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4135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199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1999

地方标准

《建筑施工优质结构工程评定标准》

DBJ09-2007

《建筑工程“绿岛杯”奖(省优质工程)评审标准》

DBJ/10-2007

2.工程概况:

文昌市“金城广场1#、2#楼项目”工程位于文昌市文清大道,建筑面积约为21723.93平方米。

拟建工程地上主要为住宅及商业用房,其中1#楼为19层,建筑高度60.15米,为商业住宅楼;

2#楼为19层,建筑高度60.15米,为商业住宅楼。

地下1层,为车库、人防及设备用房;

裙房3层,为商业用房建筑高度9米。

基础采用PHC高强度预应力管桩Φ500×

125B型桩,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场地表层经人工改造回填而成,场地地形高差约为0.5-1米之间。

该工程由文昌佳友实业有限公司兴建,海南泓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海南柏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文昌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承包。

3、施工安排:

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本工程2012年12月开工,第一段垫层开始浇注时间为1月6日,地下室完成时间为4月底,预计在2013年9月下旬完成全部主体结构施工;

3.2供应方式:

本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根据考察确定本工程主体结构预拌混凝土由永强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负责供应。

3.3劳动组织:

3.3.1管理层负责人:

混凝土主管:

3.3.2劳务层职责:

3.3.3工人数量及分工

序号

工种

数量

1

后台卸料

6

2

振捣手

4

3

前台卸料

20

抹面

10

合计

40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4.1.1.1混凝土坍落度要求:

(1)防水混凝土坍落度140-16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2)普通混凝土坍落度160-180mm。

(3)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和夜天)、运输道路的距离、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品种、附加剂品种等)变化、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等情况来调整原配合比,从而保证浇筑时塌落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以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4)当气温较高的时候,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供在不同温度下、在单位时间内的塌落度损失值,以便能够在现场掌握混凝土罐车在现场的停置时间,并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随时调整混凝土罐车的频率。

(5)浇筑前经测试不符合塌落度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必须退场。

4.1.1.2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离析,要求混凝土有足够的粘聚性,在泵送过程中不泌水、不离析,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规定,泵送混凝土10S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得超过30%,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泌水速度要慢,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可泵性。

4.1.1.3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要求:

(1)底板防水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小时,终凝时间为不小于8-10小时,初凝、终凝时间应有试验结果。

(2)墙体抗渗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8小时,终凝时间为10小时。

(3)梁板、柱、墙体普通混凝土初凝时间为4-5.5小时,终凝时间为6-8小时。

(4)配合比确定后原材料使用应固定品种、掺量,如有原材料品种、掺量变更,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做文字记录。

4.1.1.4质量要求:

(1)确保所有原材试验资料真实、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2)确保本工程所用混凝土无开裂、渗漏现象。

4.1.2养护室设备要求及设备的准备工作。

因材料检验实验室距离现场较近,现场不再设立标养室,试块拆模后立即送往试验室标养室进行养护,由试验室负责养护及管理试块。

4.1.3预拌混凝土技术交底。

根据设计要求、规范规定、及工程需要编制预拌混凝土技术交底书。

混凝土供应时必须按照技术交底书中的各项规定进行。

技术交底书供、需双方单位盖章,具有法律效力。

4.1.4±

0.00以下对碱集料反应的要求。

执行建设部及市建委关于“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文件精神,不得使用高碱活性集料。

搅拌站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水泥中碱含量+外加剂中碱含量+15%粉煤灰中碱含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得大于3kg,碱含量应有试验结果。

4.1.5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项目

内容

地下室

垫层

C15

底板

C35

外墙

梁、板

内墙、柱

1#

基础(桩基承台、基础梁)

柱、墙

基础顶面~9.25

9.0以上

C30

-0.95~9.0

楼梯、构造柱、圈梁、过梁、屋面构架

2#

3.0~9.0

裙楼

基础顶面~-0.5

-0.5~12

12以上

-5.7~-0.5

4.2机具准备及现场布置

4.2.1施工机械及所需原材料。

机具名称

型号

混凝土泵

HBC-60C

1台

混凝土汽车泵

43米

混凝土泵管

Φ125

100米

布料杆

2台

振捣棒

10条

振捣器

10台

4.2.2提供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线。

从结构施工开始,混凝土浇筑的标高控制线从现场标高控制点引至结构竖向构件上,作为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的依据。

混凝土标高控制线随结构施工依次向上传递;

并应定期进行复检,避免误差累积。

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1流水段的划分:

5.1.1基础底板

本工程基础底板施工范围内共有三条后浇带,根据各栋所占区域及面积基本一致原则划分为三个流水段。

5.1.2地下室竖向结构及顶板

竖向结构在各自流水段内单独流水。

顶板流水段划分为三个流水段,划分方法与底板一致。

5.1.3地上结构流水段划分

地上结构1#楼与商业楼相连,共划分为二个流水段,商业楼完成后1#楼单独流水,2#楼不再设置流水段,各栋间组织相互流水施工。

5.2混凝土的拌制:

本工程选择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全部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

混凝土搅拌站应根据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等级、技术要求及其他性能和要求,首先进行试配工作;

经检验试配合格后方可供应现场施工。

5.2.1原材料的允许偏差:

5.2.1.1对水泥的要求: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为避免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因水化热和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和料时,水泥用量不得低于280kg/m3。

搅拌站对使用的水泥质量严格控制,严禁使用不合格和过期水泥。

5.2.1.2对砂石的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的要求,本工程采用的粗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要求,采用碎卵石,最大粒径25mm,采用连续级配,其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

细骨料执行JGJ52-92标准,采用中砂,要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小于15%,混凝土中砂率控制在35~45%之间。

按重量计,砂石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有害物质含量≤1.0%,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不得深于标准色。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

5.2.1.3对搅拌用水的要求:

(1)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55。

5.2.1.4外加剂、掺和料要求:

(1)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2)掺和料采用Ⅰ或Ⅱ级粉煤灰,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经试验确定,不得大于20%;

防水混凝土采用微膨胀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减水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3)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5.3混凝土运输:

5.3.1运输时间的控制:

5.3.1.1底板混凝土浇筑,供应速度为10分钟一车,每小时供灰量70-80m3,施工现场有特殊情况发生时,按照现场管理人员通知,可适当调整发车频率。

应考虑夜间施工。

5.3.1.2墙体混凝土供应速度为每10分钟一车。

5.3.1.3梁板混凝土浇筑速度为每8分钟一车。

5.3.2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台数的选定:

搅拌站至现场距离约为15公里,道路比较畅通,基本无堵车现象,一般情况下车辆从搅拌站至现场需25分钟左右,夜间需20分钟左右;

混凝土运输罐车初步定为10-15台。

实际混凝土浇筑中如出现不能连续供应或现场混凝土积压情况,可联系现场调度进行调整。

5.3.3现场混凝土运输的方式选择:

(1)基础垫层采用塔吊或汽车泵浇筑;

(2)桩基承台部分采用一台汽车泵浇筑。

(3)地下室底板主要采用一台地泵浇筑,配备一台汽车泵配合浇筑。

(4)地下部分墙体、柱、楼板主要采用汽车泵及塔吊配合浇筑。

(5)地上部分结构主要采用一台拖泵及塔吊辅助浇筑。

(6)当墙体采用拖泵浇筑时用布料杆分层。

(7)柱、特殊部位梁柱接头采用塔吊吊运浇筑。

5.4混凝土浇筑

5.4.1一般要求:

5.4.1.1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模板、预留、预埋的预检工作,钢筋、专业管线应完成隐检工作。

5.4.1.2混凝土振捣时产生震动荷载,在支撑牢固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导致模板上浮、移位、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应随时观察模板变化情况。

出现漏浆、上浮、变形过大等现象,立即停止浇筑,对出现问题的部位及类似部位进行修补、加固或增加支撑,确保没有问题后方可继续进行。

5.4.1.3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与排钢筋接触,防止钢筋移位。

5.4.1.4地下一层至首层层高均较大,竖向混凝土须分二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3米时应加窜筒或溜槽。

5.4.2施工缝的位置及继续浇筑前的要求

根据后浇带位置划分流水段的总原则留置施工缝。

未在后浇带范围内的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5.4.2.1结构施工缝的留置

墙体水平缝:

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应在板底标高以上2-3cm,。

墙体垂直缝:

设在墙体门洞口跨中1/3跨度范围内,或纵横墙交接处。

框架柱施工缝:

设置在框架梁底往上2-3cm处。

单向板: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梁与墙交接处:

在墙体上按照梁的截面尺寸留置豁口。

楼梯休息平台:

留在楼梯梁在休息平台一侧距楼梯梁500mm处。

5.4.2.2施工缝的处理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浮浆,剔凿至表面露出石子为准,并浇水湿润。

(2)在浇筑新的混凝土之前,先刷一层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做结合层。

浇筑时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墙体水平施工缝浮浆剔凿前,必须弹出楼板底、梁底标高线和浮浆剔凿控制线,剔凿控制线比标高控制线高5mm。

(4)框架柱水平施工缝浮浆剔凿前,必须弹出梁底标高线和浮浆剔凿控制线,剔凿控制线比标高控制线高5mm。

(5)楼板上表面墙体水平施工缝剔凿前,必须双面弹好支模控制线、墙体外边线和剔凿控制线,剔凿控制线应比墙体外边线小5mm。

5.4.3基础底板浇筑方法:

本工程基础底板厚度为350mm,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厚度为1100mm,但为保证工程质量及结构安全施工时按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考虑。

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由远至近,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

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一台地泵、一台汽车泵配合浇筑。

5.4.3.1浇筑顺序:

基础底板按照后浇带位置划分为三个流水段,施工时依照Ⅰ→Ⅱ→Ⅴ的顺序进行。

5.4.3.2浇筑方式:

混凝土输送拖泵、汽车泵配合浇筑。

5.4.3.3地下室底板、伐形基础、桩基承台混凝土按各自流水段浇筑完成,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汽车泵出现问题应及时启用备用托泵。

5.4.3.4拖泵就位时,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垫好支脚以保持平稳,利用90弯头沿护壁进入基坑,在坑边搭设钢管架,泵管固定在架子上。

安装输送管道应符合线路短、弯头少、接头严密的要求,并且安装输送管时应注意不使管道直接与结构模板接触。

拖泵及汽车泵一端泵管应固定,减小管道冲力,支架与管道间加木垫块缓冲物,以减少振动。

5.4.3.5集水坑、局部深基坑部位与底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电梯底坑由于基础深度较深,采用筒模施工;

筒模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防止模板上浮,电梯井深基坑混凝土与底板同时浇筑。

5.4.3.6地下室墙体导墙采用吊模施工,底板板中局部为1.3米高大梁,为保证结构质量拟一次浇筑完成,导墙浇筑至板300mm。

浇筑时应注意下料应均匀连续。

5.4.3.7高低跨部位混凝土浇筑前,在低跨内距高跨2米左右设置40cm(约1/2底板厚度)高铅丝网延缓混凝土流淌长度。

注意:

钢丝网不能绑扎到底。

5.4.3.8后浇带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安排施工人员进入后浇带内,将杂物清理干净,将混凝土污染的钢筋擦洗干净,同时待混凝土终凝后,将铅丝网、窗纱及施工缝接触面处理干净,底板上表面两侧砌120mm厚、200mm高挡水墙。

后浇带上表面用18mm厚多层板覆盖严密,防止杂物落入。

待同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两个月后,在后浇带浇筑前放置缓胀型BW止水条,间隔1.0m用水泥钉钉牢,浇筑混凝土前1小时将施工缝浇水湿润。

5.4.3.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应在本层楼板混凝土浇完两个月方可浇灌伸缩后浇带,图中注明的沉降后浇带必须待主楼的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后,且主楼的沉降接近稳定标准,方可浇灌后浇带。

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均大于原混凝土一个等级。

5.4.3.10混凝土振捣:

(1)在出料口布置2台振捣棒,解决上部振捣,在流淌的坡角处布置2台,确保混凝土密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集,先振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为止,插棒间距不大于40cm。

(2)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

5.4.3.11混凝土表面抹压:

为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铁抹子辗实搓压三遍,最后用塑料刷沿南北方向均匀刷出纹道。

5.4.3.12底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1)材料措施

Ø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及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低用水量、水泥用量和胶凝材料的总用量,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

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和温度收缩。

在满足现行标准和混凝土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优质粉煤灰的掺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采用缓凝外加剂,延缓水泥水化速度,降低单位时间内水泥水化热量。

采用膨胀剂或抗裂防水剂,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以补偿水泥水化引起的体积收缩。

(2)施工措施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后的最高温度,减小与外界环境的温差。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多次进行表面抹压,加强混凝土密实度,减少混凝土表面在凝固过程中出现的收缩裂缝。

(3)养护措施

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分区筑坝蓄水养护,充分保证混凝土的湿润,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小混凝土内部温差及与外界环境温差。

根据混凝土测温记录调整养护蓄水深度,从而调整对混凝土的保温或降温,达到混凝土温差要求,减少裂缝发生。

底板上底梁及导墙采用喷洒水养护。

(4)混凝土测温

测温方法

时间安排:

第一至第三天每2小时测一次,第四至第十五天每4小时测一次,第十五天以后每6小时测一次,直至温差符合规范要求为止。

同时应测大气温度并记录。

测温工具选用电子测温仪。

在测温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超过25℃时,应及时采取增加或减小蓄水厚度对混凝土进行保温或降温,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和裂缝。

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后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交由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养护的依据。

测温孔布置:

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地板厚度尺寸布点,在中心点、角点等代表性部位布点,保证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各点的温度情况。

测温管在砼浇筑前夕进行。

当拟施工段钢筋绑扎完成,进行钢筋验收时,可开始进行布点施工。

布点时按照已确定的测温点平面位置图进行布点。

测温孔用薄壁钢管,下口密封,上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封严,每点布置上、中、下三根不同深度的测温管。

每处设三个不同孔深的测温孔,深孔深度1200cm,中孔深度600cm,浅孔深度100cm。

砼浇筑时,应提醒操作人员,避开测温管布置点,防止测温管变形或松动。

5.4.4墙体:

5.4.4.1浇筑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油污;

架设的混凝土泵管和布料杆固必须定牢固;

钢筋密集部位用30mm振捣棒进行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准备好溜槽和料板;

浇筑必须将多层板及木板湿润。

5.4.4.2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mm厚的同强度等级、同配合比的砂浆,防止烂根。

c.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式,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50mm。

5.4.5顶板:

浇筑前清除杂物等,混凝土泵管固定牢固,胶合板及木板湿润。

混凝土浇筑时沿短边或次梁方向推进。

间隔2m拉一道50cm标高线控制标高。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至少抹压3遍,最后用塑料刷顺南北方向刷出平行纹道。

框架柱、墙体支模部位必须保证平整、标高一致。

5.4.6框架柱:

采用塔吊浇筑,每次浇筑按3~4棵框架柱为一批同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450mm,该批框架柱浇筑完成后再浇筑下批框架柱,浇筑总高度为梁底上返20~30mm。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mm厚的同强度等级、同配合比的砂浆,防止烂根。

5.4.7附墙框架柱:

与墙体同时浇筑,由于墙体与附墙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墙体、附墙框架柱用拖泵配合布料杆同时浇筑。

5.4.8门窗洞口、预留洞口部位:

门窗洞口、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同时浇筑、同时振捣,两侧混凝土浇筑高差不得大于450mm,防止洞口一侧的侧压力过大,将洞口模板挤向另一侧,造成洞口位置偏移。

5.4.9地下室外墙施工缝的防水措施:

外墙施工缝采用BW缓胀止水条做法,具体为:

外墙与外墙竖向施工缝;

外墙与顶板水平施工缝;

外墙与梁窝处施工缝;

外导墙与外墙水平施工缝。

止水条安装要求砼基面清洁,无积水,止水条与砼施工界面必须紧密接触,不能脱离界面,止水条接头处靠自身粘性搭结3cm-5cm,或用金属丝绑牢。

5.4.10混凝土泵管的固定

5.4.11混凝土泵的选型

拖泵采用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两台HBT-60C型、(计算见附件)。

HBT-60C型最大泵送压力为16.5MPa,混凝土最大输出量为62.5m3/h。

实际平均输出量为62.5×

0.8(配管条件系数)×

0.6(作业效率)=30m3/h。

泵管直径为Φ125。

5.4.12浇筑的工艺要求及措施:

(1)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出现间断;

如出现间断,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制作分层标尺杆用于控制混凝土的分层下料厚度,分层杆每450mm为一层。

夜间施工时要求有足够的照明,保证混凝土下料工能够看清标尺杆的标志。

通过分层下料厚度和分层振捣,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控制不过振和不漏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观感质量。

倾倒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米,超过3米时应使用串筒或溜槽。

(3)墙柱等竖向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前,在接头位置应先铺一层与结构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便于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4)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次移动位置的间距应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以450mm进行控制。

(5)墙体底部漏浆控制:

模板安装前应弹出模板就位线,加设50mm宽20mm厚的海绵条。

(6)螺栓孔漏浆控制:

防止模板穿墙螺栓孔漏浆,止水螺栓端部设锥形堵头,穿墙螺栓套管端部设塑料堵头,该堵头在螺栓孔封闭前取掉。

(8)模板漏浆控制:

在两块模板之间加贴海绵条,海绵条不得突出模板面,防止浇筑到混凝土墙体内。

5.5混凝土振捣:

5.5.1底板:

采用直径为50mm的振捣棒振捣。

在出料口布置两台振捣棒,解决上部振捣,在流淌的坡角处布置两台,确保混凝土密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石子不再下沉为止,插棒间距为450mm。

标高控制利用墙柱钢筋标好的450mm,拉线控制,间距不得大于2m。

5.5.2墙体:

墙体用直径为50mm的振捣棒振捣,插点间距不得大于750mm,深入下层不小于50mm。

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小时。

浇筑的高度大于3m的用加长软管深入模板内下灰。

墙顶浇筑标高要比要求的标高多20-30mm,以利于剔除浮浆。

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及振捣。

5.5.3门窗洞口、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振捣:

门窗洞口、预留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同时振捣,防止洞口一侧的侧压力过大,将洞口模板挤向另一侧,造成洞口位置偏移。

洞下墙用振捣器振捣外模,确保洞下墙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5.5.4梁柱接头、钢筋密集区混凝土振捣:

在钢筋较为密集的梁柱接头处采用30mm振捣棒振捣;

在钢筋特别密集的部位,用一端砸扁的钢管(或撬棍)将钢筋撬开一定的缝隙,用30mm振捣棒振捣,同时在柱头四面的框架梁内放置50mm振捣棒进行振捣。

5.6混凝土养护

5.6.1垫层、底板:

在混凝土成型后,用木杠刮平、压实,一般两遍,再用木抹子碾压一遍,保证其平整,标高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