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处理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Word格式.docx
《谈谈怎样处理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怎样处理孩子间的不友好行为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家长首先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二)、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
“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
”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三)、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
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还手。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但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幼儿易反复,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
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孩子学会真诚的道谦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之间的摩擦几乎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哭闹发生,我们都会教孩子相互道歉,几乎所有的孩子也都会道歉,一声“对不起、没关系”的话语时常听到。
但是,这样的道歉又时常令许多受委屈的孩子不满。
因为说对不起的孩子明白,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可以了事,老师不会追问自己,也会过关的。
可是,受委屈的孩子的感情没有得到较好的修复。
班内这样的例子很多,经常听到有告状的孩子,即使别人已经向他说对不起了,他还会闷闷不乐的坐于一旁。
于是我在教育这些有错误的孩子时,往往会采用这样的方式,首先让他知道要向对方道歉,在这过程中采取三种方法:
(1)去抱抱对方小朋友。
(2)说一句“你原谅我吗?
”
(3)说一声“我不再这样做了。
让孩子懂得和学会真诚的道歉,用美的语言传达相互的对不起,来消除对方的悲伤。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位哲人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众所周知,学前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
俗话说:
“三岁看大,八岁看老。
”正是这个道理。
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
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教师可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
有一则故事《两个小妖怪》,讲述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的牙齿内住着两个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并开始经常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
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
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
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
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
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
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
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三、寓纠偏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
另外,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却漠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自然会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
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折射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变成孩子的观念,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
有鉴于此,我们就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予以纠正。
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
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要急于求成,至使前功尽弃,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寓巩固于己的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
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教师都绝不能往桌子上坐,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
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
育
学
反
思
师
中
心
发
言
如何写幼儿园科研课题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已被列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作为幼儿教育研究活动成果的幼教科研论文已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对于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要撰写好幼教科研论文确非一件易事,在我国幼教界广泛流传一句话,说幼儿教师“做的比说的好,说的又比写的好。
”这句话是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情况的一个真实写照,幼儿教师急需提高幼教科研论文写作水平。
一、幼教科研论文的分类及撰写幼教科研论文的原则与意义
(一)幼教科研论文的分类
幼教科研论文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四类:
教育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
教育经验总结。
运用教育科学的普遍原理,幼儿教师对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一定规律性的实践成果总结,属教育经验总结论文。
幼儿教师写的科研论文大多属“教育经验总结”类,其内容包括教法、学法、教师终身学习、儿童成长、师生关系、心理调节、家庭教育等,几乎涉及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育实验报告。
为了使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方法能有新的突破而提出的某种假说、主张、观点、设想等,在一定控制条件下,开展一定范围的直接实验活动,到规定时间对其实验全过程、实验效果进行评审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的实验成果称之为教育实验报告。
幼儿教师对撰写教育实验报告总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其实撰写这类文章并不是件复杂的事,撰写者只要思路清楚,掌握一定的技巧,重点把研究的过程一一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报告。
其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写下作这个课题的基本想法,即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第二步,把采用的研究方法写下来。
第三步,把记录、调查的资料择要写下来。
第四步,把分析、实验、对比等的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第五步,把根据自己的结论所设想的改革某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写下来。
教育学术论文。
阐明教育问题的本质及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叫学术论文。
它要求比研究报告有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思想、更新的方法与更高的层次。
学术论文大多是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经验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创造性理论观点的论文。
教育调查报告。
为进行教育科研或为确立教育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为广大群众认识某一教育状况,对教育的某一事件、问题、经验、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状况,进行有目的考察和研究,而后写成的书面报告,都叫教育调查报告。
写教育调查报告时要注重真实性,在阐明主要内容的同时,要注重通过数据、图片分析比较,阐明研究目的、方法与建议,选择易把握的范围进入。
(二)撰写幼教科研论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性原则。
所选题目政治方向正确,能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实际,体现现代幼教思想。
科学性原则。
内容真实具体,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资料翔实,研究方法得当,数据真实,统计处理规范,逻辑推理正确,论证充分,分析透彻,结论清楚明白。
创新性原则。
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具有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义。
应用性原则。
对深化我国幼教改革、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借鉴或参考价值。
规范性原则。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文字简明通顺,文风好,行文符合规范要求。
(三)撰写幼教科研论文的意义
幼教科研论文能有效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课题成果在被媒介传播、推广,被同行、专家认可后,能广泛运用在幼教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效益,促进大面积教育质量提高。
幼教科研论文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当时教育科研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继承了什么,发展了哪方面理论,提供了什么参考;
是研究人员及广大教师教育经验及智慧的结晶。
它能发现和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幼儿园的教学发展提出进一步思考。
幼教科研论文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更新观念。
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的一种重要形式;
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培养锻炼教师队伍。
二、幼儿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幼教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幼儿教师都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对什么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自己感到困惑的,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人了误区的,其实都深有体会。
如果幼儿教师有能力又有兴趣,不妨试着选择这一类的问题进行写作,就会觉得自己有内容可写,并且能写出一些鲜活的东西。
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继续从宏观的层面反思和探索的同时,将进一步从宏观领域转入微观的、深入的和细化的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
在幼儿教育领域,学习、领会、落实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改变陈旧的儿童观的对策和措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具、学具、玩具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容易成为热点。
联系时代特征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活动探讨也将成为热点。
另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热点。
比如,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与幼儿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或桎梏了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或误导了幼儿园办园宗旨的确立,甚至影响到了幼儿园师资及园舍水平的评价,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若幼儿教师能够抓住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写作,就能写出具有较强创新价值的高质量的幼教科研论文。
(二)善于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在写教育科研论文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笔者遗憾地发现,许多幼儿教师在写作时,也许是为了赶时髦,或是为了提高文章的“品位”,在写作时总喜欢引用长篇大论的幼教理论做铺垫,而将自己擅长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东西弃而不用。
这种头重脚轻的文章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在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时完全离开了自己的实际工作,一味去照搬照抄一些幼教理论,追赶一些时髦的观点,花大力气去寻找其学理层面上的东西,然后简单添加自己的一些想法,认为这才是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文章,是名副其实的幼教科研论文。
孰不知,若是这样则犯了大忌,这样的文章是根本得不到认可的。
因为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或阐述一些比较前沿的幼教理论研究成果,是幼教理论界专家和学者的责任,也是他们的特长。
作为一名幼教实践工作者冒然闯入,肯定得不到自己所期盼的结果。
因此,幼儿教师在写教育科研论文时,一定要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
总之,幼儿教师在写文章时要时刻牢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小题,小题大做,小题深作。
题目小。
不一定价值小。
(三)勤于积累和乐于练笔
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异常辛苦,几乎抽不出时间来写文章,然而幼儿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必须要有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种积累既包括专业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及观点积累。
如此,才能做到写作时心中有数,论证有高度、有说服力。
“学而不思则罔”,其实“做而不思同样罔”。
幼儿教师在平时不能仅仅为教而教,而应思考,特别是要在思考的同时多写,多总结,并积极地投稿,虽然所投稿件不一定发表,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写苦练,“功到自然成”。
只要真正写出了有价值、有创新意义的作品,公开发表是很有可能的。
(四)把握“度”。
注意选材和行文格式
所谓要把握“度”,即幼儿教师在撰写幼教科研论文时不能浅,也不能过深。
因为这类文章大都是供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看的,他们的程度参差不齐。
所写的文章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注意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幼教与其他教育的区别,紧紧抓住自身的特点。
幼教科研论文的选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水准。
选材时,一定要广泛浏览幼教信息。
对本地和省内外的研究概况认真了解掌握,并根据本园的特点和幼儿发展应解决的问题来确定、材料的特殊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的要求,做到知己知彼,形成有一定理论高度的论文。
11、教研组计划、总结
22、幼儿组教研课
33、专题讲座及中心发言
44、教学反思、有效课堂
55、贯彻《指南》资料
66、教师游戏方案设计
7、教学周计划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