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675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科相关专业知识儿科疾病Word文件下载.docx

对高危儿进行胆红素检测

加强社区访视

新生儿溶血病:

(1)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

(2)其次为Rh血型不合

新生儿肝炎:

(1)大多数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

(2)病源等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胎儿在通过产道娩出时被感染

(3)患儿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呈灰白色,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母乳性黄疸:

(1)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

(2)黄疸多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止母乳喂哺后3~5天,如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将有助于诊断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的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2.病因和发病机制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有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

新生儿主要通过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本病,多是由于旧法接生、新法接生消毒不严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起,也可因生后脐部感染发病。

3.临床表现

4.诊断

生后7天内出现吸乳困难或肌张力增高,伴有抽搐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结合不洁分娩史或脐部感染史,在生后4~12天,突然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抽搐或窒息发作,即可考虑此病。

5.处理要点

6.健康指导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概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因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所致新生儿窒息,进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临床上有脑病的表现:

意识状态、肌肉张力及原始反射等异常。

核心:

主要由于围生期缺氧所致

2.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出现时间

出生24小时内

24-72小时

出生-72小时

精神状态

过度兴奋

易激惹

嗜睡

反应迟钝

神志不清

肌张力

正常或增高

降低

松软

拥抱/吸吮反射

稍活跃

减弱

消失

惊厥

常有

反复发生

呼吸

规则

可能不规则

不规则

瞳孔

无改变

可能缩小

不对称

脑电图

正常

低电压

爆发抑制

预后

多在1天内症状好转,

3~5天内恢复正常

预后好

可存在后遗症

常有后遗症

3.治疗及指导

第二节呼吸道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常诊断为:

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常见病因:

病毒感染

一般类型上感

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

食欲差,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

年长儿,受凉后1-3天出现症状,有些早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阵发性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肺部呼吸音正常

一般病程3-5天,若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考虑感染侵袭其他部位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A组病毒,常发于秋夏季。

急起高热、咽痛、厌食、呕吐等;

咽部充血,2~4mm疱疹,周有红晕

咽-结合膜热:

腺病毒3、7,常发于春夏季,可于儿童机体机构中流行。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并发症

婴幼儿多见

可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

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疱疹性咽峡炎

3.处理要点

4.健康指导

主要依靠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多饮水,保证睡眠。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二、小儿肺炎

1.分类

病原治疗

抗生素使用原则:

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

早期治疗;

联合用药;

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

足量、足疗程,重症宜经静脉途径给药

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病毒

用药时间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易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疗程至少3~4周。

合并脑膜炎应至少用药4周

对症治疗

吸氧疗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及吸痰等)

心力衰竭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及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并发症

三、支气管哮喘

1.概念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重。

咳嗽和喘息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清晨为重。

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声。

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体格检查:

可见桶状胸、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

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

肺部粗湿啰音时现时隐,在剧烈咳嗽后或体位变化时可消失,提示湿啰音的产生是由气管内的分泌物所致。

一些患儿有过敏史及过敏家族史。

儿童哮喘可无喘息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和慢性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

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4.药物

快速缓解药物:

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

紧急时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短效茶碱

长期预防用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白三烯药物。

5.健康指导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

一、小儿腹泻病

1.概述和分类

大便次数和量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病症。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轻型

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胃肠道表现为主,全身症状为辅

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

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

胃肠道症状较重,并有脱水等全身中毒症状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

2.病因

主要是胃肠道症状。

如食欲不振;

大便次数每日数次至十余次,每次量不多;

大便黄色或黄绿色,带奶瓣、泡沫、少量黏液,镜检可见脂肪球。

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偶有低热,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胃肠道症状

食欲低下、呕吐、腹泻频繁十至数十次,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少量黏液,也可有少量血便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临床以等渗脱水多见,表现为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乃至血容量不足而血液循环障碍

4.处理要点

①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

②补液

③继续饮食

原则上可继续饮食,严重呕吐时禁食4~6小时。

病毒性肠炎多有乳糖酶缺乏,可用发酵奶或无糖奶喂养

④药物治疗

二、肠套叠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肿块

2.检查

首选B超,可见同心圆;

结肠注气X线检查,并可进一步行空气灌肠复位。

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小儿呕吐、阵发性哭闹时应尽早就诊,并做B超腹部检查以早期发现,尽早处理。

肠套叠患儿可复发,可疑复发时尽早做B超腹部检查。

第四节肾脏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包括了一组以起病急、血尿、高血压、水肿并常伴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在小儿时期绝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本病在小儿中多有典型临床表现,常呈良性自限过程,预后好。

3.实验室检查

4.处理要点:

急性期宜卧床休息2~3周,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恢复

预后良好;

需防治呼吸道和皮肤的感染

二、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自尿中丢失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状态

3.合并症

第五节神经系统疾病

一、小儿癫痫

癫痫是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脑功能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突发性和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其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情感及认知等方面的短暂异常。

半数在5岁以内起病。

2.病因与分类

4.治疗原则

5.药物使用原则

(1)诊断明确后,即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给予抗癫痫药物。

原则上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无其他原因的惊厥,均应治疗。

(2)按照癫痫发作或癫痫综合征的类型选药。

(3)单药治疗为主,尽量避免多种药同时合用。

(4)从1/3~1/2维持量甚至更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服药开始后经5个半衰期,其血浓度始达稳态,此时方可初步判断疗效,在此之前不宜自行改药、加药,有条件者应检查血药浓度,并结合临床情况调整药量。

(5)坚持服药至末次发作后2~4年,不宜过早停药。

(6)服药过程中避免自行减量、加量、突然停药等,以免加重癫痫发作或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过程中若疗效欠佳或有中毒表现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药物与剂量。

正规治疗,合理用药;

正常生活,避免危险活动

二、脑型瘫痪

是围生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是小儿时期伤残的常见原因。

主要表现为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可伴智力低下、癫痫及感觉、知觉异常。

多数患儿生后6个月即有明显异常。

病程呈静止性,随年龄增加,运动功能渐趋好转,但仍落后于正常同龄小儿。

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如智力低下、癫痫、斜视、弱视、眼球震颤、听觉异常、语言障碍等。

3.治疗与健康指导

三、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即细菌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以婴幼儿为多。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

(2)脑脊液检查:

压力高,外观混浊或脓状,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蛋白质明显增加,糖降低,氯化物在后期降低。

治疗原则为及时、足量、足疗程地使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以静脉用抗菌药为主

早期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后遗症

增加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第六节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易累及中等大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平均年龄约1.5岁,男女为1.5:

1。

2.病因及病理

病因不明,但多认为感染是发病的诱因。

本病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

3.诊断要点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即可诊断川崎病

(1)四肢变化:

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

(4)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川崎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病死率约为0.5%。

在1~2年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第七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的股骨头脱出髋臼,简称髋脱位。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新生儿的髋关节脱位是指股骨头能够进入髋臼,又能从髋臼内脱出来。

2.诊断要点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髋关节脱位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好

出生后即发现并给予复位、外展位固定治疗的先天性髋脱位患儿,疗程短,方法简单,治愈率高。

超过8岁,软组织、骨结构畸形严重,一般认为常难获得功能满意的髋关节

第八节小儿常见传染病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播

临床特征

起病急,突起发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症。

重者可死亡

菌群

我国95%以上流行菌群为A群

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

好发季节

冬春季节

潜伏期:

1~10日,平均2~3日

青霉素为首选用药;

C群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故应作为首选。

暴发性流脑治疗原则:

纠正休克+及时使用抗生素

二、麻疹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婴幼儿多见,发热、流涕、咳嗽、结膜炎、颊黏膜和咽黏膜出现麻疹斑(又称柯氏斑)和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有色素沉着为其临床特征,易并发肺炎。

2.流行病学

麻疹以冬春季节发病为多,潜伏期6~18天,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患者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

6.鉴别诊断

7.处理原则与预防措施

三、风疹

冬春发病,人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飞沫传播,经胎盘可引起先天性感染;

皮疹出现5天后一般即无传染性。

以前驱期短、3天出疹及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为其临床特征。

妊娠早期感染可致严重先天畸形。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学检查:

血清中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说明在急性感染期,IgG抗体阳性说明已有免疫。

新生儿血清中测出抗IgM抗体可证实为经胎盘的病毒传播。

4.鉴别诊断

5.处理要点和预防

无特效药物治疗,只需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

均衡营养,补充水分。

四、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

热退疹出;

对症治疗,控制体温。

五、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

水痘与带状疱疹为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病症;

水痘见于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的原发感染者。

临床以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为特征。

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疱疹内的疱液传染。

潜伏期10~12天,发病前1~2天至疱疹结痂前都具有传染性。

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季发病多,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

少有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等,持续约1~2天。

皮疹初见于发际处,而后成批出现于躯干、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呈红色斑疹或丘疹,6~8小时内变成水痘疱疹,然后结痂,伴瘙痒。

皮疹可波及口鼻眼和生殖道等黏膜处。

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是其特征性表现。

病情差异较大,病程长短不一。

5.鉴别诊断

脓疱病;

手足口病;

丘疹样荨麻疹

6.处理要点及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直到皮疹结痂变干后,方可解除隔离;

注意清洁卫生,勤换内衣,避免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六、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病学

腮腺炎病毒引起

传染源为患者(腮腺肿大前6天到后9天唾液带病毒)和隐性感染者。

病毒经飞沫传播。

好发年龄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

冬春为高峰季节,感染后获终身免疫。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偏低或偏高;

血清淀粉酶测定值升高

化脓性腮腺炎;

急性淋巴结炎

5.处理要点及预防

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

急性期注意休息,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酸性食物;

隔离患者于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

七、猩红热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红色皮疹,恢复期皮肤脱屑为特征。

少数患儿于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

猩红热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主要见于年长儿。

以冬春季为多,潜伏期1~7天。

发热

体温在38~39℃之间,伴有咽痛、头痛、呕吐、腹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咽炎

咽部和扁桃体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舌面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杨梅舌”

皮疹

多在发病后24小时出现,自耳后、颈部、腋下、腹股沟遍及全身。

皮疹为红色“鸡皮样”细小丘疹,似有砂纸感,指压可色退变苍白,数秒后恢复原状;

面色发红,口周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

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形成明显横纹线,称为“帕氏线”

1周后皮疹按出疼顺序消退,体温正常。

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

咽拭子培养发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要与麻疹等出疹性传染病相鉴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会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

7.处理要点

8.健康指导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入量;

猩红热患儿应进行隔离至鼻咽分泌物培养连续3次均阴性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