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192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04全国中国行政史Word格式.docx

C.临时朝议

D.议政会议

5.4.1、一、行政决策

A

(1)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

(2)在例行常朝中,皇帝按官员的等级和职掌确定不同的会见频率,级别越高,职掌越重者会见次数就越多。

5.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A.钦定变法

B.百日维新

C.预约立法

D.预备立宪

10.1.2.1、“百日维新”期间的行政改革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6.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内阁,且作为皇帝咨询机构的是()

A.枢密院

B.弼德院

C.审计院

D.资政院

10.3.3.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

副知识点1:

10.1.3.3、“责任内阁”的成立

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7.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是()

A.总长

B.大元帅

C.临时大总统

D.国务总理

11.1.3、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设计的责任内阁制

(1)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临时大总统只是一种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礼仪性国家元首。

(2)相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赋予了国务总理和国务员以实际的行政责任。

(3)从国务总理的地位看,他是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也是国务员的首领,对于国家行政事务负有全面责任。

国务总理不仅是国务会议的主席,而且有权中止各部总长的命令和处分,并可对地方长官发布训令和指令。

8.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机关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普通司法机关,二是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

其中普通司法机关设有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总检察厅

B.大理院

C.平政院

D.肃政厅

12.3.3.2、司法机关的监督

(1)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机关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普通司法机关,二是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

(2)作为普通司法机关,设有大理院和总检察厅,前者是最高审判机关,后者是最高检察机关。

(3)作为行政诉讼机关,设有平政院和肃政厅,前者是行政裁制机关,后者是行政弹劾机关。

9.根据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由国民党中政会选任的是()

A.委任官

B.特任官

C.荐任官

D.简任官

13.4.2.1、选任资格

(1)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10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条例》,后几经修改,于1937年正式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根据该法,除特任官由国民党中政会选任,其资格没有统一规定外,其他文官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选任。

10.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

A.州

B.道

C.县

D.乡

5.1.2.1、道

(1)道是节度使的辖区。

(2)节度使本以军务为主,掌握地方军权;

又兼领一州或数州刺史,掌握地方行政权;

同时还兼财政使,掌握地方财权;

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举荐其下州、县长官,奏辟幕僚,掌握地方人事权。

方镇之间,竞效法古代诸侯持礼往来,相互交聘。

由于节度使掌握地方各项大权,中央也只能是承认既成事实。

11.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党中政会

B.国防最高委员会

C.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D.军事委员会

14.1.1、一、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立

9.1、第一节近代中国国情与行政体制的演变

(1)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国防最高领导机关。

(2)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后,中央政治委员会即停止了工作。

与中政会相比,国防最高委员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集治权于一身,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这与中政会不对外发生关系不同;

第二,不仅有统辖一切政治、军事机关的权力,而且操有国民党的最高权力,一切党的机构均受其指挥,这与中政会仅居于党政联系地位也不同。

(3)因此,国防最高委员会实际上是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

12.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格

B.令

C.律

D.式

4.3.2、二、行政执行

唐朝的行政运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各级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在执行政令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在律、令、格、式规定的范围内执行政令。

(1)律是国家的基本法。

唐律中对官员失职、越礼、违法、受贿等行为均规定有惩治办法,从法律上制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行为准则。

(2)令是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以诏制的形式颁布。

(3)格是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涉及范围较为具体,是对律、令的补充。

格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唐朝经常对格加以整理汇编,并冠以年号,如贞观格,作为行政执行的依据。

(4)式是包含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行政执行中须依式而行。

13.唐初设内侍省,担任省内诸职的均是()

A.给事中

B.门阀士族

C.翰林学士

D.宦官

4.1.2.2、枢密院

唐初设内侍省,省内诸职均由宦官担任,最初仅负内廷承奏之责,在皇帝和中书、门下间上传下达。

唐代宗时开始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参预国家政务的决策,从此宦官在制度上被赋予了参政的权力。

14.根据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县实行自治,县长的产生方式是()

A.由省政府任命

B.由县议员选举

C.由县民选举

D.由省长任命

15.2.2、二、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施行后,按照地方自治的精神,对地方行政体制作了调整:

(1)省召开省民代大会,依据各省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选举省议会议长和省长。

省行政机关仍为省政府,设省长一人,由省民大会选举,综理全省行政事务。

(2)县实行自治,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

县设县议会,作为县立法机关,制定县单行规章,县议员由县民选举。

县行政机关是县政府,置县长一人,由县民选举,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政府委办事项。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

这种特殊行政区称为()

A.王国

B.侨州郡县

C.左郡县

D.右郡县

3.2.3、三、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以下三种:

(1)王国。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错误地将曹魏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分封宗室。

因此,西晋开国不久即分封了27个诸侯王,其目的在于藩卫皇室。

(2)侨州郡县。

东晋政府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便在流人集中之地按他们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

(3)左郡县。

是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

左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选派或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凡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长官的左郡县基本上依据各少数民族传统进行治理。

16.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

A.组织建设上

B.决策问题上

C.选拔官员上

D.法规制定上

16.2.1、一、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是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

(2)党对苏维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决策问题上。

(3)为了保证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各级苏维埃中都设有党团。

1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帝

B.宰相

C.诸侯

D.中枢官员

2.1.1、一、皇帝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皇帝高居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的执要人物就是皇帝。

18.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体制中,边区最高行政机关是()

A.边区行政公署

B.边区政府委员会

C.边区参议会

D.边区人民委员会

17.1.1、一、边区政府委员会

(1)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一般设立边区、县、乡(村)三级政权机构。

(2)边区政府委员会是边区最高行政机关,由边区参议会选举若干人组成。

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至二人,由边区参议会从边区政府委员中选任。

19.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

A.朝会

B.巡视

C.朝觐

D.巡狩

1.4.2.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

(1)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

(2)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3)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

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

20.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争需要,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和程序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套新的行政决策体系。

其中,中央设计局属于()

A.决策的权力中心

B.决策的参谋系统

C.决策的技术系统

D.决策的执行系统

14.3.1.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战争需要,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制和程序,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一套新的行政决策体系:

(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2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人民大会

B.酋长议事会

C.军事首长

D.部落长老会

1.1.2、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

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分工,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

(1)军事首长的实际权力与后世的王或皇帝不同,仅负责统率军队和担任主祭;

(2)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

(3)人民大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只是由于部落联盟时代社会组织远较母系氏族公社为大,故人民大会的举行次数亦大大减少。

22.各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奖惩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C.惩戒为主、教育为辅

D.打击犯罪、以儆效尤

17.3.4、四、干部的考核与奖惩

(1)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各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奖惩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

(2)对于违反行政纪律的干部,首先晓之以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是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才予以惩罚,惩戒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教育干部。

2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2.3.1、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商朝虽然确立王子王位继承制,但并未完全解决王位继承的顺序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24.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所设置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是()

A.军事执行委员会

B.军事管制委员会

C.临时参议会

D.行政公署

18.1.2、二、军事管制委员会

(1)自从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后,许多被国民党长期统治的城市回到人民手中。

(2)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革命新秩序,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中共中央于1948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新解放区城市的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

(3)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过渡性的组织形式,在肃清反革命势力,安定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政权方面'

发挥了重大作用。

25.清朝时期为了避免宦官干政,设立了严格管理宦官、掌管宫廷事务的宫内机构()

A.宗人府

B.内务府

C.司礼监

D.鸿胪寺

8.1.6、六、宗人府、内务府

(1)内务府的职责是掌管宫廷事务,设总管大臣为长,由满族大臣担任。

(2)内务府虽属为皇帝服务的宫内机构,但其设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它使得宦官处于严格管理之下,不能像明朝宦官那样形成自己的权力系统,避免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在清朝重演。

二、多选题(共5题,10分)

26.汉时,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

A.任子

B.察举

C.征辟

D.纳资

E.赀选

2.4.1、一、官员的选拔

BC

(1)任子、赀选反映的是特权阶级的利益,产生的官员素质很低,而庞大的汉帝国则需要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察举与征辟应运而生。

(2)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

(3)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27.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有()

A.门荫

B.行伍

C.科举

D.荐举

E.征辟

4.4.1.1、科举制度

4.4.1.2、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制

ABC

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科举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

此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和进入幕府等其他途径。

28.明朝提刑按察使司的职能有()

A.征税

B.军政

C.监察

D.司法

E.户政

7.2.1、一、省——三司分立与督抚的设置

CD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改地方权力集中的行中书省为三司分立:

(1)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

布政使的职责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征收赋税。

(2)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

按察司主管监察和司法。

(3)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都司主管军政。

29.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各省行政体制的类型大致有()

A.浙江类型

B.江苏类型

C.广东类型

D.湖北类型

E.福建类型

11.2.2、二、省军政府

DE

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亦称都督府。

由于战争正在进行,各省行政体制极不统一,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湖北类型,基本上属于总统制类型的省政府。

(2)福建类型。

福建军政府与湖北军政府不同,基本上是按照内阁制模式建立的省政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

30.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长的产生不需要总统提名的有()

A.立法院

B.监察院

C.考试院

D.行政院

E.司法院

15.1.2.3、五院行政体制的变化

AB

“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重新设立了五院。

五院的行政体制与从前也有所变化。

(1)行政院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

(2)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立法委员为人民选举,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

立法院院长、副院长由立法委员互选。

(3)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司法院院长、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

(4)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

考试院院长、副院长以及考试委员若干人均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

(5)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监察院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监察院正副院长由监察委员互选。

所以,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长的产生不需要总统提名的有是立法院和监察院。

三、文字题(共12题,65分)

31.名词解释:

分封制

1.3.3、三、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分封制是周王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32.名词解释:

磨勘制度

5.5.3、三、官员的考课

磨勘制度是北宋神宗改制时确立的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举状、家状、考状等。

33.名词解释:

幕僚长制

14.3.2、二、行政执行的改进措施

幕僚长制是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

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着重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称为幕僚长。

34.名词解释:

集议

2.3.1.2、决策方式

集议是秦汉时期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上至将军、列侯,下至博士、议郎均可参加,皇帝通过集议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建议进行决策。

35.名词解释:

票拟

7.3.1.2、票拟与批红

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36.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

17.2.2、二、行政执行

(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3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3.3.2、二、行政执行的重要措施

(1)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

(2)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

(3)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

38.简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解决行政干部严重不足的措施。

18.3.1、一、干部的选拨和任免

(1)结合民主选举,大量选拔工农积极分子,充实各级基层政权。

(2)从军队中抽调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留在新解放区担任行政干部。

(3)通过增设副职,为夺取全国政权储备干部。

(4)通过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和培训班,为新政权培养和造就干部。

(5)争取和改造旧政权人员,特别是旧政权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新政权建设的需要。

(6)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民主政权,发挥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39.简述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

6.3.4.1、行政官员的任用

(1)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2)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

(3)读书做官,有两条途径,即贡授和科举。

(4)承荫制度。

40.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0.2.2、二、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

(1)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

(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

41.试述清朝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

8.1.1、一、议政王大臣会议

(1)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清太祖努尔哈赤设议政五大臣,与八旗旗主一同议政参与机务,构成女真政治、军事的中枢决策机构,并对清朝前期政体产生深远影响。

(2)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在每旗增设议政大臣三人,旨在吸收较低级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八旗旗主的势力。

此后,这种共同议政的形式确定下来,并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军入关前,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枢决策机构充分行使其决策职能。

(3)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进一步扩大,其成员也不再局限于满洲贵族。

这扩大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并提高了它的效能。

随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也起伏不定。

康熙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达到顶峰,但这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已成为旧政治势力代表和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障碍,并对皇权构成威胁。

(4)康熙帝为解除这个历史包袱带来的压力,设立新的中枢决策机构南书房与之抗衡,从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到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更加衰落,乾隆五十六年被宣布取消。

42.试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16.1.3、三、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1)工农民主政权是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

(2)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苏区所建各级苏维埃政权既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议决并执行该区域内的一切事宜,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职权。

在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从属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地方政府,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既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机关,完全按“议行合一”原则组建起来的。

(3)贯彻民主集中原则。

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人民有选举代表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对不称职者有权撤回。

各级苏维埃政府要对选举它的工农兵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另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实行高度集中。

建立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基础上的苏维埃政权拥有高度的权力,能够集中处理国事,做到“一切权力归工农兵代表大会”。

工农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