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7706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毕业设计论文Word下载.docx

4.7.3通信协议处理流程21

4.8PC上位机的软件设计23

4.8.1PC软件设计方法的选择23

4.8.2PC软件通信方式的选择23

4.8.3具体实现方法26

4.9单片机软件设计29

4.9.1波特率29

4.10通信协议设计结论39

4.10.1通信可靠性分析39

4.10.2通信速度分析39

第5章结论41

致谢43

参考文献44

第1章前言

1.1背景和意义

为了确知某一测试对象的各项特性,我们常常要借助各种仪表和各种手段(直接测量或遥测)来获得各种各样的测量结果(数据)。

但这些数据中包含有变换误差、设备误差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当采用遥测方式时)引入的各种干扰所造成的误差等。

而且这些数据量通常都很大,有意义的部分和无意义的部分混杂在一起,如果不加取舍的直接应用,必然会造成极大不便。

传统靠人工控制的温度、湿度、液位等信号的测压﹑力控系统,外围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精度较低,分辨力不高,需进行温度校准(非线性校准、温度补偿、传感器标定等);

且它们的体积较大、使用不够方便,更重要的是参数的设定需要有其它仪表的参与,外界设备多,成本高,因而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的要求。

在对多类型、多通道信号同时进行检测和控制中,传统的测控系统能力有限。

如何将计算机与各种设施、设备结合,简化人工操作并实现自动控制,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温度控制是现代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单片集成电路构成的温度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测量的精度越来越高,响应时间越来越短,因其使用方便、无需变换电路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以前常用的AD590和LM35等,以及现在得到广泛应用的DSl820、DS1821和DS1620等。

本次毕业设计正是为了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控制而设计。

1.2目的和内容

新型数字化、网络化传感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类传感器是各种参量送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智能监测、控制的最前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传感器应用日益广泛,以其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渐渐成为技术的趋势和主流。

由于传感器能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测量、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但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温漂和非线性等影响因素。

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因此,不仅必须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还必须懂得传感器经过适当的接口电路调整才能满足信号的处理、显示和控制的要求,而且只有通过对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和智能传感器实例的分析了解,才能将传感器和信息通信和信息处理结合起来,适应传感器的生产、研制、开发和应用。

另一方面,传感器的被测信号来自于各个应用领域,每个领域都为了改革生产力、提高工效和时效,各自都在开发研制适合应用的传感器,于是种类繁多的新型传感器及传感器系统不断涌现。

温度传感器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传感器。

其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其应用之广,并且还有很大潜力。

1.3发展前景

近年来,利用智能化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以实现温度信息的在线检测已成为温度检测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信息化的革命,在传感器的器件结构上采用数字化技术,使信息的采集更加方便。

1.4设计思想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

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温度检测,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调节并通过计算机实施温度监控。

本设计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AD转换模块,输出控制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和温度调节驱动电路六个部分。

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第2章设计要求

2.1控制要求

1生物繁殖培养液的温度要保证在适于细胞繁殖的温度内,这主要在控制程序设计中考虑。

温度控制范围为15~25,升温、降温阶段的温度控制精度要求为0.5度,保温阶段温度控制精度为0.5度。

图2-1温度控制曲线

2微机自动调节正常情况下,系统投入自动。

3模拟手动操作当系统发生异常,投入手动操作。

4微机监控功能显示当前被控量的设定值、实际值,控制量的输出。

2.2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生物繁殖的培养液主要用于生物的繁殖研究,而温度是影响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

本系统要求长时间监视培养液的温度,并对当前的温度进行控制。

本控制对象为生物繁殖用培养液,采用继电器进行控制。

第3章系统的硬件配置

3.1单片机和系统总线

单片机:

PIC16F877A(PIC16F877A为美国MICORCHIP公司生产的带AD转换的8位单片机)。

显示系统:

商用计算机。

用户内存:

256MRAM。

系统总线:

RS-232-C接口(又称 

EIA 

RS-232-C)RS232C有25条线,,分为5个功能组,包括4条数据线,11条控制线,3条定时线,7条备用线和未定义线。

操作系统:

Windows2000XP。

3.2硬件介绍

计算机,及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设备

3.2.1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采用补偿型NTC热敏电阻其主要性能如下:

1补偿型NTC热敏电阻B值误差范围小,对于阻值误差范围在5%的产品,其一致性、互换性良好。

适合于一般精度的温度测量和计量设备。

2外型结构和尺寸:

图3-1温度传感器结构尺寸图

3主要技术参数:

时间常数≤30S

测量功率≤0.1mW

使用温度范围-55~+125℃

耗散系数≥6mW℃

额定功率0.5W

4降功耗曲线:

图3-2温度传感器功耗曲线图

3.2.2核心处理单元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

MicroChipPCI16F877A单片机主要性能:

具有高性能RISCCPU

仅有35条单字指令。

除程序指令为两个周期外,其余的均为单周期指令。

运行速度:

DC-20M时钟输入。

DC-200ns指令周期。

8K*14个FLASH程序存储器。

368*8个数据存储器(RAM)字节。

引脚输出和PIC16C73B74B7677兼容。

中断能力(达到14个中断源)。

8级深度的硬件堆栈。

直接,间接和相对寻址方式。

上电复位(POR)。

上电定时器(PWRT)和震动启动定时器。

监视定时器(WDT),它带有片内可靠运行的RC振荡器。

可编程的代码保护。

低功耗睡眠方式。

可选择的振荡器。

低功耗,高速CMOSFLASHEEPROM工艺。

全静态设计。

在线串行编程(ICSP)。

单独5v的内部电路串行编程(ICSP)能力。

处理机读写访问程序存储器。

运行电压范围2.0v到5v。

高输入输出电流25mA。

商用,工业用温度范围。

低功耗:

在5v,4MHz时典型值小于2mA。

在3v,32KHz时典型值小于20uA。

典型的静态电流值小于1uA。

外围特征:

Timer0:

带有预分频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Timer1:

带有预分频的16位定时器计数器,在使用外部晶体时钟时在

SLEEP期间仍能工作。

Timer2:

带有8位周期寄存器,预分频和后分频器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2个捕捉器,比较器和PWM模块。

其中:

捕捉器是16位的,最大分辨率为12.5nS。

比较器是16位的,最大分辨率为200nS。

PWM最大分辨率为是10位。

10位多通道模数转换器。

带有SPI(主模式)和I2C(主从)模式的SSP。

带有9位地址探测的通用同步异步接收发送(USARTRCI)。

带有RD,WR和CS控制(只4044引脚)8位字宽的并行从端口。

带有降压的复位检测电路。

3.2.3RS-232-C接口电路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

由于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特别是在远程传输时,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 

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 

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 

准。

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 

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 

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 

号的电平加以规定。

1.接口的信号内容:

实际上RS-232-C的25条引线中有许多是很少使用的,在计算机通讯中一般只使用3-9条引线。

RS-232-C最常用的9条引线的信号。

2.接口的电气特性:

在RS-232-C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

即:

逻辑。

“1”,-5~-15V;

逻辑“0” 

+5~ 

+15V 

噪声容限为2V。

即 

要求接收器能识别低至+3V的信号作为逻辑“0”,高到-3V的信号 

作为逻辑“1”。

3.接口的物理结构:

RS-232-C接口连接器一般使用型号为DB-25的25芯插头座,通常插头在DCE端,插座在DTE端. 

一些设备与PC机连接的RS-232-C接口,因为不使用对方的传送控制信号,只需三条接口线,即“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信号地”。

所以采用DB-9的9芯插头座,传输线采用屏蔽双绞线。

4.传输电缆长度:

由RS-232C标准规定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传输电缆长度应为50英尺,其实这个4%的码元畸变是很保守的,在实际应用中,约有99%的用户是按码元畸变10~20%的范围工作的,所以实际使用中最大距离会远超过50英尺。

其工作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3-3RS-232-C接口电路

3.2.4继电器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广泛用于遥控,遥测,通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是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控制与隔离作用的执行部件,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用低电压、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高电压的自动开关。

在本系统中,继电器控制的自动温度调节电路和PCI16F877A单片机中程序构成温度自动监测电路,实现对生物培养液温度的监测和自动控制。

3.2.5半导体降温片及电阻加热丝

1.半导体制冷器是根据热电效应技术的特点,采用特殊半导体材料热电堆来制冷,能够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热能,效率较高。

其工作原理如图3-4

图3-4半导体降温片工作原理图

半导体制冷片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後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乾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通上电源之後,冷端的热量被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降低,热端温度升高。

2本控制系统是对生物培养液进行温度监控,过快的温度变化对生物繁殖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高阻抗小功率加热电阻丝进行温度的小范围调节。

3.3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采用典型的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组成部分见图3-5。

其中数字控制器的功能由单片机实现。

图3-5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培养皿的传递函数为,其中τ1为电阻加热的时间常数,为电阻加热的纯滞后时间,为采样周期。

AD转换器可划归为零阶保持器内,所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3.1)

广义对象的Z传递函数为

(3.2)

所以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3.3)

系统的数字控制器为

=

(3.4)

写成差分方程即为

(3.5)

(3.6)

式中——第次采样时的偏差;

——第次采样时的偏差;

3.4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及总述

图3-7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7中温度传感器和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中的AD转换器构成输入通道,用于采集培养皿内的温度信号。

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经过AD转换后的数字量与培养皿内的温度给定值数字化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和给定温度的偏差。

培养皿内的温度设定值由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中程序设定。

由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构成的数字控制器进行比较运算,经过比较后输出控制量控制由加热和降温电路构成的温度调节电路对培养皿中的培养液温度进行调节。

同时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把当前温度传输到商用计算机的串口中,由计算机动态的显示培养皿中的温度,正常情况下温度控制由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自动控制。

必要时,计算机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强制改变培养皿中温度。

第4章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软件设计

在进行数据通信的软件设计时,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可靠性,二是速度。

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可靠性是第一位的,速度只能是在可靠的基础上的速度。

可靠快速转输的实现,需要PC-单片机软件以及通信协议等各个环节的可靠和其间的相互配合。

4.2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图

图4-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图

4.3单片机控制流程图

图4-2单片机控制流程图

4.4温度变换程序模块

温度传感器在12℃到60℃输出2.52V—1.02V,温度起点为12℃,满量程为48℃。

MicroChipPIC16F877A单片机内嵌的10位AD转换器对应输出的数字量为B~B(0~5V),应用以下变换公式进行变换:

AX=A0+(AM-A0)(NX-N0)(NM-N0)

式中,A0为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

AM为一次测量仪表的上限。

AX实际测量值。

N0仪表下限对应的数字量。

NM仪表上限对应的数字量。

NX测量值对应的数字量。

4.5温度非线性转换程序模块

采用折线拟合法进行线性化处理

如表4-1所示,分为以下几段:

当1.73V≤Ax<

2.52V时,T℃=0.06*WN+12

当1.40V≤WN<

1.73V时,T℃=0.03*WN+25

当1.24V≤WN<

1.40V时,T℃=0.016*WN+40

当1.06V≤WN<

1.24V时,T℃=0.018WN+50

表4-1温度曲线实际测量数据

温度(℃)

12

13

14

15

16

17

18

电压(V)

2.52

2.48

2.47

2.44

2.40

2.39

2.37

19

20

21

22

23

24

25

2.32

2.28

2.22

2.15

2.09

1.83

1.73

26

27

28

29

30

31

32

1.70

1.66

1.64

1.61

1.58

1.56

1.54

33

34

35

36

37

38

39

1.53

1.50

1.48

1.46

1.45

1.43

1.41

40

41

42

43

44

45

46

1.40

1.38

1.37

1.35

1.32

1.30

1.29

47

48

49

50

51

52

53

1.27

1.26

1.25

1.24

1.22

1.20

1.19

54

55

56

57

58

59

60

1.17

1.16

1.12

1.11

1.09

1.07

1.06

图4-3温度分段线限等效图

4.6通信协议的设计

由于温度采集和实施控制是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而微机完成温度监控,所以需要采用单片机和微机之间的通信协议。

本设计应用条件为传输距离不超过15米的短距离数据传输,且传输数据量较小,所以采用在控制领域里应用较广泛RS232C串行通信方式。

针对近程小批量的数据通信,设计时采用3线制(RXD,TXD,GND)软握手的零MODEM方式。

将PC机和单片机的“发送数据线(TXD)”与“接收数据(RXD)”交叉连接,二者的地线(GND)直接相连而其它信号线如握手信号线均不用,而采用软件握手。

这样即可以实现预定的任务,又可以简化电路设计节约了成本。

由于RS232C是早期为促进公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通信而制定的标准,其逻辑电平与TTL,MOS逻辑电平不同。

逻辑0电平规定为+5~+15V之间,逻辑1是电平为-5~-15V之间。

因此在将PC机和单片机的RXD和TXD交叉连接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4.6.1通信协议概述

在设计PC单片机通信协议时,需说明一点:

在本系统的实际通信中,PC机是主控者单片机只是被动接收者。

采用这种通信协议较双方互为主控者时简单。

本通信协议的设计思想是基于帧传输方式。

即在向RS232串口发送命令信号,应答信号及数据信号时,是一帧一帧地发送的。

为了使数据快速可靠地传输,将每一帧数据唯一对应一命令帧。

此时传输数据即执行命令具体如下:

1在PC读数据时,遵循“读命令-等数据-报告”,即PC下达一命令,等待接收数据,根据所接收数据的正误向应用程序报告此命令的执行情况。

2在PC写数据时,遵循“写命令-等回应-报告”,即PC下达一写命令(此时所要写的数据含于此命令中),等待单片机发来的“已正确接收”的回应信号,并向应用程序报告此命令执行完毕。

3如果在转输过程中,其间PC或MCU所接收任何一帧信号出现错误时,均会向对方发送重发此帧信号的请求。

如果连续三次转输失败,则退出通信并向应用程序报告。

4.7通信协议说明

4.7.1信号帧分类

1读命令帧:

当PC读数据时,PC向PIC16F877A发送的命令信号。

2写命令帧:

当PC写数据时,PC向PIC16F877A发送的命令信号(内含所要写的数据)。

3数据帧:

当PC读数据时,PIC16F877A向PC发送的内含数据信息的信号。

4正回应帧:

当PC写数据时,PIC16F877A向PC报告数据已正确接收的信号。

5重发命令帧:

当PC读写数据时,PIC16F877A所接收的信号帧(读写命令帧)有误时向PC发出的请求重发信号。

6放弃命令帧:

当PC读写数据时出现了使程序无法正常执行时PC或PIC16F877A向对方发出的退出通信的通知信号。

4.7.2信号帧格式

1读命令帧格式

帧头标志

帧类型

器件地址

起始地址

长度

校验和

帧尾标志

帧头标志(1Bit):

表示此数据包属于本串口通信协议,并为是否接收此包数据的标志。

帧类型(1Bit):

所用信号帧的识别标志,即1.2.1信号帧分类中的各类型信号的标志字节。

器件地址(1Byte):

PC所要访问的外部器件的地址即是哪一个外部器件。

起始地址(2Byte):

PC所要访问的器件的存贮器起始地址。

长度(1Byte):

一次命令所转输的数据长度。

校验和(1Byte):

此帧信号的校验字节,为异或校验。

帧尾标志(1Byte):

此帧信号的结束标志。

2写命令帧

数据区

数据区:

所要写的数据信息。

其它分析同上。

3数据帧

校验字

长度:

所转输数据的长度。

所转输的数据信息。

4正响应帧

空无意义:

为了PIC16F877A编程的方便而加入。

5重发帧

6放弃帧

错误码

错误码:

00H执行PC命令发放弃帧回应被动退出通讯。

01HPIC16F877A单片机方写入芯片发生错误主动通知PC退出通讯。

4.7.3通信协议处理流程

1数据分帧与数据重组

图4-4串口数据发送过程

图4-5串口数据接受过程

将应用程序发送过来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流放在发送缓冲区中,通过通信协议进行分帧──切割──发送。

在接收端,分帧的数据去掉帧头重新组合到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