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78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文献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5.不逾矩:

指不超越礼法。

4.富与贵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5.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曲肱: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

"

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7.仰之弥高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然:

叹息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仰弥高,不可及;

钻弥坚,不可入。

  之,指孔子之道,亦指孔子其人。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在前在后,喻恍惚不可捉摸。

  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有次序貌,诱,引导。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博文约礼,孔子教人,唯此二事。

  卓尔,峻绝。

末由也已:

末,无,无路可由。

【译文】颜渊喟然叹息:

“仰望孔子及其道,高不可及;

钻研孔子及其道,坚不可入;

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

夫子教人循循善诱,用文章博大我,用仪礼约束我,我想停下来都不能,我竭尽才力,但孔子及其道,如峻绝高山立在面前。

虽然想跟从它,但我无路可以到达啊。

8.子贡问政

【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贡问: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说:

“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

“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

“去掉充足的食物。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9.季氏将伐颛臾(加点字已标注在书上)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

ng)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sì

)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dú

)中,是谁之过与?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君子疾夫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季氏:

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yú

),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

谒见。

  3、有事:

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该责备你吧?

“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

责备。

  5、先王:

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

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

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

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8、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

表反问语气。

  9、夫子:

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

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

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

陈:

施展。

就:

担任。

列:

职位。

止:

不去。

  12、危:

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

持:

护持。

  13、颠:

跌倒。

扶:

搀扶。

  14、相(xià

ng):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5、兕(sì

):

独角犀。

柙(xiá

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

龟:

龟版,用来占卜。

玉,在:

指玉瑞和玉器。

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

椟(dú

匣子。

  17、固:

指城郭坚固。

近:

靠近。

费(古读bì

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疾:

痛恨。

夫:

代词,那种。

舍:

舍弃,撇开。

  19、有国有家者:

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

国:

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

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两句中的“寡”和“贫”互相颠倒了,因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患,忧虑,担心。

寡,少。

  21、盖均无贫:

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

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23、安无倾:

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

句首语气词。

如是:

如此。

  25、文:

文教,指礼乐。

来:

使……来(归附)。

  26、安:

使……安定。

  27、相:

(xià

ng)辅佐。

  28、分崩离析:

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

守:

守国,保全国家。

  29、干:

盾牌。

戈:

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干戈:

指军事。

  30、萧墙:

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

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萧:

古通“肃”。

这里借指宫廷。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

“冉有!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

“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周任有句话说: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

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

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

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

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

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

古义:

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

今义:

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

用兵;

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

没有能力;

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诸侯的封地;

国家;

士大夫的封地;

家庭)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过:

名词作动词,责备)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

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

语出《季氏将伐颛臾》。

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

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

谓祸患起于内部。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

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相近词】季孙之忧

  分崩离析:

崩:

倒塌;

析:

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

(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

)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

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

”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又如“何以见放为?

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5.一词多意: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v.

  且尔言过矣:

错的adj.

  是谁之过与:

过错n.

  6.特殊断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也,作为语气词时,断句一定要断在也后)

10.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

【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翻译】叔孙武叔在上班的时候,对同事们说:

子贡比孔丘高明到哪里去了。

子服景伯就把这句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就笑了:

那就好有一比,就好比宫墙,我这个墙有肩膀高,你一眼就能够看见墙内家居的好东西。

我老师那墙,几丈高,找不到门进去的话,你就休想瞅见墙内美观的宗庙、富丽的官舍。

也许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看不见我老师的高妙所在,所以,你那个同事那样说,也是情有可原的,符合常情。

11.大同

【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

“君子何叹?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与:

参加),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观:

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也叫‘阙’),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

子游在旁边问:

“您为何感叹呢?

“(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与:

介词,连同,跟),我赶不上他们(逮:

赶上。

之:

代词,指‘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的时代,否定句中作‘逮’的宾语,前置),却也有志于此啊(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副词,于此)!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独:

老而无子的人)。

男人有职份(分:

职分,职事),女人有夫家(归:

出嫁,这里指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身:

自身),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谋:

谋虑,这里指起坏心),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乱:

指造反,贼:

指残害人。

兴、作:

同义词,都是兴起、产生的意思),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是:

指示代词,指代本段所讲的情况。

大同:

高度民主太平、团结的局面。

这是秦汉间儒者根据传说和想象,虚构出来的原始社会的状况)。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为家:

成为私家的)。

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

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大人:

指天子诸侯。

世及:

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叫‘及’。

‘世及’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下两句‘城郭沟池’、‘礼义’同。

礼:

指礼制,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规定)。

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沟池:

指护城河。

固:

指防守设施或工事)。

礼义作为准则(义:

古代社会的道德或行为规范。

纪:

纲纪,准则):

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笃:

纯厚。

用作使动,使……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土地户籍制度(田里:

指土地户籍制度。

里:

闾里,住处),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贤:

形容词作意动,‘认为……贤’,含有奖许的意思。

勇知:

用作名词,勇者、智者。

‘知’这一意义后来写作‘智’。

当时盗贼并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依孔颖达说]),按照礼义把为自己看作有功(功:

名词用作意动,认为有功,‘为己’是它的宾语)。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

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此兴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

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

谨慎,认真)。

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著:

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著,表彰)(其:

指百姓),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

成全),(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刑:

法式。

后来写作‘型’。

责里用作意动,即‘以为法式’)。

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示民有常:

‘以示民有常’的省略。

示:

指示。

常:

不变的,这里指规定)。

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由:

依照,遵循),在位的就会被罢免(执:

势力,权利,后来写作‘势’),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

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康:

小安。

和‘大同’相对而言。

康:

安康,安定)。

 

12.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

好学的人接近聪明,努力的行善就接近仁爱了,懂得羞耻就 

接近勇敢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如何修养身性了.知道如何修身 

养性,就知道怎样管理百姓了.知道怎样管理百姓,就知道怎样治理 

国家和天下了.大体上治理国家,天下有九条原则,分别是:

修养身性,尊重贤才,对亲人亲近,敬重大臣,体谅众臣,对待百姓像对待 

自己孩子一样,招徕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工匠,安抚附属的国家.修养 

好身性就能够使道德得以竖立,尊重贤才就,就不会遇事惶惑,亲近 

家人,那麼父辈兄弟就不会有所抱怨,敬重大臣就能够遇事不迷乱, 

体谅众臣,那麼入仕的知识份子回报国君的礼物也将会非常贵重,像 

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那麼百姓就会很勤劳,努力的招徕各种工匠,国家的财用储备就会充足,,抚慰四方的相邻的小国,它们 

就会归附於你,安抚附属的诸侯国,整个天下就会对你产生畏惧.

斋戒沐浴后穿戴整齐,礼仪所不允许的就不去做,就是这样修身.拒绝谗言,远离女色,看轻物质上的而重视道德的高尚,这是鼓励贤 

属官多,有实权可以自由任用官才的方法,尊重他们的地位,给他的丰厚的俸禄,顺从他们的好恶取 

向,这是鼓励亲人的方法.使大臣属官多、有实权可以自主任用官吏,来鼓励大臣 

对忠诚守信的下臣加重其俸禄,这是鼓励大臣的方法.根据季节情况使用民力,来鼓励百姓.每天每月的检查,使官 

府发放的粮食与他们的职业相称,这是鼓励工匠的方法.为过往的人送行,为到来的人接风洗尘,表示欢迎,嘉奖表现突出的人,对能力不足者给予同情,这是鼓励藩国的方法.使已经绝祀的世家重新的以封立,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哪些诸侯国内有暴乱就征讨那些地方,哪些诸侯国贫弱危险就扶持它们,诸侯朝拜天子,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还国时,王以厚礼回报他们.这是鼓励诸侯国的方法.

大体上治理国家有九条原则,施行时的方法只有一条.不论什麼事, 

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好就会失败.说话前要先考虑好就不会言语不畅通.做事情以前先考虑好就不会陷入困境,行动先计画好就不会出差错,出行前先选择好路线就不会走上绝路.

在较低位置的人不能获得较高位置的人的支援与信任,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归附而治理好国家.获得上位者的支持有一定的方法,得不到朋 

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让朋友信任自己有一定的方法,不孝顺亲人,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亲人有一定的方法,要反省自身是否用心不诚,没有做到孝顺从亲人.使自身做到真诚有一定的方 

法,不能明白善的真谛,是不能是自身诚心诚意的.真诚,是自然的准则.使自身做到真诚,是做人的准则.真诚的人不需要勉强就正好, 

不用思考就能做到.从容悠闲之间,一举一动恰到好处,能做到这样 

就是圣贤之人.做到真诚的人,是选择了善道并紧抓住它不放的人.

13.大学之法

【原文】禁于未发之谓豫

(2),当其可之谓时(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4),相观而善之谓摩(5)。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6);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7);

燕辟废其学(8)。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牵(10),强而弗抑(11),开而弗达(12)。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⑴该文选自《学记》。

 ⑵豫:

同“预”,预防。

 ⑶可:

适当。

时:

及时。

 (4)陵:

超过。

节:

限度。

孙:

同“逊”,顺。

 (5)摩;

观摩。

 (6)扞(han)格:

抵触。

胜:

克服。

 (7)燕朋:

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

 (8)燕辟:

轻慢邪辟的言行。

 (9)喻:

启发诱导。

 (10)道:

同“导”,引导。

牵;

强拉。

 (11)强(qiang):

勉励。

抑:

压制。

(12)开:

启发。

达:

通达。

【翻译】高等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