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4306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诗歌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

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赏析本诗的后两句。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

答案1.杨花,子规(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3.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地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明月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5.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3、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5、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6、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7.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

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9、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

例:

①诗句含义: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

“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修辞方法: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修辞方法: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10、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11、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四.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_ 

(人名)。

2.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的情绪。

3.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C】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渲染了悲凉氛围;

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5.“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⑴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

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

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

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2.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九.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什么深意?

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

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

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对比写法;

议论的表达方式;

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7.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分)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 

】”。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案:

(1)、李商隐;

(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

(4)、D;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二: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5、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6、“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7、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参考答案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4.时间:

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

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不 

尚)

(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风吹雨)

(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5)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句略作赏析。

[答]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6)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7、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

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9.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十二。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这两句巧用拟人手法描写黄河。

华山,突出了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和华山高耸险峻的形势,表现潼关雄伟壮观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