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708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Word格式.docx

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4248.4

868.8

28:

72

A.农业税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北宋政府降低农民赋税

B.非农业税比例上升,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商业的发展

C.征榷收入增长,表明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度

D.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5.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生前曾亲书两份传位谕旨,一份“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另一份则置于匣中,常以随身,以备紧急时取用。

乾隆将秘密立储定为家法,令后世子孙遵循。

此后,嘉庆帝、道光帝、成丰帝均按照这一制度继承皇位。

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以避免嫡长子继承制弊端B.剥夺了内阁与六部的权力

C.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彻底解决了储位之争的矛盾

6.刘伟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中写道: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总体上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

”下列观点违背转型发展趋势的是

A.“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

B.“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

C.“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可制造,有裨民生之用”

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7.右图为义和团战士。

陈独秀在1918年指出:

“义和团何等可恶!

”1924年又指出:

“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他的观点这一变化,是基于当时的

A.社会性质B.斗争对象

C.主要矛盾D.革命性质

8.民国时期不仅是我国现代广告的肇始期,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以下是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广告,从中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商业曾有迅速发展②广告内容包含商业、商品等信息,以轻工业为主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学习外商经营方式④欧美各国的商品倾销,一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1934年的某史书记载:

“妇女装束益趣新奇。

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袖达肘际,赤露两臂;

裤长仅尺余,下服高腰洋袜,两腿皆外露;

首挽圆髻,不钗不冠,近则截发烙之(指烫发),使曲散垂耳际……足着高跟鞋,头戴斜顶小帽,除戒指、臂铡外,簪环皆废矣。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B.旗袍结合中西样式成为时尚

C.社会审美观念追随西方潮流D.妇女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普遍现象

10.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命令说:

“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材料表明

①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力量②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战果④国民政府坚持联合抗战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右图是1953年1月2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的图片。

对该州政府成立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走向完善

B.该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C.州自治制度得到了宪法正式确认

D.民族平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13.恩格斯说:

“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

”材料说明古罗马的法律

①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②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

③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④强制调解经济生活中纠纷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4.“在全部被造物之中,人所愿欲的和他能够支配的一切东西都只能被用作手段;

唯有人,以及与他一起,每一个理性的创造物,才是目的本身。

”这句话应出自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15.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进行社会调查,以下是对丝绸工厂约翰·

赖特的访谈记录:

“你受雇于丝绸工厂多长时间?

”——“30多年。

“你是否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进来了?

”——“是的,5到6岁之间。

“那你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30年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

“到底工作时间多长呢?

——“一天11小时,还有两个小时加班,加班时间是从晚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

一系列调查最终导致1833年《工厂法》等法律的颁布。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社会危机

C.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D.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17.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

马赫指出:

“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观念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

18.1939年电视机首次出现在纽约世博会上,富兰克林·

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

右图为罗斯福在此次世博会开幕式上讲话的场景。

关于该场景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电视台对罗斯福讲话采用了实况转播技术

B.美国观众看到了罗斯福讲话的彩色画面

C.美国在10年前就首次使用电视播送节目

D.近两万户的英国家庭通过卫星传播收看了开幕式

19.美联储主席艾伦·

格林斯潘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企业合并后的使用电视优势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在微处理器、激光、光纤和人造卫星技术等领域,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由此,所有使用这些新技术设备的潜在回报率都得到明显改善。

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

”在格林斯潘看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A.企业合并重组、国家垄断经营

B.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信息技术运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

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20.右图漫画反映了近年来的欧盟债务危机对欧盟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画折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欧盟已经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

B.欧元区各国通力合作充分显示欧盟的超国家性质

C.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到挑战

D.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让出了货币主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

第21题11分,22题13分,第23题16分,第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

“饮食者,天理也;

要求美味,人欲也。

“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这是天教我如此。

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

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十五年奏:

“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

此为天理耶,人欲耶?

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

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

朱熹传》

材料三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

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

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

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2分)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3分)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4分)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款……朕以朕本人及万世后代的名义许给本国一切自由人下述之一切自由,许其及其后代从朕及朕后代处保有如下自由。

第十四款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

第三十九款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自由大宪章》(1215年国王约翰在被贵族打败后签署)

材料二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时的君主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不仅是上帝在人间的副手……而且他还被上帝自己叫做神”,继任者其子查理一世更有过之而无不及,1629年悍然解散议会,开始了长达11年之久的无议会统治。

……1642年1月,他对议会动武了,他带领几百个武装扈从闯进议会,要逮捕议会反对派的领袖。

是国王先向人民开战,于是人民站出来保护议会。

内战爆发……1649年,当国王被彻底战胜时,议会通过决议说:

“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来源;

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有最高的权力……”

——刘祚昌主编《世界通史·

近代卷上》

材料三第一款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

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三年法》(1694年议会通过)

第一款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位由安妮公主继位,安妮公主无嗣,死后其位由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候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

第四款……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及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通过)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时英国君权的特征,并指出其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王是怎样认识并维护君权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内战后英国政治思想有了哪些新发展?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法案得以通过的政治前提。

概括指出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中英国国家权力中心变化的主要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特点。

(2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第三十条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材料二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

为了确保在低价统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

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前几年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对收购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好处。

……要教育农民顾全大局,保证按规定质量完成农副产品交售任务,支援工业、城市和出口,力争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中共中央1982年1月1日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四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胡元坤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

(1分)

(2)据材料二,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

其着眼点是什么?

(3)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土地政策有何异同?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国家对农业有什么调整?

(4)依据上述材料中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8分)

(要求:

观点理解正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200字左右。

24.(10分)

【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

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

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

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

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

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

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

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25.(10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材料一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固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

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公共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

……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1917—1919)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曰平均地权;

二曰节制资本。

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旨也。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四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

——2010年11月章开沅《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主张“民生主义”的原因。

(2)材料二的“两种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有什么新发展?

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三中关于所有制形式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曲高和寡”的主要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11分)

(1)含义:

“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欲望;

“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

(2)主张:

正君心;

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任答两点,共2分)

意义:

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

(3)现象:

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

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

背景: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

朱熹:

用理学规劝统治者。

“今之治人者”:

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22.(13分)

(1)特征:

王权受宪章限制。

表现:

协商征税;

依法保护人身自由。

(2)认识:

君权神授。

维护:

实行无议会统治;

诉诸武力。

目的:

维护绝对君权(维护统治)。

发展:

人民主权;

议会拥有最高权力。

(3)前提:

光荣革命(或资产阶级确立统治)。

趋势:

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议会。

(1分,答完整,给1分)

(4)特点:

继承性;

曲折性;

渐进性。

23.(16分)

(1)变化: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或国家所有。

(1分,答完整给1分)

(2)安排:

统购统销(统购派购);

农业集体化。

着眼点:

工业化。

(3)相同:

都有土地使用权。

不同:

土地所有权不同(或材料一:

农民土地私有;

材料三:

土地公有)。

调整:

分户经营;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4)

变迁

影响

国民经济

农业、农村

农民土地所有制。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分户经营、大包干、包产到户)。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因素:

贫富差距;

债务奴隶制;

社会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

(2)措施: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

创新:

财产等级制;

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打破贵族特(专)权。

(3)含义:

梭伦改革既限制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性(中庸性)。

(1)原因:

民生主义是时代潮流;

避免出现欧美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

(2)含义:

工业革命;

国有化。

(3)发展:

节制资本。

为了国计民生;

发展经济;

避免贫富不均;

稳定社会秩序。

共同:

国有与私有(或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相结合。

(4)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或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没有真正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