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4706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docx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文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性

1、现代化进程的载体是都市,一如前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乡村。

2、乡村:

人与土地太阳时间时间的模糊性相对松散个体性

城市:

人与机器火车时间时间的精确性集中组织整体性个性的消抹机器上的零件

3、社会关系

4、人与自身的关系:

异化感个性被吞噬无家可归感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释名

现代主义:

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2、文化思潮的影响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特征

①突出表现异化()主题

前现代的文学也涉及异化,但都是局部现象,寄希望于人的理性,可以克服,然而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中,异化是人类无法克服的永恒悲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

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以前劳动产品属于劳动者,然而在私有制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反过来控制他。

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

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人自愿劳作,然而在私有制社会,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

3、类本质的异化:

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②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反思17世纪依赖逐步确立的理性原则、理性成果的合法性,对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人类社会的现存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背离姿态,着力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甚至对文明的发展意义公开采取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艺术特征

①强调表现

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③语言实验

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

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未来主义

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流派的诞生。

在马里内蒂周围很快聚集其一批使人、剧作家和画家,办起刊物《莱采巴》。

他们主张抛弃传统文化,创造一种“速力之美”,主张表现现代生活,讴歌机器文明。

代表作家马里内蒂、帕拉泽斯基等。

基本特征:

否定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速度美”、“力量”);

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的进行艺术创造。

代表作:

马里内蒂剧本《他们来了》

象征主义

一、象征主义及其特征

1、象征主义的发展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出现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

它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再度复兴,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的先驱:

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

诗人一反文学唯善唯美的传统,将“恶”的美提炼、发掘出来,深深影响了后代诗风。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包括法国的象征主义“三剑客”:

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

法国诗人瓦雷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等

2、象征主义的特征

①象征主义者坚持以直觉去把握、表现“最高的真实”

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不可知的,只有主观世界才是真实的,客观万物不过是主观精神的种种暗示和象征。

梅特林克认为:

唯一真实的是上帝所启示的神秘世界,而这只能在寂静里凭个人直觉才能感知。

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非常重视诗歌的暗示性

象征主义者崇尚直觉、反对理性,必然走向神秘化。

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都曾有过类似论述,认为诗歌就是让人看不懂,让人朦胧去猜想。

诗人不去直接表现对象,而采用暗示手法。

③启发读者感悟的是“客观对应物”

“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绪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套事物,一种情况,一串事件,都是表现特定情绪的公式;这样,当获得了与感性经验相应的外界事实时,情绪就立刻被唤起来了。

二、后期象征主义的几位代表作家:

保尔·瓦雷里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

代表作《海滨墓园》。

诗人独立海滨墓园,凝望大海,思绪万千,面对大自然的永恒,想到人生的短暂,最后诗人超越了死亡,表现也肯定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主题。

全诗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格律严谨。

里尔克是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诗人。

早期创作宣扬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晚年探索生与死、存在与变化、追求和幻灭的关系等问题,语言精雕细琢,文笔精美,富于表现力,但往往充满凄苦情调。

作品数量庞大。

代表作是诗集《杜伊诺哀歌》等。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将现实性和民族性带入象征主义。

最著名的诗是《驶向拜占庭》。

全诗以游历拜占庭象征精神的探索,表达了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厌恶和对精神世界回复的热烈企盼心情。

使物质意象与观念意象在诗中达到和谐统一。

埃兹拉·庞德美国意象派诗人。

早年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推崇,译有《神州集》。

从中可看出其对中国诗的独特体验。

代表作:

长诗《诗章》短诗《在地铁车站》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的象征主义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剧作《青鸟》,写一位樵夫的两个可爱的孩子,蒂蒂儿和弥蒂儿,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象征快乐和幸福的青鸟的故事。

三、艾略特及其《荒原》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重要的文学批评家、诗人、戏剧家。

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早期诗作感应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世界普遍的精神空虚和心灵紊乱,大多带有否定现实和彷徨犹豫的色彩;在诗歌格律和韵脚方面则沿袭传统。

代表作是《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①这首诗以戏剧性的独白形式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整首诗由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结构而成。

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用奇特的意象和隐喻传达作者的内在之意。

中期内容转为对西方世界进行全景式的鸟瞰和深入剖析,对一战后的西方文明进行全面清算与批判。

代表作《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晚期代表作品是《圣灰星期三》,它表现宗教题材,是诗人向上帝唱出的一首虔诚的“赞美诗”。

诗人用西方哲学和神学的概念思考他所亲身经历的彻悟,表达自我净化主题。

《荒原》

原稿长达800多行,后经庞德删改,余今434行。

共5章。

第一章《死者葬礼》(《死者葬仪》):

作者通过一连串意象,将西方世界沦落为“荒原”、已毫无生机的象征意义显现出来。

第二章《弈棋》(《对弈》):

通过男女两性的博弈,暴力性内涵第三章《火诫》:

主要从两性关系角度揭露西方社会的沉沦堕落,结尾暗示用信仰之火烧掉情欲之火的思想第四章《死在水中》:

告诫现代人欲望泛滥,必遭毁灭。

第五章《雷霆的话》:

探讨荒原的复苏,正面宣传救世主张,着重探索再生主题引用了印度教经典《奥义书》中的一个寓言来暗示荒原人可以获得救赎的方法:

对人,“哒”意味着“给予”;对神,“哒”意味着“抑制”;对魔,“哒”则意味着“同情”。

《荒原》的主题

作者在《荒原》中创造了一个精神衰竭、欲念泛滥、信仰危机、文明破败的腐朽、堕落的世界,表现了一代人迷惘、幻灭的情绪和内在心理的错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并最终指出了一条通过“舍予、同情、克制”走向人类新生的道路。

《荒原》的艺术特点

①神话结构和拼贴技巧的有机结合。

②通过意象叠加、通体象征,创造出适合表现作者内心抽象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客观对应物”。

③广博的征引。

④形式上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追求口语化。

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定义:

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

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美国等。

它要求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内在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楔入其内在灵魂,突破对暂时性的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

小说代表人物卡夫卡,戏剧代表人物有斯特林堡。

二、表现主义的特征

①强烈的主观性

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本质的东西”,探索“深藏在内部的灵魂”。

因而,创作应从自我的主观出发,直接表现“主观现实”,仅仅再现、复制外部客观世界毫无意义。

他们提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表现主义由此得名。

“他们注目的不是落下的石头,而是万有引力定律”。

②抽象性

表现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毫无兴趣,他们喜欢探讨抽象的哲理问题,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往往有意虚化背景、淡化时空,不提供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也不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经常是抽象的类型,代表着人类的某些共性。

③象征性

表现主义作品具有浓烈的象征色彩,其主题、人物、环境都是象征的,作家善于把象征性的隐喻作为实际事实来对待。

卡夫卡的《变形记》

④怪异性

表现主义作家强调表现主观的绝对性,因而导致对待客观的随意性。

他们打乱生活的明晰条理,扭曲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相互关系,追求怪诞的效果。

作品大多情节离奇、形象扭曲、形式古怪。

但表现主义用“怪诞”的手法表现源于生活的“怪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几位重要的作家

1、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

他重视心理分析,着力挖掘在现代生活重压下人们的复杂心态,开创了“现代心理悲剧”。

从艺术上看,奥尼尔的剧本思想深刻、情节惊心动魄、风格庄严粗犷,表现技巧新颖多变,对现代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戏剧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毛猿》中扬克的离奇经历和荒诞结局,固然反映了产业工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受的悲剧命运,更重要的是,作者从主观感受出发,将扬克的悲剧命运扩展成为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以此象征人类寻求“归属”的过程。

《毛猿》是一出典型的寻求人的归属和生存价值的哲理性悲剧。

它揭示出在现代西方社会,人性的完美发展和生存价值遭到毁灭,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和人无所归属的问题。

“毛猿是人类的象征”(奥尼尔)。

同时体现出人被异化、蜕化为虫兽的主题。

《毛猿》的艺术特色

①广泛的象征性。

②多种戏剧表现手法的运用。

2、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

他一生写过60多部戏剧,其后期剧作,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声。

他的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最早显示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色,首次用精神分析将梦幻搬上舞台,时间、空间淆乱,梦境和现实混合,用怪异场景表现人物内心真实。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较深刻地揭发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关系,让活人与死尸、灵魂、幻影同时登场,体现了“怪诞”的特色。

3、恰佩克捷克著名科幻小说家和表现主义戏剧家。

其剧本《万能机器人》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勾勒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图画。

即资本家为追求最大利润,滥用科技发明,不惜牺牲人类前途。

并引起读者对科技发展前景的反思。

四、卡夫卡及其《变形记》

弗兰茨·卡夫卡是著名表现主义小说家、现代小说鼻祖,世界文学史中的“超一流作家”。

他是一位“给现代人指引痛苦的作家”,但他无法解释痛苦、更不可能指出摆脱痛苦的途径,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悲观色彩。

卡夫卡创作的主旨就是反映现代人的困惑,社会的荒诞——“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压之下”,人性的异化: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人”,精神的危机——“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从来没有少过”。

《变形记》是反映异化主题的杰出之作。

从异化角度分析《变形记》:

从本质上看,格里高尔由人变虫并不是“一天早晨”突然发生的奇事,他早已丧失了人的价值、尊严、个性,沦为劳作的机器,沦为家庭和他人的奴隶,沦为丧失个体自由的动物性存在。

换句话来说,早在虫形化之前,格里高尔就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形虫了。

“虫形人”是人形虫的逻辑必然。

虫形不过是内在虫性的外化而已。

现代人的普遍处境。

从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变形记》三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