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8807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五条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点做好主要景观轴线和主要节点、地标性建筑、城乡接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规划设计,突出广场、绿地、河道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和特色。

应当对下列区域进行城市设计:

(一)城市主要道路、河道两侧、火车站、机场、城市广场周边以及客运交通枢纽、城市主要出入口等重要节点;

(二)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名木、重点旅游区及其他重要区域;

(三)跨区域地段节点;

(四)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重要区域.

第六条建设项目色彩应结合贵阳市的城市定位,以及贵阳市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颜色的明度、彩度,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符合贵阳市建筑色彩专项规划的相关规定.

建设项目应充分利用现代环保科技和低碳饰材,应使用装饰效果好、材质精美的材料。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应符合规划条件中的建筑限高要求。

由组群布局的高层建筑,应结合地形和周边环境,形成富于变化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对城市天际轮廓线有重大影响的,其高度和体量必须经过专题论证.

第八条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沿河道两岸的建筑,应当保持生态景观廊道的通透性。

沿城市公园和专类公园周边的建筑,应当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不得影响公园景观。

第九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进行分类。

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十条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规划用地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规划用地面积(分项明确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市政道路及其他不计入指标计算的用地面积);

(三)容积率;

(四)建筑密度;

(五)建筑限高;

(六)绿地率;

(七)停车位;

(八)市政配套设施要求;

(九)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安全设施要求;

(十)城市设计要求;

(十一)满足日照、消防等其他城市建设要求.

第十一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非居住用地不得具有居住功能;

(二)居住用地兼容其它性质用地的,其居住建筑面积不得大于地上建筑面积的80%;

(三)公共设施用地兼容居住用地的,其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不得小于地上建筑面积的50%.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含居住用地兼容其他用地),或小于3000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或用地形状不规则、与城市道路不相连等原因而不具备单独建设条件的用地不得单独建设,应按照有利于城市规划整体实施的原则,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

对于无法整合的零星用地,鼓励实施城市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禁止实施经营性项目。

第十三条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应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按《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执行(附表一)。

附表一

 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控制范围

控制指标

建筑性质高度

一环线以内

一环线以外

建筑密度(%)

容积率

低层住宅(1~3层)

40

1。

2

35

1.2

多层住宅(4~6层)

30

1.8

8

中高层住宅(7~9层)

2。

2.2

高层住宅(10层以上)

25

4.0

3.5

超高层住宅

(高度100米及100米以上150米以下)

5.0

4。

5

高度24米以下公共建筑

3。

高度24米及24米以上100米以下高层公共建筑

6.0

5。

高度100米及100米以上150米以下超高层公共建筑

8.0

7.0

厂房及库房

/

40以上

0-2.5

备注:

1、表内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为上限值(除厂房及库房建筑密度指标);

2、150米及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景观等要求具体确定;

3、在进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时,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第十四条(附表一)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储、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有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五条建筑面积的计算按照国标《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标准的规定计算,国家标准未规定的按本规定的计算规则执行。

第十六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

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一)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

商业面积或者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面积10%,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按(附表一)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毗邻一条城市道路的,±

0。

00标高以该城市道路标高起算,建设项目毗邻两条或两条以上城市道路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景观需要,确定±

0.00标高的起算点。

建设项目利用地形高差,消防车能直接进入建筑屋面并到达该建筑消防出入口的,其半地下部分若为停车库时不计入建筑密度,但建筑密度不得大于60%。

第十八条地下空间利用应本着统筹规划、适度开发的原则,优先满足城市公共安全设施需要,加强与周边项目的交通联系,重视防灾减灾.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应按照有关规定,为地下公共设施预留发展空间。

第十九条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拟建项目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日照标准。

(一)拟建项目为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如:

住宅、医院、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宿舍等),应对该拟建项目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规范要求。

(二)当拟建项目周边为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或已经批准的建筑物时,拟建项目对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规范要求:

1、《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其他相关规定。

(三)基础分析参数:

按照(附表二)执行。

附表二

日照技术分析参数表

技技术参数

分析标准日

大寒

冬至

分析起止时间(太阳时)

8:

00—16:

00

9:

00—15:

分析点经纬度

贵阳市

北纬26°

34′

东经106°

42′

分析采样间隔时间

5分钟

分析高度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底层窗台起

计算方法

总有效日照(累计)

第二十一条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室及生活用房应达到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小于三小时的日照标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必须满足有二分之一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以外的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

第二十二条拟建住宅应当尽可能避免自身影响而造成不满足日照标准的情况.对于一梯四户以上自身影响的北向户型,其户型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的户数,在冬至日日照不满足的比例不得大于该栋建筑总户数的20%;

旧城改造区建设项目申报的规划及单体方案,对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旧城改造区开发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日照分析不满足的户型户数应控制在总户数的5%以下.

第二十三条拟建项目除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日照标准外,还应满足以下建筑间距要求。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居住建筑间距规定:

(一)住宅日照间距

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高度与建筑正面间距之比为1:

1.1,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二)住宅正面间距折减,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附表三)换算.

附表三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表

方位

~15°

(含)

15°

~30°

30°

~45°

45°

~60°

60°

~90°

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9L

0.95L

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贵阳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4、日照间距以南侧、东侧建筑高度计算。

(三)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7米;

相互垂直布置的住宅,山墙面对纵墙面,山墙面进深应控制在12米以下,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0米;

山墙面不得开窗(透气高窗除外)、不得挑阳台,临山墙开间不得双侧设置阳台;

进深大于等于12米的山墙或者山墙开窗的,应按照开窗面日照间距退让。

(四)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

1、当两幢住宅开窗面对开窗面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

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求确定,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

0,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2、当两幢住宅开窗面对开窗面的夹角大于15°

小于45°

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5米。

3、当两幢住宅开窗面对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45°

小于60°

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4、当两幢住宅开窗面对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60°

小于90°

时,按山墙面对开窗面间距控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0米。

(五)当住宅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

以内的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以内的北向坡,视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等比例加大间距。

第二十四条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允许设置透气高窗,窗洞尺寸不得大于0。

6米×

0.6米,且高窗下沿距该层楼地面应不小于1。

8米。

第二十五条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之间间距之比为1:

0;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执行。

第二十六条高层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建筑与高层及高层以下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建筑面宽小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建筑面宽大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40米。

2、南北向布置,建筑面宽小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4米,建筑面宽大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

3、东西向布置,建筑面宽小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东西两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4米,建筑面宽大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东西两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

(二)高层建筑与高层及高层以下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4米,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

2、东西向布置,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东西两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

3、高层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或开窗(透气高窗除外)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控制。

(三)高层建筑与高层及高层以下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控制;

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等于9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控制。

(四)高层建筑的山墙与高层及高层以下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二十七条24米以上公共建筑与公共建筑的间距以及24米以下公共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24米以上公共建筑与24米以上公共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建筑面宽小于40米的公共建筑与南北两侧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4米,建筑面宽大于等于40米的公共建筑与南北两侧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

2、东西向布置,建筑面宽小于40米的公共建筑与东西两侧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0米,建筑面宽大于等于40米的公共建筑与东西两侧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24米.

(二)24米以上公共建筑与24米以下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20米。

(三)24米以下公共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l3米.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公共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第二十八条15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与150米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15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与150米以下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超高层建筑与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40米。

2、南北向布置,超高层建筑与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3米。

3、东西向布置,超高层建筑与东西两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

(二)15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与150米以下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超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超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南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24米。

2、东西向布置,超高层建筑山墙面与其东西两侧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24米.

3、超高层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5米或开窗(透气高窗除外)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控制。

(三)15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与150米以下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控制;

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等于9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控制。

(四)150米以下超高层建筑的山墙与150米以下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20米。

第二十九条150米以下超高层公共建筑与150米以下公共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150米以下超高层公共建筑与150米以下超高层、高层公共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超高层公共建筑与南北两侧超高层、高层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3米。

2、东西向布置,超高层公共建筑与东西两侧超高层、高层公共建筑间距不得小于30米。

(二)超高层公共建筑与多层、低层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24米。

第三十条150米及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间距,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一条建筑平面不规则的,以各立面宽度与其延长线形成的剖面宽度之和为建筑间距计算面宽,按本章节规定分别确定其最小间距要求。

第三十二条一栋建筑的主采光面与另一栋建筑不开窗部分相对的,或两栋建筑主采光面的不开窗部分相对的,均按主采光面相对确定间距。

第三十三条两栋居住建筑的不开窗部分可拼接,拼接长度不得小于3米.

计算高度18米以下,且沿城市道路、广场或公园绿地布置的居住建筑,需要拼接的,拼接后的建筑面宽不应超过80米。

计算高度18米至50米的居住建筑之间、计算高度18米至50米的居住建筑与计算高度18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需要拼接的,拼接后的建筑面宽不应超过70米.

计算高度50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其他居住建筑原则上不得拼接,确需拼接的,拼接后的建筑面宽不应超过70米,且不得沿河、城市主次干道、广场或公园绿地布置。

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小于150米的超高层居住建筑原则上不得拼接,确需拼接的,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第三十四条挡墙、护坡、堡坎与建筑的最小间距要求。

(一)在无地质灾害影响下,应满足居住建筑日照、通风、防护、消防的需要。

(二)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米,下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

(三)高度大于等于6米的挡墙应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得小于1。

5米。

(四)建筑与高度大于1米的堡坎相对时,建筑外墙外框线与堡坎底部距离不得小于堡坎高度的0.4倍,且不得小于3米。

堡坎退台时,可分阶计算.

第三十五条超高层住宅及高层住宅的采光槽,宽深比不小于1:

5,开槽宽度最小不得小于2.7米;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住宅采光槽,宽深比不小于1:

2,开槽宽度最小不得小于2.4米;

中高层及中高层以下住宅内天井平面轴线尺寸不得小于3。

3米×

3米。

第三十六条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及本章规定的退让距离。

第三十七条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五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和按相邻建筑或已批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

建筑开窗面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最小退让距离为6.5米,不开窗的山墙面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最小退让距离为5米.

第三十八条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除满足第三十八条规定外,当拟建建筑周边为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或已经批准的建筑物时,拟建建筑对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进行日照分析并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日照标准。

第三十九条沿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退让距离按(附表四)执行。

附表四 

路段上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表

道路等级

建筑退让

30米以上

大于等于20米小于等于30米

退道路红线(米)

高度24米以下建筑

3

高度24米及24米以上50米以下建筑

10

高度50米及50米以上100米以下建筑

12

高度100米及100米以上150米以下建筑

15

高度150米及150米以上建筑

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并报市政府予以确定

1.表中数字为控制的下限值。

2。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裙房部分退让距离应当满足高层退让要求。

建筑物退让距离,以建筑物及建筑外挑部分沿城市道路一侧实际正投影线计算。

4.建筑物退让市政设施距离视具体情况可纳入建筑物规划用地范围,并用作市政管线、城市轨道、道路拓宽车道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

5、地下建筑应按用地边界退让3米以上修建。

地下建筑临城市道路应按地面建筑临城市道路要求退让。

第四十条沿红线宽度小于20米的规划道路,两侧建筑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的规定退让,同时应保证与相邻建筑间距的要求。

第四十一条沿已有或规划立交桥范围新建、改建建筑物的,建筑物及建筑外挑部分沿城市道路一侧实际投影线退立交桥范围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0米。

立交范围按照立交进出口匝道加减速车道起讫点计算,包括匝道最外缘投影线。

第四十二条沿已有或规划高架桥范围新建、改建建筑物的,应当满足环保、日照要求,并且,建筑物及建筑外挑部分沿城市道路一侧实际正投影线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20米。

第四十三条城市道路交叉口按照交叉口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从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按道路等级计算,进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50米至80米,出口车道直线段长度为30米至60米。

第四十四条新建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主出入口方向后退市政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米,并满足停车、迴车、人流集散等方面的需要。

第四十五条除需要与城市管线接口的上、下水管道以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围墙、踏步、阳台、雨棚、不得突入规划道路红线。

水表井、化粪池及地下附属设施退主干道道路红线5米,退次干道和支路道路红线3米。

第四十六条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建筑的退让,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高速公路,两侧各30米;

(二)一级公路,两侧各20米;

(三)二级公路,两侧各15米;

(四)三、四级公路,两侧各10米。

在中心城区范围以外的城镇、村庄临公路或高速公路两侧建筑的退让,参照执行。

公路规划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任何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造林;

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也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第四十七条沿河道及排水干线两侧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应按河岸蓝线、排水干线保护范围以外2米退让。

河道、排水干线保护范围规定如下:

(一)南明河两侧保护范围按下列要求控制:

1、花溪水库大坝至龙王庙段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各50米控制;

2、龙王庙至水口寺大桥段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各20米控制;

3、水口寺大桥至乌当大桥段按河道中心线两侧各60米控制。

(二)市西河、贯城河、小车河、陈亮河、麻堤河等河流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各7米控制.

(三)鱼梁河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各50米控制.

(四)小湾河按规划的河岸蓝线两侧各50米控制.

(五)排水干线按规划的断面外侧不小于3米控制。

(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其他河流、排水干线两侧保护范围,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防洪、城市景观等因素具体确定.

第四十八条在铁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退让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除直接为铁路服务设施以外,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高速铁路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不小于40米,在中心城区以外高速铁路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不小于50米;

在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

在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5米;

在铁路两侧修建围墙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上述规定的一半,围墙的高度不大于2。

5米.

铁路干线轨顶标高高于地面时,建筑物退让距离按护坡下缘线起计算。

(二)沿铁路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堆场时,其后退距离会同铁路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确定。

第四十九条在人防设施附近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距离按《贵阳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及文物保护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