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1165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护理学》学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4、可用阴阳的对立关系解释的是:

寒者热之。

5、按照阴阳学说理论,描述属阳的是无形的。

6、按照阴阳学说理论,描述中属阴的是减退的。

7、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不准确的是:

背为阴,腹为阳。

8、关于“阴阳转化”,说法不准确的是: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9、“阳胜则阴病”是指:

阳偏胜的病变,必伤阴液。

10、“阴胜则阳病”是指:

阴盛的病变,必须损伤人体的阳气。

11、按五行配属关系,肝胃属于木。

1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有条件的。

13、根据五行的理论,“肝脾不和”属于木乘土。

14、“子盗母气”是指:

子脏不足,导致母脏亦虚。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理传变是:

木乘土。

16、肝病及肺属于相侮。

17、属相侮关系的是:

脾病及肝。

18、引火发元不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19、古代医学家采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不属于金的是:

五色之黑。

20、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错误的是:

火克木。

2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

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22、阴阳偏盛的治法包括:

热者寒之;

23、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思想是:

五行学说,阴阳学说。

24、属“母子关系”的是:

木和火、水和木、水和金。

25、根据五行归类,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辨证依据:

面见赤色,舌尖红赤。

26、根据五行归类,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辨证依据:

耳鸣耳聋、牙龄枯槁。

27、应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病理变化的是: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28、能用阴阳转化的理论来解释的变化是: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

29、用五行的乘侮规律来说明病理影响的是:

脾病及肝、肾病及心、肝病及肺。

30、五行相侮关系中描述正确的有:

金不中则木侮之;

水不足则火侮之。

31、属阴的特性有:

抑制;

减退;

晦暗。

32、属阳的特性有:

温热、兴奋、推动。

33、阴阳: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4、阳损及阴:

阳损及阴指阳虚到了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亦虚的现象。

35、阴损及阳:

阴损及阳指阴虚到了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滋养阳气,进一步导致阳气亦虚。

36、阴盛则寒:

阴盛,多指阴邪致病,或阴邪滞留体内导致功能障碍,表现出一派寒象,故日“阴盛则寒”。

37、阳盛则热:

阳盛,多指阳邪致病,或机体功能亢奋,表现出一一派热象,故日“阳盛则热”。

38、阴虚则热:

阴虚则热是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可出现虚热征象。

39、阳虚则寒:

阳虚则寒是由于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液,可出现虚寒征象。

40、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41、相生:

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42、相克:

相克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制止、约束、削弱等作用。

43、相乘:

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44、相侮:

相侮指反克而为病。

45、阴和阳的特征是什么?

阴和阳的特征可概括为: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46、简述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关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

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或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47、简述五行生克的规律和次序。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8、五行的相克与相乘有何异同?

相克和相乘的共同点:

两者都是相克关系。

其不同点:

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

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即相克太过。

中医学用前者说明生理现象而后者讲的是病理关系。

49、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阴阳的相互对立;

②阴

阳的相互依存;

③阴阳的相互消长;

④阴阳的相互转化。

50、举例说明五行学说中的生克规律。

按五行生克规律:

如肝(木)之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制脾(土),而使脾(土)之气偏衰,土衰不能抑制肾(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制心(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制肺(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肝(木)之气克制下去,使其恢复正常。

反之,若木气不足,则将受到金的过度克制,同时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气偏亢,土气偏亢则加强抑水而水气偏衰,水衰无以制火而火偏亢,火偏亢则导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从而使不及的木气复归于平,以维持其正常调节状态。

第二章藏象

1、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溢于脉外,是由脾脏所主。

2、各脏腑中,胆是奇恒之腑。

3、各脏腑中,三焦不是奇恒之腑。

4、心在液为汗。

5、肺在液为涕。

6、脾在液为涎。

7、藏血为肝所主。

8、脾的生理特点之一是:

喜燥恶湿。

9、元气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10、与发育、生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肾。

11、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12、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机制为: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3、调节呼吸的脏腑为:

肺肾。

14、肺在体为皮毛。

15、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腑是:

肺。

16、脑为髓海。

17、血之余为发。

18、骨之余为齿。

19、脾脏其华在唇。

20、血液的运行与肾脏关系不密切。

21、人体水液代谢与胆脏腑无关。

22、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

23、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作用的脏腑是:

三焦。

24、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肾阳。

25、肾脏“开窍于耳”。

26、能主二便有脏腑是肾。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胆。

28、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主要指的是胃。

29、小儿因门迟闭、骨软无力,主要与肾脏有关。

30、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肺、脾、肾。

31、“气不足便是寒”是气的温煦作用失常。

32、与宗气运行最密切的脏是心、肺、脾、肝。

33、对津液输布起主宰作用的脏是肾。

34、营卫之气的共同点为来源相同。

35、“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本是气能行津。

3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为滋润和濡养作用。

37、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脾。

38、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肺与脾。

3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津血同源。

40、三焦通利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

41、营气通过何途径循行于全身十四经脉。

42、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结。

43、呕吐物不属于津液正常排泄途径。

44、肺脏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45、汗液、唾液、肠液均属于津液范畴。

46、水湿不属于津范畴。

4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

48、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血。

49、与血液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肾。

5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心气。

51、与气的生成关系不密切的脏是心。

52、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现象,是气的推动作用功能失常。

5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54、水谷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宗气的生成。

55、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56、营气的生理功能为:

构成血液。

57、具有司腠理开合等功能的气是卫气。

58、元气依赖于肾精物质而化生。

59、宗气的生成与肺、脾脏有关。

60、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三焦。

6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

元气。

6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

宗气。

63、能使血不溢出脉外而在脉中流动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

64、易患外感生疾病,是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所致。

65、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为:

脾、肾、肺。

66、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为:

气、血、精、津液、髓。

67、肝主疏池的生理作用是:

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

68、属于五志范围:

喜、怒、恐、忧。

69、大肠的传导功能,主要与脏腑的哪种功能有关:

胃之通降、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

70、六腑主传化物,主要对食物起何种作用:

消化、吸收、输送、排泄。

71、五脏主要储藏:

气血、津液、精气。

72、血液运行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

血液充盈、脉道滑利、心阳气充沛。

73、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

主脉、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

74、肺主人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

参与气的生成;

调节全身气机。

75、肺主行不,是通过何种功能来实现的:

肺气宣发、肺主肃降。

76、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呼出浊气、输布津液精微、宣发卫气。

77、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吸入清气、输布津液精微、清肃洁净呼吸道。

78、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的症状有:

呼吸不利、咳嗽、胸闷、鼻塞。

79、肺气失于肃降可出现的症状有:

呼吸短促、喘促、咳痰。

80、关于心的正确叙述是:

开挖于舌;

在液为汗;

心藏神;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81、与尿液排泄障碍有关的脏腑有:

肾、膀胱。

82、心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血液生成。

83、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可见:

尿少、水肿、尿频、小便失禁。

84、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全赖:

肾的固摄、肾的气化。

85、脾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水谷的吸收水谷精微、转输精微、化生气血。

86、脾主运化水液,主要是指脾对不液的:

吸收、布散、转输、调节。

87、肝主疏泄在消化方面的具体表现是:

协调脾之运化、协调胃之受纳、分泌胆汁。

88、血液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是:

营养、滋润。

89、肝肾之间生理上的关系又称为: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90、哪项不是心的功能所主:

神志活动、血液运行、舌的味觉、面部色泽。

91、哪项是肺的功能所主:

呼吸运动、宗气的生成、皮毛的润泽、鼻的嗅觉。

92、脏腑互为表里,正确的是:

肾与膀胱、肝与胆。

93、心的生理功能有:

主血脉、主神志。

94、宗气来源于:

肺吸入清气;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95、脾主升清的功能包括:

上升和输布精微物质;

维持内脏位置恒定。

96、通过肺主肃除的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的有:

清气、津液、水谷精微。

97、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呼吸运动、水液代谢。

98、肺肾关系又称之为:

金水相生、肺肾相生。

99、肺肾之间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

呼吸异常、水液代谢失调。

100、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与本的关系,其肺为标、肾为本。

101、肝与脾的关系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消化、血液循行。

102、肝与肾的藏泄互用关系主要表现在:

月经生理、男子排精功能。

103、肝疏泄功能失常,在情绪方面可表现为:

心情抑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104、肺与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

气的生成不足、水液代谢失常。

105、在重理状态下,心与肾之间的动态平衡也称为:

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106、心与肝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

心肝血虚、心肝火旺。

107、六腑总的生理特点是:

通、降。

108、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与哪些脏腑关系不密切:

心、肾。

109、脾胃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

纳运失调、升降反常、燥湿不济。

110、胆的重理功能有:

储存胆汁、排泄胆汁、主决断。

111、有关五脏外华,错误的是:

肺在华之皮、肝之华在筋。

112、胃的生理功能有:

主受纳、腐熟水谷。

113、骨的心理功能有:

储藏骨髓、支持形体、主管运动。

114、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

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115、大肠的生理功能有:

传化糟粕;

排泄糟粕。

116、小肠的生理功能有: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117、膀胱的生理功能有:

储存尿液、排泄尿液。

118、髓的心理功能有:

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化生血液。

119、奇恒之腑包括:

脑、脉、胆。

120、下面关于奇恒之腑的说法,错误的是:

均无表里配合和五行配属关系;

内藏糟粕。

121、三焦的生理功能为:

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谷。

122、参与知液形成的脏主要有:

心、肺、脾、肾。

123、临床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大用补气之品,其道理是:

气能摄血、气能生血。

124、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津液、营气。

125、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为: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

126、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推动作用。

127、气的含义是指: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构成体的最基本物质。

128、气的生成来源有:

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气、先天之精气。

129、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肾、脾、肺。

130、气的推动作用体现在:

促进津液的生成;

推动水液代谢;

促进血行;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激发脏腑的功能活动。

131、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

固摄汗液;

固摄血液;

固摄尿液;

固摄精液;

固摄唾液。

132、气的分类依据是:

分布部位、功能特点、组成成分。

133、宗气的盛衰关系到:

津液的布散、血液的运行、呼吸的强弱。

134、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

心、脾、肺、脉、肝。

135、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肝、肾、脾、胃。

136、各项属于津液功能的为:

排泄代谢产物;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化生血液;

滋润和濡养作用。

137、津液的输布主要由何脏腑来完成:

三焦、肝、脾、肾、肺。

138、参与津液生成的脏腑是:

大肠、小肠、胃、脾。

139、生成血液的物质主要有:

营气、津液、精。

140、津液包括:

唾液、肠液、胃液、泪液。

141、脏象:

脏象又作藏象。

藏指隐于体内的脏腑。

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一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

因此可将其概念定为:

是人体内在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142、脏腑:

脏腑是人体人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43、“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

“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

144、精:

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功能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

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储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145、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又称肾本脏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146、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

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生化并灌溉五脏六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147、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相互转化。

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148、元气:

元气指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是机体活动的原动力。

149、卫气:

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

其行于脉外,具有剽疾滑利的特性。

150、宗气:

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之清气相合而积于胸中的气称为宗气。

151、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是构成脏腑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52、津血同源:

津液与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化生,故称津血同源。

153、血为气之母:

说明血对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血能养气和载气。

154、气为血之帅:

说明气对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及摄血。

155、津液:

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56、气化: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

157、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58、气血生化之源:

气血生化之源指脾胃,因脾胃产生水谷精微,进而化生气血,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之说。

159、简述心的生理功能。

①心主血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

②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160、简述肺的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是:

①肺主气,既主呼吸之气,亦主一身之气;

②肺朝百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③肺主行水,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④肺主治节,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

⑤肺主宣肃,指肺气的向上升宣、向外布散和清肃、下降的功能,为肺气机升降出人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161、简述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功能有:

①脾主运化,使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②脾主生血统血;

③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162、简述肝的生理功能。

肝的生理功能:

①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如:

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性与生殖等。

②肝藏血,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163、简述肾的生理功能。

答:

肾的生理功能是:

①肾藏精,具有储存和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

②肾主水液,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

③肾主纳气,摄纳吸人之气而调节呼吸;

④肾主人体一身之阴阳。

164、何谓气机?

气的运动方式如何?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的运动方式为升、降、出、人。

165、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

①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

③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

④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又可化为气而布散于脏腑。

166、何谓津液?

简述其生理功能如何。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如胃液、肠液、泪、涕等。

其功能有:

①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②具有滋润和濡养全身的作用;

③可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④有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

167、何谓元气?

其生成、分布与功能如何?

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由肾精化生,并得脾胃之资助,通过三焦布达周身;

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激发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168、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其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

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

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正常的生命活动。

169、“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气的生成方面。

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聚于胸中,称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濡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肺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方面。

肺的呼吸运动,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

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反之则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出气虚之候。

170、怎样理解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①运化水谷:

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饮食人胃,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

其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心肺,化生气血而布散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②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通过心肺而运送至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脾主运化水湿和运化水谷的作用是紧密相联的。

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见。

171、为何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血的物质基础;

而饮食水谷的吸收和运化由脾所主,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

脾失健运,则气血亏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