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23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昔日旧貌变新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截止目前,全县共投入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263.5万元,落实帮扶资金103万,配备保洁员2592人,配备垃圾桶11.9万个,清运垃圾车(含三轮车、架子车、机动车)2641辆。

修建垃圾池(台)554个,村镇级垃圾填埋场568个,新购置垃圾运输车2641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农民群众也充分体验到了整洁舒适环境带来的美好享受。

全县涌现出了甘河镇胜利村、庞光镇化东村、石井镇柿园村等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96个,形成了全市推广学习的“户县模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户县电视台、《金户视野》等新闻媒体播发稿件40余篇。

成效明显

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农村面貌有了一个新的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相对“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秩序井然、生活舒适”的卫生环境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一、大创造,大提升。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污水塘、臭水沟、卫生死角等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庄道路、农居四旁整洁,杂物堆放有序,河道清洁,逐步改善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初步改变了农民群众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不良卫生习惯,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紧联系,促作风。

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大力推进,对口帮扶、驻村指导等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干部经常深入农村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了解农村实情,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三、顺民意,强基础。

村两委会班子积极响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顺应了民意,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提升了村两委会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号召力和凝聚力。

通过环境整治,一些村长期积存的班子涣散、民主管理等突出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达到了在整治卫生中推进工作,在工作中齐心整治卫生的目的。

四、聚活力,促发展。

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号召全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工作、抓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全民投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激情,为户县加快发展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事在人为

户县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经验是:

一、前提要领导重视,真抓实干。

2011年,户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通过了市爱卫办的检查考核,并名列全市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上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各镇、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具体的组织机构,及时落实保洁人员、资金和办公场所,并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户门前“三包”以及公共场所、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网络全覆盖,做到了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干、责任有人担。

二、关键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户县县委、政府努力作为,迎难而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宣传农村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用近几年来的实践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农村环境整治是县委、政府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载体,也是优化投资软环境的必然选择。

发展经济和农村环境整治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把二者放在同等地位,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自觉性。

三、核心要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2011年,县财政专门列支3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经费,并出台了《户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奖补办法》,按照“大干大奖、小干不奖、不干不奖不补”的原则,针对每季度检查考核的等次,对先进镇、村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镇、村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重点要典型引路,逐步推广。

按照标准评出了草堂镇草庙村、苍游镇南庆叙等5个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并组织全县镇、村干部利用两天时间进行观摩学习。

通过实地参观,使广大农村干部思想受到了触及,认清了差距,激发了他们开展工作的热情,推动了“后进转先进”、“先进转示范”。

同时,在农村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与先进村、示范村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三季度末,全县创建农村环境一类村229个,二类村246个,创建县级卫生村34个。

五、务必要建立长效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

制定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标准》、《户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并推行“健全一个机构(村级环境整治工作领导机构),组建一支队伍(固定的清扫保洁队伍),完善一套设施(固定的垃圾填埋场、垃圾运输车辆、清扫保洁工具等),对照一个标准(村级环境整治示范村标准),明确一个制度(环境清扫保洁制度),执行一个办法(村级环境清扫保洁考核奖惩办法)”的工作制度。

各镇向每个行政村派驻1—2名驻村指导员帮助开展工作,使农村环境整治走出了“乱了治、治了乱”的怪圈。

任重道远

户县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在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只有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巩固整治成果,不断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问题:

一、经费捉襟见肘,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集中整治、临时应对阶段,尚未建立长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有一个共性的困难是资金严重短缺,尽管县上不断的加大投入,拨出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环境整治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作,全县绝大部分村子没有集体经济,连干部的工资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整治环境卫生。

资金问题直接困扰着村子工作的开展:

一是保洁人员工资偏低,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全县大多数村子保洁人员工资仅靠县财政的补助来维持,月工资只有200—300元,有的甚至只有80元,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清扫垃圾间隔时间长,有的困难村子只有在上级检查时临时雇用保洁人员突击打扫,保洁人员和经费两个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二是硬件设施未能完全到位。

农村环境基础较为薄弱,农村道路、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处理,垃圾压缩站、垃圾运输车等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群众思想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卫生意识仍需增强。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改变缺乏主动性;

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整治的要求反差较大,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环境整治的步伐,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依然较大。

三、农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整治工作进展差强人意。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县、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总的来说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镇两级领导干部重视程度高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但有些村干部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不大,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是部分村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垃圾处理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整治效果难巩固。

目前,户县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就近填埋方式,简易垃圾填埋场虽有568个,但仍有36个村庄的垃圾填埋因靠近村庄或主干路,距离水源地较近,不符合设置要求。

还有部分村庄垃圾填埋场已填满,新的选址没确定。

仍然存在:

一些用新土临时覆盖的垃圾堆,还没有过几日垃圾重现;

还有一些地方是暂时无法搬运又影响市容的材料,就让人拿布去遮起来,能搬走的就藏起来,等检查过了再任群众搬出来放回原位。

对策和建议

一、持之以恒,着力加强组织领导。

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容易反弹,贵在持之以恒。

县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适时组织调研,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全县整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推动全县整治活动顺利开展、快速推进。

各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集各村书记、主任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全面掌握区域内各村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村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环境整治工作抓在手上、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抓好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结合村委会、党支部换届工作,县委应及时组织对新任干部的培训,注重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经济发展理念,使村干部成为本村的致富能手,成为遵规守法的带头人。

农村干部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才能对群众起示范作用。

另外,农民群众卫生习惯的形成,主要靠干部的教育。

甘河镇胜利村是户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其最重要的经验是,村党支部书记王讲话几年来坚持打扫办公室内外和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村内街道卫生。

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全体村民养成了每天早晨起床后自觉打扫房前屋后以及院落卫生的习惯。

三、多方筹措,不断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好的制度、好的政策要持续,要靠资金做保证,才能正常运转。

当前,县上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针对户县实际,采取“财政补一点、镇上贴一点、群众集一点”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的办法,县财政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农村环境整治补助标准,将原来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7—8元,镇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农户按每户人口多少和村子实际情况,适当收取一定的卫生费。

四、强化督查,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勤督查,是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明察暗访、公开报道、重点巡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激励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的巩固。

一是各镇要建立对村子的激励机制。

镇政府要将村子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考评的内容,并将村子环境整治情况作为加入新农村重点村的条件之一,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是增大对农民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补助政策的覆盖面。

在整治农村环境的同时,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四改”工作,只有农村全部实现了“四改”(改厕、改灶、改水、改圈),才能彻底告别三堆(土堆、粪堆、柴堆),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三是完善对农村卫生镇、村、户的奖励政策。

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全面好转。

五、全力以赴,尽快建设户县垃圾处理厂。

随着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尽快建设垃圾处理厂。

只要建好垃圾处理厂,才能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农村垃圾完全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城乡环境卫生才能达标。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成效。

一是这一工作是本届县委、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是农村群众的卫生习惯、文明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把惠及千家万户的这一工程完成好,必须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一手抓工作的落实,只有这样,一届接一届干下去,这一庞大的民心工程,必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