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593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0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十二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理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两小儿辩日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经历自读感悟、对照注释理解,朗读背诵感悟等过程,继续体验阅读古文的方法。

1、学习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2、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初步产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学,熟读课文,看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小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查找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1、解课文内容,会朗读,会背诵。

2、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

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他们在辩论什么,怎么辩论的呢,我们来学习了解。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5、指导自学理解句子意思。

提示:

6、小组讨论,议议文章所讲的内容。

(结合图意,加上注释,理解句意。

1、朗读课文(准确、流畅、有韵味)

三、深入理解,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1、理解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3、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你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集体讨论,师从旁点拨。

5、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中心。

读了课文,你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做学问不能想当然,而应该知其所以然。

6、齐读课文。

7、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匆匆》。

日初日中

一儿近(大)远(小)

一儿远(凉)近(热)

课后反思

 

2、匆匆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流去。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它到哪里去了呢?

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讲时间来去匆匆,在不经意中悄悄溜走?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讲不珍惜时间将一事无成。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提出一个让人们思考的问题与开头相照应。

三、学习本文生字词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3、说说你是如何记忆这些生字的?

4、理解词意

四、作者简介

五、巩固练习

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里的“日子”代表什么?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二、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3、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让人们珍惜时间,别让时间悄悄溜走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三、理解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中的痕迹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四部分内容

1、读一读,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1、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规律、偶尔、从从容容、无缘无故、汲水、依赖、一旦、语重心长、考验、努力、优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

2、板书:

桃花心木

3、请大家先把课题记住。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物体?

能把你了解的它的有关知识做个简单介绍吗?

学生介绍,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并适时出示图片。

(可以提醒学生读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2、桃花心木虽然是一种树,但文章却不是写壮物,而是写——?

(事情)

3、文章写的是谁做的什么事呢?

指名回答。

4、我对他种桃花心木的过程有什么看法?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表示我的看法的语句。

并用≈≈≈划出。

(2)同桌看看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斟酌一下谁的会是对的?

(3)汇报检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5、为什么我的心里会有这样的想法?

(1)再自由朗读课文,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出序号。

(2)同桌再互相检查一下吧,看谁的答案更合适些。

(3)汇报交流。

6、聆听了如此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自由读读。

能告诉别人你怎么读懂的吗?

出示一段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树的不确定”是指——

“人的不确定”是指——

这段话的意思是:

树要————才能————人要————才能————或:

只有————才能————

学到这,你们应该知道了吧,文章是借种树来育人。

能不能用关联词把老师的板书连起来告诉别人你悟出的道理,用短语的形式也可以。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学到这,你觉得老师和家长用什么方式教育你,才会对你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师总结:

经过今天的学习,老师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经历风雨,能经受环境的洗礼,能从膝盖高的小树苗长成与屋顶一般高,甚至不要种树人的护理,也不会枯萎了。

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3、你了解哪些身边的例子?

有像桃花心木那样的,从小就独立自主的人吗?

4、你还从课外书上撷取了哪些类似的例子?

光懂得道理、说大话还没有用,老师收集了几条常用语送给大家,平时用它警醒自己。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wá

nkù

)少为男。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活。

四、作业。

说一说: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株桃花心木,你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树:

拼命扎根百年大树

人:

经受考验栋梁之材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

(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

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

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

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

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

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5*、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

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有成功,有失败;

有欢笑,有泪水;

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A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B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

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

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

拓展一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交流平台

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日积月累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

成语故事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帮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

歌曲《恭喜》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

(播放动漫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

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

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

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