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55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Word下载.docx

6530万贯

3690万贯

56.5

由此表可知宋朝(  )

A.城市职能发生变化B.财税结构发生变化

C.农耕经济走向衰退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

这反映了当时(  )

A.人地矛盾突出B.土地所有制变化

C.水旱灾害频繁D.传统犁耕受冲击

5.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

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

这会导致(  )

A.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 

B.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

C.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 

D.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

6.从15世纪中期起,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

1462年与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

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

造成欧洲这一时期白银开采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欧洲本土白银的大量出口

C.欧洲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D.亚洲国家闭关政策的影响

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钱漕、盐课等,其中地丁几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

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和官业收入几占岁入的一半。

从鸦片战争前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出(  )

A.西方列强的掠夺B.财政收入的减少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外贸易的扩大

8.董保存《走进怀仁堂》中记叙了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编制后,遂即拨发71000元及五架无线电报机,一下就解决了南方游击队的燃眉之急。

这一事例说明(  )

A.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建立

C.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D.国共双方合作抗日一致对外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载:

1943年签订《中美新约》、《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这表明(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 

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国际地位提高

C.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 

D.南京国民政府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

10.“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

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

”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

A.开展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组织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

11.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

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

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2.1949年8月,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俄苏维埃体制

13.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

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

“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欢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毛泽东说:

“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其中“又好吃”是指(  )

A.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 

B.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

C.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 

D.双方互相提供经济援助

14.1963年底至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指明了两大敌人即“两个大老虎,美国和苏联”,并强调必须团结绝大多数,以孤立敌人。

材料内容提出的背景是(  )

A.中国国内阶级斗争尖锐 

B.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

C.美苏争霸中苏联优势明显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15.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这说明(  )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政府高层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17.《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

下面有关这一法律颁布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独”势力猖獗,造成海峡两岸关系紧张B.两岸人民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九二共识”达成,“一国两制”方针指引D.“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8.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

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19.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1562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51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20.“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

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

手工工场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乡下,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

”材料表明16至18世纪的工人(  )

A.与资本家之间只有雇佣关系 

B.与资本家之间没有雇佣关系

C.具有小私有者的特点 

D.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1.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2.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

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叹垄断组织的扩张:

“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

”这说明垄断组织(  )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 

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23.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

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

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

这可以说明(  )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24.爱迪生告诫助手:

“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

”历史学家哈罗德·

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

他清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已。

埃文斯旨在强调(  )

A.没有创新的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消遣 

B.创意转变为商业现实的重要性

C.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 

D.爱迪生发明了实用电灯泡

25.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粮食过剩问题,到50年代这一问题更加恶化。

之后,美国政府不再把剩余粮食看成包袱,而是把剩余粮食援“友好国家”,变成美国的机会和政治本钱。

产生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粮食过剩 

B.越南战争爆发 

C.苏联势力扩张 

D.古巴导弹危机

26.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这些组织的出现(  )

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27.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

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这表明法国(  )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28.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

A.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B.安全先行

C.互不干涉 

D.互利协作

29.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

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大国丧失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 

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

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 

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30.“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

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

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材料阅读(共3大题,6小问。

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

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

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

有何意义?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

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重心地位日益巩固,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1930年美国出台史慕德一哈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至53%,但并未解决美国面临的困境。

1934年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成为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摘编自戴军《自由贸易理论对美国外贸政策的影响及简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

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业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

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

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

1860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

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

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

1。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高一段考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古代中国的二牛抬杠耕作法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西部地区广泛推广,故A项错误;

无论是中唐时期的二牛抬杠法还是盛唐时期的精耕细作,体现的都是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故B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农民生活状况的相关相关描述,故C项错误;

同样,租佃制度在材料中也没有相关体现,故D项错误。

2.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不难得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A项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志是南方人口的增多以及南方赋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而非棉花的普遍种植,故B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府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这并不直接代表“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故D项错误。

3.B【解析】材料“宋朝某些年代国家财税收入统计表”,与城市职能的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

通过分析材料“货币收入总额”“商税收入”“商税所占百分比”三组数据可知,商税的比重提高,因此反映出其财税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材料中商税的比重提高,但没有信息表明农耕经济走向衰退,故C项错误;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和生产雇佣关系的出现,而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4.A【解析】材料中“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表明是对边角地块的农业开发利用,故A项正确;

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不符,故B项错误;

如果水旱灾害频繁,那么“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就难以开发,故C项错误;

无论材料中“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是哪种田,都离不开当时主流的犁耕,故D项错误。

5.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举人缙绅及其子孙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小户农民为逃避政府的赋税投靠缙绅府下,因而会壮大缙绅的实力,也会加剧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

材料内容无关科举取士的范围,故B项错误;

因缙绅阶层享有免税特权,因而税收对象不会上移到缙绅阶层,故C项错误;

材料中缙绅阶层的形成必须以中举为前提,因而不会出现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故D项错误。

6.C【解析】从“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可知白银产地在欧洲,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从拉美非洲的掠夺大量白银,可知欧洲白银不是用于出口,故B项错误;

欧洲从殖民地掠夺白银,增加本地白银开采量都是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亚洲国家闭关政策不是欧洲白银开采量上升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7.D【解析】西方主要是从中国掠夺原料,而不是税收,故A项错误;

材料看不出财政收入的减少,故B项错误;

自然经济解体与材料意思无关,故C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

对比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即可发现,此前地丁税占三分之二,但是鸦片战争后,增加了关税、厘金等税收种类,且占全部税收的一半,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外贸易有关,说明中外贸易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

8.D【解析】这一事例并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发动了几次反共高潮,故A项错误;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日力量对比情况,故C项错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给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拨发物资,表明两党处于合作状态,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故D项正确。

9.B【解析】材料反映的仅仅是“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并不能说明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是1943年,当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成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所以帝国主义国家取消一些在华取得的特权,故B项正确;

材料中仅仅是英美放弃一些侵略特权,不是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故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技巧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0.B【解析】材料中一年来指的是解放战争一年以来(即1947年),“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说明此时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开始战略反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扛”表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可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挺进大别山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的一次战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

渡江战役是以解放南京为目标的战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11.C【解析】/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

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

“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

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

12.A【解析】据材料“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