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724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专练3套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冬小麦、油茶、玉米、甜菜B.椰子、甜菜、油橄榄、甘蔗

C.葡萄、苹果、水稻、小麦D.春小麦、甘蔗、棉花、柑橘

3.表中四个地区可能都位于()

A.亚洲B.北美C.非洲D.欧洲

4.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我国东部下列城市规划最合理的是()

A.居住区位于河流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上游

B.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必须分散,不能分布在城市

C.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D.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下图是目前世界几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城市化水平资料。

读图判断5—6题。

5.图中⑤可能是()

A.印度B.美国

C.英国D.新加坡

6.中国可能是①—④中的()

A.①B.②C.③D.④

7.我国新鲜蔬菜在日本占据大量市场,

最主的优势是()

A.生产成本低B.是绿色产品C.营养丰富D.运输成本低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今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一算一百二十钱)。

据此回答8—10题。

8.汉朝统治者发布此命令的实际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强迫女子尽早结婚

C.增加国家的人口D.消除因战争而出现的大量孤寡现象

9.此命令属于()

A.休养生息政策B.以民为本的政策C.残酷的剥削政策D.错误的人口政策

10.此命令实施的积极作用是()

A.增加了封建政府的税收

B.增加了可供封建国家剥削的人数

C.大量完整家庭的出现,使社会趋于稳定

D.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右图是我国古代和近代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既是南宋又是明朝的对外贸易港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的,据此回答

13—15题。

13.中国古代体现出“政治革新”的改革有()

①商鞅变法②周世宗改革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15、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宗教内部的派系斗争B.世俗封建主与教会争权夺利

C.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15.改革成败的根本因素是()

A.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B.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C.是否符合统治阶级利益D.改革派或保守派的力量是否强大

造纸术、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此回答16—8题。

16.四大发明是在何时通过何人传到欧洲的()

A.隋唐时期波斯人B.宋元时期阿拉伯人

C.明朝中后期印度人D.明末清初意大利人

17.传入欧洲,对冶金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A.造纸术B.火药C.罗盘针D.印刷术

18.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此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三项伟大发明标志着中国是文明古国

B.当时中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C.中国的发明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制度

D.中国本身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

自孔子以来,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通。

据此回答19—21题。

19.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影响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

20.清朝前期,书院成为官办学校,这突出表明()

A.统治者重视学校教育B.旧有学校无法满足需要

C.统治者禁止私人讲学D.统治者加紧控制思想、教育

21.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学”热潮,下列关于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其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希望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地位。

1995年,中国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申请。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据此回答第22—25题。

22.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中,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

A.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B.政治民主化原则

C.大国一致原则D.非歧视性原则

23.中国“复关”、“入世”经历了15年的艰苦谈判,最终加入了世贸组织。

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表明如下哲理()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24.我国入世后之所以要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旅游等服务领域,是因为()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C.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D.服务领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迅速

25.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这个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B.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1.D2.B3.A4.D5.A6.C7.A8.C9.A10.D11.D12.A13.A14.C15.A16.B17.B18.C19.A20.D21.A22.D23.D24.C25.B

2020年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2

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士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1—3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人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BB.CDC.DED.AE

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给沪宁抗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下面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

A.气候和地形B.土壤和水源C.水源和地形D.植被和气候

5.目前,甲、乙两省(区)正在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

A.“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B.平原绿化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

C.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和平原绿化工程D.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

6.两省(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水能B.天然气C.地热D.煤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回答7—8题。

7.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名铁路

8.我国南北方向的运输一直非常紧张,目前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

A.多开辟南北向航线

B.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提高运行速度

C.开挖运河或拓宽京杭大运河D.铺设南北向管道运输线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地区适宜种植()

A.柑橘B.橡胶C.苹果D.冬小麦

10.本地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是为了

A.合理利用光热资源B.合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

C.合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D.合理利用现代化农业设备

11.本区农业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A.农作物生长期长,复种指数低B.生物品种过少

C.劳动力不足D.生态环境急需保护

造纸术、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此回答12—14题。

12.四大发明是在何时通过何人传到欧洲的()

13.传入欧洲,对冶金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14.马克思说:

”对此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三项伟大发明标志着中国是文明古国

B.当时中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C.中国的发明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制度

D.中国本身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回答15—23题。

1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表明()

A.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B.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C.工场手工业的落后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D.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16.在工业革命中,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起发明机器、技术革新连锁反映的机器发明是()

A.飞梭的发明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17.在欧美工业革命中,对机器的普及和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的发明和创新有:

①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②发明“骡机”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④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在本质上反映了()

A.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B.资产阶级内部的自由平等

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19.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开始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C.自然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0.推动交通运输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是()

A.汽车B.飞机C.内燃机D.内燃机车

21.关于垄断组织形成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生产力发展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C.最初出现在流通领域,而后深入生产领域

D.其直接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2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A.科学与技术和密切结合

B.首先开始于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C.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的最重要影响是()

A.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4.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从辨证唯物论看()

A.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5.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从唯物辩证法看(  )

A.事物联系是客观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6.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看(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推移的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7.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从经济常识看主要指(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D.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8.为了达到营造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党和国家就要(  )

A.充分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B.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国

C.发挥统领全局,政治核心的作用

D.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31.爱因斯坦说:

“有两样东西是无止境的,茫茫宇宙和人类的愚昧。

但是只有后者我能肯定的确如此。

从认识论上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C.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

32.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文学家罗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讲学时就指出过:

“中国和各列强的基本利益是不一致的,一致的情况是偶然的。

中国应该自己团结奋斗,不能依靠别人。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因为()

A.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要实现质变必须做艰苦的量的积累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3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②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C2.D3.D4.C5.A6.B7.C8.B9.A10.B11.D12.B13.B14.C15.B16.B7.C18.C19.B20.C21.B22.A23.B24.A25.B26.C27.B28.B29.B30.C31.D32.D33.A

2020年全国三卷文科综合选择题押题密卷3

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1题。

1.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乙地到甲地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种草

C.乙地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山地可能属于:

A、台湾山脉B、天山山脉

C、横断山脉D、太行山脉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分析合理的是:

A、降水湿气源自大西洋、北冰洋

B、气温年较差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C、海拔2km高处的气温近30℃

D、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植被是: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积雪冰川

下图是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四城市工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城市①②③④依次是:

A.西安、底特律、加尔各答、慕尼黑B.底特律、慕尼黑、·

西安、加尔各答

C.加尔各答、西安、慕尼黑、底特律D.慕尼黑、加尔各答、底特律、西安

5、影响②城纺织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劳动力资源丰富C.市场需求量大D.技术力量雄厚

6、关于四城市所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种植园农业B.②为大牧场放牧业C.③为乳畜业D.④为水稻种植业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A.背斜B.向斜C.断块上升D.断块下降

8、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9、读“某小岛河流分布及其周围海区的年平均等盐度线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岛正确的叙述是:

①.地形中低周高

②.周围等盐度线的数值c最大

③.降水西南多东北少

④.全年盛行西南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10—11题。

灾害种类

灾害强度

省区

☆☆☆

☆☆

☆☆☆☆

10、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酸雨②乙代表水土流失③丙代表寒潮④丁代表土地荒漠化

11、治理灾害甲的有效措施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智能灌溉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推广能源洁净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

回答12-14题。

12.下列人物最早实践“明法度,定律令”的是

13.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完善的深远历史意义在于

A.实践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B.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确保政局长期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

14.从《共同纲领》的颁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反映了

A.国家权力主体的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回答15~17。

15.宋元时期世俗文学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B.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C.统治阶级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D.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人们可以乘火车出行,是因为新中国建成了

①兰新铁路②宝成铁路③包兰铁路④湘桂铁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造纤维工业使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

B.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C.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

D.用核电照明

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回答18~19题。

18.明朝成祖在位时期,广东境内的一位读书人选择了一直乘船从广州沿内河北上进京赶考的路线,进京后他又中了进士。

这位读书人的经历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时常诵读儒家《四书》《五经》复习备考

B.行囊里捎上一些甘薯用于解决沿途的饥饿

C.途中见证了秦朝所开人工运河灵渠的沧桑

D.金榜题名后被朝廷起用编纂《永乐大典》

19.下列历史事件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①公元前119年,参加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部队得到西域都护帮助,大破匈奴军,使匈奴北徙漠北

②唐朝前期,百姓李老辛年届五旬,请求交纳绢或布代替徭役,根据政策地方政府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③1924年,苏联农民契卡在交足粮食税以后,把一部分剩余粮食运到集贸市场出售,被市场管理人员发现予以没收

④罗斯福新政期间,某西方发达国家新闻记者持同等数量本国货币在美国购买同种等量商品,花费比从前要少一些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能源工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崛起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回答20—21题。

20.观察右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两线曾经重合,

历史表明这一时期

①我国的能源消费水平有所下降

②我国能源生产中利用核能发电

③我国电力、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④我国能源生产的水平有所提高

A.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观察右图,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

比重不断加大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绝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

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

据此回答22~23题。

22.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无需依赖“神”和“天意”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③反对宗教信仰④对个人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②④

23.下列关于韩非子与孟德斯鸠思想比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对未来社会政治体制作出了设想,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B.集权与分权,二者的观点相反,但都是当时进步的理论

C.二者都主张法治,都具有民主色彩

D.二者都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6年11月1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据此回答24题。

24.胡锦涛强调,一切进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