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9692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一是结合现代农业十大重点示范工程、交通路网等重点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推进,优先开展项目区周围自然村的环境整治,确保村庄整治与项目建设工程同步推进、同步提升。

同时各镇村紧密围绕全市环境综合整治“150天行动计划”、争创省级卫生村与无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活动,加大对村庄整治的投入力度与工作力度,统筹结合,协调并进,打造既富有农村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特色又凸显各自特点的现代化生态村庄,取得了多重效应。

二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控制减量工程,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达87%,建成有机肥料厂5家,年集中处理畜禽粪便20万吨,通过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每年共减少化肥纯氮施用量1138.6吨。

继续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新农药,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危害,2010年水稻大田防治农药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农药使用量7.9%。

三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通过进一步落实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积极落实卫生监管和保洁措施,加快了农村改厕的步伐,目前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观,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竞赛。

(五)环保机制不断创新,环境执法进一步强化。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政府任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目标责任书、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组织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不断强化各级政府环保责任和环保意识,已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一五”期间创新并组织实施“河长制”、领导包干联系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制度,并通过层层签订减排目标责任状,把排污总量年度削减任务落到了实处,并与各镇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政绩考核直接挂钩,极大地强化了各级政府与部门的环保责任。

此外,我市环境执法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加强环境稽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引入专家检查制度,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深入检查,严查弄虚作假行为。

三是启动环境监督员制度,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及时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

(六)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能力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环境能力的建设。

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坚持高起点、严标准、软硬件建设同步到位,加大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投入,扩大在线监控网络建设,有效提高了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和环保快速反应、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五”期间还建立了突发性环境事件、放射性污染事故以及核设施风险的应急响应预案,配备了专门队伍和监测设备,建立了全新的应急、预警一体化模式,为应急监测提供了事前预警、事中补充、事后回顾等有效手段,形成了全面预防、快速反应、妥善解决的机制和能力。

“十一五”期间,环保局内部机构设置日趋完善,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不断壮大,环保机构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形成了市环保局-环保分局-镇环保所-村环保办-企业环保专管员五级管理网络,极大提高了环境管理水平及监管力度。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

对照“十一五”环保指标,我市规划的39项指标中,31个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划要求,但尚有8个指标未达到规划要求(见表1-1),主要原因是酸雨是区域性环境问题,指标提高需要区域共同努力;

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这与“十一五”期间未将这两个指标纳入总量控制有一定的关系,COD减排虽然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件排任务,但是存量较大,仍与规划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传统耕作方式以及高强度的农耕模式导致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表1-1“十一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09年

2010年预计值

2010年规划值

完成

环境质量指标

水环境质量

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2.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大气环境质量

3.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

310

300

4.降水pH值均值

pH

4.84

>

4.9

≥5

5.酸雨频率

65.4

60

<18

声环境质量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dB

53.3

53

<55

7.主要道路交通噪声

67.1

67

65

生态环境质量

8.重要生态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

15.89

15.9

15

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15.65

15.74

12

10.林木覆盖率

16

辐射环境

11.环境放射性

天然本底涨落范围之内

污染防治指标

水环境污染物

12.COD年排放量(工业、生活)

万吨

2.1

2.0

1.6

13.氨氮年排放量(工业、生活)

0.16

0.176

0.096

大气环境污染物

14.SO2年排放量

5.78

5.4

6.14

15.氮氧化物年排放量

11.1

<

10

6.55

16.烟粉尘年排放量

2.7

3.63

环境污染治理

17.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18.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

19.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0

82

70

2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21.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99

86

22.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达标率

23.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6

环境经济指标

2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0.17

83

2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99.97

99.9

99.37

26.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027

1.0

1.2

27.单位GDP水耗

立方米/万元

135

130

28.单位GDPCOD排放量

千克/万元

1.23

3.1

29.单位GDPSO2排放量

3.37

3.7

3.95

30.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kg/ha

401

400

220

31.农药施用强度

27

25

32.秸秆综合利用率

98

33.环保投资比例

3.8

2.5

环境管理指标

34.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比率

35.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7

36.水质自动、断面监测设备

6

37.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

95

93

38.应急监测设施

1

39.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注:

GDP为1995年不变值(后同)。

第二节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了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做好“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对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创造和谐宜居城乡环境的目标,我市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

至2010年末,我市传统的电力、纺织、冶金三个行业的比重仍超过60%,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的比重还明显偏低,现有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居高不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总量大、强度高。

污染物减排面临着较大压力。

二是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虽然通过大力实施各类专项整治,江阴环境有明显改善,但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江阴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但部分指标仍不能稳定达标,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酸雨依然严重,灰霾污染、光化学烟雾呈上升趋势。

三是农村环保问题复杂。

由于缺乏合理布局,再加上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污染交织并存,乡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工业污染总量呈加重趋势,危及农村农产品安全。

四是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不高。

我市水环境、大气环境面临着污染削减压力大、区域性污染等问题,同时灰霾天气、危险废物、水处理污泥、电子废物等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但缺乏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来解决这些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技术与手段创新程度不高。

第二章“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时期,“445计划”的实施促使江阴经济结构和总量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第一节机遇分析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国家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无论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保增长的任务如何繁重,对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能有丝毫降低”。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要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环境保护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力,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二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创造了契机。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江阴”、“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幸福江阴”、“政府阳光、社会和谐”的“文明江阴”等目标,以及无锡创建“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等战略布署,无不表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已经成为江阴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的主打品牌。

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和行动,完善机制体制,加大环保投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环保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江阴综合经济实力雄厚。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0亿元,人均GDP(按常驻人口算)达到12万元,已超过了基本现代化的起点。

充足的政府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能力持续增强,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环保投资活力。

江阴多年来的有效环保投入,完备的污水、垃圾、危废等收集、处理系统,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系统,河长制、控源截污排水达标区、生态补偿等的有效实践,以及新兴低碳产业技术的迅猛崛起,必将进一步推动江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是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广泛社会基础。

“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空前提高,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五是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水专项和省大气专项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促进环保疑难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压力分析

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同时也看到,我市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环境保护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产业结构性污染偏重。

2010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预计分别为1.6:

59.3:

39.1。

尽管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近年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加大,但就江阴的经济发展来说,二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占主导地位。

然而在江阴的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不高,而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仍在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仍属以量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产业间关联性差,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

环境保护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异常艰巨。

第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艰难。

“十一五”期间我市依靠大量实施环境工程,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

“十二五”期间,随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完成、电厂脱硫设施的全面投运,我市污染减排潜力十分有限。

与次同时,我市经济总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能源资源需求继续增加,减排因子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减排工作进入结构减排的攻坚阶段,抑制增量、削减存量都非常艰难。

第三,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

由于污染不断积累,复合型污染加剧,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不断加大。

江阴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河网水流大多水流不畅,水体更换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加之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产生的污染又无法及时降解,要实现所有指标达标任务非常艰巨。

另外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灰霾天气等,需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更加深入的层面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第四,农村环境保护欠帐多。

“十一五”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环保工作和环境形势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存在点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的格局。

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环境保护技术和监管能力薄弱,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欠帐较多。

“十二五”期间,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第五,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大。

随着水体污染由有机污染向有机、无机复全型污染转变,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虽然加大了环境防范对策,但我市总体上仍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阶段,突发性环境事件呈增多趋势,水体氮磷污染,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为主的土壤污染、灰霾天气为特征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任重道远。

综合判断形势,“十二五”是我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从“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向“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转变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以环境安全保障公共安全,以环境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着力点,以节能减排、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为方向,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推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重点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深入推进污染减排,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阴特色的绿色环保产业道路,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节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推进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既要加强末端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思想,逐步建立起面向污染预防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坚持整体部署,重点突破原则。

以全局性问题为主,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完善措施,通过整体布局,持续推进,确保环境保护力度不减。

同时明确重点地区、重点问题,选准抓手,务求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环境安全。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

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分区控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充分体现环境污染特征的区域性差异,实施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任务措施。

坚持政府主导,综合推进原则。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以规划任务落实为基础,深化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规划编制、过程评估和实施考核的系统管理。

第三节规划目标及指标

落实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幸福江阴和生态文明建设。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流域水质加快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公众环境满意率不断提高,全市生态环境实现由“污染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向“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转变,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以上,江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江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表3-1江阴“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2010年

预计值

2012年

目标

2015年

2020年

环境质量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百分比(%)

85

≥87

≥92

≥95

灰霾天气数

-

150

12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dB)

≤53

≤52

52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dB)

≤66

≤65

环境放射性

重要生态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

≥16

≥17

≥2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8

污染防治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9.06

≥99.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2

≥85

≥90

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99.7

99.8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9

0.8

0.6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

总量控制

化学需氧量(万吨/年)

完成上级下达的削减任务

氨氮(吨/年)

1760

总磷(吨/年)

180

二氧化硫(万吨/年)

碳排放强度(吨/万元GDP)

2.78

2.50

2.20

1.86

环境管理

水质自动断面(个)

8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90

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比例(%)

省级生态村建成比例(%)

42

45

55

第四章“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主要任务

第一节推进经济转型,创建“两型”社会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根据环保准入条件,继续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降低高耗能行业在江阴经济中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