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908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草药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当归:

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

花期6-7月,果期7-9月。

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

三七:

又称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及广西深山中。

党参:

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

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

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

黄连也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

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菊属:

俗称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冬虫夏草:

又名中华虫草,是中国历史中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

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主要产于中国大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和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

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

"

形似聚贝子"

,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

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复伞形花序,羽状复叶,多年生草本植物。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

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产后瘀滞腥痛;

症瘕肿块;

胸胁疼痛;

头痛眩晕;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等。

半夏:

又名地文、守田、和姑等,属天南星目。

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

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白芍药:

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芍药入药,有补血养血的功能。

天麻:

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

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

黄芪:

又名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

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

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

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

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

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大黄,别称将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

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

白术:

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术、冬术、浙术、种术、祁术等。

昔为中国浙江特产,现安徽、河北、福建、湖南等省都有栽培。

槐花广义是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

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米”;

花开放时采收,称为“槐花”。

杜仲:

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

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

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其味甘,性温。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

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

枸杞子"

,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

沉香,是一种药材名,属药瑞香科植物;

也指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很香

沙参:

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是《中华本草》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沙参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

味甘;

微苦;

性微寒;

归肺;

胃经。

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青蒿:

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

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

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及苦味素等。

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地上部分。

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晒干。

古名"

菣"

(qì

n)。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青蒿茎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至8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

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

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鱼藤:

属于豆科藤本植物,攀援灌木,全体秃净。

单数羽状复叶。

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于老枝上;

花柄聚生,稍长于萼;

萼钟形;

花冠蝶形,粉红色。

荚果扁平而薄,斜卵形或矩圆形。

花期8月。

果期9月。

其根部含杀虫活性物质--鱼藤酮及类似物。

鱼藤酮杀虫谱广,可防治800多种害虫,是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

白花除虫菊,菊蒿属数种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洲西南部;

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

这类植物过去被视为单独的一属--除虫菊属(Pyrethrum)。

典型种为多年生的红花除虫菊,其深玫瑰红色的大型舌状花环绕著中央黄色的管状花盘,整个头状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茎顶;

叶具细缺刻。

现代变种的舌状花还呈现出白、淡紫以及各种深浅的红色。

灵芝:

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灵芝已实现人工种植,其中以林中灵品质最佳,药用价值优于野生灵芝。

五味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

北五味子"

,后者习称"

南五味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唐等《新修本草》载"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

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刺五加:

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

药圃常有栽培,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其根部和根状茎皆可入药,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

生地:

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

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

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

麦冬:

百合科沿阶草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有粗叶麦冬细叶麦冬两种类型。

中药麦冬,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栽培很广,历史悠久。

云木香:

菊目、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高100-200厘米。

主根粗壮,圆柱形,具特殊香气。

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叶缘浅裂或波状;

茎生叶阔椭圆形。

瘦果线形。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中国云南等地,其根可用于健胃消胀、调气解郁、止痛安胎。

白芷:

性味:

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

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

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

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元胡:

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

浙八味"

,为大宗常用中药。

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

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

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山茱萸:

为落叶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狭卵形,早春开黄花、呈伞状花序。

秋果熟、如玛瑙、色红艳。

古有取茱萸缝袋盛之、佩身祛邪辟恶之说。

连翘:

落叶灌木,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约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

叶对生,单叶或3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

花冠黄色,1-3朵生于叶腋;

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

果梗长0.7-1.5厘米。

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

果实可以入药。

辛荑: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中医用辛夷花治疗急性或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窦炎、副鼻窦,消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均有良效。

厚朴:

植物学范围内别名紫朴、紫油朴、温朴等,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见为厚朴(原亚种)与凹叶厚朴(亚种)两种,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中药材中专指该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

发汗"

至内表面皮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切丝,姜制用。

对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还能加入癌症药物中。

黄芩:

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芩”字本义为“止血草”。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

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葛根: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

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

干燥。

甘、辛,凉。

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

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柴胡: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

《本草图经》载:

“(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

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

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

二月八月采根。

”并有附图5幅。

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麻黄:

古时别名龙沙、卑相。

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

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采用部位为草质茎。

列当 

列当科列当属植物列当,以全草入药。

夏初采收,晒八成干,捆成小把,再晒干。

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绒毛。

根茎肥厚。

茎直立,粗壮,暗黄褐色。

穗状花序顶生,约占茎的1/3~1/2,

肉苁蓉:

别名疆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份。

肉苁蓉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壮阳、填精补髓、养血润燥、悦色延年等功效。

肉苁蓉药食两用,长期食用可增加体力、增强耐力以及抵抗疲劳,同时又可以增强人类及动物的性能力及生育力。

肉苁蓉在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

肉苁蓉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

花期5-6月,果期6-8月。

锁阳:

乌兰高腰、地毛球、羊锁不拉, 

锁阳科、锁阳属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无叶绿素,全株红棕色,高15-100厘米,大部分埋于沙中。

寄生根根上着生大小不等的锁阳芽体,初近球形,后变椭圆形或长柱形,具多数须根与脱落的鳞片叶。

茎圆柱状,直立、棕褐色,埋于沙中的茎具有细小须根,尤在基部较多,茎基部略增粗或膨大。

茎上着生螺旋状排列脱落性鳞片叶,中部或基部较密集,向上渐疏;

鳞片叶卵状三角形,花丝极短,花药同雄花;

雌蕊也同雌花。

果为小坚果状,多数非常小,近球形或椭圆形,果皮白色,顶端有宿存浅黄色花柱。

种子近球形,深红色,种皮坚硬而厚。

花期5-7月,果期6-7月。

能补肾、益精、润燥,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肠燥便秘,对瘫痪和改善性机能衰弱有一定的作用。

罗布麻:

别名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羊肚拉角等。

是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纤维植物,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南部沙漠中。

相传古代的人们发现一种可以纺纱织布的植物,“罗布麻”这个名字就应运而生。

牛黄:

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

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

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

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

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

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黄。

麝香:

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

麝香辛,温。

入心、脾、肝经。

开窍,活血,散结,止痛。

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

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

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燕窝:

就是金丝燕的窝。

不过它不是普通燕子的窝,而是一种特殊的燕子一一金丝燕的窝。

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和绒羽等凝结所筑的巢窝,燕窝不是直接采摘下来就能吃的,是需要经深加工后可供人食用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