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723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共财政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2)制度安排的自动稳定作用

(3)投资补贴税收促进公共设施开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4)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例如环保、社保等。

二.财政支出的根本理论问题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纯公共物品:

强制征税,由于公共物品享用量无法量化,因此政府对公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围与支出的规模成为财政学关心的问题。

2.准公共公共物品

(1)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

例如桥梁:

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

二是通过收费弥补,交费者使用。

(2)外部效应性:

外部效应很大时视为纯公共物品〔例如根底科研成果〕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3)实践来看,各国提供的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3.实践:

技术改良〔加密〕、私人物品捆绑、转嫁给私人物品提供商、明确产权、BOT

(二)公共生产:

不等于公共提供

1.提供纯公共物品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2.垄断型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改造模式。

4.中小型固有企业放开搞活。

(三)公共定价:

包括两个方面:

纯公共定价、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1.一般定价方法

(1)平均本钱定价法:

AC

(2)二部定价法:

与量无关的根本费、按量支付的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

按照不同时期需求量制定不同价格。

2.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

(四)财政支出效率,两方面

1.配置效率:

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

2.生产效率:

难以确定,又称为X效率

3.社会的稳定与开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达。

(五)财政支出效益:

对资源利用的程度,涵与围:

1.源性效益:

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一是部门在财政资源的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优化,二是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级。

3.财政支出的分单位绩效评价:

一是对预算与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

二是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是否完备,三是资金使用的最终效益

(六)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本钱-效益分析法:

计算NPV,比拟PVB和PVC〔贴现后本钱与收益〕

2.最低本钱法:

适用于本钱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

(七)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1.原那么:

3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2.体系:

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奉献率、财政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结构效益指标体系/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公共部门效益指标体系。

(八)公共选择理论:

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戈登·

塔洛克。

1.研究的问题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相区分的集团选择。

作为一种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作为一种政治过程,要经过立宪、立法议会、行政司法三个阶段

2.意义:

指导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借鉴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公共决策法制化实践/借鉴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

(九)我国财政化与法制化

1.《预算法》、《决定》

2.法制化:

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

(十)财政监视:

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展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视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1.要素:

财政监视主体〔各级财政部门〕/围〔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预算外资金〕

2.流程:

检查、调查、建议、反映

3.方式:

日常监视检查、专项监视检查、个案件查

三.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分类

1.功能分类26项

2.经济分类:

(1)经常性支出:

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根本生活所需的支出,税收弥补,公债会产生时间性差异。

(2)资本性支出:

购置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可以税收、国债弥补。

(3)净贷款

3.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

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二)财政支出规模

1.衡量指标

(1)活动规模:

财政收入占GDP/GN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重。

(2)支出规模及变化:

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自变量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自变量GDP〕。

2.增长规模一般趋势:

(1)瓦格纳法那么:

随着人居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此外一些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GDP增长。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包括在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速的主要原因。

在因素是固定税率,替代效应指危急时刻公众会承受提高税率,用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

危机时期过去后,公共支出会维持较高水平,因而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占GDP比重改革开放开场下降,97年开场上升。

原因:

1.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决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高,一方面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上缴国家,所以改革开场后放权让利使比重下降,是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

之后经济开展使比重上升。

(四)财政支出影响因素以及合理规模选择的路径

1.宏观因素:

经济性因素:

经济开展水平、经济体制、开展战略与经济政策

2.宏观因素:

政治性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

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政府干预政策

3.宏观因素:

社会性因素:

人口医疗社保等。

4.微观因素:

公共物品的需求、本钱、价格、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

5.选择路径政治决策。

(五)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1)经济开展阶段理论:

经济结构开展越成熟,对公共支出要求越高,也会快于GDP增速。

(2)生增长理论:

将技术进步生化,生产性公共资本也是在动力。

(六)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优化思路

1.改革开放之初财政收入下降压缩根本建立支出,根本建立支出与经济建立支出比重下降;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支出退出竞争性领域;

2002年统筹城乡开展。

2.当今优化思路:

落实科学开展观处理好财政支出与保障民生的关系:

一是促进经济开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协调的关系;

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立的关系。

四.经常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国家的根本职能与支出。

保障人民生产与生活平安,保障生产进展

1.行政管理支出:

广义包括以一般公共效劳为主的三类科目:

一般公共效劳、公共平安、外交。

应对支出规模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进展严格的审计监视和立法监视。

2.国防支出:

(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支出:

仍归类于非生产性畴

1.教育支出:

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之外的属于混合物品,但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2.科学技术支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国家投入:

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二是税收鼓励,三是政府采购。

3.医疗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效劳和根本医疗效劳〔后者属于混合物品畴〕我国投入缺乏、医保机制不健全,区域医疗水平差距大,医疗费用高。

(三)社会保险支出:

必须靠政府实施:

一,弥补市场失灵〔分配〕;

二,社保具有在稳定器作用;

三、私人保险不可能完全提供给人们经济保障。

〔道德风险、免费搭车、系统性风险。

1.西方保险制度:

保障名目繁多/资金来源确定/支出依法由政府安排/社会化,无地区和身份差异/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现收现付制是靠后代人养老,完全基金制是自我养老,不存在代际收入转移,局部基金制是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结合的模式。

2.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保制度:

以根本养老、根本医疗为骨干,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辅助,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

(1)社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辅相成;

(2)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局部基金制运作模式。

(3)积极推广广阔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

(4)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是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

3.财政部门职责与投入

(1)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

(2)中央财政拨款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3)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缺乏:

筹集方式:

社会保险税/收保险费制度

五.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般分析

1.投资通过加速原理促进经济增长。

2.政府投资的特点与围:

社会中包括政府与非政府投资,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我国还有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的一局部用于政府投资。

本章指预算资本性投资支出。

(1)特点:

一是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但是能够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效益。

二是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多数是无偿的,可以投资大型长期项目。

三是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2)地位与作用:

兴旺国家政府投资占比重小,主要是通过间接手段进展宏观调控,欠兴旺国家仍需要通过政府投资直接手段培育市场,调整间接结构。

(3)政府投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

2)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

资本技术构成高

3)就业创造标准

(二)根底设施投资:

根底设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根底部门,决定着产业的开展水平,狭义的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广义的还包括无形产品等。

是政府资本性投资的主要领域,根底设施固定资本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

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需要政府承当。

1.感应度系数:

各个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感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质量。

根底设施的感应度强。

〔与一般产业投资呈互补性等产量曲线,但二者增加先后均有可能〕

2.根底设施的提供方式〔我国〕

(1)政府筹资建立,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本钱并适当盈利。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建立-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招商,建立经营,协议期满收归

(三)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理由

1.一般性:

由于三农投入具有外溢性,使得其具有了公共物品与公共效劳的特征,政府必须介入。

2.特殊性:

一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生产满足自身开展的积累。

二是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从长远来看,城乡协调开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3.措施:

全面取消农业税/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

(四)财政投融资制度

1.定义:

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以出资参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开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成为“政策性金融〞

2.意义

(1)是我国经济开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特点在于既表达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那么运营,投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

(3)可以形成对企业和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3.根本特征

(1)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目的性很强,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经营

(5)预算管理比拟灵活

(五)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平安、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己任,特有业务:

作为政府或企业的咨询参谋和对大企业的债券承销。

资金来源:

政府资本金、人民币债券和外债。

2.中国农业开展银行:

承当国家粮棉油储藏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视使用。

财政核拨金、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

3.中国进出口银行:

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借贷贴息及信用担保。

国拨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

4.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政府性:

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

六.转移性支出

(一)财政补贴

1.概念:

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具有政府性、产销企业针对性、多样性、利益相关性、竞争力影响性、专项性。

2.分类: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1)禁止性补贴:

视出口实绩和使用国产而非进口为条件的补贴应禁止,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

(2)可诉补贴〔黄箱补贴〕:

在一定围可以实施的补贴,

1)不允许:

取代阻碍另一成员国的进口/取代阻碍另一成员国的出口/造成价格和销售量的大幅度变动/商品在国际市场份额增加。

2)取消三条件〔同时具备〕:

专项性/被起诉/被证明对成员国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

(3)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

不具有专项性的补贴、农、贫补贴等。

3.影响机制:

(1)改变需求结构:

价格-消费

(2)改变供给结构:

农产品价格补贴。

(3)将外部效应在化:

科学研究补贴

4.经济与社会效应:

(1)积极效应

1)首要意义-贯彻国家经济政策

2)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大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4)消除挤出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2)消极效应:

过多滥用财政补贴手段

1)过多过大规模财政补贴,构成长期赤字,削弱长期宏观调控能力。

2)长期补贴会使受补贴单位依赖,企业不公平竞争,形成“政策性亏损〞。

3)使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扩大,压缩了市场,不利于改革。

4)扭曲价格体系,扭曲消费结构,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5.我国调整

(1)取消不符合WTO规那么的补贴:

取消针对出口的/合理利用黄箱/用足用好绿箱/调整现行低效率补贴〔粮食、国企财政补贴〕

(二)税收支出:

1.概念:

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间接性财政补贴支出。

照顾性税收支出〔纳税困难〕/刺激性税收支出〔改善资源配置,分为针对特定纳税人和针对特定课税对象两类〕

3.形式:

(1)税收豁免:

在一定期间,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2)纳税扣除:

准许企业把一些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3)税收抵免:

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符合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例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有投资抵免〔投资津贴〕和国际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对符合规定的企业课以比拟低的税率。

(5)延期那谁:

对符合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

(6)盈亏相抵:

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一个与。

(7)加速折旧:

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

(8)退税:

国家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

出口退税与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

为鼓励投资者将分得的利润进展再投资,而退换的税款〕

七.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一)分类

1.按财政收入形式:

(1)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老医失工生农……〕

(3)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资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

(6)理论上还有铸币收入〔税〕和通货膨胀收入〔税〕,但目前不计算。

2.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和预算外两大类

3.财政收入定义:

狭义的财政收入仅包含税收和一般预算非税收入的预算收入,广义的财政收入是指IMF定义的全口径的财政收入。

本书狭义

(二)预算财政收入〔狭义〕的影响因素与我国实证分析

1.影响因素

(1)经济开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时序回归模型公式:

不同年份财政收入Gmt=a+bGDP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

1)价格总水平变动:

价格再分配所得——通货膨胀税

2)现行税收制度:

价格上升,累进税进入高纳税档次。

3)产品比价变动:

与价格总水平变动同时进展,各部门收入不均衡分配,各纳税主体上缴财政收入不同。

2.我国实证分析

(1)总趋势: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95年前下降,96年上升,98年提速。

(2)78~95年下降:

经济体制改革

1)特点:

1支出增,收入缺乏,赤字债务加大/2各部门代替了财政职能,预算投资缺乏/3中央财政比重下降,调控无力/4银行扩展业务,代替局部财政职能。

2)效果:

双松政策,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无力〔补贴被收费〕,增长的同时严重通胀。

(3)九五期间:

1)财政收入增长:

税收增长、国债支撑财政赤字增加。

2)原因:

分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增发国债。

3.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评估

(1)评价:

我国预算财政收入水平仍处于偏低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规模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应有效调节。

(2)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政策思路

1)前提: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2)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

3)预算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置疑的局部,不应削减也不宜过快增长〔我国政府性基金规模较大〕

4)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而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三)财政收入构成与非税收入分析

1.社会保险基金有专门预算,因而一般预算的经常性收入只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2.非税收入7项:

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

(1)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有专门预算,未纳入一般预算,属于预算外。

(2)预算的非税收入也即预算政府收费,我国包括预算外收入的全部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

3.政府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1)收费的性质:

主要是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的特殊商品而进展的支付,一般不能弥补本钱〕,还有少量其他收费,如罚没捐赠收入。

(2)与税收差异:

1)税收和政府提供商品、效劳无直接联系

2)税收作为一般性筹资手段,收费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筹资手段

3)税收是政府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统筹,全国性收费也是,但部门、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自收自支。

4)税收的法治性和规性强。

(3)收费的特殊作用:

1)弥补市场失灵的特殊作用:

污染收费

2)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受益/支付能力原那么,公路使用费/燃油税

4.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1)政府性基金收入:

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根底设施建立和社会事业开展的收入,在一般预算之外编制专门预算。

1)2010政府基金预算编制提高:

一是提高了预算完整性,二是细化了预算编制容,三是提高了预算准确性。

四是增强了预算透明度

2)进一步提高目标:

一是控制基金规模,二是完善预算编制,三是推进与其他预算的相互协调。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政策,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1)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绝大局部,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及全口径财政收入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2)应严格执行有关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规定,制止为创造政绩肆意出让土地攫取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

八.税收原理

(一)税收:

是国家存在的物质根底,是国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是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1.税收三性: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合为权威性〕

2.税收术语:

1纳税人/2课税对象/3课税标准/4课税标准〔从量计征,从价按率计征〕/5税率〔比例、定额、累进〕/6税收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包括两种能力,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与政府的征税能力〕/7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纳税额的程度〕/8起征点与免征额〔前者照顾低收入,后者是普惠照顾,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实行免税额制度〕/课税根底〔税基、税源、课税对象可同可不同〕

3.分类:

(1)根据课税对象性质:

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2)根据税负能否转嫁:

直接税、间接税

(3)根据课税标准:

从量税、从价税

(4)根据与价格关系:

价税、价外税

(5)根据税种隶属关系:

中央税与地方税

(二)税收原那么

1.瓦格纳:

财政政策原那么、国民经济原那么、社会公正原那么、税务行政原那么

2.税收公平与效率:

(1)公平为本:

1)普遍征税:

征税普及税收管辖权的所有法人与自然人。

2)平等征税:

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一样的人同等纳税;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2)必须考虑效率

1)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

低的税收本钱

2)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

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3)公平与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