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71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Word文档格式.docx

行政手段

三、考点疏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作用)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可以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②市场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市场秩序

(1)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如果没有市场规则的制约,市场交易就会失去公平、平等、公正,就会出现强买强买、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

市场就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配。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交易中各种不法行为屡有发生,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乃至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如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中毒事件,2000年河南等地的毒大米事件,2003年安徽等地的劣质奶粉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都是违反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恶性事件,不仅不道德,而且必然受到法律制裁。

(3)规范市场秩序

①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④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诚信经营、开展正当竞争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等产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麻醉品等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

自发性:

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下进行的,在利益驱动下会产生一些违反市场原则的行为,如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排放废水、废气破坏环境,窃取他人智力成果等等。

盲目性:

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生产各方面信息及其变化趋势,致使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如某种商品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消费得不到充分满足。

滞后性:

由于市场价格的形成和传递有一个过程,一旦传递到生产经营者手中进行生产调整,就有一个时间差,致使市场调节带有滞后性,成为一种事后调节。

②“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的后果。

后果:

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共性特征概括为:

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都有宏观调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做的更好、更有效。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做的更有效,这是私有制条件下无法办到的。

2、加强宏观调控

(1)原因: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2)含义:

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财政收支政策等手段;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等手段。

国家还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经济合同、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注意】

名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的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③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就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如:

国家通过工商政府行政机构检查、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通过行政命令、指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物价涨落等等。

(5)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弊端,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

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市场怎样配置资源;

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③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④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⑤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难点: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宏观调控的手段

五、易混易错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生、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

(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法为主)

5.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六、典例精析

【例1】

(09江苏卷13)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目起施行。

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这一规定要求食品生产者必须

A.严格遵守市场规则B.转变企业经营方式

C.明确企业经营战略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食品生产者要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检验,这实际是要求食品生产者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故A项正确;

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例2】

(09安徽卷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解析】本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只有A属于货币政策,BD属于财政政策,C属于价格政策。

【答案】A

【例3】

(09海南卷2)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我国出台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下列宏观调控措施中能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有

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④提高出口商品关税税率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注意设问的关键词“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措施,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不利于扩大内需,故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④的说法主要是影响商品的出口贸易,与题意不符合。

①③的说法均符合题意。

故排除含②④的选项,本题选A项。

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09国庆长假,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再像往常一样涌向各个景点,而选择去乡村体验田园生活。

为此,一些乡村适时推出休闲旅游农业,接待城里人前来垂钓、采摘鲜果蔬、品尝农家饭等。

.“一些乡村适时推出休闲旅游农业”表明(A)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

B.享受性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C.生产决定消费

D.我国存在差别开始消除

2.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3.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说明(A)

A.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B.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控经济

C.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主

4.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

这些措施有利于(D)

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②优化外贸结构

③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的职责。

这是(C)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6.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规定商场实行有偿提供塑料袋。

据调查,国家这一规定实行后,顾客购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明显减少。

这反映了消费行为受(A)

①价格的影响②从众心理的影响③收人的影响④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

此回答7~8题。

7.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B)

A.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B.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使人民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升值

8.下列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有:

(A)

①财政政策②税收政策③银行利率④按劳分配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根据两会会议精神,到2010年底国家投资4万亿用于十项措施,主要用于加快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

国家投巨资扩内需促增长说明(D)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B.市场并非万能

 

C.国家实施“共同富裕”的战略D.国家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10.从2008年9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汽车消费税政策,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国家采取这一政策旨在(A)

①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调节个人的收入分配

③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④引导居民消费与收入水平相适应

A.①B.①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08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国家质检总局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的结果。

结果显示,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过高,致使长期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幼儿出现众多肾结石患者。

一时间,中国政府和食品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于此同时,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的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并简述该事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2)有人说,作为企业只要能讲求信用,企业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你认为政府、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1)①说明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的缺陷。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会不择手段,违反了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和诚信的原则。

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资源浪费严重,社会经济不稳定(或经济波动)等不良后果。

民族品牌受到严峻挑战;

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2)①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企业还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③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

(4分)②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依靠科技、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4分)③消费者要学法、守法、用法,提高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4分)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4.说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总体小康的表现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的经济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展建设生态文明

小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

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本要求

经济又好又快根本方法

建设科学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促进国民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重要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一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

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四、易混易错点:

1.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区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五、典例解析

(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