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707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一模诗歌鉴赏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

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15.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

四、2017年高考(416)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故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驩⑤无路斅鸣鸡。

【注】①韩偓:

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

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

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

②池籞(yù

):

指宫庭中的吃糖。

③噬脐:

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

④掩鼻计:

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

⑤冯驩:

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

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

首联取景浑融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

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抒情。

“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

“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

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尾联用典。

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

“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15.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2017年高考(415)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测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南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

n):

捆乱麻做火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诗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

15.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六、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用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

指端溪砚。

②行:

将要。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S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颁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做立春寒中,经雨不谢。

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

“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E.本诗和杜甫的《春望》相比,语言风格相似,表情达意中都能够体现出“清新俊逸”的语言特点。

17.《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

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一特点。

七、2017年高考(412)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

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

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

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

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首发。

“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八、2017年高考(411)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7高三模拟题此博文包含图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

九、2017年高考(410)河南省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八归

史达祖①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

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

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②。

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

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伲胄幕僚,韩败后,史受牵连被处黥刑,本词写于此时。

②歌眉:

代指陪自己的歌女;

舒绿:

展眉。

古代以黛‘绿画眉,故常以“绿”、“黛”指代眉。

A.“人瞰”一句写诗人在画阁上俯瞰空旷的景色而感到愁苦和孤独,这是全篇的主句,诗人的所见所闻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烟蓑’’三句虚写江中的渔翁披着蓑衣在烟雨中撒网的情景,响声引发诗人的诗思,但又被乱鸥带走,续不上美好的诗句。

C.“冷眼”两句,写诗人用冷静的目光看如画的景色,体现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怀,而江的那边只能看到隐约模糊的房屋而已。

D.上阕最后三句写诗人猜想江的那边大半是渔市和樵村,人们在傍晚时烧着竹子做晚饭,这更显诗人的孤寂。

E.上阕的景物描写,由清晰到迷茫,由实到虚,景物描摹客观,不掺杂个人感受,营造了广阔\清冷、淡远的意境。

15.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十、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D.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E.尾联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顺利建立功名,一反上文低沉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析。

十一、2017年高考(408)江西省红色七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十二、2017年高考(406)云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4.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

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

十三、2017年高考(405)深圳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

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

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

纷乱昏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

花萼稀疏,属近景。

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十四、2017年高考(404)湖南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

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答案:

14.DE(选D,3分;

选E,2分。

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

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E项“以哀景写哀情”错,应是以哀景写乐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

15.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

(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

(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

(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2分)

二、14.BE(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

2分)(E“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3分)

15.①赞美:

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

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

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

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

三、14.BE(B.“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

E.“含蓄”的说法不对。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虚实结合。

(2分)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

(2分)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四、14.(5分)A、E(A项,“作者所见”,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

“塞雁”也非宫中旧景。

E项,后一句诗人以“冯驩”,表达了自己没有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无奈。

)(选A项得2分,选E项得3分。

15.(6分)

(1)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

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

(2)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

(3)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驩无路”。

(4)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

(5)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答出3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五、14.BE(B“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

E“评诗论文”欠妥,“说文章”含蓄地暗示二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第一问:

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

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

“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

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

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15.C16.(5)CE

17.(6分)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

(2分)陈诗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

(2分)接下来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

七、14.AE(A3分,E2分,A虚实分析错误;

E以乐景写哀情错)

15.(6分)

①思念故国。

“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

②不忘国耻。

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

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

“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八、14.A.B

15.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

农忙时节的乡村生活:

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九、14.(5分)B、E(B项,“是虚写”错误,渔翁披蓑撒网情景是实写。

E项,“不掺杂个人感受”错误,大部分景物都包含诗人的主观感受。

)(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

15.(6分)①凄凉愁苦。

作者借酒浇愁,自我慰藉,可见其心情之凄苦、愁闷;

“只匆匆”句情景交融,更见惆怅。

②空虚孤寂。

回忆过去在歌女陪伴下快乐的生活情景,反衬出作者如今的空虚和孤寂。

③怀念朋友。

作者望断淮山,想念天涯老友,却没有音信,更显寂寞愁苦。

十、14.答案AB(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

答C、D不给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

C.“战斗激烈”错。

D.“实写”错。

E.“低沉”不当,颔联写“征北虏…会南河”,表现了军威之壮,不能说是“低沉”。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①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写诗人注视朋友远去及借新秋时分的孤雁,表现临别的不舍与悲伤。

②对朋友此行路途遥远、征战艰苦的关切之情。

“边心杳杳”“塞草青青”,写边塞荒凉寂寥,无同乡伴侣,表现了和友人的情谊,对朋友的关心。

③对朋友的劝勉和希冀。

最后两句,说人们都称许孔巢父为工于奏记的陈琳,相信他定能仕途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