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723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分组讨论后回答

江都市双沟中学教学案备课纸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2页

《宪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中学生守则》、《生产安全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考一下它们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吗?

师:

所谓行为规范就是规定人们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

而法律却和一般的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那么,法律的“特殊”表现在哪里呢?

特殊

(一):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说它特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国家制定法律:

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如,《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等法律。

(2)国家认可法律:

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例如,我国建国初期,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女18周岁,男20周岁,就是依当时的实际情况对人们的习惯予以确认的。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立法机关是指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

这里的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公布法律四个步骤。

以上两种形式,一般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其内容都明确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思考回答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3页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之为“国法”。

 

特殊

(二):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规范,同时思考,每一规范的要求包括什么?

是对谁提出的要求?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宪法、刑法

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

那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法律这个特殊的特征呢?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具体含义: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即公民平等遵守法律。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

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特殊(三):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老人让座,法律会制裁你吗?

2.如果你入室抢劫或者故意殴打他人呢?

前一种行为只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后一种行为则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因为它已经触犯了法律。

学生回答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4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的教学案例,讨论下列问题:

1.陈建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2.人民法院是依据什么对陈建明进行审判的?

3.人民法院在这个案例中是一个什么机构?

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事实还说明,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那国家的强制力除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呢?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看守所、学校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可见: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前面学习现在我们知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最主要特征)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欢乐思想品德课堂就要结束,让我们从今天起,不仅要分清是非,还要以法为伴,与法同行!

四、巩固练习

同步导学对应练习

讨论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5页

第二课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案例分析:

《被告山杠爷》

讲述了发生在一个非常偏远的、治安秩序很好的山村的故事,山杠爷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品质很好,非常受人尊敬,村里有个年轻媳妇经常虐待甚至多次打伤婆婆,受到全村人的谴责,,山杠爷看不过,派人把这个媳妇抓起来游村,羞愤之下,年轻媳妇自杀了,事情捅到了上级司法机关,山杠爷被依法逮捕,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

探究:

(1)山杠爷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也为山杠爷鸣不平说明了什么?

(2)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的重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

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净化社会风气,而且还要依靠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问题。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一)自主探究:

请大家看书,四人小组交流找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完成表格

讨论探究

交流活动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6页

区别

道德

法律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小结: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

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

这就说明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除了区别之外,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

案例:

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

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

孙子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

老人悲愤难忍,走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

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

司法部门经查证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思考:

这个案例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怎样的联系。

通过案例:

我们知道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那道德对法律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案例分析:

P45

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

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扩法,道德的落脚点在于人心,在于人的思想,自觉,而且道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约束整个社会的各种行为。

所以说道德支持促进补充社会主义法律。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7页

概括的说:

法律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

(四)小小辩论:

那有同学要问了,道德和法律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请大家先分组讨论,我们开展一个小小辩论赛:

道德和法律谁更重要?

正方:

法律比道德重要

反方;

道德比法律重要

通过大家的辩论,我们都看到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各自的重要作用,其实,他们的作用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所以今天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五)畅所欲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吗?

三、总结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第三课时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一、导入新课

P47引言导入课题

分组辩论

畅所欲言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8页

二、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案例分析

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

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

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

重庆知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

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

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

结合上述案例,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公共秩序是指哪些地方、哪些场所的秩序?

(可例举说明)

(2)如果不对陈文武的行为给予强行制止会产生什么后果?

(3)对陈文武作出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维护社会秩序的还有哪部法律?

它们在维护公共秩序中发挥什么作用?

(归纳点评)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例如:

学校、车站、码头、商场、电影院、体育场、火车上等场所的纪律。

球迷陈文武的行为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导致球场秩序的混乱,严重的还会导致人员的伤亡。

破坏社会秩序,会滋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给个人、集体和国家造成损失,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9页

所以这些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惩处。

在这个案例中,对陈文武作出处罚的依据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维护公共秩序中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外还有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就是《刑法》,它们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律,也是人们同违反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通过警告、罚款、拘留等罚强制手段维护社会秩序。

请看下面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它所维护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10页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要养成守法的好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为此,我们应懂得,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怎样自觉地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下列情况下,你会如何选择的?

为什么?

活动一:

心灵的选择——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1)在公交车站等侯上车的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你会如何去做?

(2)观看演出时,现场人非常多,你在现场的话,会如何去做?

(3)(学生可自己设计情景)

通过以上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还要有安全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维护公共安全也就成为法律的一个重要职责。

活动二:

案例研讨——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人民安全

据《广州日报》报道,既未持有个人驾驶证,又未办理危险物品准运证的何某,利用人货车非法运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11页

送液化气,被深圳市宝安区消防大队依法处以治安拘留七天的处罚。

当日下午3时多,宝安区消防大队防火科队松岗镇一家气站进行防火检查,一辆停在气站门口,车身上没有任何易燃易爆物品准运标志,却装满液化气瓶的人货车,引起消防干警的注意。

检查发现,这辆人货车未办理危险物品准运牌照,车辆的排气管没有经过防爆改装,当时驾驶人货车的何某本人也没有驾驶证。

消防干警对车上液化气进行了清点,发现车上共有液化气40瓶。

请大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2)法律为什么要维护公共安全?

(3)我国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罚措施有哪些?

(5)上述案例中,何谋为什么被拘留?

消防大队这样做对于避免危害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点评)他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法律对他的制裁可以有效地警示众人,也保证了社会公共安全。

我国社会安定,生活有序,经济也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越来越快,但在利益地驱使下,就会发生许多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

那么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又该如何禁止呢?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12页

活动三:

假、冒、伪、劣

劣质大米:

查你没商量。

最近,漳平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巡查市场。

发现“问题大米”有50袋,约2.6吨。

三鹿奶粉、

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国家依靠哪些法律来规范经济行为?

(3)这些法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经济活动规则?

你是如何理解的?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经济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法律这一“保护伞”。

法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请同学们通过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活动四:

深度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1)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行为要分别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犯罪?

刑法和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我国刑法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

(3)在我国,有哪些执法机关?

你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职能吗?

(对此问题,可先让学生看教材第51、52页,然后多媒体显示下列表格,学生研讨完成。

年级初二学科思品主备人第13页

执法机关

性质职能

主要受理案件

三者关系

共同点(任务)

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最有力的武器。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人民法院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职责,我们有法律这一“保护伞”,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课外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关于法院审判的知识,准备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