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784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是个亲和幽默的老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啊!

” 

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

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

如果拨开历代对孔子有意无意的神化,直接走入《论语》,我们便会充分地感受到孔子的鲜活,感受到中国第一位职业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

孔子从30多岁起,即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他从不因门弟、资质、学费等问题来选择教育对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办私学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他弟子遍布六国,相传前后有三千余人。

孔子经常和学生开玩笑。

子游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做着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将那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孔子前去看他,乐了:

“就这么个小地方,也值得卖力?

”子游认真地回答说:

“夫子不是经常教导我们,管理国家要从教育老百姓入手吗?

我正是按夫子的意思做的呀!

”孔子看子游当真了,这才正色告诫其他弟子说:

“同学们注意了,子游是对的,我刚才不过是开玩笑而已!

”而在另一段记载里,孔子和弟子一块儿畅谈人生理想,子路率直,冉有谦虚,公西华嘴巧,而只有曾皙像没事人似的在弹瑟,然后满不在乎地说,他只想在晚春的时候,带一帮孩子戏水吹风。

孔子长叹一声:

“吾与点也!

”而一旦有人把孔子惹急了,他也会破口大骂。

比如当时有人用人形陶俑陪葬,孔子就恨恨地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直接骂人家断子绝孙。

在教学上,孔子并不刻意把自己装扮成全知全能的形象,而是坦白地承认自己知道的非常有限。

事实上,夫子也有非常狼狈的时候。

他曾经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的问题,他们请求孔子当裁判,孔子面红耳赤,无以言对,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知道。

两个孩子很失望,嘲笑他说:

“人说你是无书不读的圣人,谁说你知道的比别人多呢?

”但是孔子素来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哪怕是在孩子们面前。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

孔子的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

他时常承认自己不如老农,不如老圃,不如采桑女,并且感叹: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孔子很注重教学方法,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同一个问题:

“听到了道理,就要马上做吗?

”孔子知道子路比较急躁,就回答他说:

“你有父母在啊,应该先问问他们,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自己拿主意呢?

”而回答冉有却截然相反:

“是啊,马上做!

”原因是冉有胆子比较小,凡事再三思量还是下不了决心,所以要鼓励他勇于行动。

孔子还善于启发诱导,他常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他独创“五步教学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些都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

孔子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在孔子那里,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孔子讲礼,讲政事,讲做人,总是习惯结合当时的时事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领悟做人的道理。

孔子重德胜过重才,重实践胜过重知识,而当子夏特别喜欢读书的时候,孔子还特意提醒他不要念成书呆子,这,正是不折不扣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

不但如此,孔子还以他光辉充实的人格感染着学生。

这种人格,包括高度的原则性,百折不挠的精神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谦虚谨慎的待人之道……孔子有一次被围困在陈蔡交界的荒野,断了粮,有一些弟子产生了动摇,孔子说:

“君子始终坚持理想,所以才会有这样艰难的处境,并且也能够挺住。

”然后照样讲学、弹琴、唱歌。

有这样的人格,这样的气概,难怪他的弟子将他比做日月,并在他死后为他守墓三年。

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并非尽善尽美。

有一个叫宰予的另类学生,“利口辩辞”,很让孔子头痛。

孔子说父母过世,应该服丧三年,宰予则认为一年就足够了。

孔子问:

“居丧时你吃着稻米等精美食物,穿着锦缎的华丽衣服,你安心吗?

”宰予回答说:

“安!

”孔子很生气,说:

“那你就这么做好了!

”另一次,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本来就对宰予有成见,就非常严厉地批评说: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现在看来,宰予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学生,而且很有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可惜孔子有着强烈的复古倾向,对于这样的学生,也就难免有失温柔敦厚之旨了。

孔子的局限当然不止于此。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但他的教育方式就与孔子有明显的不同。

《论语》是语录体,而苏格拉底则以对话的形式来谈论自己的思想。

论语中对话很多,但《论语》中的对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所谓的启发式带有很强烈的设毂意味,是类似于“教义问答”的权威对话和独白。

孔子自己其实也是述而不作,对古人亦步亦趋。

而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没有预设的前提,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双方是自由的,平等的。

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说:

“我爱我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这种态度使得后人能够不断地超越苏格拉底而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而孔子的学生,只是尽力去体会揣摩老师的意图,没有人会想到要超越,而后世的无数学子孜孜不倦所做的,只是为圣人作注解,然后代圣人立言而已,宰予一类的学生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这种教育方式,或许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原地踏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