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44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docx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声1:

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

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

过程:

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

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

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

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

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

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

发声体在振动

器材:

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

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

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

会跳舞的小人

器材:

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

过程:

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

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

发声体在振动。

注:

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

声音的传播

器材:

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

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

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器材:

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

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

声音变小。

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器材:

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

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

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8:

固体与气体传声不同

器材:

两张桌子、机械手表

过程:

把正在走动的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

把两张桌子靠在一起,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声音;另一人把两张桌子分开,听声音。

现象:

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解释:

桌子靠在一起时,手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桌子分开时,中间是空气。

由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所以桌子靠在一起时声音大;分开时声音小。

声9:

骨传导

器材:

筷子(或铅笔)

过程:

用手拿筷子的一端,另一端放入口中,不接触任何部位,另一只手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再用牙齿咬住筷子,用同样的力轻弹筷子,听发声的情况。

现象:

咬着时,声音更清晰。

解释:

不咬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咬着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0:

骨传导

器材:

一组音叉

过程:

手拿音叉柄,用小锤敲击叉股,听发出的声音;再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柄接触头部,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

音叉柄放在头上时,听声音更加清晰。

解释:

正常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音叉柄放在头部时,声音是通过骨传导。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使声音不失真。

声11:

水瓶琴

器材:

至少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水、木棍。

过程:

在玻璃瓶中由少到多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敲打瓶的上部,听发出声音的情况;再用嘴对着瓶口吹气,使其发声,听发出声音的情况。

现象:

敲打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低;吹气时,水多的比水少的发声音调高。

解释:

敲打时,玻璃瓶振动发声,水少的振动得快,频率大,音调高。

吹气时,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水少的空气柱长,振动得慢,频率小,音调低。

声12:

土电话

器材:

两个纸杯、一条细棉线(2m以上)。

过程:

在两个纸杯底部各扎一个小孔,将细棉线穿过小孔连接两个纸杯。

两个人个执一个纸杯并远离,只到把线拉直。

一个人对着纸杯说话,另一个人用纸杯听。

现象:

可听到清晰的声音。

结论:

固体可以传声。

声13:

声音能传递能量

器材:

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

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

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

空气能传声,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14:

声音能传递能量

器材:

一个纯净水瓶、橡皮膜、蜡烛、火柴、棉线。

过程:

先将纯净水瓶去底,把橡皮膜盖在瓶底,用细线扎紧。

把瓶口正对着点燃的蜡烛,用力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情况。

现象:

火焰在跳动(有时被熄灭)。

结论:

声音能传递能量。

声15: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

长30cm硬塑料格尺(或钢尺)

过程:

把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较短的距离,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再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伸出端使其振动,观察两次格尺振动的快慢,感觉声音高低有何不同。

现象:

格尺伸出的越长,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反之,格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

结论:

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6: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

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的橡皮筋。

过程:

找两名同学,其中一名同学将两条橡皮筋均匀拉长相同的长度,另一名同学用相同的力度分别拨动两条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

现象:

粗的橡皮筋振动的慢,音调低;细的橡皮筋振动得快,音调高。

结论:

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7: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

两把疏密程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塑料梳子、一个硬纸片。

过程:

用硬纸片在不同的梳子上,一同样的速度和力度划过,听声音的高低。

现象:

在梳齿密集的梳子上划过时音调较高。

结论:

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声18:

音调可变的哨子。

器材:

筷子(或细木棍)、棉花、塑料管。

过程: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移动活塞,听发出声音的不同。

现象:

向上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向下移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结论:

向上移动活塞时,管内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快,音调逐渐变高。

声19: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

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

过程:

把硬塑料格尺紧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其振动幅度大小,感觉声音大小有何不同。

现象:

用力越大,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力越小,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0: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

金属盆、细沙、筷子。

过程:

把金属盆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将细沙均匀地放于盆底,分别轻敲和重敲盆底,观察沙粒跳起的幅度。

现象:

轻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小,响度小;重敲时细沙跳起的幅度大,响度大。

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1: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

一根橡皮筋。

过程:

一名同学将橡皮筋均匀拉伸,另一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观察其振动的幅度,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大小。

现象:

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

一把塑料梳子、一个硬纸片。

过程:

分别用不同的力使硬纸片在塑料梳子上一相同的速度划过,看梳子振动的幅度,听声音的大小。

现象:

用力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大,响度大;轻轻划过,梳子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3: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器材:

一组音叉、一盆清水。

过程:

用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声,手拿音叉柄,把叉股轻轻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再轻轻敲击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

用力敲击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大;轻敲时,水面泛起的波纹小。

结论: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24:

噪声的产生。

器材:

一块玻璃、一块泡沫。

过程:

用泡沫在玻璃上划过,听发出的声音。

现象:

发出刺耳的声音。

 

光学

 

光1:

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香、火柴、烧杯、激光笔

过程:

点燃香,固定在桌面上,将烧杯倒扣在香上,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

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2:

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盛水烧杯、细沙(或泥土)、木棍、激光笔

过程:

把细沙放入盛水烧杯中,搅拌均匀,过一会用激光笔向烧杯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

在烧杯内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3:

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小喷雾器、激光笔

过程:

用小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会用激光笔向水雾内发射激光,观察。

现象:

在水雾中看到一条光线。

结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4:

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长饮料吸管、激光笔

过程:

把饮料吸管伸直,打开激光笔,让激光从管的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在墙上(或白纸)留下光斑,逐渐弯曲饮料管,观察光斑的情况。

现象:

光斑没了。

结论: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5: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器材:

透明玻璃片、激光笔、玻璃胶。

过程:

将3cm厚的透明玻璃割成2cm宽的细条,再取一块长25cm、宽15cm的透明平板玻璃,平放在桌面上,将2cm宽的透明玻璃细条,按需要(扇形分布)割成长度不等的小段,在每小段透明玻璃细条的测面涂上少许玻璃胶,再将透明玻璃细条与平板玻璃成垂直关系固定在一起。

为安全起见,可在四个侧面各固定一片玻璃,等玻璃胶干后,固体不均匀介质就做好了。

用激光笔从侧面贴着平板玻璃水平照射,观察现象。

现象:

光路不是直线。

结论:

光在固体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光6:

小孔成像

器材:

硬纸板两张、透明无色塑料薄膜、火柴、蜡烛、胶带。

过程:

先将两张硬纸板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筒状,用胶带固定住,在粗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闭(不透光),并在其中间扎一小孔,细筒的一端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两筒套在一起,观察蜡烛的火焰所成的像;前后移动内筒,观察所成像的变化情况。

现象:

可观察到倒立的像成在塑料薄膜上,并且像的大小随着内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内筒薄膜离小孔近,成的像变小;内筒薄膜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变大。

结论: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随着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而变化。

光7:

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

激光笔、1/4圆的五合板2片、小平面镜一片、记号笔、透明胶带、木板一块、支架铁夹等。

过程:

把两片五合板对成半圆形,中间用透明胶带粘在一侧,使两片五合板能对折和平展,再在五合板的另一侧的圆弧上画上对称的刻度(每侧两三条即可),把其中的一片五合板固定在木板上,如图所示,把小平面镜放在木板中间,用支架固定铁夹,铁夹夹住激光笔,调整激光笔的角度,使其发出的激光能沿着固定的五合板入射。

(1)打开激光笔,沿着五合板射向小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

(2)把另一块五合板向后转动,观察反射光线;(3)把五合板恢复原位,调节激光笔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角的变化情况。

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8:

模拟光的反射

器材:

萝卜(或泡沫塑料)、竹签(棍)3根、红纸

过程:

将红纸剪成箭头形状,粘在2根竹签上,表示光线。

把没有箭头的竹签插在萝卜的中间,表示法线。

然后将入射光线插在萝卜上,让学生猜想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另一根带箭头的竹签表示出来,其他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