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5363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百合花》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16.百合花

课题

16.百合花

主备人

 

2课时

备课

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

班级

 

学习

目标

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

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学习

重点

1、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细节描写中使用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学习

难点

1、层层深入地展开了对英雄人物小通讯员的刻划。

2、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投影:

白色百合花的图片)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物美和人性美。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

1925 年9月生于上海。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

现为《上海文学》编委。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她的主要作品集有:

《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①开篇交代总攻有什么作用?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品味】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秋”交代了季节,为后文设伏。

“抓”“最后”这几个词语,写出团长给“我”分派工作时为难的心理。

“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小说着重刻画的人物之一——小通讯员出场。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

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里的秋庄稼,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品味】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此处景物描写出现在残酷的战斗之前,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

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把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品味】通讯员和“我”保持距离,表明他是一个羞涩、腼腆的小伙子。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品味】这一段人物描写突出表现了通讯员憨厚朴实的性格特点,同时用枪管上点缀的树枝来表现他对生活蓬勃的朝气。

没有赶上他,双脚已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

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②“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不好意思。

”这句话表现了小战土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品味】画线句是神态、心理描写,写小通讯员的腼腆、羞涩、局促,表现出他质朴、纯洁的心灵。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

我立刻对这位同乡亲热起来,我又问:

【品味】运用想象的手法勾勒出故乡那熟悉而又生动的画面,在异地他乡遇到老乡,令人喜出望外,老乡加同志的关系能不亲热吗?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

”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

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娶媳妇吧?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品味】画线句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和拘谨局促的心理。

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脸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催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因为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第一部分:

情节的开端。

主要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用两个字概括为“带路”。

【品味】小通讯员“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都是和“我”说话的结果,足见小通讯员腼腆、紧张而局促不安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我”的自责,“这都怪我了”。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这里离前沿有三里,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间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

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

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

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

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

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

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品味】对乡干部的外貌、动作的描写。

“他眼睛熬得通红”写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用一片硬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写出了生活的艰苦;拿东西、吃饭、喝水写出了工作的繁忙。

通讯员“踌躇”了一下,才和“我”一起出去,因为他不习惯和女人打交道,但是对革命的责任感又促使他去。

“踌躇”一词真实地反映了通讯员的心理状态。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

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

”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

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

……老百姓死封建。

【品味】“死封建”指思想保守、不通情达理,不理解部队的困难。

这样写和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新媳妇借被子的可贵。

“哪一家?

你带我去。

”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

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做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品味】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突出新媳妇的美丽、纯洁。

“半晌”强调时间之长,表明新媳妇不愿借出被子,因为这是一条全新而印有“百合花”的漂亮被子,也暗示了百合花的意义。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

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

“抱去吧。

【品味】文章第一次出现“百合花”被子,重点描写被子的图案、质地。

新被子透着高兴,透着纯洁,是新媳妇的心爱之物。

点清题目的第一层意思。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

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品味】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这一细节也为后文埋下伏笔。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

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

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