高。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正是唤醒学生主体个性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思维亮点的切实做法。

目的是使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发展都得到重视和欣赏,最终形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本人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全方位地进行。

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发展性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的

思想进行发展性评价。

除了平时要对学生多一些口头肯定还应多一些其它鼓励办法。

例如:

本人对学生的操行评语进行了一些改革改革前的评语:

该生本期来,上课认真听讲,上课发言积极,能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但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望改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改革后的评语:

你是一个文静的女孩。

你与同学相处十分融洽,当同学需要的时候,你总是悄悄地伸出友谊之手;同学的课桌上有你拾起的书本,班级的卫生区里有你打扫的身影,课堂上有你振振有词的演说。

老师最喜欢批改你的作业,因为你的字写得那么的端庄、秀丽,教师最喜欢你上课时的那种认真劲儿,因为你是那样的专注、认真。

如果你能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有一技之长,你一定更棒!

改革后的评语变第二人称为第一人称,更亲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准确的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变说教式评语为鼓励式评语,“肯定+希望”的鼓励式评语象一滴滴甘露洒在学生的心田,更充分地发挥了评语的激励、导向和教育功能。

这样的评语关注的不仅仅学科认知水平的发展,而是把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社会化等各方面因素融进评语中去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这样,过去那些类似的“成绩优良”“作业工整”“听讲认真”等之类的空洞语言被教师换成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思维方式、实践操作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这是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品质。

今年无为县教育局在招生录取办法中就提出按“分数+等级”的方法录取。

就是看到了选拔性评价的弊端,注重综合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必然会为无为的教育开辟一个崭新的局面。

四、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长即学会生存-----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

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一)、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为什么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什么?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谁来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二)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

”---斯克瑞文《评价方法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

具备的特定知识上。

---布鲁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或编辑内容。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您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