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67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当下最具人气的快乐产业、最富潜力的内容产业、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本文围绕我县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课题,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江山留胜迹:

条件与优势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应,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具有深厚的潜力,对其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

1、实力优势。

曲江新区与周至县联袂建设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截至目前已建成赵公明财神文化区、曲江农业博览园、道教文化区、延生观景区、化女泉景区。

这些景区的相继开园,直接拉动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周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资源优势。

周至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人文荟萃,名家辈出。

这里是世界人文经典《道德经》的诞生地,老子讲经的地方;

这里是华夏正财神赵公明的故乡;

这里还是仓颉苍峪造字台,中华汉字的故乡;

这里更是千古名刹仙游寺所在地,《长恨歌》的诞生地,董永、七仙女浪漫传说的诞生地同时,周至又是全国生态县,山清水秀、民俗独特,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3、品牌优势。

周至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秦腔、古乐、道情、山歌、剪纸、石雕、花灯、牛斗虎、古法造纸、豆村大蜡、渭旗锣鼓等众多民间技艺,历史悠久、艺术精湛。

这些传统文化品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4、市场优势。

周至人市场意识强,市场机制灵活,其优势已经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得到培育和体现。

如能将它应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定能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有力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入画图:

做法与成绩

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娱乐演艺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多种业态。

近年来,我县着力做深昨天文化(文化遗存),做实今天文化(各类演艺),做活明天文化(网络服务),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升,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2019年为例,在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和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做文章。

1、抓大项目建设,强支撑力。

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更高起点上进行文化表现形式、生产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市考指标和重点项目路线图、时间表及任务书,强力推进、重点突破,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据县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34.1%,超市考指标7.1%,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列全市13个区县首位。

我县始终把建设文化设施作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重点抓好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据资料显示,总投资1744万元建成的县文体中心,现已投入使用;

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周至剧院装饰改造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

总投资2937万元、总建筑面积17000㎡的县电影院重建工程项目已顺利完成,其中五层楼的颖苑商城楼、11层的2号住宅楼、7层的3号住宅楼现已交付使用;

县图书馆建起了200㎡的知识资源共享工程演播大厅;

艺职校和中菲集团下属的西安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办学,由中菲集团投资近400万元,在原校址新建了练功房、教室等基础设施;

财政总投入408万元的17个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已投入使用;

总投资1128万元,实现了全县37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覆盖;

全县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总投资1466万元建成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广场120余处;

投资220万元,为全县110个行政村配送了锣鼓、服装、乐器等文化活动器材。

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健身场地基本满足了我县群众自娱自乐,强体健身的需求。

2、抓龙头带动,强牵引力。

以2019年为例,全年文化体育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4万元,占县考指标4210万元的104%;

争取政策性资金2396.43万元,占县考指标500万元的479%;

招商引资3120万元,占县考指标3000万元的104%。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了加强,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保护。

在全县50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集贤鼓乐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豆村大腊、马召八家庄牛斗虎、楼观大玉木偶、周至皮影、渭旗锣鼓、周至道情、华夏财神、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等11个非遗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哑柏刺绣、二曲礼仪、西里和尚杜柳翠、熨斗村曲子、厚畛子山歌、周至竹马、周至剪纸、青山索圣母庙、周林海雕塑、周至翠峰马家饦饦等10个非遗项目进入市级保护名录,新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个。

集贤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古乐之乡。

各类群众文艺、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近400个团体队伍且活动频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市场经过不断整治,逐步规范有序。

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发挥着特色作用。

宗圣宫遗址、傥骆道遗址、赵瞻墓、财神庙、路德故居、王氏宗祠等6处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先后完成了八云塔、玉皇楼、王氏宗祠的维修和二曲墓的修复,建成了佛坪厅故城遗址碑石保护长廊和周至历史陈列展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秦寺塔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之一;

楼观台、仙游寺、大秦寺被列入道文化展示区规划进行综合开发提升。

3、抓品牌打造,强影响力。

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全力打造特色节庆文化产业品牌,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连续多年举办了春节文化活动、干部职工乒乓球赛、篮球赛、象棋擂台赛、书画展览、群众秦腔大赛、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同时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翰墨缘?

渭水情四市八县区弘扬老子文化书画联展、喜迎十八大周至县书法美术作品展、庆华兰亭杯周至县第三届书法篆刻临作展等大型书画展览。

文化下乡不断深入,每年都开展了夏日社区文化天天剧场及体育下乡活动。

全年送戏下乡完成771场,占县考目标700场的110.14%;

送书下乡3600余本,占县考目标3000本的120%;

送电影下乡4532场,占县考目标4000场的113.3%。

三、短板晴雨表:

瓶颈与问题

我县文化产业的短板集中表现在:

优势发挥不够、体制有待优化、产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滞后、文化人才匮乏等层面。

归纳起来主要是:

1、结构不优。

我县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机制。

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县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缺乏大型会展中心,不能有效形成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消费循环,上下游各个环节尚未形成紧凑的产业链;

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间层,譬如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还存在缺失和空白,在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流、市场咨询等辅助性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同时,文化产业在宣传文化系统热、其他部门单位比较冷还有的人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挣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

文化旅游元素尚处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阶段。

2、资金不多。

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都是采取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的模式,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停滞不前。

投资结构不够优化,特别是政策资金、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方面,在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资机制,政策倾斜、营销力度还远远不够。

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3、人才不足。

一是高层次人才匮乏。

近年来,虽然我县涌现了少量相对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但总体来看,各界领头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普遍缺乏,特别是文化产业开发人才严重缺乏。

二是新型复合人才缺失。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文化人才队伍中传统型人才比例较大,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些方面还刚刚起步,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充分。

四、唱响发展歌:

对策及建议

体制创新是文化的活力源,载体创新是文化的大舞台,产业创新是文化的持续力。

为此,如何加快发展我县文化产业?

笔者认为必须唱好五部曲,以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周至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努力达到文化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文化体育产业结构合理、文化产品绚丽多姿、体育竞技成绩喜人、文化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广大民众文化和身体素质普遍提高的目标。

1、在规划编制上下功夫。

周至文化产业要壮大和发展,必须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产业整体规划,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

一是统筹协调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适时成立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协调,审定发展规划和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产业整合,组织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推动县内外文化交流合作等。

二是建立文化+旅游+统计+楼观新区等部门合作机制,统筹文化价值挖掘和旅游市场开发,加快推进大文化旅游发展。

三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规划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科学进行产业布局。

在产业结构上,必须突出重点,立足周至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强集贤古乐、秦腔演出、特色旅游、民俗表演等优势行业,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现代文化中心和文化市场;

在空间布局上,要围绕我县一城一园一区建设,唱响生态立县和开放办县,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和低碳环保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在体制改革上出重拳。

文化产品具有与一般产品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公益性。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

因此,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民营资本的演艺团体),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曲江入住在我县的企业)。

一是建议政府可立足我县实际,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重点、分阶段、针对性地予以扶持。

适时成立周至县文化产业促进会,整合各方优势,引导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推动文化市场步入合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二是依托道文化展示区,启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县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有重点地扶持推进一批行业性产业基地,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在结构优化上做文章。

积极发展大众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文化旅游业、书画艺术业,重点做好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在楼观道文化景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仙游佛文化和大秦景教文化,打造旅游演艺精品。

建议借鉴我省华清池大型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革命圣地延安大型实景战争体验剧《延安保卫战》的成功案例,以文化项目引资,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通过招商引资,扶持文企联姻组建演艺集团,适时在道文化展示区打造推出常态大型实景舞剧《问道楼观》,投资拍摄电视剧《华夏正财神赵公明传奇》、微电影《白居易与仙游寺》等,整体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坚持高端演艺和大众娱乐并重,支持演艺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发展多层次的演艺产品,弘扬具有周至品质、周至气派、周至风格的演艺品牌价值。

同时还可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分别设立音乐创作基地、书画写生基地、摄影采风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吸引文艺家扩大正能量、汇聚好声音、传播美画面,提升美誉度,实现更多仁人志士关注周至、投资周至的双赢模式。

与此同时,还可创新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挖掘与旅游线路紧密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以地方戏曲、道情、山歌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演艺精品,精密设计周至特色一日游的景点和游乐园场所,延伸游览厚畛子。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化作用。

建议由县史志办牵头,文体广电局、教育局、马召镇等参与,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马召知行小学复原动态的历史场面,增加我县文化的品位、色彩和厚度,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此外,为适应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还可充分利用我县深厚的中医、太极、功夫文化和丰富的山水、人文、花卉、美食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着力培育现代都市人群需求旺盛的森林生态游、康体保健游、高端会务游、运动休闲游等新兴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

4、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

周至要实现文化产业新的跨越,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加强市场管理和市场培育,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畅通文化产品流通、销售、传播渠道,积极构建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根据我县文化资源分布的实际,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如历史悠久的道文化,厚重的财神文化等资源可进行整合,将文化资源与经济相融合,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以价值为魂魄,以产业为载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不同规格和价位的紫气东来老子汉白玉旅游纪念品或者其它衍生品;

巩固和发扬我县秦腔优势,进一步加强管理,更新设备,稳定队伍,提高演技,释放活力;

恢复周至电影院放映功能,弘扬读书月品牌;

在周至博物馆、仙游寺博物馆、佛坪厅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大馆藏容量,强化活动支撑,引导居民形成时尚、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门槛。

在道文化展示区周围打造集古玩、藏品、奇石、根雕、字画、邮票、文房四宝、珠宝工艺、老旧书报、产权交易、民间工艺品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品交易集散中心,与西安大唐西市相连接,形成辐射关中、影响西部的文化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

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引导文化营销服务朝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5、在人才聚集上务实功。

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文化含量高的智能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

按照文体产业投资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档次,在文体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促进文体广电事业与经济社会相协调。

因此,必须坚持培养和聚集并举,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

一要把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当作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引进规划。

二是实施名家工程,建立文化名人工作室,可采用聘用、访问讲学等形式,对文化名家提供创作生活便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开展评选周至本土和外来周至的文化名人、名师名作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文化名人和名师名作进行重奖。

四是开辟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用签约、聘用或项目承包等方式,为文化人才创业提供一切便利。

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对象上,引进一批业界知名、实绩突出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引进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春风起舞踏歌行,精心弹奏五部曲,我县必将成为一个集自然之美、文明之风、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现代之气于一体的生态周至、和谐周至、富裕周至。

2019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

我县从2019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9年底获市政府重庆市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授牌,一步一脚印造就了一个农机产业园。

目前,正值产业园区建设关键期,或为鼓劲呐喊,或为抛砖引玉,本文将试论其发展之路。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

2019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2019年的3倍;

据预测,2019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

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2019年实现产值50亿元;

按规划,2019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

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2019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

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2019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

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2019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

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

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

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从交通区位方面看:

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

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从政策支持方面看:

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

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

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

从产业基础方面看:

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

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

就招商引资而言,已正式入驻企业7家、意向入驻企业10余家,其中富福锻压公司将投资20亿元;

就基础建设而言,年内将累计完成投入1.25亿元。

目前,已投产徐州宋氏车业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等项目12个,农机具交易中心入驻农机经销企业21家、农机品牌22个。

二、冷静析现状,发展之路漫漫

(一)看外部,竞争激烈。

表现有二:

其一,行业霸主根基已稳,不会轻易割舍一城一池。

在优惠政策和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知名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且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

如占据北美50%市场的迪尔公司,已在津、京、豫等地扎根;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等销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凯斯纽荷兰公司,已在黑、沪等地立足;

产品畅销世界140余个国家的爱科公司,已在疆、黑、桂等地站稳。

同时,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鲁、浙等地的农机气候已成。

如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城,现有农机生产企业近500余家、2019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

其二,行业新军群起夺食,免不了一番激烈竞争。

从宏观上看,各省市在国家大政策和产业市场的引导下,纷纷各显神通,积极抢夺农机市场蛋糕;

从微观上说,周边湘潭的湖南农机产业园、武汉的中国武汉国际农业装备交易中心、成都的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都是各自省份的战略性农机产业基地,我市梁平的农机产业园也风头正劲。

这些园区或在技术、物流、投入等支撑,或在区位、交通等条件,较我县有优势,决定了我县农机产业的崛起之路免不了激烈竞争,注定一路荆棘。

(二)看内部,支撑尚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问题。

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求很高。

为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产业工人等支撑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恰是我们的最大短板。

二是物流问题。

物流事关生产资料的进和生产产品的出。

目前,我县正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且初显成效,但总体来说仍处于物聚而不流、物流而不畅的初始阶段,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小。

三是配套问题。

农机产业涉及到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机械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